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60)
- 2023(9037)
- 2022(8136)
- 2021(7859)
- 2020(6562)
- 2019(15386)
- 2018(15519)
- 2017(29960)
- 2016(16523)
- 2015(18635)
- 2014(18684)
- 2013(18324)
- 2012(16692)
- 2011(14889)
- 2010(14718)
- 2009(13167)
- 2008(12798)
- 2007(10961)
- 2006(9336)
- 2005(7951)
- 学科
- 济(62380)
- 经济(62312)
- 管理(46575)
- 业(43364)
- 企(36939)
- 企业(36939)
- 方法(31636)
- 数学(27384)
- 数学方法(26986)
- 农(15379)
- 学(14905)
- 财(14790)
- 中国(14660)
- 业经(13540)
- 地方(12341)
- 理论(11639)
- 和(10687)
- 贸(10628)
- 贸易(10624)
- 农业(10382)
- 易(10297)
- 技术(10161)
- 务(10047)
- 财务(9985)
- 财务管理(9968)
- 环境(9836)
- 制(9537)
- 企业财务(9389)
- 教育(9056)
- 划(8906)
- 机构
- 大学(229100)
- 学院(227239)
- 管理(93857)
- 济(83506)
- 理学(82253)
- 经济(81483)
- 理学院(81348)
- 管理学(79802)
- 管理学院(79409)
- 研究(73738)
- 中国(52495)
- 京(49283)
- 科学(48603)
- 所(37154)
- 财(36573)
- 农(36195)
- 业大(35900)
- 研究所(34264)
- 中心(33053)
- 北京(31235)
- 江(31213)
- 范(30321)
- 财经(30148)
- 师范(30048)
- 农业(28523)
- 经(27410)
- 院(27231)
- 州(26296)
- 技术(25072)
- 师范大学(24364)
- 基金
- 项目(162286)
- 科学(126216)
- 研究(118093)
- 基金(116261)
- 家(101311)
- 国家(100464)
- 科学基金(86145)
- 社会(70973)
- 社会科(67164)
- 社会科学(67145)
- 省(63916)
- 基金项目(62795)
- 自然(58042)
- 自然科(56667)
- 自然科学(56655)
- 自然科学基金(55590)
- 教育(54280)
- 划(53841)
- 编号(49046)
- 资助(48403)
- 成果(39389)
- 重点(35672)
- 部(35128)
- 发(33604)
- 创(33557)
- 课题(33305)
- 科研(31267)
- 创新(31194)
- 项目编号(30591)
- 大学(30382)
共检索到317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 丁维 王宜林
利用显性核不育亚麻的育性稳定、不育株标记性状明显等遗传特点,进行了轮回选择、品种改良、培育新品种等多种利用途径的探讨。选育出产量超对照(内亚二、三号)8.1%~18.9%的优良品种“内亚四号”;改良了“内亚二号”不抗枯萎病的缺点;创建了两个轮选群体;选育出20个品系和一大批优异的单株材料。
关键词:
亚麻,显性核不育,利用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斯钦巴特尔
应用252条10-mer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了RAPD分子标记,在不育株与可育株之间寻找DNA的多态性差异带,结果发现,在252条随机引物中有2条引物(即S62和S135)可分别得到1个与显性核不育的雄性基因有关的RAPD分子标记为S62-500和S135-350。
关键词:
亚麻 显性雄性核不育 RAPD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凤云 张辉 贾霄云 斯钦巴特尔
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对亚麻育种以及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生物性状,很有必要对其相关基因进行标记、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使用252条10-mer的随机引物对遗传背景相似的兄妹杂交分离出的17对可育株和不育株亚麻进行RAPD分子标记,得到三条差异片段,通过回收、克隆及测序,然后用BLAST进行序列分析以及对比研究,发现这3条差异片段与水稻不育基因具有同源性,因此推测其与亚麻显性雄性核不育有关。
关键词:
亚麻 显性核不育 克隆 序列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 斯钦巴特尔 亢鲁毅 贾霄云 高凤云
为核不育亚麻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构建了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以78份核不育亚麻资源材料为研究材料,通过10个农艺性状的形态学观察、RAPD标记和聚类分析,采用随机抽样和最大遗传距离法结合的策略,构建了由22个材料组成的核心种质库。通过各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幅及变幅保持率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10个农艺性状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不育亚麻种质资源,可分为8个类群,其欧氏距离在0.394 0~10.709 1之间,均值为4.050 0。而根据RAPD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将其可分为3个类群,其遗传相异系数在0.013~0.897之间,均值为0.361。构建的核不育亚麻核心种质库基本上能够代表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辉 张慧敏 丁维 王宜林
通过对H5A不育系的F1、F2(F1不育株与可育株姐妹交及可育株自交)兄妹交、回交后代的性状观察,发现上述各群体后代中,只出现了白花、白种皮不育株和蓝花、褐种皮可育株两种亲本型,而未出现重组类型。证明了不育性与花色、种皮颜色表现出不是紧密连锁就是完全连锁或一因多效。
关键词:
核不育,亚麻,不育性,标记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庆华 关凤芝 王玉富 李建英 焦洪双 路颍 吴广文 宋宪友 杨学
综述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转基因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亚麻分子育种理论和研究概况;针对中国亚麻育种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抗除草剂、抗真菌病害、抗环境胁迫、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等方面讨论和展望了分子技术在亚麻育种中的应用;指出知识产权、国家对亚麻的科研投入及其它阻碍了中国亚麻分子育种工作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供亚麻育种工作者及相关产业人士借鉴。
关键词:
亚麻 分子育种 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团 黄先群 李丽 彭慧元
为建立有效的不育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平台,以5个核不育两用系为研究材料,选用20条随机引物,利用RAPD混合集群分离分析法,对各两用系可育与不育基因池进行分子标记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研10号筛选到2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BA2084-600和S1354-1300;在萝×诸中筛选到1个与不育基因相关的标记:LC02-500。在827AB、T18筛选到集团间有差异的引物,未筛选到通过集团单株检测的与其育性基因相关的标记。通过RAPD混合BSA法可以筛选到与不育基因相关的特异DNA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占宽 郅玉宝 易明林 王金兰 梁秀银 屠礼传 傅荣昭 曹光诚 史艳红 孙勇如
用基因枪将人工构建的植物雄性不育基因TA29-Barnase及其标记基因bar导入芝麻豫芝4号的离体子叶,在MS+5mg·L-16-BA+1mg·L-1IAA+1mg·L-1ABA+5mg·L-1AgNO3的培养基上交培养12天,转入光、暗光替培养,诱导出不定芽。经添加2mg·L-1除草剂(BASTA)的上述培养基筛选,获得了11个BASTA抗性株系,对其中3个株系进行Southern杂交鉴定分析,证实其中2个为转基因株系,转化率为1.4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宗华 合国东 王卫强 谭昌华 石有明 张继君
光温敏核不育大麦选育初报张宗华,合国东,王卫强,谭昌华,石有明,张继君BREEDINGOFANEWPHOTO-THERMOSENSITIVEGMSLINEC54SINBARLEY¥ZhangZhonghua;YuGuodong;WangWeiqian...
关键词:
大麦,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红明 黄应昆 吴才文 范源洪 赵培方 崔杰
采用澳大利亚抗甘蔗黑穗病鉴定评价方法,对14份甘蔗品种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澳大利亚采用的对照品种在澳大利亚和云南两地试验的平均发病率没有显著差异,对照品种平均发病率和标准分级的回归方程为对数函数,经回归计算的分级值,其抗性反应型分类与统计学分类能实现良好的统一,澳大利亚的鉴定方法可用于云南甘蔗抗黑穗病鉴定研究。
关键词:
抗黑穗病鉴定 抗病育种 甘蔗 应用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双志福 张瑞仙 王振富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采用改良半姐妹和混合轮选及隔代回交轮选三种方法进行抗逆性育种。结果表明,改良半姐妹和混合轮选对群体主穗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等主要产量性状和抗干热风能力均有显著改良效果。改良半姐妹比混合轮选改进幅度大,且对降低群体株高有极显著效果;而混合轮选对降低株高效果不明显;两群体各主要经济性状有向选择目标集中、变异度下降的趋势。用隔代回交轮选法改造丰抗2号效果显著,升选系抗干热风、抗寒性及综合性状均优于丰抗二号,回交两次比回交一次效果好。各类群体都能分离出许多超亲变异优良可育株,已育成一批通过区试待审定或在区试、展示中表现突出的品系及特异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洁 张东旭 商蕾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上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建立高效再生体系和稳定地遗传转化体系方面,随着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已获得了抗病、抗虫转基因的大豆植株并取得突破性进展。笔者就大豆遗传转化在受体系统(器官发生受体系统、体细胞胚胎发生受体系统、原生质体受体系统)以及转化方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大豆转基因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转化 农杆菌 基因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宏生 丁明亮 顾坚 田玉仙 赵红 吴绍柱 杨素梅 杨和仙 李绍祥
不育系的柱头外露是提高小麦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子之一。本研究以高柱头外露率的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K239S与低柱头外露率的不育系K92S杂交构建DH群体,对亲本、正反交F1和DH群体进行柱头外露率鉴定,结果正反交F1柱头外露率差异不显著,表明柱头外露受细胞核基因控制;DH群体低柱头外露率与高柱头外露率的分离比符合3∶1,推测该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由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关键词:
小麦 温光敏核不育系 柱头外露 遗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海楼 沈向群 赵建锋 刘镜 郭丽华
比较菜心细胞质和白菜细胞质对油青49菜心核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各转育世代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逐渐接近轮回亲本油青49菜心。F1材料农艺性状与大白菜亲本相似,与菜心差异较大,Vc含量分别是油青49菜心的3倍和3.5倍,干物质含量是菜心干物质含量的59%;BC1材料多数农艺和品质性状与油青49菜心差异减小,只有少数性状与油青49菜心仍有较大的差异,Vc含量分别是油青49菜心的2.25倍和2.5倍。BC2材料多数农艺和品质性状与油青49菜心相近。各回交世代菜心细胞质材料叶面比白菜细胞质材料油亮。
关键词:
细胞质 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菜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金鑫燕 荆秀芳 吴海玥 郝力壮 常禧 赵婷静
为系统了解亚麻仁饼(粕)在国内外畜禽饲料中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亚麻仁饼(粕)及其他亚麻副产品在畜禽饲料中的有效利用,对我国亚麻分型及产地、亚麻仁饼(粕)的饲料成分、营养价值、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国内外反刍动物、猪和家禽饲料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亚麻仁饼(粕)是营养丰富的畜禽蛋白饲料原料,其粗蛋白质及赖氨酸含量相对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仁粕较低,适合与其他含赖氨酸高的蛋白质饲料混合搭配饲喂;但因氢氰酸毒性限制了其饲料中用量,猪日粮中最高适宜用量8%10%,反刍动物日粮中可增加至20%,家禽饲料中的适宜饲喂
关键词:
亚麻仁饼(粕) 畜禽 蛋白饲料 亚麻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