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02)
2023(10720)
2022(9514)
2021(9102)
2020(7534)
2019(17475)
2018(17721)
2017(34507)
2016(18782)
2015(21224)
2014(21257)
2013(21303)
2012(19333)
2011(17482)
2010(17427)
2009(15978)
2008(15445)
2007(13640)
2006(12113)
2005(10338)
作者
(54669)
(45762)
(45051)
(42948)
(28613)
(21959)
(20287)
(18200)
(17263)
(16073)
(15530)
(15275)
(14308)
(14182)
(13798)
(13752)
(13719)
(13295)
(13032)
(12678)
(11469)
(11091)
(11020)
(10484)
(10294)
(10270)
(10054)
(10034)
(9266)
(9121)
学科
(77786)
经济(77708)
(59849)
管理(49092)
(46980)
(39221)
企业(39221)
方法(34100)
农业(31256)
数学(29418)
数学方法(29121)
业经(21669)
中国(18568)
地方(16615)
(16231)
(15730)
(14322)
(13486)
贸易(13481)
(13132)
技术(12297)
理论(11847)
(11657)
(11638)
(11533)
环境(11386)
农业经济(10691)
(10593)
(10352)
(10288)
机构
学院(268207)
大学(265379)
管理(111519)
(106296)
经济(104027)
理学(97868)
理学院(96900)
管理学(95375)
管理学院(94919)
研究(87665)
中国(64839)
(63746)
科学(56124)
(55709)
农业(49106)
业大(48819)
(44123)
(43743)
中心(40704)
研究所(40492)
(38963)
财经(35787)
(34576)
北京(34501)
师范(34309)
(32767)
经济管理(31515)
(31096)
农业大学(30949)
(30507)
基金
项目(189018)
科学(147872)
研究(139736)
基金(136125)
(118573)
国家(117512)
科学基金(100626)
社会(86608)
社会科(81615)
社会科学(81590)
(75552)
基金项目(73815)
自然(65802)
自然科(64216)
自然科学(64200)
自然科学基金(63037)
(62228)
教育(61926)
编号(59220)
资助(54992)
成果(46858)
(41505)
重点(41452)
(41151)
(39229)
课题(38858)
创新(36461)
科研(35811)
(35052)
人文(34923)
期刊
(119416)
经济(119416)
研究(74010)
(66456)
中国(48774)
农业(45455)
学报(44524)
科学(41055)
管理(35809)
大学(33875)
学学(32236)
(29744)
教育(26627)
业经(25792)
(22651)
金融(22651)
技术(22334)
(21132)
问题(17028)
财经(16032)
经济研究(15725)
(14587)
农业经济(14182)
科技(13957)
图书(13788)
农村(13679)
(13679)
理论(13646)
(13464)
技术经济(13263)
共检索到3799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晓丽  郭小平  毕华兴  李永红  
以晋西黄土高原现有主要果农复合模式即富士苹果--大豆(PD)、富士苹果--花生(PH)、富士苹果--玉米(PY)3种配置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定位对比测定分析3种复合模式中富士苹果与作物光合有效辐射(PAR)、净光合速率(Pn)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中随着作物植株由低到高(花生<大豆<玉米),作物接收的光合有效辐射逐渐增高,而果树的光合有效辐射则随着间作作物植株高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果树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和光合有效辐射变化一致,在PY、PH、PD模式中间作作物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作物距果树树干由近及远,作物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净光合速率也逐渐增高。说明在果树栽植密度确定条件下,不同作物高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志翔  胡婉仪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分别在四周建有泡桐防护林带的苹果园东、西、南、北4个方向上离林带等距离布设样点,对各样点的光照强度、日照时数、叶面温度、蒸腾强度、净光合速率以及苹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指标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泡桐林带遮光对近林带样点的影响,相对日照总量(KST)降低35.74%,各项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指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为:距南北向林带8m以内、东西向林带5m以内。据此提出了桐果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间作模式,以及苹果园泡桐防护林带(网)的配置方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立波  
晋西北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开发,要从企业自身入手,借鉴国内外发达中小企业的经验,依托晋西北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知识、技术、人文精神等。具体说来,就是要增强核心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建立高绩效与高质量系统,提升竞争优势;开拓目标市场,增强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特色晋西北中小企业文化,打造文化品牌优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纳磊  方家强  
坡面糙率是研究地表径流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对坡面水文过程和土壤侵蚀过程模拟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野外实地冲刷水槽法,在测定不同地类地表糙率的基础上,研究了地表鲜草量、枯枝落叶量和地表硬度对地表糙率的影响,并探讨了地表糙率与地表径流泥沙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地表糙率差异显著;地表糙率与鲜草量成线性关系;枯枝落叶对地表糙率的影响存在极值;地表糙率随土壤硬度的增加而减小,且成幂函数关系;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随地表糙率的增加而减小,二者成对数关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智才  毕华兴  许华森  常译方  王丹  陈玥  
【目的】研究果-农间作系统的种间关系,为果-农间作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晋西黄土区7年生苹果(Malus pumila)+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以花生单作系统为对照,布设根障以阻断苹果树与花生根系之间的延伸交叉,采用定位观测和数学模拟相结合的试验手段,对林下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布及其对花生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间作系统内树行北侧的作物行主要在上午受果树遮阴影响,南侧则主要在下午受影响,距树干基部越近的作物行PAR均值越小;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秦亚洲  王利立  柴强  殷文  
通过优化种间关系对提高禾豆间作产量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设单作大麦(B)、单作豌豆(P)和大麦间作豌豆(P/B)三种种植模式,在不施氮(N0)、施纯N 200 mg/kg·土(N1)和400 mg/kg·土(N2)三个施肥水平,探讨了大麦间作豌豆的种间关系及其产量表现,以期为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氮素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间作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不施氮间作处理,且均大于1,说明施氮有利于提高间作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N0、N1和N2施氮水平下的间作大麦的产量分别提高了28.1%、61.4%和48.5%,间作豌豆的产量分别提高了15.7%、24.2%和17...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朱金兆  查同刚  杨雨行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落合博贵  陈丽华  
通过对现场黄土进行的单轴剪切实验,分析了晋西不同黄土的力学强度特性,并试图揭示该地区产生滑坡、滑塌现象的机理.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壤的粘聚力大约是饱和土壤的3倍,内摩擦角约为30~45度;马兰黄土天然含水状态下的粘聚力是饱和时的10倍,而午城黄土的同一数值为6~7倍.黄土在饱和与非饱和时强度特性的差别有待于今后继续深入研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华  余新晓  
通过对累积入渗量的分析,发现林地土壤入渗性能最佳,荒草地次之,而农耕地最差。方差分析表明,在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之间土壤入渗性能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地类之间差异显著,即水土保持林对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有显著作用。多重比较分析说明不同水土保持林地土壤入渗性能也有明显区别;同时发现水土保持林对入渗的空间分布亦有重要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毕华兴  魏天兴  
利用小型人工降雨器 ,以渗透量、稳渗速率、初损雨量、初损历时、产流量、产沙量等为指标 ,对不同密度林地的水土保持作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研究得出 ,刺槐林地、油松林地的稳渗速率随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产流量和产沙量随密度的增加大幅度减少 .在该地区利用刺槐和油松营造水土保持林时密度应该以 30 0 0株 hm2 为宜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小平  朱清科  朱金兆  沈应柏  
该研究针对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旱作梨园缺水少肥、低产低效的现状,以当地农民可承受的果树补灌水量(A)、施肥纯量(B)和树盘覆盖方式(C)作为试验因子,利用3因素3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组合对梨树根际区土壤水分、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果树根际区土壤含水量、净光合速率、单株产量、净效益影响的顺序均是:灌水量(A)>树盘覆盖方式(C)>施肥纯量(B).净效益最优的处理组合为A3B2C3.这说明在黄土山地丘陵果园,果树对水分的需求比对肥的需求更为迫切.3因素不同水平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中灌水量(A2)与高灌水量(A3)、秸杆覆盖(C2)与地膜覆盖(C3)、中施肥量(B...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张学培  魏天兴  孙中锋  
依据水量平衡原理,采用桶栽试验分别测算晋西黄土区主要造林树种侧柏、刺槐、杏和河北梨生长季(4—10月)单株耗水量,并根据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及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标定的各树种无效水界值,分析各树种土壤水分供耗特点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 2002年(贫水年)生长季降水量430·7 mm,试验树种同期耗水量约为430~490 mm,供耗失衡;2003年(丰水年)降水量870·2 mm,耗水量约为480 ~515 mm,但降雨分配不均,5、10月供耗也略有失衡。2)不同树种年内土壤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而同月耗水量差异较大,同一树种不同月耗水量差异也较大,丰水年各试验地土壤水分状况要好于贫水年。3)侧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耀  王百田  
【目的】探索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3种人工林(油松林、刺槐林和油松×刺槐混交林)和2种天然次生林(山杨次生林、辽东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进行植被调查。【结果】结果表明:5种林地类型共出现林下植物52种(灌木植物17种,草本植物35种),且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分布差异较大,天然次生林的灌木物种数量明显多于人工林,而草本物种数量却要少于人工林。5种林地类型的灌木层均匀度指数无显著差异,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天然次生林>人工林,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及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人工林>天然次生林。环境因素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尤其是郁闭度、土壤含水量及毛管孔隙度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为显著。【结论】不同林地林下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综合考虑灌木及草本层植物组成及多样性特征,油松×刺槐混交造林方式优于纯林造林方式,应该在该地区合理扩大油松×刺槐混交造林的面积;郁闭度是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可以通过适当开窗疏林来提高林下植物多样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军  孙立达  余新晓  
用水量平衡法研究了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水量平衡,并制定了水量平衡表,用干旱危险系数作为指标评价了水土保持林地的水分动态.研究表明:黄土区林地地表径流很少,达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系统的主要支出项为蒸发散量.因此,要充分发挥水土保持林的效益,必须降低林分的蒸发散、抑制林地蒸发,即减小造林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王礼先  洪惜英  
本文从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入渗、土壤水分动态以及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整地工程的效益进了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土壤非毛管孔隙度,进而增大了土壤饱和导水率,同时改善了土壤入渗性能,为土壤水分的贮存和保持创造了条件.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整地工程土壤水分具有年内变化周期,以4、5、6月份为土壤于旱期.这期间除穴状整地外,其他各种整地工程土壤含水率比同坡向荒坡均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隔坡反坡梯田效果最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