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45)
2023(5997)
2022(5087)
2021(4728)
2020(4040)
2019(8915)
2018(8835)
2017(15905)
2016(9197)
2015(10746)
2014(10605)
2013(9844)
2012(9023)
2011(8274)
2010(8410)
2009(8037)
2008(7970)
2007(7204)
2006(6507)
2005(6147)
作者
(24311)
(20462)
(20266)
(19466)
(13048)
(9568)
(9303)
(7868)
(7833)
(7396)
(6928)
(6820)
(6663)
(6617)
(6473)
(6178)
(6064)
(6032)
(6014)
(5858)
(5270)
(4986)
(4826)
(4711)
(4683)
(4657)
(4542)
(4537)
(4121)
(3955)
学科
管理(31815)
(28723)
经济(28641)
(26771)
(23973)
企业(23973)
(13250)
(12533)
中国(10697)
方法(10605)
(9364)
数学(8833)
数学方法(8698)
体制(8130)
(7863)
业经(7796)
(7677)
财务(7658)
财务管理(7640)
企业财务(7307)
教育(7291)
(6588)
银行(6581)
(6277)
理论(6153)
(5852)
金融(5850)
(5796)
(5768)
(5447)
机构
大学(129295)
学院(122497)
(48984)
经济(47804)
管理(45091)
研究(42222)
理学(38359)
理学院(37878)
管理学(37169)
管理学院(36913)
中国(32179)
(27656)
(26934)
科学(23113)
财经(20709)
(20280)
(20201)
中心(19149)
(18730)
研究所(17808)
(17584)
师范(17440)
北京(17132)
(17130)
业大(15976)
(15768)
财经大学(15403)
经济学(15289)
(15220)
师范大学(14182)
基金
项目(79228)
科学(63318)
研究(61237)
基金(57630)
(49038)
国家(48609)
科学基金(42214)
社会(39820)
社会科(37585)
社会科学(37575)
(30668)
教育(30427)
基金项目(30104)
(26242)
自然(25881)
自然科(25283)
自然科学(25277)
自然科学基金(24836)
编号(24634)
资助(22811)
成果(22510)
(21186)
(18774)
课题(18420)
重点(18185)
大学(17693)
(17035)
教育部(16792)
(16459)
国家社会(16242)
期刊
(58552)
经济(58552)
研究(44747)
中国(33469)
教育(24482)
(24101)
管理(19013)
学报(18930)
科学(16766)
大学(16621)
(16543)
学学(14061)
(12978)
金融(12978)
财经(11368)
农业(10607)
技术(9902)
(9739)
经济研究(8775)
业经(8478)
问题(7154)
图书(6616)
会计(6484)
(6371)
财会(6076)
(5993)
科技(5816)
职业(5572)
理论(5439)
(5324)
共检索到2031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任小燕  
随着清末教会书院向教会大学的转型,"西方托事部-在华校董会"的双层董事会制度普遍出现,并先后出现三次制度转向。北洋政府时期出现第一次制度转向,大学治理权由西方托事部转向在华校董会;南京政府初期出现第二次制度转向,治理权由西方人士为主转向中方人士为主;全面抗战前后出现第三次制度转向,治理权由西方教会转向中国政府。在三次制度转向中,政策与实践、初衷与结果不尽一致,甚至名实不一,反映出政府与教会对教育权力的博弈,也是中国政府将教会教育纳入中国教育体系的过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春发  孙霄兵  
本文以大学治理的权力结构为标准,分析了英国大学董事会制度从牛桥模式、92前模式到92后模式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因,并揭示了不同模式中董事会内部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能,以此揭示以董事会为权力核心的大学治理变革所起的作用。我国的大学治理可以借鉴英国董事会制度的有益经验,提高大学的治理水平,实现从多种决策力量的动态制衡到决策多元的变革,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学治理的法治化、效率化和科学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永平  周鸿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2年6月大学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大学董事会制度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健全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如何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制度是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永平  周鸿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答辩时间2012年6月大学董事会制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大学董事会制度是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研究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视角,深入分析怎样借鉴国外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怎样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董事会(理事会)制度。大学董事会制度是董事会制度的一种,董事会制度首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湛中乐  
从世界大学发展来看,董事会(理事会)在现代大学治理里边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在中国,大学尤其是公立大学是否需要董事会(理事会)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从进一步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角度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巍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对公司双层委托治理结构的核心加以改善 ,一方面可制约内部控股股东利用其控制地位做出不利于公司和外部股东的行为 ,另一方面还可以独立监督公司管理阶层 ,减轻内部人控制带来的问题。本文拟从博弈理论的角度 ,对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资格、运作、制度安排等方面做一粗浅分析 ,以求得对独立董事行为的理性解释。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郭建鸾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董事会的模式对于公司治理的意义很大。本文通过对英美单层制和德国双层制董事会模式的架构、特点及其治理机能进行梳理和比较,揭示这两种董事会模式的不同之处,尤其是所处环境和优劣势的差异,并指出了董事会模式的演进变化,并结合我国现阶段董事会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嵇尚洲  
2005年底开始的央企董事会试点,推动了央企重大决策从总经理办公会向董事会转移。本文以2008年以前实施董事会试点的17家央企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母公司实施董事会试点后,下属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对比非试点央企,发现实施试点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数量显著增加,聘请会计师等专业背景独董显著增加,董事会对管理层股权激励力度显著增加,央企母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对控股子公司董事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正峰  
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公立大学将美国大学董事会制度引入到实践层面,产生了不同的反响。董事会制度的设立,一方面适应了当时的形势要求,为有些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董事会与政府、校长、教授在治校上的矛盾。而正是后者导致了它的失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海晨  
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任免总经理,监督公司高管人员;考核、评价高管人员绩效并进行薪酬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等。因此其运作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对公司的运营管理和股东利益以及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对董事会运行进行规范和约束的董事会法律制度的有效建立与否也自然成为中央企业立法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为深入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目前已有58家中央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杜尧  薛恒新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董事会治理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在董事会构成、管理机制和运作效率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文章考察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国家的董事会制度,并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就如何改善我国企业董事会治理机制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明亮  袁天荣  
随着控制权市场的激活,上市公司反收购意识越来越强,在公司章程中设置反收购条款的现象越来越多。然而关于反收购条款的经济后果,国内研究较少。本文以交错董事会条款为例,利用我国上市公司2010—2015年数据,采用倾向匹配得分法,实证研究了交错董事会条款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环境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交错董事会条款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2)在投资者法律保护水平较高、政府干预程度较低以及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交错董事会条款提升投资效率的作用更加明显。上述结论表明,交错董事会条款作为上市公司自主制定的章程条款,发挥了有效的章程自治功能,而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助于加强交错董事会条款对投资效率的治理效应。这也为监管部门合理引导上市公司制定反收购条款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贺晋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一个优秀的公司一定有一个伟大的高层管理团队、一个伟大的高层领导集体,这就是一个独立和有效的董事会。文章系统阐述了一个伟大董事会的规模、结构、董事会下属委员会以及董事会和CEO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实践发展给出了一些组建一个伟大董事会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国萍  梁君  
董事会制度是高校独立学院的一种有效的管理体制,独立的董事会是独立学院特征的重要体现。目前高校独立学院中普遍存在董事会缺失、董事会虚设、董事会越位、董事会错位等问题。完善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的对策主要有:进一步明晰产权;注意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合理性;完善董事会的工作机制与监督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治国  
董事会制度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董事会的具体设置有所差异,但董事会制度正逐渐在进程发展中趋同,这种趋同表现在:董事会规模逐渐缩小;对董事监管放松;强化外部董事监控等。本文主要以美日欧企业的董事会运作方式作为分析内容,对其中不同类型的董事会制度进行了一般性的归纳,并追踪其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从而揭示出对中国企业的有益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