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0)
- 2023(13077)
- 2022(11457)
- 2021(10712)
- 2020(9069)
- 2019(20576)
- 2018(20450)
- 2017(39196)
- 2016(21585)
- 2015(24403)
- 2014(23719)
- 2013(23399)
- 2012(21601)
- 2011(19431)
- 2010(19424)
- 2009(18012)
- 2008(17752)
- 2007(15708)
- 2006(13779)
- 2005(12066)
- 学科
- 济(81729)
- 经济(81635)
- 管理(65659)
- 业(61496)
- 企(53607)
- 企业(53607)
- 方法(37593)
- 数学(31557)
- 数学方法(31086)
- 中国(21937)
- 学(21240)
- 财(21028)
- 农(20774)
- 业经(19111)
- 技术(17899)
- 地方(16143)
- 理论(15965)
- 制(15324)
- 贸(14538)
- 贸易(14528)
- 易(14078)
- 和(14076)
- 农业(13755)
- 务(13608)
- 财务(13541)
- 财务管理(13510)
- 教育(12830)
- 企业财务(12800)
- 环境(12798)
- 银(12694)
- 机构
- 大学(305626)
- 学院(301671)
- 管理(118888)
- 济(113534)
- 经济(110861)
- 研究(103131)
- 理学(102926)
- 理学院(101746)
- 管理学(99786)
- 管理学院(99260)
- 中国(75518)
- 科学(67318)
- 京(66639)
- 所(52876)
- 财(51625)
- 农(51519)
- 研究所(48393)
- 业大(47713)
- 中心(46028)
- 江(44599)
- 北京(42237)
- 财经(41283)
- 范(41061)
- 农业(40700)
- 师范(40581)
- 院(37926)
- 经(37466)
- 州(36491)
- 技术(33461)
- 经济学(32982)
- 基金
- 项目(208304)
- 科学(162543)
- 基金(149893)
- 研究(149872)
- 家(132281)
- 国家(131144)
- 科学基金(111565)
- 社会(92156)
- 社会科(87052)
- 社会科学(87025)
- 省(81941)
- 基金项目(79495)
- 自然(74418)
- 自然科(72680)
- 自然科学(72657)
- 自然科学基金(71351)
- 划(69398)
- 教育(68475)
- 资助(61709)
- 编号(60761)
- 成果(49757)
- 重点(46659)
- 创(44911)
- 部(44859)
- 发(44016)
- 课题(42220)
- 创新(41926)
- 科研(39946)
- 计划(38576)
- 大学(38380)
- 期刊
- 济(125864)
- 经济(125864)
- 研究(89477)
- 中国(59863)
- 学报(53765)
- 科学(48094)
- 农(46366)
- 管理(45709)
- 大学(39989)
- 财(39362)
- 教育(37946)
- 学学(37280)
- 农业(32417)
- 技术(26543)
- 融(23701)
- 金融(23701)
- 业经(20153)
- 财经(20016)
- 经济研究(19763)
- 图书(18805)
- 业(17229)
- 经(17050)
- 科技(16627)
- 问题(15682)
- 技术经济(15118)
- 理论(15063)
- 版(14967)
- 业大(14060)
- 实践(13896)
- 践(13896)
共检索到444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树栋
晚期古代是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书写古代世界结束和中世纪生成的主导概念和模式,中世纪早期史的研究也向诸多传统假设和论断提出挑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一系列新论断显示了价值观的再定向。从古典文化本位论到多元文化论、从政治史和制度史到宗教文化史、从民族主义到欧洲主义,反映了晚期古代和中世纪早期史研究领域新的价值取向。晚期古代说、罗马世界转变说、连续说等,无疑包含当代价值,具有当下关怀。价值观的再定向,显示了20世纪后期以来欧美历史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紧密而复杂的关联,呈现出史学与时代的互动。
关键词:
晚期古代 中世纪早期 史学的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何振海
以14世纪末基督教"大分裂"为标志,中世纪大学进入了晚期发展阶段。在"大分裂"以及15世纪人文主义向大学渗透等因素的影响下,晚期中世纪大学发生了渐进性的变化,如大学自有建筑的出现、国际色彩的淡化和区域性的加强、教会对大学控制程度的削弱和世俗力量对大学干预程度的提高,同时大学内部组织形式和课程内容等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上述诸多变化成为中世纪大学向近代大学过渡的前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旭华 杨蕾
中世纪是一个高度分裂、分权的社会,其理论基础是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在公元五世纪提出的"双剑说",即"上帝的事情归上帝,该撒的事情归该撒"。这种"权力二元论理论"对中世纪乃至整个西方社会都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中世纪大学脱胎于教会,不过大学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与传统教会学校不同的特质,这从它的课程设置可见一斑;世俗教师和修士教师之间的斗争,从另一方面说明中世纪大学究其本质是世俗学校而不是教会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梦婉
在巴黎大学形成前,由教会对教师进行资格审核的做法就已经出现。这一时期,巴黎主教座堂执事拥有唯一合法的执教资格授予权。在巴黎大学早期,学者行会就职礼制度的确立对执事权威提出了挑战。1227年,圣热内维耶夫修道院院长也获得了教皇认可的执教资格授予权,由执事垄断的执教资格授予权被一分为二。系科独立之后,巴黎大学建立了各系科自主负责的学位-执教资格授予体系,主教座堂执事最终丧失了授予执教资格的决定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兵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科学研究与科学教育徐兵对于欧洲中世纪的评价,一直有一种极端的说法,即以黑格尔为代表将整个中世纪称为黑暗世纪。按照这种说法,中世纪根本无科学可言。然而,如果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中世纪加以考查,我们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英国学者W·C·丹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庭刚
商人法是中世纪商人法和现代商人法的上位概念,三者共同构成了商人法理论的初步体系。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商人法实现了由国际法到国内法再到国际法的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商人法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型,也揭示了古今商人法的联系与区别。现代商人法和中世纪商人法在产生原因、商人自治性、基本原则等方面均具有相似性。现代商人法在实现社会实质正义的程度和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和中世纪商人法具有不同性。对现代商人法和中世纪商人法的相似性和不同性的比较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的商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商人法 中世纪商人法 现代商人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国庆
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源头,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大学的自治与外部干预、国际性和区域性、职业性和非功利性、民主性和等级性、一致性和多样性、保守性和进步性等特征加以重新审视,不仅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认识中世纪大学,而且也将为现代大学的发展提供有益参照。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 特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延建林
中世纪大学的称谓经过了从studium(学校)到studium generale(大学校),最终到universitas(大学)的变迁①。这种称谓的变迁,是中世纪大学机构自然演进的历程,同时也是大学师生积极争取学术自由探究权力的斗争历程。正是大学师生的努力,使得大学能够在中世纪的教会与世俗两大势力之间获得相对独立的地位,真正体现出大学作为一种知识机制本身所蕴含的社会意义。用来泛指大学师生整体的universitas因此成为自由探究知识的大学的最后的代名词。
关键词: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 大学 称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秉忠
西欧中世纪大学是西欧文明中的重要一环,西欧中世纪大学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争取权利、保持权利的过程。正是这些权利保证了大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学术地位,但这些权利的获得往往与市民和教会的权利发生一定的冲突。本文探讨了大学权利的特性、来源和分类,从权利的角度描述了西欧中世纪大学。
关键词:
权利 西欧中世纪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益
近代西方大学的学位是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物。早在中世纪时,近代大学的三个主要学位——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就已经存在于当时的各大学之中了,它们随着大学的发展演变而逐渐固定化和规范化,今天人们熟悉的获取学位的一系列过程与仪式在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已经相当完备。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学位不但奠定了近代大学学位制度的基础,也使得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传统能够延续至今!
关键词:
学位 欧洲中世纪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覃红霞
在学术界,中世纪大学及其自治往往被视为大学的典范,这主要源于中世纪大学拥有的社团法人身份、特许状以及特权。但中世纪大学只是中世纪社会环境的产物,社团是中世纪特有的法律形式,其实质是特许法人。中世纪大学的特许状不是近现代意义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契约,而是身份的认同协议,其权利的实质是特许权。研究中世纪大学,其意义不在于回到中世纪大学,而是为了更加客观而清晰地认识中西方大学的传统,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关键词:
社团法人 特许状 特权 中世纪大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杰
本文主要考察中世纪大学教师薪俸制度的演变。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作为学术性行会的中世纪大学形成了诸多富有创新意义的制度,教师薪俸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制度影响了大学的历史发展,并成为后世现代大学制度的组织基础和精神源泉。
关键词:
中世纪大学 学术行会 教师薪俸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亚琼
从教育学方面来说,中世纪学徒制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文章除认可中世纪学徒制教育方面的实用价值外,更深入分析学徒制在当时制度化的原因、目的及其所特有的社会意义。以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考察中世纪学徒制,从而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更多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中世纪学徒制 行会 制度化 学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继良
法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演变是一个历史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不断适应社会需求与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结果。从总体趋势看,为了遵循学术发展规律和大学组织特性,实现学术自由,法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治理重心下移和保证高级学术人员的治理地位。当前,推进大学自治进程,完善校院(系)二级管理体制,适当吸收校外代表和学生代表参与大学治理,保证高级学术人员在大学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是构建和完善我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现实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张雁
中国古代尽管有太学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但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前者主要培养国家官员,后者则是未来职业人员的学习场所。两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差异颇大,所培养的知识分子人格也各有特点。
关键词:
太学 中世纪大学 现代大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