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9)
2023(10672)
2022(8749)
2021(7820)
2020(6393)
2019(14467)
2018(13466)
2017(26570)
2016(13888)
2015(14824)
2014(14143)
2013(13960)
2012(12593)
2011(11089)
2010(11204)
2009(10432)
2008(9056)
2007(7920)
2006(6935)
2005(6144)
作者
(38896)
(32507)
(32400)
(30777)
(20472)
(15843)
(14418)
(12580)
(12480)
(11230)
(11133)
(10592)
(10254)
(10211)
(10174)
(10123)
(9534)
(9507)
(9397)
(9246)
(8013)
(7738)
(7695)
(7536)
(7342)
(7159)
(7026)
(6817)
(6452)
(6435)
学科
(57895)
经济(57839)
(38733)
管理(36116)
(29456)
企业(29456)
方法(26909)
(25728)
金融(25727)
数学(25109)
数学方法(24991)
中国(22984)
(22798)
银行(22762)
(22095)
(18398)
(17194)
贸易(17183)
(16868)
(15716)
地方(14108)
(12697)
(12287)
业经(11951)
农业(11614)
中国金融(11148)
(10923)
财务(10909)
财务管理(10894)
企业财务(10430)
机构
大学(188166)
学院(188055)
(88124)
经济(86744)
管理(70368)
研究(64133)
理学(62154)
理学院(61474)
管理学(60539)
管理学院(60240)
中国(54181)
(40197)
科学(37978)
(37461)
(35811)
财经(32987)
中心(31564)
(31555)
经济学(30524)
(30390)
业大(30149)
研究所(29103)
农业(28460)
经济学院(28358)
(26155)
财经大学(25035)
(23161)
北京(22610)
(22413)
金融(22047)
基金
项目(135638)
科学(108034)
基金(103224)
研究(92766)
(92262)
国家(91562)
科学基金(78704)
社会(64746)
社会科(61976)
社会科学(61965)
基金项目(55514)
(51736)
自然(51098)
自然科(50082)
自然科学(50066)
自然科学基金(49215)
(43623)
教育(41194)
资助(41024)
编号(33575)
重点(30763)
(30235)
(29508)
(29406)
国家社会(28990)
创新(27530)
科研(26696)
教育部(26286)
人文(25725)
计划(25272)
期刊
(83297)
经济(83297)
研究(55035)
学报(33479)
(32488)
金融(32488)
中国(32391)
(31163)
(29908)
科学(29034)
大学(24990)
学学(24277)
管理(23302)
农业(20076)
财经(16451)
经济研究(16223)
(14195)
业经(12824)
(12570)
问题(12190)
技术(11932)
国际(11319)
(10789)
教育(10193)
商业(9084)
统计(8943)
技术经济(8840)
世界(8573)
(8564)
(8494)
共检索到271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康宽  孙英杰  
在就业总量性矛盾得到缓解、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基于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普通面板及空间面板模型实证考察普惠金融对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显示: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第一及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的增加,承接第二产业的结构性、摩擦性失业人员,进而促进总体就业水平的提升。地区之间普惠金融发展的协调性不足,周边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就业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沿海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总体就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但地区之间更加协调;内陆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对三次产业就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地区之间协调性不足。普惠金融发展对生产性及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呈现出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燕芝  彭千芮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多维度确定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考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政府支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一个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邻近地区惠普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关系共同作用,对贫困减缓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惠惠金融不仅通过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自有资本缓解贫困,而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降低邻近地区的贫困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渌洋   鲁邦克   陈琦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傅缨捷  贺小玉  
本文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利用1998-2016年美国同投资伙伴国(地区)的双边直接投资数据和外汇交易数据,考察了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元国际地位变动的影响。总体而言,美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的增加能够促进美元在东道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对与东道国邻近国家的直接投资会一定程度上产生负向溢出效应,即减少美元在东道国的使用,上述影响受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对象和投资类型的约束。这一结果,对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自强  张天  
数字金融新业态的发展对农民收入水平与增收渠道产生深远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农民收入的溢出、扩散效应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来源的影响途径与作用效果各不相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提升,但无法推动资产性收入的提高。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增收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机会与工资水平来间接促进农民增收。因此,应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以吸纳农民实现稳定就业,提升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地区农民增收的涓滴效应,并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来促进农民资产性收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非对称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中西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边际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集聚性,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非均衡特征;(3)在经济社会发展均衡的地区,其数字普惠金融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发展不均衡地区则存在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伍骏骞  阮建青  徐广彤  
本文基于浙江省1990—2011年69个县和2004—2006年1 215个乡镇的面板数据,利用实际交通时间的倒数设定空间权重矩阵,通过空间Durbin模型考察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直接提升作用,而其他区域的经济集聚与经济距离共同作用,产生了对农民收入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发现,传统上未考虑空间溢出效应的模型设定,高估了当地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而低估了经济集聚对农民收入的总体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霞  张路蓬  
金融支持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省际金融中心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高度依赖于区域以及临近金融体系的支持。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及金融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选取了衡量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了省际间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技术创新存在空间相关关系;金融支持对区域内技术创新存在直接影响;金融发展规模及效率存在区域间正溢出效应;金融结构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曹霞  张路蓬  
金融支持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省际金融中心的不断发展,技术创新高度依赖于区域以及临近金融体系的支持。从金融规模、金融效率及金融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选取了衡量金融支持与技术创新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探讨了省际间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技术创新存在空间相关关系;金融支持对区域内技术创新存在直接影响;金融发展规模及效率存在区域间正溢出效应;金融结构对于技术创新的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李鹏  
本文以二元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推理出的命题假设为理论分析框架,应用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影响因素与空间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时间上的积累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农业水利化和城市化在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产生正向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农业科技投入和农村财政支出对农业现代化有促进作用;值得警惕的是在我国几乎尚未形成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长效机制。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加强各地区农业发展政策之间的协调,又要加强农业区域规划的配套体系建设;不但关注短期效果,更要思考如何形成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的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超  陈思  兰宗敏  
当前我国地方品质驱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基于2009—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品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直接影响、溢出效应和空间差异。结果发现:地方品质的提升不仅显著促进本地区的创新发展,还对周边地区呈现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地方品质对区域创新的驱动机制在空间上更倾向于通过人口流动尤其是人力资本游走传递。地方品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将伴随城市工资水平、发展阶段、人力资本规模和通达性等的提升而呈上升。从对本地和周边区域创新带动性看,地方品质中个人消费服务和地区健康环境的创新带动性更强,地区公共服务对本地和周边区域并未体现出显著的创新带动性。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应强化以地方品质推动城市转型的发展策略,在试点城市选择上应聚焦于高校聚集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以及大都市圈内部生态环境和城市服务条件较好的“边缘城市”。地方政府提升地方品质的策略应注重“点”与“面”结合,重视地方品质建设的空间联动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啸  陈鑫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潜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内部流动性低且空间上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所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还存在显著的全局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有积极的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数字服务支持程度。上述结论较好地印证了G20数字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数字化价值所在,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未来要以数字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提高其在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胡宗义  李明月  
文章运用我国31个省份2005-2016年的统计数据,采用非线性格兰杰检验和社会网络分析构建空间关联网络,研究各省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空间关联及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的关联网络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均衡性有待加强;各省份在关联网络中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等发展较快的省份在网络中处于中心位置,接收到的关联关系较多,对其他地区主要产生溢出作用;发展较慢的沿海省份起到传导普惠金融资源的桥梁作用;而西部落后地区位于网络中的边缘,核心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关联关系较弱。提高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可建立全国性的示范性区域,促进普惠金融的持续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