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78)
- 2023(6347)
- 2022(5291)
- 2021(4577)
- 2020(3809)
- 2019(8254)
- 2018(7768)
- 2017(15405)
- 2016(7963)
- 2015(8670)
- 2014(8698)
- 2013(8651)
- 2012(8406)
- 2011(7779)
- 2010(8024)
- 2009(7597)
- 2008(7016)
- 2007(6543)
- 2006(6082)
- 2005(5672)
- 学科
- 济(61599)
- 经济(61561)
- 管理(24696)
- 地方(18982)
- 业(17208)
- 方法(17041)
- 数学(15501)
- 数学方法(15443)
- 地方经济(13768)
- 企(12846)
- 企业(12846)
- 中国(12038)
- 学(10379)
- 财(10182)
- 农(9731)
- 业经(9691)
- 环境(8273)
- 经济学(7466)
- 农业(7393)
- 制(6871)
- 家(6620)
- 融(6620)
- 金融(6619)
- 发(6449)
- 国家(6311)
- 体(6120)
- 和(6061)
- 产业(5996)
- 资源(5844)
- 财政(5771)
- 机构
- 学院(123112)
- 大学(122998)
- 济(66456)
- 经济(65414)
- 研究(47898)
- 管理(45113)
- 理学(38538)
- 理学院(38052)
- 管理学(37630)
- 管理学院(37370)
- 中国(35543)
- 财(29456)
- 科学(26412)
- 京(25127)
- 所(24016)
- 经济学(22855)
- 财经(22802)
- 研究所(21496)
- 经(20747)
- 中心(20591)
- 经济学院(20291)
- 江(18657)
- 院(17124)
- 财经大学(16803)
- 农(15847)
- 北京(15780)
- 范(15531)
- 师范(15421)
- 科学院(14751)
- 州(14294)
- 基金
- 项目(78649)
- 科学(63489)
- 基金(59166)
- 研究(57879)
- 家(51103)
- 国家(50758)
- 科学基金(43756)
- 社会(41267)
- 社会科(39345)
- 社会科学(39337)
- 基金项目(30489)
- 省(29755)
- 自然(25529)
- 自然科(24903)
- 自然科学(24900)
- 教育(24674)
- 划(24586)
- 自然科学基金(24439)
- 资助(23761)
- 编号(21257)
- 发(19402)
- 国家社会(18462)
- 重点(18126)
- 部(17711)
- 成果(17453)
- 发展(16393)
- 展(16185)
- 济(15939)
- 经济(15797)
- 创(15739)
共检索到195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二元晋升激励与三维政府偏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在短期内会迅速推动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将晋升激励、政府偏好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后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对投资性偏好、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对服务性偏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投资最大化激励相比,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诱导地方政府选择平衡性偏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偏好有较大促进作用;服务性偏好短期内则对经济有阻碍作用,但在长周期内会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中央政府要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制度化的财政分权激励政策,完善央-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管理,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的平衡性偏好,实现经济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使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伟
政治晋升是中国地方官员治理的重要内容。如何从晋升激励的视角出发阐释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政治——经济"的分析,这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者的关注。文章结合中国地方官员治理机制中与政治晋升相关的三方面重要制度安排(晋升集权、相对绩效考核、隐性治理机制),对晋升激励增长绩效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一个系统的梳理。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地方官员行为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徐现祥 王贤彬
本文尝试定量分析政治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有多大,是否因条件而异。本文发现,省长晋升为本省省委书记样本,是识别政治激励的自然观察平台。基于该样本,本文采用倍差法发现,中国地方官员对政治激励做出有利于辖区经济增长的反应不是绝对的,而是有条件的,会因年龄和任期而异:年龄越大,政治激励的作用越小;任期适度延长,也有利于政治激励作用的发挥。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人们对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治激励的理解。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政治经济学 政治激励 地方官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伟
地方官员治理的效率和质量被视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探讨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地方官员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何在?经济增长对于官员晋升有哪些影响?经济绩效一官员晋升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这种晋升激励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本文从激励机制、官员治理的体制安排、官员的个人特征、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财政支出结构等方面,就经济增长与地方官员晋升激励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找到相关脉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勇 任保平
针对中国经济增长"高数量、低质量"的情形,从一个新的视角——转换成本讨论其与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转换成本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具有阻碍作用,转换成本越大,地方经济增长质量越低。通过一个理论模型证明,当转换成本较小时,晋升激励对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大;反之,则较小。进一步,构建转换成本指标,并借助2000—2016年中国257个地市级非平衡面板数据,对转换成本与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以上结论。因此,识别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约束条件,降低地方政府的转换成本,才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摆脱质量困局的关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勇刚 高波 许春招
在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治晋升激励和土地资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而且晋升激励对土地财政的作用程度大于土地财政对晋升激励的作用;(2)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重要原因;(3)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徐现祥 李郇 王美今
我国市场分割问题比较突出,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增多已成为一个重要现象。为什么有些省区选择市场分割,而有些却致力于区域一体化?地方政府在处理区际关系上的迥异行为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解释?我们从中央政府按照经济绩效晋升地方政府官员的假设出发,构造一个地方官员晋升博弈模型,证明了,为了政治晋升最大化,地方官员选择地方市场分割还是区域一体化因条件而异。实证分析支持模型的预测。
关键词:
政治激励 区域一体化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勇刚 张士杰
笔者依据1978年~2011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分析了晋升激励对中国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官员的晋升激励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之间存在正向的互动关系;土地财政降低了经济增长绩效,而官员晋升激励通过土地财政的传导作用,抑制了经济增长绩效的提高。这表明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近年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根源。
关键词: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绩效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蒲丹琳 王善平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29个地区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强度和地方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处罚力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强度越大,地方政府官员就越有动力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越快,债务风险越大。并且,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受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约束。地方审计机关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降低官员晋升竞争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激励程度,进而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和债务风险。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再起 徐艳飞
地方政府的集体利益偏好就是追求预算外收入。以此为逻辑起点,利用1985—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表明,官员集团(尤其是中下层官员)"预算外收入"的集体利益偏好与高层官员"政治晋升"的个体利益偏好、地方政府的利益激励与中央政府的经济增长目标高度共融。不同时期差异显著:1993年以前,地方政府追逐预算外收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反过来会抑制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扩张;1993年之后,二者相互促进,且预算外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大于之前。根据两阶段的实证结果差异,可以进一步推知,对于整个地方政府而言,政治晋升激励优先于以预算外收入为主要表现的财政激励。随着现有地方政府行为模式负效应尽显,经...
关键词:
利益偏好 经济增长 预算外收入 地方政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青 陈志刚
研究目的:探究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发展不平衡及其影响效应的理论观点,结合中国特定的地方政府经济增长激励机制,以及土地利用与管理实际,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影响机理,并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相应的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确实会导致更多土地违法案件的产生和违法用地规模的增加;另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对土地违法的具体影响有所不同。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违法面积上,而欠发达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的扩大对土地违法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违法案件数上。研究结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土地违法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促进和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减少土地违法现象。
关键词:
土地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 土地违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陈怡心
在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中,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制度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政治上的晋升锦标赛和经济上的财政激励制两种学说。根据我们总结的中国地方治理的七条规律,包括分等而非统一标准治理、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纵向而非横向比较、集体而非个人作用、综合而非单一考核、政治约束而非激励为主,以及信息相对清晰而非不对称等,很难找到晋升锦标赛的存在空间;而政府间财政关系所蕴含的财政激励制一直是中国调动地方积极性的重要制度安排,分税制是一个税收“弹性分成”合约系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政府间利益分配、努力和风险分担等信息,能因时因地调动各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实证分析亦发现,财政激励制能够解释地方经济增长的17.98%和投资增长的31.63%,而晋升锦标赛的影响并不显著。本研究有助于澄清关于中国地方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的争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张晓颖 宁静
本文考察了多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及"向上负责"与"向下负责"机制偏差造成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扭曲及其对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增长绩效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具有扩张性影响,财政可持续晋升激励可以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但会抑制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民生性公共服务晋升激励的影响不明确。提高债务公共投资转换率既可直接遏制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膨胀,也有利于弱化增长绩效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扩张性影响;提高共享税的地方分成比例会促使地方政府增加举债规模,但倾向于弱化增长绩效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