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59)
2023(3335)
2022(2576)
2021(2334)
2020(1908)
2019(4246)
2018(3774)
2017(7669)
2016(3634)
2015(3960)
2014(3828)
2013(3757)
2012(3382)
2011(2969)
2010(3287)
2009(3542)
2008(2364)
2007(2149)
2006(1995)
2005(1960)
作者
(9014)
(7267)
(7094)
(6920)
(4506)
(3447)
(3362)
(2981)
(2636)
(2603)
(2450)
(2441)
(2429)
(2287)
(2244)
(2192)
(2154)
(2076)
(2034)
(1878)
(1814)
(1762)
(1762)
(1687)
(1637)
(1571)
(1561)
(1519)
(1511)
(1510)
学科
(24004)
金融(24004)
(20727)
银行(20727)
(20252)
(12944)
中国(12943)
经济(12932)
(12313)
中国金融(10807)
(10724)
企业(10724)
管理(9855)
(6926)
(6825)
地方(5530)
(5409)
财务(5397)
财务管理(5392)
企业财务(5237)
方法(4436)
业经(4294)
事业(4256)
数学(4101)
数学方法(4085)
(3995)
(3743)
体制(3631)
业务(3530)
制度(3311)
机构
学院(45462)
大学(44324)
(22109)
经济(21616)
中国(19616)
管理(15971)
研究(14386)
(13772)
银行(13356)
理学(13202)
理学院(13106)
管理学(12955)
管理学院(12884)
(12873)
金融(12633)
(12578)
(12531)
人民(9984)
财经(9801)
中心(9534)
国人(9145)
中国人(9106)
中国人民(9060)
(8886)
(8464)
经济学(8228)
人民银行(7704)
经济学院(7571)
财经大学(7525)
中国人民银行(7034)
基金
项目(27996)
研究(22664)
科学(22135)
基金(20446)
(16706)
国家(16536)
社会(15233)
社会科(14664)
社会科学(14662)
科学基金(14634)
(11256)
基金项目(10467)
教育(9725)
(9637)
编号(9208)
(8777)
资助(8532)
自然(7840)
成果(7756)
自然科(7680)
自然科学(7680)
自然科学基金(7554)
金融(6881)
(6864)
(6736)
(6713)
国家社会(6593)
重点(6431)
课题(6341)
创新(6267)
期刊
(24380)
金融(24380)
(21870)
经济(21870)
研究(16580)
(9999)
中国(9764)
管理(5880)
(5567)
财经(5160)
学报(4615)
中国金融(4503)
(4359)
科学(4216)
大学(3966)
经济研究(3879)
学学(3839)
理论(3534)
教育(3305)
实践(3227)
(3227)
业经(3092)
技术(3073)
国际(2921)
农业(2659)
农村(2603)
(2603)
财会(2590)
问题(2513)
上海(2489)
共检索到79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徐诺金  
金融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时代更迭无不与金融有关。但金融天生追逐效率、忽视公平,会产生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制约经济社会均衡发展。随着金融重要性不断凸显,人类各项基本权利的实现大都与金融休戚相关,平等享受基本金融服务已成为公民的基本权益。普惠金融战略就是要落实人人享有基本金融服务的权益,这就要求加快普惠金融立法予以保护。兰考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探索形成了"一平台四体系"模式,不仅培育形成了开放竞争多元的农村金融市场,而且通过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了服务成本、效率、风控的根本改变,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村治理的重要支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匡瑛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近十年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关于如何普及业界说法不一,其中以普职比之争为焦点。目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存在三大误区,如果只解决普职比例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攻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题。因此,更为核心和关键的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需要实现从"配菜"模式到"点菜"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在新时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正本清源、实现观念转变,采取三条路径的差异施策与精准供给,并建立健全四要素的支持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郭峰  郝广龙  冯春杏  
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应牢固树立"学生学习中心"的教育理念。但是,面对现实,当今学科建设仅仅单一从学科建设本身出发,弱视甚至是忽视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学科建设与教学的疏离,学科建设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式微,学科建设中人文精神的弱化。推进一流学科建设,理应莫忘初心,坚守"学生学习中心"理念:确立"学生学习中心"的价值取向,提升教师"学生学习中心"的教学能力,构建师生学术共同体,凸显"学生学习中心"的教学评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茂林  
从转型成本、制度操作、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生态平衡考虑,教育部倡导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为职业教育,是经济、快捷又平稳过渡的最佳选择。但是,由于传统文化影响,财政体制内外就业差异,转型需要从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转变上突破等,都给学校深层的内涵转型造成了困难。只有中央、地方、学校三级制度博弈中,内生出激励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强大动力,促使其乐意从拔尖技术师资、高技能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实现本科高技能人才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内涵转型,实现培养学生"智能型实践力"的目标,才能真正增强本科职教吸引力,获得转型成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人杰  
近几十年来,随着以价值多元和选择的多样性为主要诉求的"多元"说的兴起,关于社会化内容为社会成员所"共享"的假设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被打破。然而,在界说上的这一进展决不意味着"共享"说应由"多元"说所取代。通过对"共享"说所涵盖的普遍伦理"为何必要"和"如何可能"进行分析,强调考虑多元的基本前提是承认普遍伦理,建立普遍伦理的希望没有破灭。以普遍伦理为基础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的伦理也许才是当今学生道德社会化内容的应有之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峰  
民办高校规模迅速扩张,面临教育资源短缺、筹资渠道多样、生源争夺激烈以及教育质量提高和办学效益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体制改革的目标,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入问责制是民办高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形成学校与政府、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应有之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红  
行知关系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传统教学过度强化了"知"的重要功能,而中职教育的就业导向决定了中职专业课教学需要突出"行"的主体地位,建立"行知有序"的教学观。"行知有序"的主次性、次序性和共生性分别诠释了中职专业课教学的目标、方法与策略之意蕴。要形成"行知有序"的可操作方法,需要构建任务、问题与概念三大要素,并由此形成"先行后知"的方法序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段学慧  常柯函  
农村普惠金融在我国已经有近十年的历程,为破解“三农”问题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总体来说,目前农村普惠金融既不“普”也不“惠”,农村金融依然是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的环节。其主要原因,一是银行的商业性或盈利性与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之间存在矛盾,二是农村金融的高风险、高成本导致银行要么望而却步,要么提高金融产品价格。要破解农村普惠金融的“普惠难题”,政府应当在政策上引导、法律上规制、财政上支持,加强村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要在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夯实农村普惠金融根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银行金融机构在农村普惠金融中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治谦  康永征  
"城市病"作为已然的现实存在,一方面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充溢在社会学者的研究范畴之内。以往的研究较多将"城市病"框定在宏观——社会层面,强调人口、交通、环境、住房、贫困等问题,却较少涉及甚至忽略城市精神问题的考量。齐美尔关于大城市精神生活的诊疗,包括"持续"的精神紧张、理智压倒情感、计算统摄一切的"城市生存原则"和冷漠—反感—矜持(审慎)的人际交往态度以及无意义感的个人存在,这些问题理应囊括在"城市病"的范畴之内,作为"城市病"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结构系统,并尝试通过具有共同体性质的"城市气质"的建构祛除"城市病"。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龚志民  张振环  
供给与需求通过收入分配的联结实现了相互支撑、相互制约、相互推动的循环往复运动,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本文从经济增长的本质、动力机制和资源配置的视角,论述了坚持消费需求导向的重要性,揭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通过制度创新,激励创新激发消费,提升供给侧响应消费需求的能力,实现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与动态平衡。由此论断,坚持消费需求导向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钟景迅  
西方学界对教育公平概念的探讨经历了从分配正义论到关系正义论的转变,这种转变启发教育公平研究者致力于从社会互动以及制度背景等层面关注教育领域弱势群体的处境。质化研究作为一种提倡理解和意义的研究方法,因其特质适用于公平研究而受到许多研究者的重视和应用。从事教育公平质化研究的研究者,尤其强调对教育弱势群体的关怀和理解,并主张对其文化意义进行解释以反映其处境。与西方学者相比,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在理论探讨、质化研究的实际开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圣  聂玉霞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以普同性知识逻辑为指导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系列成就,同时也催生了乡土文化边缘化、乡村文化同质化、农民文化主体性弱化等意外后果。研究发现,地方性知识的张扬有助于赓续乡村文化血脉、重构乡村文化自信、维护乡村文化多样性、提高农民文化主体性、提升乡村文化涵育价值,能够有效弥补基于普同性知识逻辑的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不足,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应有之义。基于此,可以着重开展加强地方性知识文献资料整理、培育地方性知识的重点传承主体、创新地方性知识的传承机制、探寻地方性知识与普同性知识的共生路径等工作,以深度发挥地方性知识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价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君  
农村社区教育因其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全方位和灵活多样性的特点以及价值和功能多元化的独特优势,能够在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整体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促进社会公平公正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村社区教育应该改变目前松散而且游离于农村弱势群体的现状,坚持"关注弱势、促进公平、面向农村、服务农村弱势群体"的核心理念,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明确教育定位;理顺关系,建立"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管理体制;加大投入,创立多元化的筹融资渠道;丰富形式与内容,大力开展弱势成人学习活动,实施"多教结合";整合资源,创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和"三网融合"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评价与激励机制,提高农村弱势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