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1)
- 2023(6691)
- 2022(5623)
- 2021(4989)
- 2020(3819)
- 2019(8768)
- 2018(8530)
- 2017(16139)
- 2016(8789)
- 2015(9826)
- 2014(10119)
- 2013(10038)
- 2012(9843)
- 2011(9247)
- 2010(9356)
- 2009(8647)
- 2008(8569)
- 2007(7965)
- 2006(7511)
- 2005(7249)
- 学科
- 济(41669)
- 经济(41637)
- 银(19560)
- 银行(19415)
- 业(19148)
- 行(18238)
- 管理(17647)
- 中国(16848)
- 地方(16790)
- 制(14049)
- 融(13288)
- 金融(13288)
- 企(12819)
- 企业(12819)
- 农(12634)
- 业经(10753)
- 方法(9895)
- 业务(9726)
- 度(9720)
- 制度(9714)
- 地方经济(9548)
- 农业(9056)
- 发(9037)
- 学(8443)
- 银行制(8393)
- 数学(8323)
- 数学方法(8273)
- 环境(7098)
- 贸(6810)
- 贸易(6798)
- 机构
- 学院(126385)
- 大学(123828)
- 研究(52977)
- 济(52033)
- 经济(50793)
- 中国(47212)
- 管理(41072)
- 科学(33118)
- 理学(32867)
- 理学院(32319)
- 管理学(31755)
- 管理学院(31506)
- 京(29369)
- 所(28851)
- 农(27352)
- 研究所(26023)
- 财(24677)
- 中心(24189)
- 江(22216)
- 银(22036)
- 农业(21302)
- 银行(21084)
- 行(19627)
- 北京(19529)
- 范(19252)
- 院(19088)
- 师范(19020)
- 州(18692)
- 业大(18665)
- 财经(18333)
- 基金
- 项目(76858)
- 科学(59161)
- 研究(56368)
- 基金(52553)
- 家(46547)
- 国家(46094)
- 科学基金(37885)
- 社会(34103)
- 社会科(32270)
- 社会科学(32266)
- 省(31638)
- 基金项目(27117)
- 划(26612)
- 教育(24767)
- 发(23781)
- 自然(23634)
- 编号(23010)
- 自然科(23010)
- 自然科学(23005)
- 自然科学基金(22544)
- 资助(21866)
- 发展(19179)
- 成果(19033)
- 展(18838)
- 重点(18323)
- 课题(17652)
- 部(15796)
- 创(15764)
- 创新(14800)
- 计划(14395)
共检索到225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牟洪民 马珊 姚俊杰 安苗 王艳艳 梁正其
为了探明普安银鲫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能量来源、组成变化和利用模式,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普安银鲫的成熟卵和8个胚胎发育时期的总脂与脂肪酸组成变化。结果表明:①普安银鲫胚胎中成熟卵和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的总脂含量随着胚胎的不断发育而降低,成熟卵与受精卵相比,总脂稍有下降,由其干重的18.25%降至17.94%,但差异不显著(P>0.05),成熟卵随受精后胚胎发育的推进,其总脂变化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成熟卵和早期胚胎中的主要脂肪酸为C16:0,C18:0,C18:1n-9和C18:2n-6;与成熟卵相比,普安银鲫受精卵的饱和脂肪酸(SFA)与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下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升高。...
关键词:
普安银鲫 胚胎 总脂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蒋左玉 姚俊杰 安苗 熊铧龙 朱忠胜
为探究普安银鲫(Carassius auratus)胚胎发育中脂质代谢中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和总脂酶(TL)比活力与全活力变化及葡萄糖对它们的影响,采用正常组和葡萄糖浸泡实验组进行普安银鲫胚胎孵化试验,并测定LPL、HL在不同发育阶段的酶活特点。结果显示:(1)胚胎中LPL、HL和TL比活力与全活力比成熟卵中高。(2)在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中,LPL、HL和TL比活力与全活力随发育呈上升趋势,发育至原肠中期时,LPL和HL的比活力与全活力明显升高,出膜前期时两种脂酶比活力与全活力达到最高。(3)15 g/L葡萄糖溶液浸泡能提高普安银鲫胚胎发育过程中LPL、HL和TL比活力与全活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旭雄 冯隆峰 温文 陈庆凯 危立坤
以野生日本鬼鲉人工催产获得的受精卵为实验材料,定量检测了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组成及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的总脂肪含量为13.85%~11.66%,极性脂肪占总脂肪含量为75.39%~72.20%。总脂肪及极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无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随发育而显著下降。中性脂肪含量在胚胎发育阶段有显著变化,在卵黄囊仔鱼阶段其含量相对稳定。野生日本鬼鲉胚胎及卵黄囊仔鱼总脂肪的主要脂肪酸为DHA(22∶6n-3),16∶0,ARA(20∶4n-6),EPA(20∶5n-3),18∶0和18∶1n-9。总脂肪及极性脂肪的DHA,ARA,EPA含量(m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施永海 徐嘉波 刘永士 张海明 邓平平 陆根海 张宗锋
采用生化分析手段对菊黄东方鲀的未受精卵、胚胎(出膜前,受精后8085 h)、初孵仔鱼(0日龄)、开口前仔鱼(3日龄)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卵和鱼苗的水分含量随着个体发育出现升高趋势,而鱼苗总脂含量随着个体发育显著下降。各发育阶段的干样中检出8种饱和脂肪酸(SFA)、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1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菊黄东方鲀未受精卵脂肪酸组成与其亲本卵巢非常相似;胚胎期的脂肪酸利用率高低顺序为SFA(15.08%)、MUFA(14.46%)、n6PUFA(
关键词:
菊黄东方鲀 卵 胚胎 仔鱼 脂肪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胡先成 赵云龙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和分析了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胚胎、仔鱼发育过程中脂类的含量及脂肪酸的组成。结果显示,随着胚胎和仔鱼的发育,其总脂的含量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亦呈现出下降趋势,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在胚胎期保持稳定、在仔鱼期下降,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却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在整个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平均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依次是C16∶0、C18∶1n-9、C18∶0、C16∶1、C22∶6n-3(DHA)和C20∶5n-3(EPA)。结果表明:河川沙塘鳢在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有消耗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而保存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卢素芳 赵娜 刘华斌 何瑞国
研究了黄颡鱼受精卵孵化期间和仔鱼发育阶段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变化规律。采用常规化学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法对黄颡鱼从鱼卵受精开始至仔鱼孵化后未投饵的7d内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脂肪含量有下降趋势。受精卵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于饱和脂肪酸含量。受精卵在整个孵化期间各种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变化。仔鱼孵化后,鱼体总脂肪含量急剧下降,总脂含量从0日龄的4.57%降低到7日龄的0.75%。仔鱼在饥饿期间鱼体脂肪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最为明显,尤其是C18∶1。仔鱼在饥饿期间,脂肪酸按n-9>n-6>n-3顺序被先后利用,黄颡鱼仔鱼发育阶段主要以单不饱和...
关键词:
黄颡鱼 受精卵 仔鱼 脂肪酸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金民 魏华 沈竑 成永旭 龚蕾蕾
为了研究组织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在克氏原螯虾(Procambrus clarkii)卵巢发育过程中的变化,采用粗脂抽提及气相色谱分析法对卵巢发育5个不同时期肝胰腺和卵巢组织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卵巢发育,卵巢指数由0.12%显著(P≤0.05)增加到6.64%,而肝胰腺指数由7.95%降至5.31%。(2)卵巢干重百分含量从Ⅰ期的22.29%增至Ⅴ期的55.16%,而干物质中的脂肪含量仅在Ⅱ期(32.38%)到Ⅲ期(41.90%)有一个显著增加过程,后期没有增加。(3)肝胰腺和卵巢中主要脂肪酸都有C16:0、C16:1n7、C18:0、C18:1n9、C18...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卵巢发育 脂肪含量 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籽粒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黄建华 周发林 林黑着 叶乐 江世贵
池塘养殖斑节对虾在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卵巢和肝胰腺中的EPA(20:5n-3)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产卵后恢复到未成熟期的水平。18:2n-6和20:4n-6呈现一定幅度上升,分别在成熟期(Ⅴ)达到最高。18:1n-9在肝胰腺中呈现一定幅度上升,而在卵巢中则下降。DHA(22:6n-3)在卵巢中呈现波动,成熟期最低;肝胰腺中相对稳定而轻微下降。随产卵次数增加,卵中的16:0、总的饱和脂肪酸(SFA)的含量及DHA/EPA的比值呈上升趋势,18:2n-6,20:4n-6,22:6n-3及总的n-6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而18:1n-9,20:5n-3,22:5n-3及总的n-3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结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全书月 李忠 梁宏伟 罗相忠 王丹 邹桂伟
为了解繁殖期长丰鲢卵巢和肝脏营养状况,明确亲鱼的营养程度,对长丰鲢卵巢发育后期的肝脏和卵巢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卵巢中的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先上升后下降,肝脏中的粗脂肪含量逐渐下降,粗蛋白基本稳定不变。在卵巢和肝脏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种类分别是C16∶0、C18∶1、C22∶6和C16∶0、C18∶0、C18∶1;在卵巢和肝脏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总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8.5%~43.1%和33.0%~40.7%;在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在卵巢和肝脏中都是最高,含量分别为12.9%~15.5%和3.4%~5.7%。研究揭示了长丰鲢卵巢发育后期的肝脏和卵巢在营养物质组成上的特点。
关键词:
长丰鲢 肝脏 卵巢 营养成分 脂肪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东明 孙程婕 宣思鹏 韩飞 陈新军
阿根廷滑柔鱼是典型的头足类,资源生物量与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积累及生殖投入密切相关。为了获知雌性阿根廷滑柔鱼性腺发育各阶段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变化特点,研究采用氯仿甲醇法和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胴体、消化腺和卵巢的脂肪酸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卵巢3个组织的脂肪酸均以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为主,饱和脂肪酸(SFA)次之,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总含量最低。胴体组织的脂肪酸种类最全面,共检测出28种脂肪酸,消化腺和卵巢分别检测出21种和17种脂肪酸。检测发现3个组织中SFA均以C16∶0脂肪酸最为丰富,MUFA以C18∶1n9c和C20∶1脂肪酸为主,PUFA的DHA(C22∶6n3)最丰富,EPA(C20∶5n3)次之。胴体的SFA和MUFA在成熟期达到最大值,在产卵期显著降低;消化腺的PUFA保持相对稳定水平,但是其含量显著低于胴体和卵巢;卵巢持续积累脂肪酸,在产卵期时MUFA和PUFA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雌性阿根廷滑柔鱼胴体、消化腺和性腺3个组织的脂肪酸种类具有组织特殊性,而主要脂肪酸具有一致性。性腺发育过程中,胴体的SFA和MUFA可能转化为能量供给卵巢发育,消化腺的PUFA则向胴体和卵巢转移,卵巢则持续积累脂肪酸供给卵子发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严小军 王怡
研究了大黄鱼早期主要发育阶段(前仔鱼期、后仔鱼期、稚鱼、幼鱼)体内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并重点比较了发病稚鱼与正常稚鱼的脂肪酸组成。用GC/MS法共检测到24种脂肪酸,且种类随发育而递增,其中饱和脂肪酸(SFA)1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6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6种。分析结果表明:大黄鱼鱼苗内源性营养阶段以饱和脂肪酸C14:0、C16:0及单不饱和脂肪酸C16:1、C18:1作为能量代谢的主要来源;必需脂肪酸C20:4(n-6)(AA)在鱼苗开口前就已存在,而DHA和EPA摄食后才被检测到,其含量受饵料种类的影响,DHA含量变化范围为7.26%~25.36%,EPA为3...
关键词:
大黄鱼 仔鱼 稚鱼 幼鱼 脂肪酸 胀鳔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 彭振英 陈高 王莹莹 张斌 毕玉平
以鲁花14为材料,对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荚果和种子的发育情况以及花生种子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果针入土的第39天,小种子(远离果针一端)的平均长度超过大种子(靠近果针一端),在接近成熟时,小种子的平均质量超过大种子。在花生种子中,可以检测到12种脂肪酸。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萮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异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豆蔻酸。在花生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含量随种子的发育逐渐增加,油酸含量不断增多,而亚油酸则呈缓慢减少的趋势。在接近成熟时,油酸和亚油酸占全部脂肪酸含量的79.4%。油酸亚油酸的比值随着种子的发育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花生 种子发育 脂肪酸 相对含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鸿鹏 彭彦 刘果 李慧 高丽琼 詹妮 谢耀坚
【目的】研究印加果种子中脂肪酸物质的累积规律,对印加果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脂肪酸物质进行解析,为印加果种植区域推广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成年印加果植株的18、36、54、72和90 DAF种子,利用液氮微量提取印加果种子的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其组分和相对含量进行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结果】印加果种子整个发育过程主要分离鉴定出56种物质,其中包括14种脂肪酸类化合物(80.13%),7种酯类化合物(2.70%),24种烷烃类化合物(12.40%),7种苯环类化合物(3.96%)以及4种其他化合物(0.81%)。脂肪酸类化合物主要包含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随着成熟度增加,脂肪酸总含量逐渐从53.60%、76.30%、76.78%、96.43%增加至97.54%。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呈增加趋势,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16-甲基十七烷酸等物质呈下降趋势。【结论】在印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物质逐渐由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物质转化为多不饱和脂肪酸物质,相比其他油料植物具有成熟期短、不饱和脂肪酸转化效率高等优点,推测可能与其高效的光合速率相关。因此,印加果作为一种强需光性的食用油料植物,适宜在纬度较低的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以及台湾等部分区域进行种植。
关键词:
印加果 发育过程 脂肪酸 油料植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