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0)
- 2023(9256)
- 2022(7822)
- 2021(7182)
- 2020(5747)
- 2019(12978)
- 2018(12822)
- 2017(24071)
- 2016(13158)
- 2015(15018)
- 2014(15461)
- 2013(15468)
- 2012(14601)
- 2011(13586)
- 2010(14062)
- 2009(13138)
- 2008(12868)
- 2007(12140)
- 2006(11377)
- 2005(10465)
- 学科
- 济(80874)
- 经济(80809)
- 农(49296)
- 业(38317)
- 农业(33026)
- 管理(29582)
- 地方(23811)
- 业经(20703)
- 方法(19379)
- 中国(18522)
- 企(17120)
- 企业(17120)
- 数学(16905)
- 数学方法(16711)
- 财(15233)
- 制(13909)
- 学(13701)
- 发(13258)
- 地方经济(13156)
- 农业经济(12549)
- 收入(12067)
- 发展(10585)
- 展(10566)
- 体(10483)
- 贸(10221)
- 贸易(10209)
- 银(10136)
- 银行(10130)
- 易(9805)
- 策(9759)
- 机构
- 学院(200575)
- 大学(191711)
- 济(94224)
- 经济(92300)
- 研究(73203)
- 管理(69935)
- 中国(58869)
- 理学(58258)
- 理学院(57624)
- 管理学(56637)
- 管理学院(56288)
- 农(50760)
- 科学(41827)
- 财(41029)
- 京(40057)
- 所(37880)
- 农业(37847)
- 江(34584)
- 中心(34486)
- 研究所(33376)
- 业大(32576)
- 财经(30875)
- 经济学(28888)
- 经(27636)
- 范(27398)
- 师范(27245)
- 州(26620)
- 省(26446)
- 北京(25740)
- 经济学院(25726)
- 基金
- 项目(118584)
- 研究(93443)
- 科学(91835)
- 基金(82583)
- 家(70684)
- 国家(69904)
- 社会(60396)
- 科学基金(58509)
- 社会科(56599)
- 社会科学(56585)
- 省(48594)
- 基金项目(43252)
- 编号(40548)
- 教育(40442)
- 划(38107)
- 资助(33268)
- 成果(33202)
- 自然(33023)
- 自然科(32042)
- 自然科学(32035)
- 自然科学基金(31403)
- 农(29466)
- 发(29365)
- 课题(28163)
- 重点(26580)
- 部(25828)
- 国家社会(24942)
- 性(24912)
- 发展(24778)
- 展(24406)
- 期刊
- 济(128422)
- 经济(128422)
- 研究(66264)
- 农(57079)
- 中国(46846)
- 农业(38371)
- 财(30898)
- 学报(28310)
- 科学(27388)
- 业经(25113)
- 融(24290)
- 金融(24290)
- 管理(23424)
- 大学(22917)
- 学学(21901)
- 教育(20807)
- 技术(18150)
- 经济研究(18001)
- 问题(17805)
- 业(17167)
- 财经(15877)
- 农业经济(15148)
- 农村(15072)
- 村(15072)
- 经(13953)
- 世界(13588)
- 经济问题(12893)
- 版(11800)
- 技术经济(11501)
- 资源(10616)
共检索到3331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霍斌
本文在分析晋西残塬沟壑区的区域特征、农村经济收入增长及结构变化、进一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面临的困难及有利条件等基础上 ,提出了晋西残塬沟壑区进一步增加农村经济收入的总体思路、技术途径和对策措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贺康宁 佐藤俊
本文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林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林种沙棘、虎榛子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调查.根据实测资料林地土壤水分的年内变化可分为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退期、冬季土壤水分稳定期四个时期,本文对各时期不同深度的土壤水分状况、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可分为活跃层与次活跃层.
关键词:
水土保持林 土壤水分 动态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生产力低下,当地群众生活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对此,人工营造各类水土保持林是目前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由于这一地区气候干旱,土壤水分环境成为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之一.但因没有灌溉条件,如何聚集并有效利用天然降水造林是目前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本文在选择减少密度、增加林木个体水分营养面积的造林方法基础上,进一步对如何增加集流坡面产流率及控制无效土壤水分蒸发方面进行了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军 吴斌 佐藤俊 宫川清 张建军
该文应用波谱分析方法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观测分析.通过研究表明,在所选的三种不同的林分中,以天然次生林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最佳; 28年生人工刺槐林由于林分密度过大而使其林内土壤水分状况最差;2年生人工刺槐林地的土壤水分主要消耗于土壤蒸发.因此,通过抚育管理调节人工成林密度,控制幼林地土壤蒸发及有效利用人工幼林地的土壤水分资源应为首选措施.
关键词:
人工林密度 土壤水分 波谱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阎玄梅 孔令节
本文在阐述晋西残塬沟壑区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区域实际、结合有关农业科技试验成果,提出了晋西残塬沟壑区高效型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技术战略框架及技术体系建设重点领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津涛 张建军 郭小平
对沙棘次生林71块样方以及对123株沙棘单株生物量的调查表明,沙棘在黄土残塬沟壑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均有天然分布并形成盖度在50%以上的单种群丛.3~12年生沙棘分布密度为1~10万株/ha,生物量为5~25t/ha.沙棘单株地径(D)与其地上部分生物量(W)密切相关,相关方程为W=74.91D~(1·97).作为一种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沙棘生物量愈大。对于土壤改良的效果愈好.在一次63.9mm的暴雨条件下,沙棘林地地表径流量仅为同等地形条件下农地的1/5,为草地的1/6.
关键词:
地径 盖度 生物量 群丛 地表径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吴斌 朱金兆 佐藤俊
该文以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刺槐、油松,以及灌木树种沙棘、虎榛子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地不同时期不同深度土壤水分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及影响土壤水分的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
关键词:
黄土地区 水土保持林地 土壤水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建军 朱金兆
该文以坡面径流泥沙观测场为基本观测手段,对晋西黄土残塬沟壑区不同地类的坡面进行了为期3年的现场观测.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降雨量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径流的发生决定于雨强和土壤性质;现有的人工林和天然灌木林具有良好的拦蓄径流、固持土壤的防护功能.
关键词:
坡面径流,径流量,侵蚀量,超渗产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康宁 张学培 赵云杰 魏天兴
应用自记综合气象观测塔,对刺槐和油松林进行了以蒸散研究为目的的防护林热收支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994年生长季日平均实际太阳辐射量为7~24MJ·m-2;刺槐林林冠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为15%,油松林的反射率在10%以下,反射率的差异是造成两林分净辐射收支相差1~3MJ·m-2的主要原因.春夏两季林分获取的净辐射均由约70%~80%的太阳辐射转换而来;秋季的转换率约为60%,油松林的转换比刺槐约大1%~5%;防护林地区每天获取的净辐射量中,消耗于蒸散的潜热通量部分,在春夏秋三季分别为65%,82%和85%,油松林比刺槐林偏高1%左右;用于气温变化的显热通量部分在春季约占32%,夏秋为15%左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建平 李忠智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针对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分布,提出了该地区农业发展的模式和道路,即“圈层模式”和“生态塬”建设,其中心思想是治理环境中发展经济,在发展经济中治理环境。作者认为,这是该区摆脱生态和经济双重困境的最佳选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东 邵社刚 赵辉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丘陵沟壑区白榆、侧柏、油松3个主要树种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水文特性。【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峪口镇土桥沟流域,以白榆、侧柏、油松3个主要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标准样地内选取3个枯落物样方(30cm×30cm)采集枯落物,进行浸泡试验和烘干试验,分别测定不同林分枯落物的总蓄积量、吸水速率、持水量和失水速率等特性指标。【结果】3个树种人工林枯落物总蓄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侧柏林(40.44t/hm2)>油松林(21.33t/hm2)>白榆林(6.82t/hm2),枯落物吸水速率由大到小依次是白榆林>油松林>侧柏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为白榆林(32.24t/hm2)>侧柏...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枯落物 水文特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青
分析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农业资源环境问题 ,对改革开放以来该区域生态重建、经济发展方略和实践进行了讨论 ;指出软硬件技术研究不相协调 ,软科学研究太弱 ,影响了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硬件作用的发挥 ;提出了加强软科学研究 ,把长远性、全局性和现实性问题结合起来 ,建立起系统性、综合性及表本合一的生态经济复合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围绕这个模式 ,提出了建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经济型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五个重大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秀丽 张勃
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小同 秦富仓 王迪海 马鑫 台辉
[目的]研究经营方式对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夏在陕西省永寿县调查了果-蔬(Malus-Brassica)、果-草(Malus-Trifolium)、果-荒(Malus-Wild)和果-粮(Malus-Zea)等4种经营方式下苹果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结合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冗余度分析(RDA)等方法,研究4种不同经营方式下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调查区土壤动物为23 811只/m~2,隶属4门11纲23目42科,其中优势类群有等节?科、小杆科、厉螨科和美绥螨科,常见类群有10类,占采集总量的91.26%。较其他3种经营方式而言,果-草经营方式显著增加了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P<0.05)。在垂直分布上,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随着土层的加深其个体密度和类群数显著下降(P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彦随 靳晓燕 胡业翠
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产业单一、广种薄收、乡村贫困的特殊问题区域。“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土地利用方式成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瓶颈”。论文运用农业地理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以绥德县为典型案例区,进行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的限制因素剖析。认为该区土地资源利用必须正确处理宏观与微观效益的关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脱贫解困目标的有机结合。依据研究区地形地貌特点与水土流失规律,重视旱作农业与节水灌溉技术、示范推广造林实用技术、水保型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大力发展柠条防护林产业化、水保型立体农业、生态资源开发增效等典型农村特色生态经济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