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5)
2023(1904)
2022(1297)
2021(1348)
2020(1103)
2019(2695)
2018(2844)
2017(5647)
2016(2859)
2015(3435)
2014(3361)
2013(3324)
2012(2842)
2011(2503)
2010(2650)
2009(2352)
2008(2294)
2007(1994)
2006(1845)
2005(1631)
作者
(7870)
(6340)
(6290)
(6121)
(4034)
(3048)
(2824)
(2464)
(2429)
(2397)
(2180)
(2174)
(2165)
(2062)
(1957)
(1946)
(1943)
(1940)
(1940)
(1850)
(1642)
(1600)
(1559)
(1507)
(1470)
(1450)
(1398)
(1395)
(1282)
(1276)
学科
(7824)
经济(7813)
管理(7586)
(7419)
(6316)
企业(6316)
教学(3576)
(3303)
理论(3254)
中国(2973)
业经(2781)
学法(2374)
教学法(2374)
方法(2194)
(2135)
(2053)
贸易(2049)
技术(2045)
(1994)
农业(1992)
学理(1964)
学理论(1964)
(1907)
教育(1894)
地方(1829)
(1729)
(1717)
电子(1594)
数学(1495)
(1458)
机构
学院(38637)
大学(36517)
管理(14072)
(12079)
理学(11741)
经济(11686)
理学院(11611)
管理学(11367)
研究(11322)
管理学院(11307)
中国(8883)
(7879)
科学(7150)
(6298)
技术(6077)
(5818)
(5729)
(5632)
(5487)
师范(5420)
职业(5403)
中心(5401)
业大(5296)
(5175)
研究所(5151)
北京(5082)
农业(4429)
财经(4386)
(4150)
师范大学(4116)
基金
项目(24184)
研究(19321)
科学(18152)
基金(15243)
(13267)
国家(13136)
科学基金(11023)
(10600)
社会(10455)
社会科(9813)
社会科学(9807)
教育(9724)
编号(9225)
(8646)
基金项目(8020)
成果(7585)
自然(6926)
自然科(6767)
自然科学(6766)
课题(6708)
自然科学基金(6631)
资助(6268)
(5771)
(5625)
重点(5586)
(5497)
项目编号(5477)
创新(5182)
(5161)
(5051)
期刊
(15489)
经济(15489)
研究(10736)
中国(10214)
教育(8822)
管理(6223)
(5629)
学报(5150)
技术(5061)
科学(4912)
(4896)
大学(4035)
农业(3953)
学学(3624)
业经(3417)
职业(3245)
(3136)
金融(3136)
图书(2609)
(2535)
经济研究(2410)
商业(2294)
(2180)
论坛(2180)
技术教育(2124)
职业技术(2124)
职业技术教育(2124)
财经(2032)
科技(1950)
书馆(1846)
共检索到58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霞  
文章考察了石棉县木雅藏族晒佛节仪式的的历史,客观地描述此次仪式的重要程序,并对仪式音乐做了一定的分析。他们的仪式音乐也作为藏文化中的一个部分,表现了木雅藏族人非常独特的原生态型地方藏文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璐  
上海三元宫坤道院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座道教坤道院。作为一座全真教道观,三元宫在其信仰、仪式、建筑等多方面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色彩。尤其在道教仪式音乐上,它不仅秉承了道教音乐传统,同时也吸收了江南地区民歌音乐的特点;不仅传承了道教全真派的十方韵腔,而且吸收了江浙两地的民乐韵调,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独特音乐体系。本文借助列斐伏尔"空间生产"概念,从三元宫仪式音乐的内容、风格、功能等角度探讨了三元宫仪式音乐的生成机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春霞  彭兆荣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大都会把当地的节庆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来打造,以此作为展示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发过程中,我们看到众多少数民族节庆跨越其本来的时空特质,出现了只要有游客来,就以表演节庆取悦游客的局面。东道主、旅游开发方、政府大都对此做出积极评价。本着对传统文化负责的态度,本文将以彝族火把节为例,分析这种"度日如年"①的旅游开发之利弊,提出节庆资源开发需要遵循的原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郑玲  吕嘉祺  周志民  
相比于无仪式的行为,仪式化的行为会增强消费体验,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会更高,并且具有更高的感知价值。一、何谓品牌消费仪式?在日常生活中,人类仪式化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消费过程中。例如,百威啤酒推出的"谢谢两次,碰杯两次"的理念;在消费者品尝Guinness黑啤之前,要有一系列缓慢的倒酒行为,完成六个步骤才能达到所谓纯正的Guinness体验,这些都属于品牌消费仪式的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远清  
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教学·课程·方法: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与高等教育教学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教育工作者,我对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最近我写了《我的教学改革情结》一文,发表在《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第9期上,作为此次论坛的书面发言,愿以此与同行们共勉。此次论坛,恰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系列论丛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常书智馆长在张舜徽先生、陶懋炳先生赠书交接仪式上的讲话各位前辈、学人、名家、领导、同行和来宾:今天,我们在建馆九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为张舜徽先生、陶懋炳先生的赠书举行交接仪式。张舜徽先生是我省沉江县人,生前任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导师,中国历史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达勇在《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上撰文认为,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分析,包括象征符号、规定动作、实物场所和庆典礼仪等在内的"仪式",从表面上看主要是形式的演绎,实际上是特定共同体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表达和构建。中国共产党在8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建构和组织了大量的仪式活动,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仪式资源。它们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琴  
企业文化是以观念的形式潜移默化地渗透于员工的思想,用以调节员工行为,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仪式是一种最直接的、又是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企业仪式是企业管理的日常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规定企业家和员工在企业中的行为习惯,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中的某些活动固定化、程式化。企业仪式分为正式仪式和非正式仪式。正式仪式包括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常规性的工作仪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伍彦谚  
仪式舞蹈承载着一个族群的信仰理念、情感认知和情绪表达,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特别是其中的手诀舞、罡步舞、法器舞,打上了鲜明的地域文化印记,呈现出深厚的文化记忆,蕴含着民族信仰、民族风骨、民族融合的文化遗存。探究梅山教《跄太公》仪式舞蹈,以此解密梅山祭祖仪式舞蹈中蕴含的民间文化内涵,可为现代舞蹈艺术创作提供独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元素和丰厚的文化创作素材,进一步提升人类文化艺术的质量和品位。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舒丽芳  卫海英  毛立静  
正如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品牌福祉也是企业发展的至高目标。随着服务经济的升级,仪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消费者高涨的兴趣促使企业尝试运用仪式元素传递品牌福祉,然而效果不一,机制不明。本文对服务业中25名消费者与服务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方法,揭示了服务仪式的构成要素及其对品牌福祉的作用机制。服务仪式是指在服务接触中由服务者发起的一系列正式的、可重复的、具有非直接功能的行为或活动,主要由情感能量与符号资本构成。服务仪式通过情感印刻和认知更新两条路径作用于品牌福祉,受到外部不可控因素(消费者因素和行业因素)和内部可控因素(服务者因素和品牌因素)的调节影响。本研究为深化互动仪式链理论、明晰企业服务仪式内涵和提升企业服务仪式水平提供了较好的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延东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很高兴在这个多姿多彩的初夏时节,参加2016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职业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的各级党委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红梅  
仪式源于宗教,旅游来自世俗,将旅游与仪式相提并论,这是旅游人类学为理解旅游体验之本质所提供的独特视角。旅游因何而神圣,又为何堪与严肃的仪式相比肩,对此,本文拟通过评析美国旅游人类学家纳尔什.格雷本的"旅游仪式论"加以阐明。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国芳  张怡  
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J县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功能经由成人礼仪式的祖先崇拜的社会秩序维护功能到以文化为基础的经济开发功能,传师学师仪式经历了"形成-延续-恢复-现代转换"的过程。传师学师仪式从新中国成立后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濒临失传,到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地方政府创办"传师学师节",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畲族活态博物馆",传师学师仪式如何在社会变迁中转型并得以"再生产",是什么样的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借鉴布迪厄实践理论的策略、习性、场域、资本等关键词,分析传统传师学师仪式功能变迁机制,并对传师学师仪式现代转换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过程-机制视角分析传统仪式功能的现代转换与再生产补充了以往学界对于仪式研究的简单的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的视角,以更全面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