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38)
2023(10238)
2022(8462)
2021(7868)
2020(6424)
2019(14608)
2018(13718)
2017(26912)
2016(14310)
2015(15690)
2014(15376)
2013(15258)
2012(14219)
2011(12849)
2010(13155)
2009(12584)
2008(11413)
2007(10467)
2006(9754)
2005(8977)
作者
(40223)
(33405)
(33022)
(31771)
(21226)
(15950)
(15096)
(13031)
(12784)
(12134)
(11584)
(11064)
(10867)
(10665)
(10551)
(10497)
(9905)
(9783)
(9764)
(9520)
(8270)
(8256)
(8077)
(7767)
(7735)
(7518)
(7418)
(7346)
(6885)
(6669)
学科
(54371)
经济(54298)
(44367)
管理(41407)
(33142)
企业(33142)
(26724)
金融(26724)
(24739)
银行(24717)
(23992)
中国(23717)
(22813)
方法(21311)
(21291)
数学(19068)
数学方法(18818)
(16021)
农业(15617)
地方(13555)
业经(13244)
收入(13026)
(11760)
财务(11733)
财务管理(11714)
中国金融(11320)
企业财务(11230)
(10580)
(10542)
贸易(10530)
机构
学院(196081)
大学(195082)
(88102)
经济(86294)
管理(73073)
研究(71307)
理学(61922)
中国(61323)
理学院(61318)
管理学(60381)
管理学院(60035)
(45636)
(40675)
科学(40122)
(35588)
(35320)
中心(34712)
财经(34263)
研究所(31961)
(31191)
(30823)
经济学(28500)
业大(27636)
农业(27471)
北京(25977)
(25935)
经济学院(25661)
财经大学(25521)
(24742)
(24233)
基金
项目(127173)
科学(100494)
研究(94940)
基金(93051)
(81215)
国家(80472)
科学基金(68479)
社会(61731)
社会科(58654)
社会科学(58640)
(49423)
基金项目(47146)
教育(42905)
自然(42369)
(41698)
自然科(41388)
自然科学(41375)
自然科学基金(40709)
资助(39256)
编号(37742)
成果(32310)
重点(29167)
(28814)
(28693)
课题(27097)
(26944)
国家社会(26116)
(25537)
创新(25276)
教育部(24850)
期刊
(97837)
经济(97837)
研究(64743)
中国(43587)
(38231)
金融(38231)
(34695)
(33291)
学报(29423)
管理(27686)
科学(27598)
大学(22975)
学学(21806)
农业(21493)
教育(21069)
财经(17354)
经济研究(16509)
技术(15611)
业经(15396)
(14929)
问题(12412)
(10640)
(10328)
国际(10037)
理论(9759)
技术经济(9167)
世界(9100)
统计(8797)
(8759)
现代(8677)
共检索到315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建军  韩珣  
本文从县域和省际两个层面,采用OLS最小二乘法和DID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普惠金融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初期,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这种效应仅在集中连片特困区显著,受资源倾向性配置的效率损失、农贷的"精英俘获"以及金融知识匮乏的影响,银行服务包容性的提高没有反映出明显的益贫性;在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程度较强的地区,良好的制度环境可以对金融资本扭曲配置行为加以约束,纠正普惠金融对贫困减缓的负面效应;银行、保险等正规金融机构忽视弱势群体的资源配置结构是导致包容性金融体系无法实现减贫的根源。因此,兼顾广泛包容、特定配比和商业可持续的制度框架才能扭转正规金融机构现有效率和公平皆损的局面;构建信息化普惠金融体系,能够克服正规金融机构高门槛、服务成本高以及逆向选择等问题,成为对社会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框架选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和减缓贫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榜  
基于2005—2017年的中国县域和地区面板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推广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贫困减缓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地区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但该缩小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体现出普惠性特征。从作用机制来看,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县域农村居民贫困减缓,进一步地,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也显示,促进农村地区贫困减缓是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且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贫困减缓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本文首先合成中国各省普惠金融指数,随后在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的双重视角下,通过系统GMM方法逐步考察了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直接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同时也会通过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两个渠道对城乡收入差距带来间接的减小效应。为此,政府不仅要关注金融发展的深度,更要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进一步打造更具普惠性与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全社会共享经济金融发展的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本文利用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发生率的年度数据,对中国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论是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贫困减缓有明显积极作用,即普惠金融服务覆盖率大小和普惠金融服务成本高低对贫困减缓产生明显直接的正向影响,而普惠金融服务使用效率高低则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整体上表现不明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普惠金融发展影响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普惠金融利于贫困减缓的发展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江  齐硕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普惠金融的深度、广度和可持续性3个维度构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测度各个地区普惠金融的实际发展水平。随后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研究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和贫困减缓的非线性空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当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普惠金融发展会阻碍贫困减缓,只有当其跨越自身低水平门槛0.0822时,才能有效促进贫困减缓,且当经济发展水平程度较高时,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宏宇  阳超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秋萍  胡宗义  刘亦文  
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加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判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在跨越门槛值之前,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跨越门槛值之后,贫困减缓效应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所减弱,体现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整体而言,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普惠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和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2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减贫的福利影响存在"U型"的多重门槛效应,且无论在哪一门槛区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减贫的福利增益。为此,农村普惠金融助力扶贫需要持续发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与教育扶贫结合起来,则教育的脱贫功效和福利增益非常显著。因此要将资金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广度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农村贫困率分别下降0.151和0.12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深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可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等措施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平平  罗若阑  
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贫困减缓的影响。面板Logit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减缓居民主观贫困,对农村地区、低物质资本和低人力资本弱势群体的主观贫困的减缓作用更明显,且对中西部地区的减缓作用高于东部地区,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益贫性特点。传导机制探索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居民收入增长进而减缓主观贫困,居民信心在数字普惠金融减缓主观贫困中起调节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谭燕芝  彭千芮  
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多维度确定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Durbin模型考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政府支出、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因素后,一个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贫困减缓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邻近地区惠普金融发展水平与空间关系共同作用,对贫困减缓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惠惠金融不仅通过提高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自有资本缓解贫困,而且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显著降低邻近地区的贫困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