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3)
2023(9889)
2022(8900)
2021(8407)
2020(7021)
2019(16305)
2018(16285)
2017(31706)
2016(17188)
2015(19269)
2014(19190)
2013(19012)
2012(17306)
2011(15463)
2010(15153)
2009(13564)
2008(13286)
2007(11303)
2006(9669)
2005(8086)
作者
(49151)
(40904)
(40375)
(38455)
(25861)
(19559)
(18264)
(16136)
(15451)
(14481)
(14044)
(13647)
(12757)
(12634)
(12406)
(12375)
(12336)
(12091)
(11542)
(11517)
(10158)
(9799)
(9707)
(9192)
(9094)
(8981)
(8969)
(8910)
(8143)
(8131)
学科
(66910)
经济(66839)
管理(52511)
(49233)
(42225)
企业(42225)
方法(33327)
数学(28992)
数学方法(28671)
(19029)
(16780)
中国(15948)
业经(14932)
(14808)
地方(13517)
(13292)
财务(13233)
财务管理(13211)
企业财务(12558)
农业(11357)
(11354)
贸易(11348)
理论(11267)
(11261)
(11005)
(10990)
环境(10927)
技术(10887)
(9985)
(9383)
机构
大学(240359)
学院(238409)
管理(99735)
(91113)
经济(89075)
理学(87695)
理学院(86765)
管理学(85294)
管理学院(84879)
研究(76061)
中国(55123)
(50816)
科学(49036)
(41777)
(37638)
业大(37348)
(37341)
研究所(34676)
中心(34593)
财经(34347)
(33289)
北京(31892)
(31334)
(30788)
师范(30501)
农业(29363)
(27787)
(26985)
经济学(26513)
商学(25959)
基金
项目(172176)
科学(135573)
基金(125605)
研究(124868)
(109579)
国家(108684)
科学基金(93924)
社会(77545)
社会科(73498)
社会科学(73480)
基金项目(68162)
(67344)
自然(63004)
自然科(61542)
自然科学(61532)
自然科学基金(60405)
教育(56778)
(56634)
资助(51401)
编号(50917)
成果(40230)
重点(38079)
(37800)
(35879)
(35681)
课题(34106)
创新(33366)
科研(33111)
教育部(32388)
大学(32086)
期刊
(94284)
经济(94284)
研究(67580)
中国(39417)
学报(38986)
科学(35616)
管理(35092)
(32870)
(31517)
大学(29129)
学学(27488)
教育(24508)
农业(23529)
技术(19794)
(17417)
金融(17417)
财经(15910)
业经(15845)
经济研究(14922)
(13396)
图书(13358)
理论(12676)
科技(12350)
问题(12172)
(12072)
实践(11886)
(11886)
技术经济(11230)
(10847)
现代(10724)
共检索到329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平  朱清科  朱金兆  沈应柏  
该研究针对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梨园缺水少肥、低产低效的现状,以当地农民可承受的果树补灌水量(A)、施肥纯量(B)和树盘覆盖方式(C)作为试验因子,利用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组合对梨树根际区土壤水分、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果树根际区土壤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影响的顺序均是:灌水量(A)>树盘覆盖方式(C)>施肥纯量(B).净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为A3B2C3.这说明在黄土山地丘陵果园,果树对水分的需求比对肥的需求更为迫切.3因素不同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灌水量(A2)与高灌水量(A3)、秸杆覆盖(C2)与地膜覆盖(C3)、中施肥量(B...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岩  朱岩  张建军  卢路  
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于2008-05-14至2008-10-11及2009-05-05至2009-08-05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水平条整地)、天然次生林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SWUF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参数率定,验证SWUF模型在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WUF模型中的蒸发参数、产流参数、非饱和水流参数属于高度敏感性参数,使用SWUF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率定;SWUF模型对刺槐人工林20~150cm各土层、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0~15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相...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金星  董林水  陈浩  张旭东  许炯心  
对晋西黄土高原土石山区天然次生林乔灌层优势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本植物优势种组成受海拔梯度影响明显,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灌木的丰富度比乔木高,且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存在明显差异,乔木树种在海拔较高地段丰富度较大,而灌木树种则是在海拔较低地段丰富度较大;乔木层α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递增,而灌木层α多样性指数则随海拔升高呈缓慢下降趋势。采用Cody指数和Whittaker指数计算了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得出各海拔群落的β多样性指数多以相邻海拔群落的指数值最小,群落间海拔差异越大指数值越大,其中在海拔高度1 650 m左右β多样性指数变化最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吴斌  佐藤俊  宫川清  张建军  
该文应用波谱分析方法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所选的三种不同的林分中,以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28年生人工刺槐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而使其林内土壤水分状况最差;2年生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因此,通过抚育管理调节人工成林密度,控制幼林地土壤蒸发及有效利用人工幼林地的土壤水分资源应为首选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纳磊  方家强  
坡面糙率是研究地表径流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对坡面水文过程和土壤侵蚀过程模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野外实地冲刷水槽法,在测定不同地类地表糙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表鲜草量、枯枝落叶量和地表硬度对地表糙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地表糙率与地表径流泥沙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地表糙率差异显著;地表糙率与鲜草量成线性关系;枯枝落叶对地表糙率的影响存在极值;地表糙率随土壤硬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成幂函数关系;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随地表糙率的增加而减小,二者成对数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文强  孙从建  李新功  
水土流失和生态退化是黄土高原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基于TM和OLI数据,分别估算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FVC)和遥感生态指数(RSEI),定量分析了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和生态恢复效果,并提出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15年间晋西南黄土高原区的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都呈现增加的趋势,FVC指数从2002年的42.69%增加至2017年的47.67%,RSEI指数由2002年的45%增加至2017年的52.5%,反映出研究区生态质量有了明显提高;(2)除研究区内芝河流域、汾河谷地和沁河流域的生态质量出现严重退化外,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FVC指数和RSEI指数都呈改善趋势,因此需对芝河流域、汾河谷地和沁河流域加大生态治理力度;(3)除研究区汾河谷地外,其余地区植被覆盖度和遥感生态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汾河谷地由于冬小麦大面积种植,植被覆盖度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遥感生态指数并没有明显改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国强  张霞  张茂省  裴亮  
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黄土高原坡沟系统及植被覆盖下重力侵蚀机理进行探索,对有无植被的坡沟系统应力场、位移场和塑性区分布进行数值模拟,阐明了植被根系措施减缓重力侵蚀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坡沟系统上部位移以"沉降"模式为主,下部位移以"剪切"模式为主,沟头溯源区是坡沟系统重力侵蚀最为强烈的部位;剪切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坡面和沟坡大部分区域,张拉塑性区域主要分布于梁峁顶和梁峁坡上部;有植被覆盖时,根系加固作用改善了坡面浅层土体应力,有效降低了坡面土体的应力集中;减小了坡沟系统坡面浅层土体位移,使水平位移减少15%,铅垂位移减少2.5%;并减少了塑性屈服区体积,使剪切塑性区减少11.48%,张拉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李笑吟  刘鑫  李俊  郭孟霞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而对不同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2004—2005年对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不同取样尺度(20 m×20 m、2 m×2 m)391个样点土壤水分的测定(TDR土壤水分测定法),使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以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理论变异模型为球状模型,20 m×20 m网格取样变程为494.16 m,2 m×2 m网格取样变程为27.4 m,试验区土壤水分的变异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通过克立格插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洪盛   赵炯昌   池金洺   王子涵   王丽平   王正泽   于洋  
【目的】探究晋西黄土区典型造林树种和水平阶整地措施对0~180 cm土层土壤水分动态的影响,为植被恢复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晋西黄土残塬区蔡家川流域典型工程措施水平阶以及主要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5—9月生长季开展土壤水分定位监测,并采用配对试验,对自然坡面刺槐林地与侧柏林地土壤水分进行同步观测,分析不同植被和水平阶整地综合影响下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对降雨事件的响应,评价典型工程措施对不同植被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生长季不同植被类型、水平阶整地前后的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降雨量的变化密切相关,不同样地平均土壤含水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水平阶侧柏林地(18.68%)、自然坡面侧柏林地(16.19%)、水平阶刺槐林地(16.10%)、自然坡面刺槐林地(15.42%)。较之自然坡面,水平阶整地措施能够分别提高侧柏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含水量15.38%、4.41%。根据土壤水分垂直变化特征,水平阶整地可以提升土壤水分的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水平阶侧柏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8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侧柏林地提升深度33%;水平阶刺槐林地活跃层、次活跃层深度范围为0~140 cm,相对于自然坡面刺槐林地提升深度40%。【结论】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与降雨量、工程措施、植被作用关系密切,水平阶是开展黄土残塬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有效工程措施,且水平阶侧柏林地提升效果要优于水平阶刺槐林地。图3表3参3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彪  毕华兴  云雷  高路博  许华森  安云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槐林地相对于密度较低的林地或裸地而言,其林地内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较平缓。2)垂直方向上,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植被密度不同,各测点次表层(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有先后之分,与表层(0~10cm土层)相比,次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体现出土壤水分入渗的先后过程。深层(20~15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几乎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武晓莉  吕相海  李国会  张友焱  党宏忠  周泽福  
在晋西黄土区,研究了荒草地、锦鸡儿灌木林地和刺槐乔木林地3种典型植被不同土层的土壤密度、含水量、贮水能力和入渗性能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显示:3种植被类型都能有效减小表层(0 20 cm)土壤密度;3种植被类型表层(0 20 cm)的土壤滞留贮水量较大,锦鸡儿林地(198.80 t·m-3)>刺槐林地(166.10 t·m-3)>荒草地(87.37 t·m-3),20 40 cm土层的土壤滞留贮水量也是锦鸡儿林地(127.30 t·m-3)>刺槐林地(55.60 t·m-3)>荒草地(47.30 t·m-3),表明在3种植被类型中,锦鸡儿林地对晋西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的涵养作用最强;锦鸡儿林地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