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08)
- 2023(9738)
- 2022(8753)
- 2021(8315)
- 2020(6939)
- 2019(16266)
- 2018(16330)
- 2017(30989)
- 2016(17096)
- 2015(19355)
- 2014(19337)
- 2013(19131)
- 2012(17533)
- 2011(15703)
- 2010(15411)
- 2009(13856)
- 2008(13289)
- 2007(11396)
- 2006(9756)
- 2005(8231)
- 学科
- 济(64052)
- 经济(63984)
- 管理(45842)
- 业(43181)
- 企(35815)
- 企业(35815)
- 方法(30620)
- 数学(26426)
- 数学方法(26122)
- 学(17674)
- 农(17351)
- 地方(15461)
- 中国(15353)
- 财(14480)
- 业经(14438)
- 贸(12148)
- 贸易(12140)
- 农业(11773)
- 易(11757)
- 和(11215)
- 理论(10978)
- 环境(10928)
- 技术(10232)
- 制(9618)
- 务(9429)
- 财务(9370)
- 财务管理(9355)
- 划(9074)
- 教育(8959)
- 企业财务(8848)
- 机构
- 大学(238970)
- 学院(237099)
- 管理(95667)
- 济(85937)
- 经济(83891)
- 理学(83558)
- 理学院(82585)
- 研究(81234)
- 管理学(81036)
- 管理学院(80623)
- 中国(56982)
- 科学(55673)
- 京(51972)
- 农(43847)
- 业大(41867)
- 所(41732)
- 研究所(38799)
- 财(36816)
- 中心(36085)
- 农业(34146)
- 江(34016)
- 北京(33155)
- 范(31741)
- 师范(31423)
- 院(30522)
- 财经(30390)
- 经(27692)
- 州(27534)
- 技术(26174)
- 师范大学(25544)
- 基金
- 项目(174396)
- 科学(134579)
- 基金(124446)
- 研究(122975)
- 家(111004)
- 国家(110139)
- 科学基金(92792)
- 社会(73531)
- 社会科(69498)
- 社会科学(69477)
- 省(68730)
- 基金项目(67661)
- 自然(63852)
- 自然科(62240)
- 自然科学(62221)
- 自然科学基金(61057)
- 划(58680)
- 教育(55299)
- 资助(51288)
- 编号(50081)
- 成果(39561)
- 重点(39301)
- 发(37035)
- 部(36754)
- 创(35759)
- 课题(34416)
- 科研(34034)
- 计划(33658)
- 创新(33348)
- 大学(31648)
共检索到331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东 邵社刚 赵辉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白榆、侧柏、油松3个主要树种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水文特性。【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峪口镇土桥沟流域,以白榆、侧柏、油松3个主要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标准样地内选取3个枯落物样方(30cm×30cm)采集枯落物,进行浸泡试验和烘干试验,分别测定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总蓄积量、吸水速率、持水量和失水速率等特性指标。【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枯落物总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林(40.44t/hm2)>油松林(21.33t/hm2)>白榆林(6.82t/hm2),枯落物吸水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白榆林>油松林>侧柏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白榆林(32.24t/hm2)>侧柏...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枯落物 水文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君玉 程金花 张洪江 周泽福 张友焱 陆晓宇 马西军 李国会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区油松、杨树和刺槐3种典型人工林枯落物的持水特性。【方法】采集研究区油松、杨树和刺槐人工林不同层次枯落物,测定其蓄积量、最大持水量、吸水速率、最大吸湿比、有效拦蓄量等持水特性参数。【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地中枯落物的蓄积量依次为油松林(13.72t/hm2)>杨树林(13.42t/hm2)>刺槐林(6.88t/hm2),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依次为杨树林(18.83t/hm2)>油松林(14.24t/hm2)>刺槐林(11.44t/hm2),枯落物的最大吸湿比依次为刺槐林(2.85)>杨树林(2.75)>油松林(2.17),枯落物的有效拦蓄量依次为杨树林(27.23t/hm2...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枯落物 持水特性 晋西地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焦菊英 王万忠 李靖 杨亚莉
根据黄土高原绥德、延安、离石、安塞等地的径流小区观测资料 ,以降雨指标大于坡耕地侵蚀性降雨标准为条件 ,即PI30 >3 2 0mm2 ·min- 1 和I30 >0 2 8mm·min- 1 ,分析了不同次降雨条件下人工林地相对于坡耕地的减水减沙效益 ,及整地工程对林地减蚀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盖度林地减水减沙效益的关系式 (V =0~ 10 0 ;PI30 =3 2 0~ 10 0mm2 ·min- 1 ) :R% =16 0 4 2 6 - 2 8 90 6 4 4 (1 V) - 37.4 4 2log(PI30 ·V) ,r =0 .835 , n =88S%...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人工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是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旱,土壤水分环境成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但因没有灌溉条件,如何聚集并有效利用天然降水造林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本文在选择减少密度、增加林木个体水分营养面积的造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增加集流坡面产流率及控制无效土壤水分蒸发方面进行了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浩 方海燕 蔡强国 雷廷武 梁广林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年土壤流失量约为22×104t,而坡沟地区的侵蚀,尤其是水沙下坡时坡度对侵蚀尤为严重,坡沟侵蚀中坡度对侵蚀的作用成为现在坡沟侵蚀研究的重要内容,野外考察和前人研究发现,坡向对坡沟侵蚀也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因此,开展不同坡向土壤侵蚀的研究,对于探讨小流域不同坡向坡沟地貌侵蚀演化特征的定量研究,揭示土壤侵蚀的坡向差异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王家沟大比例尺航片的解译,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沟谷发育度的概念,对研究区内不同坡向的侵蚀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向地貌侵蚀演化差异明显,总体上阳坡的侵蚀强度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欣 常庆瑞 卞德鹏 刘炜 杨昆
【目的】通过几种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的比较,筛选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处理的融合方法。【方法】利用ALOS全色波段与多光谱影像,通过主成分变换、乘法变换和Brovey变换等3种融合方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遥感影像进行融合,并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所有融合处理图像的标准差和信息熵多大于原始影像,融合后图像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其中Brovey变换法在提高目视效果和识别精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融合方法。【结论】3种变换融合方法中,Brovey变换更适合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ALOS遥感影像的融合,同时也为提高该区遥感影像的解译精度奠定了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海 牛秀峰 孙平阳 柏延芳
为丰富种质资源,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引进乔木树种105个,分属于15科25属,进行筛选、驯化,鉴选出了适宜该区坡地生长的樟子松、油松、侧柏、刺槐,适宜沟底生长的山杨、胡杨、乌柳,经济树种梅杏、红枣、桃等8科12属90余个优良树种。并研究了其立地条件及水、肥需求规律,提出了不同树种立地范围。结果表明:刺槐耗水量较大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油松、侧柏耗水量较少适于旱坡地种植;杏宜种植于水肥条件较好的阳坡或半阴坡;梨阴坡、阳坡均可;枣应植于阳坡等。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乔木引种及评估 适生立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以泾河中上游流域的陇东地区为例,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①此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②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塬区→沟壑区→丘陵区、城镇近郊→远郊依次递减,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③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区域分异 黄土高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黄云鑫 李琳娜 李裕瑞 陈宗峰
[目的]受区域条件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黄土丘陵沟壑区城乡发展滞后。新时期,亟待厘清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文章以黄土丘陵沟壑区5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县域城镇化和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讨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的协调状况,结合相关分析探析"城"和"乡"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1)区域城乡发展失衡,"城进村衰"问题加重。乡村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资源系统虽略有发展,但环境系统有一定程度衰退,而城镇化水平在各方面均取得较大发展。(2)区域城乡互动关系已趋稳定,城乡耦合模式以"中—中—高"、"中—低—高"为主。城乡发展协调水平总体较低,以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为主。2000—2015年,区域城乡发展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缩小。(3)城镇化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起主导作用,而乡村的作用较弱。[结论]乡村发展滞后是制约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加强乡村环境治理、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发展水平、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城乡关系现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学伍 陈云明 王铁梅 曲卫东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区中龄至成熟油松人工林的水文效应动态,为当地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陕北黄龙山林区典型油松人工林的长期水文定位观测,以采伐上层乔木后自然恢复的灌草地(以下简称"采伐地")为对照,研究油松林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程中林冠层对降水的再分配、枯落物层对降水的截留率及其对产流与产沙量和土壤储水量等的影响。【结果】从中龄林到成熟林,油松林冠年截留率由17.0%增加到29.7%,其年平均截留率为采伐地灌草层的5倍左右;油松林树干年茎流率平均为2.8%,且与林龄、年降水量关系不明显;油松林枯落物层对降水的年截留率约为9.7%,随林龄变化保持稳定,且与采伐地差异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洋 张文辉
【目的】统计分析燕沟流域不同生态功能景观的斑块构成,为流域治理效果评价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野外现地勾绘景观斑块类型图,内业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燕沟流域的景观类型分类系统和数据库,统计相关景观指数,分析流域景观构成。【结果】(1)燕沟流域景观类型中,杂灌丛(浓杂灌丛和稀杂灌丛)面积最大,农田、刺槐林、成熟果园和草地面积次之;以上6种景观类型占流域面积的91.03%、占流域斑块数的81.68%,构成流域景观的主体;流域整体景观属于细粒结构。(2)三大景观功能类型中,生态防护型景观的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均最高,占流域景观的近2/3,经济生产型景观次之;生态防护型、经济生产型、生活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米彩红 刘增文 李茜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枯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极化的影响,为防治森林土壤退化和连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半湿润黄土丘陵区的陕西黄陵县,选择刺槐、辽东栎和小叶杨3种典型人工阔叶纯林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和枯落物(当年枯落叶及细根),分别设"土壤+枯落叶"、"土壤+根系"、"土壤+枯落叶+根系"和土壤不与任何枯落物混合(对照)4种处理方式,进行室内混合培养试验,共培养120d,分析枯落物分解对土壤生物学和化学性质极化的影响。【结果】1)在刺槐林地,枯落叶分解主要引起土壤pH值、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负向极化,根系分解主要引起pH值、速效磷含量负向...
关键词:
人工阔叶纯林 枯落物分解 土壤性质极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生 刘广全 陈存根 王鸿喆 徐怀同 周海光
【目的】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特性及其耦合关系,建立干旱条件下沙棘叶片气孔导度模型。【方法】以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的气体交换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沙棘叶片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的相关性,用Ball-berry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描述了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间的关系。【结果】沙棘叶片Pn与Gs日变化相对应且均呈现同步不对称"双峰"波动,具有典型"午休"现象,首峰出现在上午9:00左右,次峰峰值小于首峰,出现在下午15:00以后;沙棘叶片Pn与Gs呈正偏相关关系,而与Ci呈负偏相关关系,且不同月份Ci与Pn的偏相关系数均高于Gs...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喜龙 蔡强国 王忠科 孙国亮
经对张家口地区梯田地埂植物篱的研究表明 ,其固埂作用非常显著 ,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及水分状况 ,有效地拦蓄地表径流及泥沙 ,提高作物产量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在当地具有很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梯田地埂植物篱 固埂 理化性状 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