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1)
2023(6216)
2022(5205)
2021(4710)
2020(3905)
2019(8541)
2018(8044)
2017(14960)
2016(8250)
2015(8921)
2014(8573)
2013(8371)
2012(7597)
2011(6817)
2010(6626)
2009(5864)
2008(5659)
2007(4737)
2006(4074)
2005(3397)
作者
(27519)
(23124)
(22968)
(21501)
(14520)
(11345)
(10148)
(9212)
(8722)
(7981)
(7975)
(7664)
(7459)
(7304)
(7193)
(7050)
(6968)
(6805)
(6760)
(6350)
(6080)
(5646)
(5392)
(5316)
(5151)
(5031)
(5002)
(4941)
(4835)
(4711)
学科
(31150)
经济(31115)
管理(22986)
(22835)
(17580)
企业(17580)
方法(14164)
数学(12693)
数学方法(12579)
(9494)
(8435)
(7893)
贸易(7890)
(7714)
(7686)
地方(7446)
中国(7194)
业经(7032)
农业(6812)
技术(6466)
环境(6092)
(4868)
财务(4858)
财务管理(4854)
(4758)
(4661)
企业财务(4632)
技术管理(4466)
产业(4297)
(4142)
机构
学院(118583)
大学(118163)
(45522)
经济(44689)
管理(44534)
研究(43605)
理学(39739)
理学院(39215)
管理学(38408)
管理学院(38226)
科学(32043)
(31994)
中国(30617)
业大(26415)
农业(25562)
(25251)
(23804)
研究所(22550)
中心(19007)
(17822)
农业大学(17568)
(16568)
(16356)
北京(15431)
财经(15195)
(15121)
科学院(14721)
(14355)
(14326)
师范(14048)
基金
项目(92894)
科学(71772)
基金(68147)
(64626)
国家(64138)
研究(57748)
科学基金(52956)
自然(38161)
基金项目(37375)
自然科(37208)
自然科学(37189)
社会(37185)
自然科学基金(36531)
(36352)
社会科(35323)
社会科学(35313)
(31937)
资助(26336)
教育(25414)
重点(21494)
计划(20740)
编号(20734)
(19827)
(19759)
科技(19419)
(19388)
科研(18688)
创新(18635)
(17606)
国家社会(16050)
期刊
(42782)
经济(42782)
学报(29849)
研究(27267)
(26997)
科学(25616)
中国(21021)
大学(20800)
学学(20323)
农业(18140)
管理(13716)
(12379)
(10434)
业大(9132)
资源(8196)
林业(7909)
科技(7847)
业经(7829)
(7550)
经济研究(7511)
技术(7307)
农业大学(7292)
教育(7156)
(7117)
金融(7117)
财经(6899)
问题(6292)
(5889)
自然(5807)
中国农业(5621)
共检索到158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董瑞香  却晓娥  王檬檬  张金鑫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明确晚霜冻害对苹果树生长季水分利用能力影响的程度与机理。[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对黄土区苹果树未发生霜冻年和霜冻年主要生长季边材液流速率(J_s)开展连续监测,并同步观测净辐射(R_n)、气温(T_a)等气象因子,计算大气水分亏缺(VPD)等变量。通过对比、相关分析阐明晚霜冻害对苹果树水分利用能力的影响。[结果]霜冻发生后,当日午间液流速率最大值(J_(s-max))比霜冻前数日内的最大值降低9%~27%,苹果树水分利用能力(J_(s-max)/VPD)在霜冻后的数日内连续下降。霜冻后当年(2018)生长季平均液流速率比未发生霜冻年(2017)同期下降35%。在整个生长季内,液流速率日平均值(J_(s-mean))与R_n、VPD均具有显著的指数关系,但在相同的R_n或VPD水平下,霜冻年的J_(s-mean)显著低于未发生霜冻年。[结论]严重低温霜冻和霜冻后快速升温共同导致了苹果树生长季水分利用能力的显著下降。研究结果为认识霜冻对苹果树水分生理的影响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绍飞  赵西宁  高晓东  霍高鹏  潘燕辉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栽植年限苹果树水分利用策略,为果园水分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10龄、15龄、22龄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天然氘同位素与人工氘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MixSIR模型分析不同水分来源对果树生长的贡献比例,探明其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3个树龄苹果树水分利用来源差异较大,10龄苹果树主要水分来源从开花坐果期的中、深层(88.9%)转变为着色成熟期的浅层(57.9%)。15龄苹果树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水分来源均以中层土壤水为主(74.2%、70.2%);而在着色成熟期则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59.3%)。整个生育期22龄苹果树均主要吸收利用浅、中层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74.34%、86.07%、87.77%),深层土壤水利用比例逐渐降低。苹果树木质部样品中氘同位素的显著增加,表明果树可以通过吸收利用更深层土壤水分以缓解水分胁迫。【结论】3个树龄苹果树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来源差异明显,随着树龄增加,水分来源逐渐变浅,用水策略趋于保守。根据不同树龄苹果树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对其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有效降低果树非生产性耗水及自身奢侈性耗水,实现苹果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永峰  胡新  钟秀丽  吕国华  任德超  宋吉青  
【目的】揭示农田尺度下冬小麦晚霜冻害与产量关系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其空间差异性原因,为冻害风险早期预判及影响因子调控提供先验知识和依据。【方法】选择矮抗58冬小麦品种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4月发生的3次自然霜冻为契机,构建死穗率、残穗率、残穗指数和减产率等晚霜冻害评价指标。基于商丘市一农户麦田内100个采样点(以5 m间隔定点)的小麦产量、冻害考察以及土壤肥力测定数据,运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地统计学、系统聚类、方差分析以及多重比较等方法对穗数、实际产量和晚霜冻害评价指标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探讨其与小麦发育进程、返青期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死穗率是影响穗数的关键因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祁旭升  窦有恒  王晓娟  陈伟英  刘自成  
利用熟性不同抗晚霜能力不同的15个冬小麦品种,采用塑料大棚(返青后)和露地两种栽培方式,在2006年两次自然晚霜冻条件下,分别调查、镜检叶片和幼穗的受冻状况,并同步测定冻前冻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结果表明:大棚小麦的抗霜力弱于露地;前期生长发育越快的品种,抵御晚霜冻的能力越差;在早、中、晚熟组中抗霜性较好的品种分别是太原475、西峰22、OS.U.W8034;关于叶片汁液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与品种抗晚霜性的关系,有待继续进行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却晓娥  王檬檬  张金鑫  
[目的]通过对苹果树不同方位边材液流速率的测定与比较,明确苹果树液流速率的方位特征,为通过液流测定来估算单株蒸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对黄土区苹果树主要生长季4个方位边材液流速率及土壤水分、气象因子进行同步、连续监测。[结果]苹果树树干边材液流速率(J_s)具有显著的方位差异(P<0.01),其中北、南方位液流速率较高,东、西方位液流速率较低。不同方位液流传输受大气环境影响的过程具有一致性。为提高果树液流通量估算的精度,在实际测定中应考虑方位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多禄  郭小平  
昕水河流域经济林的发展促进了山区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加速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几年来流域内的试验示范和考察表明,该地区发展梨树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8年生梨树在一般管理条件下,亩产可达到4 570.35kg,而同龄苹果亩产仅达到966.85kg,故应把梨树作为当地经济林发展的首选树种.苹果栽培中,要注意品种的区域化,高海拔地区(>1 000m)种植红富士苹果易发生抽条和冻害,对已发展的面积可用京防1号作为防止抽条的首选药物.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李美桂  
在 1 999年福建省冬季果树冻害调查的基础上 ,就冻害的形成特点与果类受冻情况作了记述 ,并对福建 2 0世纪的历次果树大冻害的规律 ,以及有关亚热带常绿果树冻后处理经验与避冻技术进行讨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丙智  阮班录  君广仁  张林森  车玉红  高建军  
以10年生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程度改形对树体光合能力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形后随每hm2留枝量的减少,光合作用加强,净光合速率提高,净光合产量增加,果实品质提高;但改形过重,留枝量过少,净光合产量有下降趋势,果实品质提高不明显。对间伐果园,改形以隔2株伐1株,抬干60~80cm,每株留枝量650~700最好;对不间伐果园,以抬干80~100cm,每株留枝量350~550为佳。冬剪改形后留枝量以60万~90万/hm2较为适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俊杰  赵爽  李美美  齐国辉  李保国  
以‘绿岭’、‘辽宁1号’、‘香玲’、‘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6个核桃品种为试材,于2013年4月15日取样测定各品种叶片和子房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电解质渗出率,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4月20—21日调查各品种的霜冻害受冻指数。结果表明:‘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的霜冻害受冻指数分别为41.97%,52.65%,54.88%,67.58%,74.93%,98.67%,‘绿岭’受冻指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绿岭’、‘香玲’、‘辽宁1号’、‘上宋6号’、‘中林1号’和‘清香’叶片的过冷却点分别为-4.40,-4.27,-3.87,-3.73,-3...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素美  翟世军  马喜兰  周丽琴  张翠娥  
通过对连续三年生物覆盖的旱地果园苹果树和清耕旱地果园菜果树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及产量、质量的比较、分析发现 :生物覆盖可以截获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结构、缓解旱地果园的干旱问题 ,从而促进果树根、枝、叶的生长及产量、质量的提高 ,是旱地果园生产中值得推广的一项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天龙   李慧奇   宁瑞渊   刘博文   张满让  
【目的】探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嘎啦和富士苹果树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AMF促进苹果树体生长及提升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年生自根砧为T337的嘎啦和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在根系生长高峰期和幼果期接种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以未接种菌剂为对照,研究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苹果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营养元素(N、P、K)含量、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在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嘎啦和富士的接种效果较好,接种后富士根系的菌根侵染率较嘎啦根系显著提高25.49%。与对照相比,接种AMF处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5.62%和8.12%,营养元素N、P、K含量分别提高5.13%,8.27%,16.9%和5.36%,5.11%,16.7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12.12%,7.69%,17.3%和16.67%,15.62%,31.14%,果实的单果质量、红色饱和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8.12%,6.17%,16.24%,5.92%和9.10%,6.18%,6.20%,7.48%,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分别降低7.89%和11.76%。【结论】在野外大田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与嘎啦和富士苹果树可以形成共生体,促进了嘎啦和富士苹果树体生长及果实品质的提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芝友  陈岩  杨艳萍  
辽南地区去冬今春以来降水稀少,只降了一场小雪和一场中雪,致使果园土壤旱情严重,尤其是山地果园旱情更为严重。据调查,由于干旱和年前持续低温,导致部分果树遭受"冻旱",使幼树抽条,有的果树主干皮层开裂。结果树花芽或叶芽变褐、干缩。枝条受"冻旱"后形成层或髓部,木质部变为褐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有观  
出租苹果树的生意江西于都县盘古山钨矿邮编:342311李有观译日本青森县的一些苹果种植场开办了一种出租苹果树的生意.城里人只要缴交一定的费用,就可以挑进一株苹果树,从而在收获季节得到这株苹果树的全部果实.缴费的数目根据苹果树的等级而不同.种植场承担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静  王力  韩雪  张林森  
【目的】以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代表长武塬为研究区,通过环境因子估算19年生苹果树耗水速率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可行性,以期为黄土塬区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苹果发展的科学布局、合理制定果园管理措施、增强其生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土塬区长武县19年生苹果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热扩散式茎流计(TDP)于2014年5—9月对苹果林内8株标准果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测定,并通过数据采集器CR1000(CamPbell SCienTifiC,Un)对数据进行采集分析,用位于距样地50 m处的自动气象观测站连续监测获取气象数据;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19年生苹果树干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不同时间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霍治国  李美萱  张海燕  孔瑞  江梦圆  米前川  霍雨欣  
[目的]霜冻害是造成冬小麦减产的冬春季主要农业气象灾害之一,明确冬小麦霜冻灾害的研究现状,对把握今后国内冬小麦霜冻害研究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成果,从霜冻害概念及分类出发,对冬小麦霜冻害影响与危害、致灾成因、灾害指标、分布特征、监测预警及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归纳阐述,并对未来小麦霜冻害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结果](1)我国冬小麦霜冻害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以春霜冻为主,由于拔节后冬小麦抗霜冻能力迅速下降,霜冻害通过影响小麦正常抽穗灌浆、推迟生育进程,从而影响小麦产量及品质。(2)我国冬小麦霜冻发生范围广,北方地区发生频率及受灾强度总体上大于南方,主要集中在黄淮海、西北、黄土高原冬麦区等。(3)近年来霜冻害发生区域、频率和强度有明显的减弱态势,但黄淮海北部、新疆等部分地区冬小麦霜冻致灾风险增加。(4)冬小麦霜冻害指标可分为形态学指标、气象学指标及综合指数指标,主要基于受冻率、减产幅度、最低温度为判识因子构建。近年来霜冻害监测研究取得一定研究进展,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结论]基于霜冻灾变过程构建动态化霜冻害综合指标、加强冬小麦霜冻害模型构建和风险评估、强化霜冻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是今后重点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