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73)
2023(2435)
2022(2015)
2021(1992)
2020(1596)
2019(3578)
2018(3379)
2017(5938)
2016(2942)
2015(3223)
2014(3031)
2013(2764)
2012(2592)
2011(2313)
2010(2500)
2009(2406)
2008(2334)
2007(2120)
2006(1952)
2005(1818)
作者
(8237)
(7052)
(6959)
(6468)
(4591)
(3394)
(3049)
(2765)
(2579)
(2442)
(2399)
(2299)
(2299)
(2276)
(2119)
(2050)
(2024)
(1999)
(1999)
(1965)
(1884)
(1707)
(1706)
(1631)
(1614)
(1567)
(1501)
(1446)
(1415)
(1381)
学科
(11736)
经济(11715)
(8514)
(7202)
企业(7202)
管理(7007)
(6635)
(3953)
贸易(3951)
(3885)
中国(3760)
(3631)
方法(3233)
经济学(2534)
理论(2488)
业经(2484)
电子(2463)
数学(2391)
网上(2363)
网上贸易(2363)
数学方法(2357)
教育(2274)
农业(2254)
(2217)
(2065)
(2036)
金融(2036)
(2026)
关系(1858)
(1785)
机构
大学(44385)
学院(42002)
(17587)
经济(17302)
研究(16129)
管理(15472)
理学(12930)
理学院(12758)
管理学(12587)
管理学院(12497)
中国(11025)
科学(9512)
(9445)
(7922)
(7890)
研究所(7288)
中心(7007)
(6834)
师范(6768)
财经(6459)
(6428)
(6323)
北京(6146)
经济学(6055)
(5918)
师范大学(5665)
(5551)
业大(5395)
经济学院(5213)
农业(4959)
基金
项目(27557)
科学(21594)
研究(20799)
基金(20159)
(18786)
国家(18125)
科学基金(14727)
社会(13643)
社会科(12780)
社会科学(12775)
(10168)
基金项目(9939)
教育(9565)
自然(8902)
(8748)
自然科(8677)
自然科学(8673)
自然科学基金(8537)
编号(8184)
资助(8088)
成果(7291)
重点(6236)
(6155)
国家社会(5893)
(5824)
(5758)
课题(5569)
教育部(5368)
大学(5363)
创新(5316)
期刊
(21590)
经济(21590)
研究(14226)
中国(8961)
学报(8052)
科学(6806)
管理(6423)
教育(6342)
(6025)
大学(5967)
(5932)
学学(5347)
农业(4223)
经济研究(4042)
图书(3899)
业经(3421)
财经(3392)
技术(3011)
(3006)
书馆(2951)
图书馆(2951)
(2847)
世界(2832)
(2643)
金融(2643)
(2477)
问题(2366)
社会(2312)
商业(2288)
(2278)
共检索到67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海洋  
晋商乔家之所以能够历经六代,商业成功维系二百年之久,并不能单纯从机遇、经商才干、与清朝政府关系密切等方面来加以解释。其商业上成功的内在原因是良好家风的养成。乔家六代人恪守的"六不准"家规、儒商并重的教育理念、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培养的为人处事之道和家国情怀,是晋商乔家独到的内涵和气质。转换视角,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乔家经营成功的内在动力,对于更深刻地把握晋商成功之道具有重要的帮助,更是晋商留给晋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贾海洋  
晋商乔家之所以能够历经六代,商业成功维系二百年之久,并不能单纯从机遇、经商才干、与清朝政府关系密切等方面来加以解释。其商业上成功的内在原因是良好家风的养成。乔家六代人恪守的"六不准"家规、儒商并重的教育理念、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培养的为人处事之道和家国情怀,是晋商乔家独到的内涵和气质。转换视角,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乔家经营成功的内在动力,对于更深刻地把握晋商成功之道具有重要的帮助,更是晋商留给晋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安荣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朱荫贵  
由刘建生等同志所著的《晋商研究》一书已于2002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从创立晋商学新学科的高度出发,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明清山西商人兴衰成败的历史进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该书是近年来晋商研究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一部专著,也是商业史学研究领域中的主要成果之一。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力  
人类生存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其命运如何 ,取决于主体自我约束意识的成熟程度 ,因而 ,它是哲学必须面对的课题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国栋  王天娇  
以股东利益至上为治理逻辑的现代股权激励制度,具有物质报酬本位和短期行为色彩,难以从根本上打造企业与员工的利益共同体。如何避免股权激励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并长期激发员工的组织认同感以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现代企业面临的重要治理难题。基于社会嵌入理论,本研究运用建构扎根理论对乔家字号身股激励进行理论挖掘,乔家字号以儒家共同体思想为社会价值观基础,以儒家义利观为商业伦理,将情感、信任等社会因素嵌入于经济组织之中,其身股激励形成了构建"地缘文化共同体—社会身份共同体—经济利益共同体"的生成路径,在此基础上抽象出中国古典企业的共同体式身股激励以"价值生成—制度耦合—利益强化"为逻辑进路的内在机理。本研究深化了对于中国古典企业股权激励制度的认识,对于修正股权激励以物质利益为本位进行理性计算的制度逻辑,从社会嵌入角度改进企业治理方式和员工持股办法具有启发意义,有助于解决员工激励的稳定性、综合性与长期性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焘  
新年有新希望,新年盼新气象。2008年将是我国非凡的一年,既有北京奥运会,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开局年。对于企业来说,在大事多、新事多、急事多、难事多的情势下,如何使工作繁而不乱,急而有序,实而有效,重要的是需讲求科学的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合心  
晋商数百年的兴盛与辉煌,同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运城盐湖、盐业、盐商有着天然及密不可分的源渊。盐业做为人类早期商业运作的最初产业,见证了人类繁衍,促进了人类的进化,形成了商业发展的最初形态。而由此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盐业巨商,奠定了后来晋商的雄厚资金,其"积著之理"等早期商业智慧,成为晋商经营谋略的重要传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彦儒  王华丽  
晋商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有许多思想和经验在今天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从市场分析、市场研究、分销模式、销售管理和品牌经营等方面对晋商营销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将晋商诚信礼义的价值内涵归结为关系营销的思想,提出了现代营销从交易营销向关系营销转变的重要性。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明清时期的晋商,曾经辉煌500年,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才迅速衰落。晋商独特的东家与掌柜分离的模式,是我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早期实践。这一模式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导致晋商强大与长寿的基因密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璋  
我们大部分人知道和开始认识乔治·索罗斯(GeorgeSoros)是从去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大量报道和评论中来的;我们已知道在1992年英镑危机中,索罗斯已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目前,在世界金融领域甚至整个经济领域内,“索罗斯现象”大约是知名度最高的;“索...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蒋蓉华  叶宏球  
近年来,企业家精神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企业家精神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但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不尽相同。本文根据明清时期的晋商历史阐述企业家精神的内涵,认为企业家精神不仅包含了学者们普遍认同的创业与创新精神,还应包含处理企业利益相关者关系时所秉持的伦理精神。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卫勇  曾继耘  
《中庸》是以命、性、道、教一体贯通的理路来阐发教之为教。"教"的根本在道,而道的根本在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人性的实质是天命;天命是天道自然之"分",天命即天道。天生人,人性之中天道本具,人性的彰显即蕴含着天道流行。天人一体,天道作为宇宙生命体生命运行的根本机制,其决定人自然生命生长和道德生命意义生发的内在机理,构成了先秦儒家教化哲学的理论基础,这一内在机理就是"生生之道"。"生生之道"以天道的实在、实有为其学理的本体,以自当不二、内本外末、成己成人、生生不息等为其教化哲学的生命价值追求,以"诚明两进"为基本的方法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方法论的实践落实为日用伦常中个体生命意义的真实体验与内在生命力的自我兴发。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青  
<正>哲学与技术,是两座学术高峰。攀爬其中的任何一座,都足以耗尽攀登者所有的心力。对于教育技术研究而言,这两座“高山”可能都需要攀爬,才可能登上学术的“尖峰”。教育技术研究的这种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涉及“人”。教学设计、资源开发、学习分析、思维发展、合作学习等,都是人(学生或教师)在学和教、在使用。因此,教育技术研究就不得不要考虑人的很多“属性”,比如学生的身心特征、心智发展等。特别是心智发展,涉及认知、思维、自尊、主体性、欲望等,极为复杂。教育技术研究如果仅停留于对技术的驾驭,那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就需要哲学。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