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5)
- 2023(10938)
- 2022(9777)
- 2021(9263)
- 2020(7696)
- 2019(17859)
- 2018(17824)
- 2017(34431)
- 2016(18903)
- 2015(20967)
- 2014(21041)
- 2013(20809)
- 2012(19052)
- 2011(17074)
- 2010(16818)
- 2009(15083)
- 2008(14550)
- 2007(12541)
- 2006(10675)
- 2005(9146)
- 学科
- 济(70839)
- 经济(70759)
- 管理(51951)
- 业(49944)
- 企(41582)
- 企业(41582)
- 方法(34424)
- 数学(29788)
- 数学方法(29446)
- 农(18785)
- 学(18735)
- 财(17550)
- 中国(17242)
- 地方(16190)
- 业经(15543)
- 农业(12762)
- 贸(12580)
- 贸易(12573)
- 理论(12313)
- 易(12187)
- 制(11935)
- 和(11888)
- 技术(11807)
- 务(11685)
- 财务(11626)
- 财务管理(11608)
- 环境(11449)
- 企业财务(11072)
- 银(10160)
- 划(10157)
- 机构
- 大学(263725)
- 学院(261991)
- 管理(104752)
- 济(97120)
- 经济(94876)
- 理学(91713)
- 理学院(90642)
- 研究(88940)
- 管理学(88936)
- 管理学院(88475)
- 中国(62901)
- 科学(59504)
- 京(56331)
- 农(47057)
- 所(45392)
- 业大(43864)
- 财(43431)
- 研究所(42134)
- 中心(39621)
- 江(37299)
- 农业(37151)
- 财经(35796)
- 北京(35402)
- 范(35020)
- 师范(34677)
- 经(32673)
- 院(32618)
- 州(30260)
- 师范大学(28235)
- 经济学(28060)
- 基金
- 项目(190410)
- 科学(148452)
- 基金(137763)
- 研究(134705)
- 家(122427)
- 国家(121470)
- 科学基金(103004)
- 社会(82394)
- 社会科(77978)
- 社会科学(77956)
- 省(74438)
- 基金项目(74433)
- 自然(70219)
- 自然科(68538)
- 自然科学(68519)
- 自然科学基金(67241)
- 划(63876)
- 教育(61000)
- 资助(56532)
- 编号(54293)
- 成果(43243)
- 重点(42879)
- 部(41076)
- 发(40244)
- 创(39414)
- 课题(37252)
- 科研(37013)
- 创新(36782)
- 计划(36377)
- 大学(34799)
共检索到364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水土保持林地 土壤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吴斌 佐藤俊 宫川清 张建军
该文应用波谱分析方法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所选的三种不同的林分中,以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28年生人工刺槐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而使其林内土壤水分状况最差;2年生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因此,通过抚育管理调节人工成林密度,控制幼林地土壤蒸发及有效利用人工幼林地的土壤水分资源应为首选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密度 土壤水分 波谱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津涛 张建军 郭小平
对沙棘次生林71块样方以及对123株沙棘单株生物量的调查表明,沙棘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天然分布并形成盖度在50%以上的单种群丛.3~12年生沙棘分布密度为1~10万株/ha,生物量为5~25t/ha.沙棘单株地径(D)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W)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W=74.91D~(1·97).作为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生物量愈大。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愈好.在一次63.9mm的暴雨条件下,沙棘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同等地形条件下农地的1/5,为草地的1/6.
关键词:
地径 盖度 生物量 群丛 地表径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建军 朱金兆
该文以坡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为基本观测手段,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类的坡面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径流的发生决定于雨强和土壤性质;现有的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拦蓄径流、固持土壤的防护功能.
关键词:
坡面径流,径流量,侵蚀量,超渗产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人工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是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旱,土壤水分环境成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但因没有灌溉条件,如何聚集并有效利用天然降水造林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本文在选择减少密度、增加林木个体水分营养面积的造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增加集流坡面产流率及控制无效土壤水分蒸发方面进行了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入渗量,水土保持林地,入渗空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壤抗冲性,水土保持林地,黄土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宝林 陈阜
根据多年农田试验和定位观测的结果,在分析旱塬农田土壤水分曲线特征的基础上,从耕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两个层次研究了覆盖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包括有效水含量、速动易效水与缓动易效水。结果表明:免耕覆盖量10500kg/hm2的处理耕层土壤总有效水含量最高,免耕覆盖量7500kg/hm2的处理次之,常规耕作最低;深层土壤有效水量的变化趋势也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常规耕作和免耕无覆盖差异不大,免耕覆盖量10500kg/hm2比常规耕作高34.5mm;耕层和深层土壤速动易效水与缓动易效水整体上均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速动易效水较缓动易效水含量低。
关键词:
晋西 旱塬地 覆盖耕作 土壤水分 有效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鲍彪 毕华兴 云雷 高路博 许华森 安云
通过野外坡面降雨试验,对晋西黄土区刺槐林地内土壤水分进行连续定位观测,以揭示晋西黄土区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旨在为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坡面土壤含水率受植被密度影响较明显,密度较高的刺槐林地相对于密度较低的林地或裸地而言,其林地内坡面土壤水分对降雨的响应较平缓。2)垂直方向上,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的响应最为直接和迅速。植被密度不同,各测点次表层(10~2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的上升有先后之分,与表层(0~10cm土层)相比,次表层的土壤含水率变化有一定的滞后和延长,体现出土壤水分入渗的先后过程。深层(20~150cm土层)土壤含水率对降雨几乎无...
关键词:
晋西黄土区 刺槐林 土壤水分 降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岩 朱岩 张建军 卢路
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于2008-05-14至2008-10-11及2009-05-05至2009-08-05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水平条整地)、天然次生林0~150cm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实时监测。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SWUF模型参数的敏感性,进行参数率定,验证SWUF模型在晋西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地的适用性。结果表明:SWUF模型中的蒸发参数、产流参数、非饱和水流参数属于高度敏感性参数,使用SWUF时必须对这些参数进行率定;SWUF模型对刺槐人工林20~150cm各土层、油松人工林和次生林0~150cm各土层土壤水分动态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实测值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应用土壤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参数,对研究地区现有的水土保持林的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分析,实验采用了玛立奥特瓶定水头供水的渗透仪法和野外实地土壤水分再分布法,其结果为该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水文效益评价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学培 赵云杰 魏天兴
应用自记综合气象观测塔,对刺槐和油松林进行了以蒸散研究为目的的防护林热收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生长季日平均实际太阳辐射量为7~24MJ·m-2;刺槐林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为15%,油松林的反射率在10%以下,反射率的差异是造成两林分净辐射收支相差1~3MJ·m-2的主要原因.春夏两季林分获取的净辐射均由约70%~80%的太阳辐射转换而来;秋季的转换率约为60%,油松林的转换比刺槐约大1%~5%;防护林地区每天获取的净辐射量中,消耗于蒸散的潜热通量部分,在春夏秋三季分别为65%,82%和85%,油松林比刺槐林偏高1%左右;用于气温变化的显热通量部分在春季约占32%,夏秋为15%左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李笑吟 刘鑫 李俊 郭孟霞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和结构性特征,而对不同尺度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的研究是土壤水分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该文通过2004—2005年对山西吉县蔡家川小流域不同取样尺度(20 m×20 m、2 m×2 m)391个样点土壤水分的测定(TDR土壤水分测定法),使用地统计学方法进行土壤水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以克立格法为基本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分的理论变异模型为球状模型,20 m×20 m网格取样变程为494.16 m,2 m×2 m网格取样变程为27.4 m,试验区土壤水分的变异属于中等程度的变异;通过克立格插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