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9)
2023(1031)
2022(912)
2021(938)
2020(659)
2019(1477)
2018(1442)
2017(2247)
2016(1279)
2015(1467)
2014(1389)
2013(1286)
2012(1262)
2011(1084)
2010(1157)
2009(1008)
2008(990)
2007(901)
2006(814)
2005(801)
作者
(3418)
(2901)
(2872)
(2787)
(1712)
(1303)
(1200)
(1154)
(1060)
(1044)
(992)
(944)
(940)
(892)
(890)
(842)
(837)
(807)
(791)
(766)
(711)
(702)
(687)
(676)
(659)
(650)
(648)
(632)
(567)
(555)
学科
教育(3179)
(2785)
(2742)
经济(2734)
管理(2688)
(2605)
企业(2605)
思想(2361)
政治(2197)
思想政治(2057)
政治教育(2057)
治教(2057)
德育(2028)
中国(1704)
(1674)
(1313)
理论(1012)
方法(982)
(876)
(789)
(757)
财务(757)
财务管理(757)
(725)
(723)
企业财务(718)
业经(704)
(696)
数学(690)
数学方法(662)
机构
大学(17055)
学院(16328)
研究(5711)
(5043)
经济(4869)
管理(4569)
中国(4499)
(3850)
科学(3818)
理学(3793)
理学院(3701)
管理学(3565)
管理学院(3524)
(3362)
(3173)
师范(3149)
(2985)
(2761)
研究所(2681)
北京(2588)
师范大学(2538)
中心(2486)
财经(2480)
教育(2336)
(2284)
(2180)
(2131)
(2048)
技术(1997)
业大(1978)
基金
项目(10136)
科学(7730)
研究(7589)
基金(7001)
(6262)
国家(6148)
科学基金(5080)
社会(4743)
社会科(4352)
社会科学(4349)
教育(3916)
(3679)
基金项目(3460)
(3411)
自然(3246)
自然科(3186)
自然科学(3184)
自然科学基金(3133)
编号(3077)
成果(3030)
资助(2819)
重点(2399)
课题(2345)
(2209)
大学(2199)
(2190)
(2165)
(2043)
项目编号(1995)
科研(1949)
期刊
(6177)
经济(6177)
研究(5786)
中国(5503)
教育(4935)
学报(4089)
大学(3217)
(3137)
学学(2927)
科学(2921)
管理(2391)
(2117)
财经(1657)
图书(1612)
(1467)
(1447)
农业(1419)
(1380)
金融(1380)
书馆(1379)
图书馆(1379)
技术(1358)
职业(1347)
高等(1094)
会计(995)
(980)
高等教育(966)
社会(948)
科技(922)
业大(906)
共检索到29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金柱  
明中后期,以文人化传奇为主导的戏曲体制日益兴盛,与这一时期的主情思潮彼此呼应。这一时期许多重要的戏曲家均为有过科举或仕进经历的士人群体,他们从剧本创作到排练指导,从参与“登场客串”到“以曲谋生”,与伶人群体产生诸多叠加交集并在价值取向、理想意志上呈现彼此靠拢、相互趋同、有机融合的态势;与此同时,伶人群体自然也相向而行,不断从艺术修养、价值理想、品格担当等维度向士人靠拢。但在这一融合与嬗变的背后,二者又出于不同的道德定位、理想声望、情感立场仍存在较大的思想抵牾与精神离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小燕  
戏曲的功能在于娱情悦性,政治的目标在于强化皇权,二者很难实现真正的和谐统一,而往往表现为此消彼长。明代前期纲纪井然,戏曲编演的萧条局面与朝廷严格推行戏曲禁令直接相关;正德之后朝纲废弛,戏曲编演的繁盛局面又与朝廷推行戏曲禁令严重受阻密不可分。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欣  孙天胜  
晚明时期,旅游风气盛极一时,尤其士人阶层好游成癖,他们置身山水,荡涤心灵,其动因在于追求性灵复归和个性解放。旅游本身的价值在晚明旅游者的精神世界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大量游记文体的出版,则是他们对中华旅游文化的最大贡献。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诸雨辰  
从遗民的视角透视明清之际的思想文化转型,呈现出的往往是停滞、消歇或终结的消极一面。而关注那些进入政治与文化中心的京城文人群体,则能看到易代之际思想文化带有延续性、创造性的特点。清初京城文人是重要却易被忽视的文人群体,他们有着以苦为荣、以雅为高、以群为乐的价值追求,其文化思想转型呈现出既变异又承续的复杂理路。这些身居京城的文人因自感失节而萌生愧悔意识,又因易代而形成惶惑情感,由此产生了从压抑严苛到温柔敦厚的士风转型,以及由抽象思辨到传承文明的价值转向,整体上呈现出与晚明思潮相异的特色。他们在历史叙述、经典解读以及审美评鉴中深化了对主体意志与自由选择的思考,又接续了晚明思潮对自我意识的探寻,从另一角度体现出中华文明的韧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晴  陈新凤  
李渔戏曲思想丰富复杂,其核心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情事要奇,通过创新使之既出寻常视听之外,又在人情物理之中;二是文词警拔,追求词华之美、音节之谐;三是有裨风教,合乎正道。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岸本美绪  
在晚明时期,为了满足防卫蒙古的军事要求,从全国征收的大量税银被搬运到北边九镇,"白银北流,往而不返"成为当时人士慨叹银荒的习以为常的话语。本文从经济思想的角度,对晚明白银北流问题加以探讨。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讨论白银北流问题和当时政治抗争的关系。反对隆庆和议和北边款市的论者特别尖锐地批评白银流出作为款市的恶果,以媚外和贪污为由攻击内阁当权者。第二部分分析当时通过铸钱、开矿等方法来试图解决银荒的若干提议,并且探讨提出这些方案的论者之经济观。第三部分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发展的长期视野中讨论这些议论的意义,指出晚明人士对待白银北流问题的思考方法为清初康熙年间和清代后期道光年间银荒时期的经世论者所继承。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和平  
自正德、嘉靖以后,到祟祯十七年(1640年)明王朝灭亡,其间一共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人们习惯上把它称之为“晚明”。这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历史时期。一方面,明王朝的统治已经现出了一种无法挽回的“世纪末”的衰暮景象;另一方面,这些衰暮的景象经由自身的酵化、翻新,又为整个社会抹上了某种异样的色彩。这一色彩,概括地说,可以用三个字加以表述:其一是“动”,其二是“奇”,其三是“新”;所谓“动”,主要是指旧的社会秩序,正统思想开始有所动摇;所谓“奇”,是指社会上奇人奇事层出不穷;所谓“新”,则表现为社会风气、人情物貌的更新。
[期刊] 求索  [作者] 张永刚  
晚明东林党议之激烈与时间跨度之长,与历代党争相比,均不遑多让,尤以天启四年为界,党议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东林党与诸党士大夫之间的论争演变为东林党与阉党的政争。同年在文坛上,竟陵派旗手钟惺去世,性灵文学让位于社团文学,形成了晚明文坛主流文学前后迥然不同的两个时期。晚明文学对东林党议的反映不仅于此,还在于有异于前代的多种新变,诸如文人结社的党社一体化意识、时事文学的实录精神、演剧活动的政治动机、实学思潮的经世文风,形成了复杂多元的晚明文学生态。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汤琛  
晚清时期的域外书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西学东渐之际,在这一变局下,晚清人的域外写作发生了不同于古典域外书写的近代转型:其一,体现为现代地球观念的形成,即从"中国天下"观转向现代地理观;其二,体现为"夷夏之辨"观念的转换,即从"华夷之别"转向"天下一家";其三,体现为书写心态的转换,即从追求异国情调到着重于问政求学;晚清域外书写具备了丰富的现代内涵与文化意味,成为触摸晚清士人思想嬗变的重要文本。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范丽敏  
中国古代戏曲与小说由于反映对象较广,面对的观众群和读者群较大,所以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由于生活环境有血缘、地缘和职缘的不同及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处于最下层的市民大众的文化精神,正面的为讲究诚信、公正、睿智和义气,负面的为极端的利己主义和市侩主义;二是处于中间位置的为社会上大多数人所遵从的正统文化精神,正面的为忠孝节义,负面的为愚忠、愚孝、愚节、愚义;三是处于最上层的、为少数文化精英所具有的哲学文化精神,表现为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对人的价值、国家与民族的命运的思考和探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连福  
自然是"人的精神食粮"的思想,是马克思针对其所处时代"人的自我异化"的生存遭际而提出的,体现着他对人的发展命运的现实关切和拳拳顾念。因此,领悟这一思想,应着眼于人的发展的精神维度,归宗于自然对"人作为人"而成其为人的化育和成全,从三个方面即把自然解放出来以恢复自然作为"人的精神食粮"的本性、把人解放出来以恢复人与自然内在的精神性联系、"按照美的规律"来建构以绽放自然的美的特性来把握。激活这一思想,有助于智慧性地化解当下的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凸显其时代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学峰  刘靖  张车伟  
中国劳动力市场性别工资差异问题已有广泛的研究,而劳动力市场规制如何作用于性别工资差异尚需进一步探讨。本文主要关注工会组织对性别工资差异的影响。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的研究发现,工会对工资的显著影响在于提高女性工资,改善性别工资差异,且这种作用在私营企业中尤为显著;工会对性别工资差异的显著作用主要是减少歧视(系数回报差异);非工会部门对于女性的歧视构成了性别工资差异最重要的原因,工会部门的歧视水平只有非工会部门的30%左右,私营企业中这一比例进一步低至13%,工会部门虽然有利于降低女性受到的歧视,但歧视并没有完全消除。虽然,工会对于女性起到了部分保护作用,但保护程度仍然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姜付秀  朱冰  唐凝  
本文以沪深证券市场2002~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CEO和CFO任期交错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CEO与CFO任期交错能够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两者任期错开的时间越长,该影响越大。同时,CEO和CFO任期交错只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有影响,而对负向盈余管理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果并不受CEO任职时间早于还是晚于CFO的影响。进一步地,在区分CEO权力和公司产权性质的情况下,我们发现,CEO的权力影响了CEO和CFO任期交错对降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当CEO权力较大时,两者任期交错对公司正向盈余管理的影响程度有所降低;同时,与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在非国有控...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唐大鹏  翟路萍  
本文利用从2003年全国社保基金开始投资股票市场的时点直到2012年为止的投资数据,采用CAPM和VaR两种不同的风险度量方法,从不同角度和时间区间度量投资风险。研究发现,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活动比较成功地规避了系统风险,但是,由于资金量巨大,投资损失的绝对数依然很大。从不同持股时长的投资风险比较中发现,持股时间与投资风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这说明,全国社保基金尚未按照投资安全性和收益性来操作,并没有完全根据投资风险分析进行股票购买和卖出操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里  
脚行为从事货物搬运的脚夫行业组织。自清前期天津脚行就随着天津商贸发展而兴盛。清政府通过设立四口夫头制度对脚行实施间接管理。自清末政府改四口夫头制度为四口包税制度后,四口脚行逐渐脱离维系脚行秩序的角色,演变为单纯的包税组织。政府不得不面对更多的脚行纠纷。直到1936年政府废除四口脚行制度,通过设立登记制度将脚行行规纳入体制内。天津脚行与政府关系的变迁不仅反映出二者关注焦点的差异,更展现了各种因素分化重组的复杂过程,有利于学界深入了解传统底层经济社会组织的近代演变轨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