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22)
2023(12742)
2022(10473)
2021(10061)
2020(8170)
2019(18567)
2018(17938)
2017(32378)
2016(18144)
2015(20627)
2014(20300)
2013(19587)
2012(18025)
2011(16378)
2010(16129)
2009(14649)
2008(14531)
2007(12607)
2006(11037)
2005(9641)
作者
(52748)
(44130)
(43981)
(41678)
(28029)
(21174)
(19825)
(17251)
(16871)
(15633)
(15226)
(14638)
(14350)
(13845)
(13824)
(13414)
(13392)
(13007)
(12770)
(12684)
(11042)
(10845)
(10483)
(10129)
(9851)
(9820)
(9745)
(9728)
(8919)
(8871)
学科
(65905)
经济(65809)
管理(47515)
(43571)
(34317)
企业(34317)
方法(28574)
数学(24749)
数学方法(24516)
中国(23397)
(19137)
(18105)
(16733)
贸易(16721)
(16370)
(15875)
业经(14812)
(13389)
农业(12761)
(11728)
银行(11677)
教育(11477)
理论(11426)
环境(11239)
(11143)
(10965)
财务(10951)
财务管理(10921)
(10786)
金融(10784)
机构
大学(260844)
学院(253941)
(103931)
经济(102046)
研究(92986)
管理(89303)
理学(77613)
理学院(76577)
管理学(75061)
管理学院(74616)
中国(68891)
科学(58173)
(55494)
(49051)
(47619)
(47199)
研究所(43800)
中心(40896)
业大(40675)
农业(39041)
财经(38414)
(36964)
(36263)
师范(35782)
(35312)
北京(35099)
经济学(33676)
(33216)
经济学院(30601)
师范大学(29228)
基金
项目(173494)
科学(136460)
基金(127483)
研究(123789)
(114294)
国家(113317)
科学基金(95071)
社会(79973)
社会科(75701)
社会科学(75684)
基金项目(67082)
(65315)
自然(61631)
自然科(60249)
自然科学(60225)
自然科学基金(59198)
教育(58732)
(57462)
资助(50678)
编号(47835)
重点(40372)
成果(39961)
(39508)
(37084)
(37029)
大学(34728)
创新(34547)
课题(34545)
国家社会(34312)
科研(33964)
期刊
(110047)
经济(110047)
研究(78823)
中国(53620)
学报(49061)
(44293)
科学(42205)
大学(37070)
教育(36678)
(36513)
学学(33731)
管理(31493)
农业(30093)
(21220)
金融(21220)
经济研究(19543)
财经(19338)
技术(18386)
业经(17247)
(16858)
(16811)
问题(14888)
(14840)
(14199)
国际(13222)
世界(13004)
图书(12495)
业大(12377)
科技(12159)
技术经济(11014)
共检索到378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傅政  
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曾召开五次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即1877年、1890年和1907年上海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在华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以及1888年伦敦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和1910年爱丁堡世界新教传教士代表大会。上述大会围绕中国教会高等教育及教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若干共识,这些讨论和共识对中国教会大学的兴起及其最终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尹蒂  
中国以农桑为本,内治之道,首在劝农,农事为国家首务。至海通以降,传教士带来了西方农学。通过其对泰西农政院、西方农器和农务化学的描述与介绍,士渐知农,并以比附的方式接纳了西法农学。在报刊舆论的宣导下,朝臣奏议亦别于重农仅知种植之利的旧制,开始畅言效法西方,探求审土宜、讲培壅之法,终仰动宸听,当局明确提出修农政,必先兴农学的主张。农学从无到有,被放置进京师大学堂的农科大学与实业学堂的农业学堂中,纳入学制。它的出现,揭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并体现了时代的内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岩厦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在艰难探索对华传教之路过程中,认知引荐西方教育模式能够改变中国"墨守成规"的教育制度与"停滞不前的文化",并影响年轻一代的观念,有利于基督教传播。他们逐步探索出改造中国教育的基本思路并进行具体实践,取得明显效果,对后来的教会学校教育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并在客观上推动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李金  段彪瑞  
西方传教士在华兴教办学,是他们试图用基督教征服中国而采取的一种手段。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积极创办教会大学,主动参与国立大学的创建,把西方大学教育的理念、管理、课程、内容、方法等引介和移植到中国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变革,对中国近代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胡俊荣  
该文论述了西方传教士在晚清时期介绍和创办新式图书馆活动 ,参与中国图书馆的变革是抱着强烈的个人动机 ,具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但在近代特殊历史条件下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起到了启蒙与示范作用 ,带来了西方近代图书馆建设的思想和模式 ,带来了杜威法和新式管理方式及公开、开放与共享的观念。从而在客观上对中国图书馆的近代化产生事实上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转变。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潘荣阳  
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吴巍巍博士的新著《西方传教士与晚清福建社会文化》一书,于2011年10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以新视角和新方法来重新审视和解读福建社会文化的著作,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吴巍巍同志的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是研究基督教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毓薇  
康熙时期一些西方传教士分别在钦天监从事编撰历法、制造天文仪器,在宫廷内修制钟表、玩具和其他机械,充当御用教师、画师、乐师、翻译等,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在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康熙皇帝与这些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和掌握了一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成为一位卓有成就的皇帝科学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强百发  李新  
1840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门户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英国同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西方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在中国进行翻译科学书籍、开展科学研究、创办学校以站稳脚跟。特别在农业科技方面,他们把西方实验农学理念带入中国,为中国的农业近代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德利  张洪钢  
中国古籍大量流散海外与明清之际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不无关系。文章揭示了法、英、美、德等多国传教士直接或间接运走中国古籍文献的方式;分析了传教士与中国古籍流散的关系;指出了明清之际来华传教士扮演的华夏文化传播者之角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朗  
伴随着明清“西学东渐”的浪潮 ,西方高等教育及其大学模式始被导入中国。在此过程中 ,欧美来华传教士起到了无可取代的作用。艾儒略的《西学凡》、花之安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的《西学考略》等 ,即为明清导入西方高等教育的几部主要著作。它们导入了西方学术的知识分类体系和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体系 ,揭示了西方高等教育在近代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为晚清创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材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海涛  
大学从单纯的教学机构到集教学、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机构,有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重要人物的贡献具有时代意义,他们分别是纽曼、洪堡、弗莱克斯纳、科尔等。本文逐一分析了他们的大学理想,试图揭示大学理想演变的历史轨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秋蓉  
追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人自办与参办私立大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是深入认识中国私立大学的路标和门径。20世纪前半期,中国私立大学在帝制末年孕育产生,在军阀混战中获得生长机遇,在抗战前10年取得长足进步,在抗战之后继续发展。此间,中国私立大学形成了自己基本的办学特点,诸如办学类型多元化、多渠道等筹措经费、精神立于物质之上、严格教育教学管理等,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房良钧  
本文是作者在其专著《机遇论》(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出版)基础上概要提炼写就的,勾画了人类机遇思想演变的大体脉络。论文通过对西方机遇思想和中国机遇思想的历史考察,揭示它们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点、成就和缺陷;又进一步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机遇思想的深邃性、丰富性及其不断发展,有力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机遇思想标志着人类机遇思想达到了新水平,展现了新境界,进入了新阶段。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孔凡文  徐玉梅  
土地集约利用的概念缘起农业集约经营。在农耕社会,农业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对土地的利用始于农业土地,土地集约利用的思想由此生发。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就写道:"凡人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强调了土地的经营宁可少而精,不应广种薄收。我国明代的《沈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