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5)
2023(10794)
2022(8899)
2021(8188)
2020(6500)
2019(14828)
2018(14208)
2017(26895)
2016(13980)
2015(15966)
2014(15620)
2013(15590)
2012(14909)
2011(13917)
2010(14137)
2009(13292)
2008(12371)
2007(10932)
2006(10043)
2005(9695)
作者
(39415)
(32532)
(32483)
(30829)
(20812)
(15554)
(14680)
(12795)
(12545)
(11568)
(11286)
(10827)
(10560)
(10337)
(10313)
(10268)
(9644)
(9424)
(9350)
(8896)
(8389)
(7812)
(7775)
(7530)
(7424)
(7388)
(7192)
(7048)
(6598)
(6533)
学科
(68048)
经济(67985)
(35795)
管理(34228)
中国(30807)
(26742)
金融(26742)
(26491)
企业(26491)
(24751)
银行(24743)
(24192)
方法(21479)
地方(21047)
数学(19069)
数学方法(18983)
(18869)
业经(15525)
(15332)
贸易(15312)
(15244)
(15074)
(14923)
农业(13129)
(12142)
中国金融(11380)
地方经济(10866)
环境(10623)
(10408)
(9930)
机构
学院(199215)
大学(198689)
(95994)
经济(94286)
研究(79146)
管理(69814)
中国(68431)
理学(58113)
理学院(57405)
管理学(56743)
管理学院(56365)
(44234)
(44054)
科学(42851)
(39622)
中心(36541)
研究所(35582)
财经(34156)
经济学(31954)
(31232)
(30511)
(29589)
北京(29488)
经济学院(28755)
(28194)
(27571)
师范(27349)
财经大学(25464)
(24708)
科学院(23804)
基金
项目(124386)
科学(98829)
研究(96452)
基金(90698)
(78159)
国家(77481)
科学基金(65613)
社会(64272)
社会科(61201)
社会科学(61193)
基金项目(46301)
(46287)
教育(42745)
(39330)
编号(38008)
资助(37525)
自然(37414)
自然科(36545)
自然科学(36537)
自然科学基金(35904)
(33665)
成果(32166)
(28770)
重点(28700)
发展(28283)
国家社会(27926)
(27823)
课题(27665)
中国(26685)
(26418)
期刊
(111331)
经济(111331)
研究(71485)
中国(48047)
(37754)
金融(37754)
(32005)
(30138)
管理(27952)
科学(26720)
学报(26443)
教育(24081)
大学(21040)
农业(20372)
经济研究(19564)
学学(19535)
财经(17898)
业经(17121)
技术(16302)
(15620)
问题(14606)
(14144)
国际(13707)
世界(13286)
(11290)
技术经济(9710)
(9265)
论坛(9265)
经济问题(9229)
理论(9022)
共检索到333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孟亮  李明贤  
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步入新时期,并进入"顶层设计"视野,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普惠金融与"中国梦"在思想逻辑上是一脉相承的,但实现我国普惠金融的"中国梦"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难点问题。未来,我国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在坚持创新、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的前提下明确发展思路,形成对普惠金融的正确认识,加强顶层领导规划,从"存量"和"增量"途径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开展普惠金融业务和技术创新,构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韦程  
试图在以往普惠金融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普惠金融指数框架,用以评价和衡量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将普惠金融指数构架为供给方、需求方和外部因素三个部分,供给方主要包括了金融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指标,需求方主要考虑了产品和服务等指标,而外部因素主要关注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政策制定情况以及法律制度水平等指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晓山  
本文概要介绍了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代表——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对小额信贷的一些基本观点,包括小额信贷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发展历史和现状,以及目前国际最新流行的普惠性金融体系的基本概念。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强调了普惠性金融体系既要服务于弱势群体,又要实现服务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发展中国家各大区域小额信贷的不同特征和趋势,论述了要以普惠性金融体系的新视角来看待小额信贷,认为普惠性金融体系框架包含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的内容和要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葛延青  
2016年9月《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公布,明确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方向,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快速推进,创新型金融产品与服务手段日益涌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碍于政策环境、金融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各种制约,其数字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面临着较城市地区更加艰巨的挑战。通过分析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框架和运行逻辑,剖析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地区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可能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竞丹  
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针对中国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金融机构长远可持续发展动力趋弱的两大显著问题,对现有的普惠金融评估框架提出本土化思路,加入反映资源配置效率、风险衡量方面的指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石晓敏  米薪宇  
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非同一般。然而,在欠发达地区依然有大部分农户未受到金融机构的青睐,金融排斥现象普遍存在。已有研究表明,金融联结作为一种市场化金融模式,可以依赖公共服务的完善,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区达成金融普惠。本文针对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产权制度的确认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金融排斥从而达成金融普惠;集体层面,通过完善公共服务,缓解逆向选择,金融联结有助于达成金融普惠。进而得出政策建议:政府应加大公共服务的建设及投入,以此助力金融联结推动普惠金融建设,有效解决金融排斥问题。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包钧  谢霏  许霞红  
本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消费权益保护局采集的基础数据构建企业层面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并采集2014-2016年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以SA指数反映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设定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2)中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缓解融资约束,中小规模的非国有企业反而会增加融资约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当地企业的融资约束有着显著而积极的作用,进而可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燕云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而且让更多的参与者有机会分享社会金融资源。普惠金融则是联合国2005年正式提出旨在建立有效的、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从狭义角度讲,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立春  
制约普惠金融发展的障碍一是利润的私利性与普惠金融的公利性存在冲突。银行作为金融企业,赚取利润是其首要任务。开展普惠金融,不仅要做到降低利率水平,缩减利润空间,而且意味着信贷风险更加突出。基于此,银行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时会打"折扣"。表现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龙  
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发展普惠金融应当遵循这样的逻辑:足额、便捷、便宜,以及以服务为先、风险为基、盈利可靠当前,经济社会对金融的需求非常旺盛,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也很强,但金融业发展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金融风险防控上,宏观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微观层面,一些金融机构追求赚快钱、赚省力的钱,导致了风险的积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浙江农信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发展普惠金融应当有两种逻辑:一是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汤敏  
普惠型金融在促进就业、增加内需以及减少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上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应该走在普惠型金融的前列普惠型金融(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又译为"包容型金融",指的是一个能有效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由于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已经拥有了金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  
近年来,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有力推动下,山东省普惠金融总体发展势头较好,机构体系不断丰富,产品服务稳步提升,但在普惠金融发展的广度、深度、高度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的正向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普惠金融已成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和新旧动能转换"强弱项"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金融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为民  
创新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是践行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每家商业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与需要承担的共同使命。其目的是通过新的手段及新的方法,用新技术解决老痛点,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与满意度,满足广大客户,尤其是满足小微企业等广大长尾客户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新彬  
<正>2023年是普惠金融成为国家战略十周年。十年磨一剑,这十年,我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多元化、分层次、广覆盖的全民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商业银行应从十年普惠金融发展历程中把握大局大势,以普惠金融转型发展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深化普惠金融的战略定位第一,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白钦先  高霞  
近年来,面临着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愈发激化,国际社会越来越多地强调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即要确保所有人都能分享经济繁荣的成果,所有人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而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源于各个社会主体对资源享有平等的可得性。从金融的一般属性来讲,金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一种战略性稀缺资源。因此,要想实现社会公平,在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应该进行公平性的安排。而从金融的特殊资源属性出发,金融更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和手段。金融可以通过自身这一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