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6)
2023(9116)
2022(8284)
2021(7915)
2020(6710)
2019(15383)
2018(15368)
2017(29736)
2016(16316)
2015(18452)
2014(18418)
2013(18186)
2012(16567)
2011(14860)
2010(14546)
2009(13083)
2008(12497)
2007(10685)
2006(9152)
2005(7687)
作者
(47437)
(39196)
(38762)
(37071)
(24830)
(18855)
(17586)
(15561)
(14923)
(13867)
(13581)
(13169)
(12361)
(12346)
(12101)
(11842)
(11834)
(11563)
(11252)
(10970)
(9831)
(9422)
(9346)
(8852)
(8775)
(8677)
(8644)
(8562)
(7879)
(7734)
学科
(62184)
经济(62114)
管理(44949)
(42358)
(35291)
企业(35291)
方法(30181)
数学(26099)
数学方法(25798)
(16617)
(15858)
地方(15161)
中国(14834)
(14213)
业经(13661)
农业(11328)
(11092)
贸易(11085)
(10792)
(10724)
理论(10684)
环境(10550)
技术(9963)
(9315)
(9313)
财务(9256)
财务管理(9242)
(8909)
教育(8769)
企业财务(8751)
机构
大学(226551)
学院(224687)
管理(93428)
(83566)
理学(81802)
经济(81618)
理学院(80900)
管理学(79438)
管理学院(79050)
研究(74777)
中国(52905)
科学(49771)
(48977)
(37479)
业大(37336)
(37205)
(35910)
研究所(34747)
中心(33430)
(31710)
北京(31265)
(30259)
师范(30009)
财经(29708)
农业(28733)
(28228)
(27044)
(25708)
师范大学(24440)
经济管理(23690)
基金
项目(164443)
科学(127963)
研究(118676)
基金(118056)
(103915)
国家(103088)
科学基金(87812)
社会(71774)
社会科(67881)
社会科学(67862)
(64430)
基金项目(64321)
自然(59501)
自然科(58001)
自然科学(57987)
自然科学基金(56899)
(54707)
教育(53332)
编号(48906)
资助(48475)
成果(38508)
重点(36516)
(35123)
(34730)
(33807)
课题(33074)
科研(31746)
创新(31467)
计划(30297)
大学(30169)
期刊
(88673)
经济(88673)
研究(62858)
学报(38605)
中国(37495)
科学(35689)
(32605)
管理(32024)
大学(28772)
学学(27168)
(24904)
教育(24566)
农业(23062)
技术(18703)
业经(15727)
(14917)
金融(14917)
图书(13318)
林业(13215)
财经(13173)
经济研究(13090)
科技(12743)
问题(11925)
理论(11820)
(11750)
资源(11402)
实践(11205)
(11205)
(11020)
技术经济(10441)
共检索到312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朱金兆  
在山西省吉县研究了当地的水土保持林刺槐、油松、油松刺槐混交林,以及沙棘、虎榛子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探讨了林内降雨、林冠截留的规律,并采用季节模型对各林分的截留作用进行了模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军  孙立达  余新晓  
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并制定了水量平衡表,用干旱危险系数作为指标评价了水土保持林地的水分动态.研究表明:黄土区林地地表径流很少,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系统的主要支出项为蒸发散量.因此,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效益,必须降低林分的蒸发散、抑制林地蒸发,即减小造林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洪惜英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新晓  张建军  陈丽华  张宝颖  王冬云  
以晋西黄土地区防护林体系主要树种──刺槐人工林的生长情况与水土保持作用的关系为基础,综合利用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及数量化模型Ⅰ,Ⅱ等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基准变量逐步拟合,提出了水土保持林在郁闭度、盖度、冠高、枯落物重及林地破坏情况下的最低标准,并得出数学模型与计算方法,评价其它样地的等级;同时根据上述各项指标对防护林体系进行了等级划分,其中Ⅰ,Ⅱ级林可起到水土保持作用,Ⅰ级林水土保持作用微小.最后根据调查提出了对不同水土保持作用林分的抚育管理初步意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魏天兴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 ,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 ,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得出 ,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 .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 30 0 0株 hm2 为宜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建军  朱金兆  
该文以坡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为基本观测手段,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类的坡面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径流的发生决定于雨强和土壤性质;现有的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拦蓄径流、固持土壤的防护功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张岩  张波  
2008年5月12日—10月12日间采用EnviroSMART土壤水分定位监测系统,以每30min监测1次的频度对晋西黄土区刺槐人工林地、油松人工林地、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0cm土层中次生林地蓄水量是刺槐人工林地的1.4倍,有整地措施的油松林地蓄水量与次生林地相近。人工林较次生林多消耗的土壤水分主要是深层的土壤水分,次生林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和消耗浅层土壤水分维持其生长。从表层到深层次生林地蓄水量逐渐增加,而有整地措施的油松人工林地蓄水量逐渐减少。随深度的增加各林地蓄水量的变幅逐渐减弱。0~150cm土层的平均蓄水量8月最低。层次越深,蓄水量的最低值出现时间越晚。9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魏曦  梁文俊  毕华兴  侯贵荣  
[目的]量化研究晋西黄土区的油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揭示二者的多因子复合关系,为黄土高原植被建设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蔡家川流域16块20 m×20 m林龄为28年的油松人工林标准样地,并划分成64块10 m×10 m样方,利用结构方程的方法构建地形-林分结构-水土保持功能的关系模型。其中将地形因子、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作为潜变量,调查实验获取的各项指标作为观测变量。[结果]油松林的水平结构是对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拦沙减沙两类水土保持功能影响最为显著的潜变量,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3和0.79。而在其对应的观测变量中,林分密度和林木竞争指数是主导水平结构的因子,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8和0.97,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7和-0.956,且较易调控。受结构因素影响较大的敏感功能因子为产流量、产沙量和林冠截留率,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97、0.91和0.69,总影响系数分别为0.986、0.961和0.731。地形因子通过影响林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功能。[结论]提出黄土高原地区适宜的油松林分密度范围为1 100~1 400株·hm-2,据此来调整林分密度、林木竞争指数等结构指标,将对地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和拦沙减沙起到良好效益,多因子协同调控将进一步提升黄土高原的植被质量,发挥植被的水土保持效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魏天兴  
以径流小区的观测资料为依据,对晋西黄土区坡面水土保持林地降雨、径流、泥沙进行了分析,该地区产生地表径流的基本降雨条件为最大雨强在10mm/h以上,降雨量在10mm以上;该地区能够造成土壤侵蚀的主要降雨形式为降雨量在30mm以上的降雨。该文还建立了计算地表径流量的回归模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津涛  张建军  郭小平  
对沙棘次生林71块样方以及对123株沙棘单株生物量的调查表明,沙棘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天然分布并形成盖度在50%以上的单种群丛.3~12年生沙棘分布密度为1~10万株/ha,生物量为5~25t/ha.沙棘单株地径(D)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W)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W=74.91D~(1·97).作为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生物量愈大。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愈好.在一次63.9mm的暴雨条件下,沙棘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同等地形条件下农地的1/5,为草地的1/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尹准生  孙长忠  赵明扬  
利用2008—2011年定位观测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油松人工林林冠截留与林外降雨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研究,并运用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参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冠截留量(I)与林外降雨量(P)可用非线性模型I=a Pb进行回归模拟,回归方程为I=0.584P0.576;该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且拟合方程参数稳定性良好,经检验,方程均达到显著性要求,可在该区域油松人工林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