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87)
- 2023(4359)
- 2022(3677)
- 2021(3271)
- 2020(2711)
- 2019(5968)
- 2018(5880)
- 2017(10811)
- 2016(6154)
- 2015(6578)
- 2014(6393)
- 2013(6365)
- 2012(5990)
- 2011(5622)
- 2010(5736)
- 2009(5258)
- 2008(5348)
- 2007(4756)
- 2006(4215)
- 2005(3648)
- 学科
- 济(26294)
- 经济(26267)
- 管理(17869)
- 业(14400)
- 方法(12616)
- 企(11124)
- 企业(11124)
- 数学(11026)
- 数学方法(10866)
- 环境(9712)
- 学(8602)
- 农(7642)
- 生态(5982)
- 中国(5691)
- 财(5568)
- 业经(5528)
- 划(5466)
- 地方(5340)
- 农业(5181)
- 资源(4968)
- 和(4600)
- 贸(4323)
- 贸易(4323)
- 易(4176)
- 融(4174)
- 金融(4172)
- 发(4058)
- 规划(3920)
- 理论(3879)
- 技术(3869)
- 机构
- 大学(96600)
- 学院(95615)
- 济(37543)
- 经济(36887)
- 研究(36670)
- 管理(33722)
- 理学(29952)
- 理学院(29523)
- 管理学(28744)
- 管理学院(28603)
- 科学(26393)
- 中国(24804)
- 农(23931)
- 京(20530)
- 所(20436)
- 农业(19416)
- 研究所(19337)
- 业大(19169)
- 财(16391)
- 中心(15472)
- 江(14408)
- 财经(13856)
- 范(13054)
- 农业大学(12905)
- 师范(12878)
- 院(12865)
- 科学院(12739)
- 经(12726)
- 经济学(12368)
- 北京(12345)
- 基金
- 项目(72268)
- 科学(56987)
- 基金(54404)
- 家(50848)
- 国家(50541)
- 研究(46184)
- 科学基金(41822)
- 社会(30518)
- 基金项目(29295)
- 社会科(29088)
- 社会科学(29078)
- 自然(29072)
- 自然科(28342)
- 自然科学(28329)
- 省(28088)
- 自然科学基金(27805)
- 划(24738)
- 资助(21829)
- 教育(20535)
- 重点(17270)
- 编号(15885)
- 部(15809)
- 发(15682)
- 计划(15637)
- 创(14832)
- 科研(14247)
- 创新(14045)
- 科技(13870)
- 国家社会(13664)
- 教育部(12756)
共检索到130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爱军 王克林 黄璜
对前中期晚稻田实施深灌水试验,探讨稻田蓄水抗旱功能的作用过程及其生态效应。设置4种灌水深度,依次为20cm、15cm、10cm、5cm。测算试验期稻田的渗漏量、植物蒸腾量、蒸发量,分析单日总耗水量的日变化动态和不同生育期的阶段性数量构成关系。结果显示:①温度是影响田间耗水量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深灌具有蓄水防旱重要作用;②晚稻前中期深灌将增加水分渗漏量,却减少水分蒸发量,而不同灌溉方式下的总耗水量基本维持平衡;③晚稻前中期深灌增加了地下水的补给量,而浅灌增加了空中水蒸气补给量;④加以人为控制的防渗漏处理能减少田间水分的渗漏,达到节水目的,在红壤丘岗区稻田具有可行性;⑤晚稻前中期深灌实质上是利用了稻...
关键词:
晚稻田 深灌 水分耗散动态 生态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际 郭熙盛 张祥明 王允青
【目的】研究免耕条件下水稻产量及稻田无机氮供应特征。【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试验设传统翻耕、免耕两个处理,4次重复。供试水稻品种为皖稻68。【结果】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同时免耕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主要生育时期10—20 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 cm土层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 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提高了耕...
关键词:
免耕 水稻 产量 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永跃 黎坚 梁广文1
经过连续 3a的田间系统调查 ,结果表明 :广东省双季晚稻田稻飞虱田间种群消长曲线基本上为双峰型 ,发生盛期从 9月中旬到 10月上中旬 ;近年来稻飞虱混合种群中白背飞虱发生数量比率增大 ,在混合种群的发生趋势中起主导作用 ;稻飞虱混合种群与白背飞虱发生年度间表现为每 6a出现 1个高峰。
关键词:
白背飞虱 褐飞虱 种群动态 晚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文雄 林群慧 吴志强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将福建省中低产稻田划分为四种稻作气候层和三种土壤类型,即12种生态类型。对各类型土壤的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良中低产稻田的有效措施。同时指出了必须运用产量指标、热量指标、经济价值指标、产投比指标及再利用系数,才能全面衡量系统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稻田的最大效能。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芮正云 蒋豪
[目的/意义]发展创客空间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镇理应起到带头作用,基于众创空间快速兴起的时代背景,探讨高校的创客空间建设问题。[方法/过程]首先总结了高校建设创客空间的独特优势;其次,分析了基于线上线下"双螺旋"模型的创客空间构建,以及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最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论证了引起高校创客空间生态系统熵变的内外部因素,并结合高校创客空间的新生劣势提出相应的稳固机制和发展策略。[结果/结论]高校建立线上线下动态耦合的"双螺旋"创客空间发展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袁正平 胡瑞芝 朱红梅 黄运湘 周清 张杨珠 肖永兰
采用长期定位模拟试验研究了地下水位、有机肥、水分管理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 ,早稻高量绿肥低水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速率高于常量绿肥低水位处理 ,晚稻则相反 ;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 ,早稻高量绿肥低水位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速率高于高量绿肥高水位处理 ,晚稻相反 ;但是间歇排灌处理无论是排放速率还是排放总量都大大低于正常灌溉处理 ,且在所有处理中也是最低的 .可见 ,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方式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的有效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全继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管理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自主创新条件下,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理论特性与管理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为依据,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之所以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的理由,研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这种耗散结构的特征以及自主创新对这种耗散结构的影响,并探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对管理的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小立 邹君
模拟不同水源条件的稻田水管理模式 ,试验解析田间水量转换及其水分生产力。结果表明 :处理间田间水量转换有明显差异 ,常规管理田间水分分配为 :蒸散占 1/2 ,翻耕整地占 1/6 ,植物构成占 1/2 1,田间渗漏占 1/14 ,其他环境耗水 (维持 )占 1/5。长年水层灌溉田间蒸散和维持性环境耗水偏大 ;耕灌雨养管理翻耕整地和田间渗漏比例过高。水分生产力 ,长年水层灌溉与常规管水的稻谷产量的表现一致 ,为 6 .6 5 kg/mm· hm2 · a,耕灌雨养处理较低 ,为 6 .13kg/mm· hm2 · a。群体光合累积效应处理间差异表现与产量差异表现相同 ,早稻差异很小 ,晚稻差异显...
关键词:
稻田 水量转换 生产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国禄 杨仁斌 丁孟
采用室外微区模拟稻田人工蓄水的控排水技术,在5、10、20cm等3个蓄水深度处理(分别表示为t-5、t-10、t-20)条件下,对拔节孕穗期稻田中氮磷的动态特征及降污潜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面水中TN、NH4+-N和TP浓度与蓄水深度呈显著负相关(y=-2.18x+10.870,R2=0.960;y=-0.048x+2.063,R2=0.999;y=-0.05x+0.223,R2=0.949),即蓄水深度越大,TN、NH4+-N和TP浓度越低.田面水中的NO3--N浓度与蓄水处理相关性不明显,但比较而言,t-20的NO3--N浓度要大于t-5和t-10,并于深施处理第5天后出现反弹升高现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家国 谢红梅 姜心禄 吴婕
本文针对四川省两熟制稻-麦(油)秸秆资源丰富,但处理难的现状,研究了在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秸秆还田种类(麦秸、油菜秸)和还田数量(全量、半量)的稻田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麦秸、油菜秸全量还田增产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增产4.84%、6.20%;秸秆还田节水效益不明显,麦秸水分生产效率未得到改善,油菜秸还田水稻水分生产效率增加,油全、油半处理灌溉水分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高0.048、0.045、0.039、0.032;秸秆还田能有效培肥土壤,土壤全N、P、速效养分及微量元素含量显著提高,其中土壤速效氮麦全、麦半处理分别增加14.5、18.1mg/kg;此外,秸秆全量还田投入/产出值...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鹭,陈素英,胡春胜,霍习良
本试验对喷灌区不同水分处理的麦田进行取样分析,分别测定0~10、10~20、20~40、40~60cm四个层次的土壤水分。应用传统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取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20cm土层受降雨、蒸散和根系等因素的影响最大。通过地统计学的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不同处理的同一层次、同一处理的不同层次的空间相关性均存在差异以及喷灌对土壤水分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比较各处理相应层次的变程,其随灌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表明喷灌区灌水多的处理水分分布更均匀。所得结论可用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精确农业(灌水)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
喷灌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地统计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继福 鲁剑巍 任涛 丛日环 李小坤 周鹂 杨文兵 戴志刚
【目的】研究稻田不同土壤供钾能力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钾肥对水稻产量、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以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为秸秆还田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2012年在鄂中、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的10个县(市)选择不同供钾水平田块布置水稻试验。根据湖北省第二次土壤普查制定的速效钾分级标准,本文将土壤速效钾含量>150 mg·kg-1的试验点如钟祥和宜城归为高钾供应能力土壤(1级水平),简称为高钾土壤,标记为High-K;土壤速效钾含量100—150 mg·kg-1的试验点如团风、仙桃、洪湖和枝江归为中钾供应能力土壤(2级水平),简称为中钾土壤,标记为Middle-K;土壤速效钾含量<10...
关键词:
稻田 供钾能力 秸秆还田 钾肥 替代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房全孝 陈雨海
从土壤水分、作物生长发育及气象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冬小麦农田耗水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状况较好条件下冬小麦农田耗水强度呈双峰曲线变化,不同灌溉处理的耗水高峰出现时期及其峰值不同,而与灌水时期一致,同时灌溉能够明显降低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能力。在拔节以前冬小麦农田耗水与大气蒸发力呈显著直线相关;拔节后与其干物质积累以及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拔节期是冬小麦需水的生理生态临界期。
关键词:
节水灌溉 冬小麦 耗水规律 生态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钱晓晴 沈其荣 王娟娟 柏彦超 杨建昌 周明耀
在正常及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水稻对不同质量比例 (10 0 /0 ,75 /2 5 ,5 0 /5 0 ,2 5 /75和 0 /10 0 )铵态氮 /硝态氮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两种培养条件下 ,水稻均在NH4+ N和NO3 - N混合营养时生长更好 ,氮素养分吸收更多 ;正常培养的水稻幼苗在NH4+ N/NO3 - N为 75 /2 5时生长最好 ,而模拟水分胁迫培养则以 2 5 /75处理生长最好 ;模拟水分胁迫处理显著促进水稻对NO3 - N的吸收并抑制NH4+ N的吸收 ;正常培养条件下 ,NH4+ N/NO3 - N为75 /2 5时水稻幼苗可获得最高的水分生...
关键词:
水分胁迫 模拟 水稻 氮素营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