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9)
- 2023(7822)
- 2022(6272)
- 2021(5903)
- 2020(4500)
- 2019(9943)
- 2018(9539)
- 2017(17930)
- 2016(9943)
- 2015(10605)
- 2014(10552)
- 2013(10262)
- 2012(9549)
- 2011(8547)
- 2010(8672)
- 2009(7766)
- 2008(8070)
- 2007(7250)
- 2006(6320)
- 2005(5827)
- 学科
- 济(38186)
- 经济(38139)
- 管理(28067)
- 业(27696)
- 企(22380)
- 企业(22380)
- 方法(15618)
- 数学(13320)
- 数学方法(13104)
- 中国(12100)
- 农(11615)
- 财(10942)
- 学(10025)
- 业经(9906)
- 农业(8348)
- 地方(8235)
- 融(8207)
- 金融(8205)
- 制(8079)
- 银(8005)
- 银行(7985)
- 行(7683)
- 务(7446)
- 财务(7437)
- 财务管理(7421)
- 企业财务(7190)
- 理论(7065)
- 技术(6108)
- 贸(6039)
- 贸易(6034)
- 机构
- 大学(142101)
- 学院(141890)
- 济(54482)
- 经济(53322)
- 研究(51305)
- 管理(49747)
- 理学(43092)
- 理学院(42497)
- 管理学(41555)
- 管理学院(41286)
- 中国(37717)
- 科学(33131)
- 京(29754)
- 财(27009)
- 所(26685)
- 农(26660)
- 研究所(24692)
- 中心(22480)
- 江(22132)
- 业大(21820)
- 财经(21652)
- 农业(21020)
- 范(20290)
- 师范(20028)
- 经(19744)
- 院(18689)
- 北京(18175)
- 经济学(17634)
- 州(17506)
- 财经大学(16331)
- 基金
- 项目(98379)
- 科学(77783)
- 基金(71900)
- 研究(70144)
- 家(64399)
- 国家(63878)
- 科学基金(53671)
- 社会(45244)
- 社会科(42798)
- 社会科学(42785)
- 省(38437)
- 基金项目(37545)
- 自然(34784)
- 自然科(33998)
- 自然科学(33983)
- 自然科学基金(33396)
- 划(33225)
- 教育(32798)
- 资助(28835)
- 编号(26944)
- 重点(23151)
- 成果(22657)
- 部(21743)
- 发(21589)
- 创(21064)
- 课题(20027)
- 性(19898)
- 创新(19663)
- 国家社会(19170)
- 科研(18911)
共检索到208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雪 黄恒 肖昕
普惠性人力资本的概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8月提出,由浙江率先实践,是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格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范畴。普惠性人力资本是指以公共财政和非赢利性的社会投入来提升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一种政策范式和工作方式,体现了新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人力资本驱动的客观要求。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需要多主体意愿协同、资源协同和行为协同。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有三重路径:一是以提高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为总框架;二是以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特别是职普技融通和职业培训为侧重面;三是以高等教育高质量普及为基本载体。从而构建起普遍全面、均等同视和受惠高质的人力资本增量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晨 廖园园 方绪军
职业教育作为提升人力资本的重要手段,其在个体的技能形成、能力塑造、价值观培育等方面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作用,是贯穿于个体全生命周期的重要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是指向个体全生命周期成长、服务个体职业发展、契合终身学习形成的过程。指向个体全生命周期发展是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前提,深化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关键,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是职业教育助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的旨归。因此,实现个体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应以全生命周期为引导,提升职业教育个体成长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不同层次的投资获益;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动人力资本投入持续性。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普惠性人力资本 技能形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方伟军 郑洁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人力资本的优化和提升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而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核心途径。开放教育通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灵活的学习路径,以应用导向的培养理念、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办学模式、“去中心化”的教学模式以及共建共享的资源供给模式,显著提升了教育的普惠性和效率。然而,确保高质量自主学习、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普及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精准国际化办学等方面的挑战仍需解决。开放教育要在理念引领、动力激发、技术变革、教学改革等持续深化,以服务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以泛专业教育为突破,释放大众学习新需求;以AIGC技术为应用,重塑开放学习资源供给模式;以在地国际化为范式,培养学习者的国际视野,驱动普惠性人力资本的高质量提升,培养更多适应数字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佳薇
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是新发展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教育是一项公共服务事业,教育服务对象、内容、过程与效益均鲜明彰显着教育的公平性、公共性、普惠性、共享性等内在属性,深刻蕴含着新发展阶段教育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的理论内涵。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要紧扣新发展阶段教育服务需求,挖掘教育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知识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价值,澄明教育促进人力资本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建设、高水平共同富裕等价值向度。立足“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和新发展阶段,教育提升普惠性人力资本理应遵循以红利释放机制作为动力源泉、以融合发展机制凝聚整体合力、以结构优化机制拓展重要渠道、以政策调整机制保增总体效益等行动原则,主要通过优化共享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健全多位一体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创设普惠全纳的教育服务供给系统、构建全域覆盖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等路径来实现,以期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晓蕾 李志朋 陈思汶 王祝根
国内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大量研究集中在规划设计等实践领域,理论成果十分匮乏,尤其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轮廓仍未清晰,有待对此作出阐释。在解读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文章对公共空间蕴含的城市正义、城市复兴、城市综合竞争力3个维度的价值认知体系及其相应的研究路径作出归纳总结,旨在补充理论空缺,为理解城市公共空间的价值结构及其发展逻辑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参考框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北伟 李霁雯
本文利用2011~2021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效应、地区异质性和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收入水平和促进社会公平3个方面促进包容性增长。地区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的促进效果比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传导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来提高包容性增长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在人力资本程度较低的地区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来加快实现社会包容性增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在重新界定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普遍性、非歧视性和受惠性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3—2020年中国省际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并考察了其对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财政自主权和户籍门槛在现阶段均削弱了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通过改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社会人力资本存量、推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和配置,促使居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志鹏 闫淑敏
本文通过对企业中高层女性管理者的深入访谈和编码分析发现,女性职业发展过程中并非只有中级向高级管理层晋升的玻璃天花板一层障碍,而是在不同职业阶段分别表现为心理天花板、角色天花板、组织天花板三重障碍,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三重玻璃天花板的突破路径,同时探索出女性独特的职业发展曲线。
关键词:
玻璃天花板 女性高管 突破路径 扎根理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增雄
具有创新型生产力形态的企业家人力资本,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呈现出较强的正向外部性,这源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私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的极大不一致。由于外部性的存在,阻碍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发挥及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生成和供给,故完整界定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是克服外部性的有效手段,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股权化是其外部性内在化的具体路径选择。
关键词:
企业家 创新型人力资本 外部性 产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康昕
如何将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变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本,无疑,"宽口径"的新型农民培养机制,是当下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概念描述、现象分析和针对性政策,对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教育培训进行阐述。
关键词:
农村人力资本提升 教育路径 引导性培训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贺玲
本文阐释了专用性人力资本与劳动关系稳定性的关联关系,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现状,提出通过税收优惠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提升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构造劳资双方的双边依赖性。即在企业所得税改革中适度提高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比例;在个人所得税改革中确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税模式,将纳税人所支付的在职培训费用在费用扣除制度中予以特别扣除,同时减少税率级次,这些措施都将对劳资双方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提供激励。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兴国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作出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意见》系统阐述了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炳烛 范继业
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到“双高”建设,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模式促进了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专业群项目制治理作为高职院校项目制治理的核心子项目,具有项目制治理特征和体系化价值。但是,目前专业群项目制治理还存在逻辑、效用和评价等三重限度,即逻辑层面存在事本逻辑、择优逻辑和管控逻辑等限度,效用层面存在资源依赖、运作经费和项目时限等限度,评价层面存在目标导向异化、第三方评价缺位和过度重视评价结果等限度。据此,高职院校专业群项目制治理的突破路径为:逻辑规避方面,应强化专业群项目的系统性治理、完善中标机制和优化政策执行体系;效用突破方面,应强化项目目标管理、完善经费管理机制和把握长效发展规律;评价优化方面,应完善专业群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型数字化全过程评价系统和构建第三方评价体系。
关键词:
项目制治理 高职院校 专业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韦统义 苏佳敏 吴明远
乡贤是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伦理本位的传统社会是乡贤活跃的深厚土壤。随着科举制度的终结以及近代国家权力逐步介入农村,乡绅(贤)逐步从乡村治理中退场。新乡贤出场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必要性,即近代以来乡村精英长期的单程流动,导致乡村内生性建构力量不足;面向后喻文化时代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乡村精英协同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破解乡村精英不足的瓶颈,构建新乡贤出场的平台。新乡贤是开放的精英群体服务"三农"不可或缺的力量,其本质既是知识创造价值的时代体现,也是能力本位的时代体现。
关键词:
新乡贤 乡村治理 乡村精英 乡村振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竹林 范维
在梳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人力资本理论阐释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内涵,分析了人力资本与农民工职业转化能力、城市生存生活能力和城市融合发展能力形成之间的作用机理,并提出通过教育培训制度设计、机制完善、模式选择等路径创新以提升农民工市民化能力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