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3)
- 2023(10458)
- 2022(8646)
- 2021(7782)
- 2020(6689)
- 2019(15281)
- 2018(15075)
- 2017(29797)
- 2016(16278)
- 2015(17851)
- 2014(17895)
- 2013(17872)
- 2012(16404)
- 2011(14190)
- 2010(14506)
- 2009(13825)
- 2008(14372)
- 2007(12644)
- 2006(11318)
- 2005(10415)
- 学科
- 企(77749)
- 企业(77749)
- 业(76981)
- 济(76012)
- 经济(75909)
- 管理(67444)
- 方法(40876)
- 财(35329)
- 数学(33074)
- 数学方法(32884)
- 务(24008)
- 财务(23998)
- 财务管理(23969)
- 企业财务(22975)
- 业经(22453)
- 税(22244)
- 税收(20788)
- 收(20607)
- 制(17885)
- 中国(16640)
- 技术(15440)
- 体(13768)
- 农(13651)
- 划(13549)
- 和(13451)
- 理论(13250)
- 策(13183)
- 体制(12354)
- 企业经济(12190)
- 贸(12133)
- 机构
- 学院(232257)
- 大学(231362)
- 济(106295)
- 经济(104639)
- 管理(95146)
- 理学(82042)
- 理学院(81331)
- 管理学(80422)
- 管理学院(79948)
- 研究(71169)
- 财(60254)
- 中国(57857)
- 京(46695)
- 财经(46250)
- 经(42009)
- 科学(37863)
- 江(35914)
- 经济学(34996)
- 所(34845)
- 财经大学(34469)
- 中心(32246)
- 经济学院(31959)
- 研究所(30571)
- 农(29804)
- 北京(29291)
- 商学(29134)
- 商学院(28902)
- 业大(28293)
- 州(27691)
- 院(25576)
- 基金
- 项目(146558)
- 科学(118678)
- 基金(112024)
- 研究(107354)
- 家(96142)
- 国家(95322)
- 科学基金(84608)
- 社会(73381)
- 社会科(69999)
- 社会科学(69979)
- 基金项目(58209)
- 省(55145)
- 自然(53639)
- 自然科(52549)
- 自然科学(52535)
- 自然科学基金(51747)
- 教育(49943)
- 资助(46926)
- 划(45535)
- 编号(40702)
- 部(34521)
- 成果(33207)
- 重点(32364)
- 创(32167)
- 国家社会(31957)
- 教育部(31083)
- 性(30748)
- 制(30169)
- 人文(30123)
- 创新(29997)
共检索到354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弈超 刘行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财税政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中国于2017年开始实施的系列增值税税率下调改革为契机,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普惠性减税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值税税率改革这一普惠性减税政策显著扩大了企业的内部薪酬差距。机制检验发现,普惠性减税主要通过“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条路径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产生影响。其中,“收入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了企业可供分配的税后利润;“替代效应”提高了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从而降低了员工的议价能力。进一步,前者主要影响管理层薪酬,而后者主要影响普通员工薪酬,从而导致高管薪酬提高,普通员工薪酬降低,企业内部薪酬差距显著扩大。异质性分析显示,普惠性减税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在企业产品市场势力较弱、资本密集度较高、小规模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拓展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普惠性减税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超额薪酬差距的增加。本文的研究不仅为理解税收影响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构建促进共同富裕的现代财税制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马双 吴夕 卢斌
借助2004年东北地区增值税转型政策,我们发现2004年受政策影响的企业相对于不受影响的企业应交增值税减少了15.0%。然而,增值税减少的情况并未持续到2005—2007年,减税在长期并未成为政府的负担。同时,增值税转型带来的减税使企业活力得到显著提升。根据企业人均产值、人均销售收入以及人均利润对税率的反应弹性,我们估算得到拉弗曲线中的最优税率应介于18.3%—23.0%。中国企业税负高于此水平,减税在长期不但不会增加政府负担,而且还能实现企业活力的提高。
关键词:
减税政策 公司表现 最优税率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陈冬 陆佳妮 周宇洁 戴明婕
降低增值税占比的同时提高企业所得税占比,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两翼”,增值税减税改革可能引发企业所得税的联动反应。本文基于避税的权衡理论,研究2017、2018年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对企业所得税避税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后企业显著降低了企业所得税避税程度;企业现金留存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税收征管强度增大是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影响企业所得税避税的重要机制;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在增值税税负率高、竞争能力更强和融资约束程度更大的企业中更显著。而且,企业不仅减少了账税差异避税行为,也减少了较为隐蔽的账税一致避税行为。本文从间接税和企业所得税联动的视角揭示增值税税率简并对企业所得税产生的外溢效应,揭示了增值税改革对税收结构优化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潘妍 张牧扬 王辉
在大规模减税情境下,如何在防范财政风险的同时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发展阶段完善地方治理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基于2015-2020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从地方环保收支行为视角构建统一理论框架,深入剖析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实施对地方环境治理的影响。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实施有效降低了地级市的细颗粒物浓度、二氧化硫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带来意料之外的环保效应。机制分析表明,增值税税率下调政策实施导致地方政府选择通过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来获得非税收入,缓解短期财政压力。这一政策的实施同时起到了规范地方生态环境执法的效果,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进一步分析表明,设置软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与强环境保护目标约束的地方政府在面对减税政策冲击时更有可能通过强化生态环境执法来实现缓解财政压力和减轻环境污染的“双赢”结果。上述结论不仅为新发展阶段下中国环境质量改善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解释,还对未来中国如何统筹协调减税政策和环保政策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寇恩惠 刘柏惠 张醒
增值税的流转税性质和特殊计税方式带来了复杂的税负转嫁问题,会从效率和分配两个方面导致改革效果偏离预期。本文基于2009年采矿业增值税税率改革的自然实验,建立福利分析框架,尝试从转嫁方向、转嫁比例、转嫁时间等维度刻画增值税税负转嫁的过程和特点。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导致的税负变化由下游企业(消费者)、企业所有者、企业员工和中间投入供应商四方分担,改革当期的分担比例分别为53.518%、9.953%、0.165%和36.364%,扩展到中期,税负几乎全部转移给下游企业(消费者),负担比例达到77.449%。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竞争性矿产行业,垄断性矿产行业的企业所有者更有能力在短期通过向其他三方增加转嫁而减少利润损失;下游企业虽是主要负税人,但同时能因税率改革增加进项抵扣,实际并未受损。上述结果表明,增值税税负会随转嫁时间、市场力量不同而在多个负税人之间以不同的比例分配,通过多个渠道刺激经济、影响分配,制定改革策略时应充分考虑税负转嫁的影响。本文结论有助于深入认识增值税运行规律,增强税制改革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关键词:
增值税 税率改革 税负转嫁 福利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何振 王小龙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县层面经济数据,实证检验了增值税减税对企业进入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增值税税率降低和扩大增值税进项抵扣范围都能够显著激励企业进入;第二,异质性检验发现,增值税减税对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进入的促进作用更大,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进入的作用则不显著;第三,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能够减少企业退出,但不利于化解过剩产能。本文研究结论所包含的政策含义在于,增值税减税有助于激励企业进入,但同时也必须加强去产能政策的力度,防止加剧产能过剩。
关键词:
增值税 减税 企业进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汤泽涛 汤玉刚
近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企业的减税降费措施,但减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减轻企业实际税负,提升企业价值?究竟哪些企业是减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本文以2018年增值税减税政策为背景,尝试利用股票市场的反应回答这一问题。利用港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双重差分实验设计,得到增值税减税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增值税减税会使得企业价值增加,但议价能力不同的企业从减税中捕获的利益不同,议价能力强的企业享受到更多的减税好处。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普惠式政策性减税背景下企业"获得感"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也有助于改进减税策略,优化减税的着力点,实施精准减税,使给定减税规模的社会福利效应最大化。
关键词:
增值税 议价能力 股市 双重差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行 叶康涛
增值税税率影响企业的逻辑与其他税种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已有研究对增值税税率的影响关注不够。依据我国2017年4月颁布的将13%的增值税税率降至11%的改革,本文基于事件研究方法发现,相比其他企业,增值税税率降低的企业在[0,1]事件窗口期的股东财富平均增长了约0.3%,这相当于370亿股东总财富的增加。接下来的实证分析验证了增值税税率影响企业价值的两条路径:"价格效应"与"税负效应"。我们还进一步识别了"税负效应"的具体来源。此外,比较发现,"税负效应"的影响程度要超过"价格效应"。最后,区分产权性质的结果显示,增值税税率的价值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出口退税政策的存在则使得非出口企业受增值税税率的影响更大。本文提供了增值税税率价值效应的经验证据,并系统揭示了增值税税率价值效应的具体来源以及各来源的相对重要性,这使得本文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胥佚萱
本文以1999到2007年沪深A股非管制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相对薪酬差距角度研究薪酬业绩敏感性,通过将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分为高管团队内部薪酬差距和高管与普通员工薪酬差距,对薪酬差距与企业业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薪酬差距安排与业绩显著正相关,支持锦标赛理论;民营企业薪酬差距安排有更强的激励效果;高管对董事会的控制强度可能影响薪酬差距;管理层持股和管理层更换作为薪酬安排的替代机制,与薪酬差距负相关;企业规模对不同类型的薪酬差距有显著影响;2004年以来的国企薪酬管制减弱了薪酬差距与业绩的关系。
关键词:
薪酬差距 公司治理 经营业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相昱 何甜甜
本文结合数字化发展背景,就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进行机理分析,并通过采用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为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经验价值。研究表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高管和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但也同时加大了高管与普通员工间的收入差距。将企业按其所有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国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缓解了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的现象。进一步地,溯源租金产生于不确定性的研究表明:市场风险和市场化进程是影响数字化转型扩大薪酬差距的重要渠道。基于此,应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企业生态链合理化收入分配制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兰品 冀泽辉 胡凯
增值税税率改革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措施,而这一举措能否遏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差异性投资收益率所导致的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不但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以财税[2017]37号文、财税[2018]32号文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39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7~2019年增值税税率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且对非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域的企业治理效应更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弱化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促进经济“脱虚还实”,而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效果不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能促使实物资本投资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新生 刘振华 修浩鑫
深化税制改革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2018年和2019年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减税提高了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市场竞争地位高、国有产权、处于成熟期以及高市场化地区的企业而言,增值税减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显著。渠道分析表明,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配置效率是增值税减税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渠道。因此,政府部门应继续深化增值税改革,缩小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的税率差异,切实减轻制造业企业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大对民营、初创等弱势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全面提高各类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吕越 张昊天 薛进军 赵旭杰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内容。本文以2004—2009年中国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制度背景,研究了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污染排放这一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刻画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机制,并分解出研发创新效应、清洁生产效应和规模扩张效应三条路径。接下来,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该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显著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从机制分析看,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激发企业投资活力,促进企业的研发创新和清洁生产,从而降低企业的污染排放;并且,增值税转型改革会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表明税收激励的减排效应并不以限制企业规模化发展为代价。同时,增值税转型改革的减排效果对于民营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来说更为突出。此外,增值税转型改革不仅促进了在位企业的污染减排,还导致高污染排放企业退出市场,促进低污染排放企业进入市场,从而降低了整体污染排放规模。本文丰富了绿色发展的理论和经验研究,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激励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税收激励 增值税转型 污染治理 绿色税制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万仁新
基于2010~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内部薪酬差距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等路径实现且在内部控制健全、经营绩效较好和高管薪酬大于行业中位数的公司中表现更为明显;这种抑制作用具有结构层次性,表现为对企业合理薪酬差距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对高管超额薪酬差距的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燕春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财政部部长刘昆也提出"减税降费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头等大事"。增值税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贡献来源,应成为减税降费的主体,并且,应把减税降费与深化增值税改革结合起来,建成更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经济活力的现代税制。
关键词:
减税降费 增值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