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53)
- 2023(6722)
- 2022(5696)
- 2021(5077)
- 2020(4151)
- 2019(9210)
- 2018(8991)
- 2017(17016)
- 2016(9390)
- 2015(10388)
- 2014(10335)
- 2013(10158)
- 2012(9444)
- 2011(8632)
- 2010(8683)
- 2009(8409)
- 2008(8297)
- 2007(7581)
- 2006(6786)
- 2005(6368)
- 学科
- 济(43031)
- 经济(42958)
- 管理(31999)
- 业(26533)
- 企(21895)
- 企业(21895)
- 地方(14479)
- 方法(13831)
- 制(12521)
- 财(12218)
- 数学(12076)
- 数学方法(11956)
- 农(10893)
- 中国(10625)
- 业经(9587)
- 地方经济(9126)
- 体(8696)
- 环境(8013)
- 学(7640)
- 农业(7423)
- 体制(7317)
- 融(7307)
- 金融(7303)
- 银(6844)
- 银行(6834)
- 务(6823)
- 财务(6807)
- 财务管理(6789)
- 划(6628)
- 行(6563)
- 机构
- 大学(138438)
- 学院(138297)
- 济(58623)
- 经济(57389)
- 管理(51113)
- 研究(49107)
- 理学(43856)
- 理学院(43266)
- 管理学(42543)
- 管理学院(42268)
- 中国(36922)
- 财(29628)
- 京(29212)
- 科学(29148)
- 所(24633)
- 财经(22775)
- 中心(22166)
- 研究所(22079)
- 江(21701)
- 经(20444)
- 农(20345)
- 经济学(18836)
- 范(18794)
- 师范(18627)
- 业大(18443)
- 北京(18080)
- 院(18042)
- 州(17230)
- 经济学院(16927)
- 财经大学(16835)
- 基金
- 项目(94265)
- 科学(75902)
- 研究(69950)
- 基金(69715)
- 家(60833)
- 国家(60380)
- 科学基金(52066)
- 社会(46835)
- 社会科(44439)
- 社会科学(44433)
- 基金项目(37005)
- 省(36397)
- 自然(32184)
- 教育(31741)
- 自然科(31402)
- 自然科学(31395)
- 划(30945)
- 自然科学基金(30822)
- 编号(27613)
- 资助(27161)
- 制(23230)
- 成果(23027)
- 重点(21980)
- 发(21391)
- 部(21277)
- 国家社会(20182)
- 创(19765)
- 课题(19658)
- 创新(18703)
- 教育部(18378)
共检索到211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唐宇 宋永永 薛东前 马蓓蓓 王莎 叶昊
科学认知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格局、过程与机制,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晋陕蒙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论文在构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推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从动力、制度、结构和方式4个维度,研究2005—2019年晋陕蒙地区市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与时空分异机制。结果表明:(1)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呈现先波动下降后快速上升的演化趋势,市域间新旧动能转换差距逐渐扩大;(2)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水平整体较低,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省会城市为核心的“核心—外围”结构,新旧动能转换优势区和领先区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呈“点状分布”,滞后区和中等区在非省会城市“广泛分布”;(3)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空间负相关性明显,表现出“冷点集聚、热点离散”的空间分异特征,市域间新旧动能转换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4)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地域分异是多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城市规模和信息化水平是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驱动因子。研究认为培育创新人才、增强创新资源集聚与转化能力和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促进晋陕蒙地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攀 余斌 刘杨洋 郭新伟 卓蓉蓉
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是构筑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本性举措,对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特殊战略意义。以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研究单元,基于客观赋权法,从增长动力转向、体制机制转轨、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等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全国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解析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引领是中国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基本逻辑;(2)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并呈现一定的东—中—西梯度递减格局,较高水平省区主要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和东部沿海地区;(3)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空间差异的主导因子包括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及消费需求水平等;(4)东、中、西三大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导因子及交互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据此可采取不同的发展路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空间差异 地理探测器 中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程璐璐 曹薇
基于2009—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的时空分布、地区差异和收敛趋势。研究发现: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水平逐年波动上升,呈现出空间非均衡特征,其不平衡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相比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是造成不平衡分布的主要来源。同时,区域新旧动能转换存在σ、空间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的趋同演进态势,在空间β收敛趋势下东部地区的收敛速度最快,在空间俱乐部收敛趋势下高——低集聚区的收敛速度最快。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地区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美峰 吴青龙 张超
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区域未来的发展潜力,文章通过2012—2018年我国28个省份的相关数据,从新动能增长和培育以及传统动能发展的角度构建了指标体系,并测算了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结果表明:传统产业技术和研发投入对新动能的发展影响最大,而传统要素投入对传统动能的影响越来越小。我国的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各省份之间的差异急剧扩大,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水平 指标体系 统计测度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程聪慧 王家璇
本文采用2008—2018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新旧动能转换衡量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新旧动能转换指数进行测算,并运用双重差分法(DID)分析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对城市新旧动能转换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对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助推效果日益增强并具有可持续性,且在非省会城市政策效果更为明显;政府引导基金可以通过带动科技投入来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发展。为此,各地方政府应重视政府引导基金杠杆效应和认证效应的发挥,以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同时要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激发地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内生动力,并使其适时适当予以退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博 张文忠 余建辉 刘倩倩
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晋陕蒙甘宁这一典型能源富集区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分析方法和ESDA空间分析方法,探索该地区市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该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下降;(2)各等级城市在不同时期演化规律截然相反,随时间推移,除低等级之外的各等级城市均表现出较高的等级下降风险;(3)该地区城市的市域经济水平曾存在一定空间负相关,到2015年这种关系则不再显著;(4)该地区呈现以局部为核心区的格局,但西部地区明显趋冷;(5)市域经济系统整体处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状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突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兴生 王康美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正是我国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时期。在两种机制转换过程中,充满新旧体制之间的交错和摩擦、矛盾和冲突。正如《决定》中指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许多领域的深刻革命,必然要改变旧体制固有的和体制转变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合理的利益格局,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小洁 刘鹏程 许清清
本文基于概念内涵廓清和内在关联分析,指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更高阶的内在驱动力。在深入剖析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特征与掣肘因素基础上,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指出创新驱动和产业联动、提升创新环境是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机制。进一步从厚植创新生态的土壤、培植创新生态的群落以及储存创新生态养分三个角度,提出了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源 吕广厚 董生强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提出,在今后1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运行机制.这是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个深刻转换过程.现在,这个过程究竟是已经走到什么里程,应该着重解决些什么问题?这是大家都关心的.本文拟就此作些初步探索. 计划经济的具体形式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指导性计划通过经济杠杆来间接诱导企业的经济行为接近于计划目标,并不具有硬性的约束作用.在经济运行机制中,能够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起支配作用的是指令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增长质量效益呈现向好变化。由于结构性、周期性、体制性和素质性约束依然存在,传统产业增长格局调整转换尚需时间,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领域整体性突破仍在路上,新旧动能衔接转换依然面临体量上的缺口和动力上的断档。需要从重大平台建设、创新人才支撑、破除金融短板、稳定政策预期、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突破发力,保证新旧动能合理衔接、有序转换,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增长。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新旧动能转换 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晓天
文章基于2000—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权法与门槛模型对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并研究各省份新旧动能转换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较低,各省份动能发展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特征。从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省份新旧动能转换水平多处于提质增效阶段,仅辽宁、山东呈现反转退化特征,海南呈现波动式发展特征;中部地区省份大多仍处于传统发展阶段,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呈现递进式发展特征;西部地区仅有重庆呈现递进式发展特征,其余省份均保持平稳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符林
探索金融支持东北地区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方式,不仅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效应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东北三省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体系,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是新常态下东北振兴的关键内容,作为经济血脉的金融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制造业 金融支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陈尧俊
文章利用固定效应动态面板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从全国以及区域角度对环境规制、地方政府竞争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环境规制实施不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环境规制监督由于效率问题从而不利于地区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作为环境规制综合衡量指标的环境规制结果有利于经济新旧动能转换。(2)环境规制实施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源的挤占效应在东部地区更显著,而环境规制监督效率低下问题在西部地区更显著。(3)地方政府竞争在环境规制监督、实施以及结果三个环节对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中均产生带调节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地方政府竞争 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文玲
对经济发展认识的四个误区前一段,某些方面对中国经济判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认识不足。一是对中国债务情况在评级中看得过重。忽视了中国政府债特别是地方债的实际情况。有时借债以后会形成有效资产或优质资产,这些有效资产和优质资产还会持续支撑中国经济发展,并逐渐变成新的资产。有的债务会变成应收款,其中大部分债务会变成有效资产。比如,一般地方债务会形成基础设施,包括互联网、物联网这些软设施,形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