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65)
2023(3022)
2022(2466)
2021(2415)
2020(2101)
2019(4579)
2018(4686)
2017(9353)
2016(5079)
2015(5600)
2014(5372)
2013(5281)
2012(4802)
2011(4122)
2010(4238)
2009(4010)
2008(4114)
2007(3780)
2006(3180)
2005(2862)
作者
(13266)
(11471)
(11083)
(10799)
(7122)
(5309)
(5137)
(4427)
(4352)
(4070)
(3922)
(3820)
(3580)
(3526)
(3489)
(3375)
(3366)
(3333)
(3281)
(3242)
(2837)
(2830)
(2791)
(2647)
(2577)
(2547)
(2525)
(2379)
(2239)
(2212)
学科
(19384)
经济(19359)
管理(18668)
(18490)
(15149)
企业(15149)
方法(10187)
数学(9043)
数学方法(8915)
(7435)
(6230)
(5975)
财务(5961)
财务管理(5953)
中国(5672)
(5341)
劳动(5324)
企业财务(5301)
(5029)
农业(4549)
业经(3989)
(3758)
(3500)
(3258)
(3186)
贸易(3185)
(3134)
人事(3119)
人事管理(3119)
理论(2930)
机构
大学(70162)
学院(69175)
(28626)
管理(28135)
经济(28076)
理学(24512)
理学院(24273)
管理学(23730)
管理学院(23621)
研究(19762)
中国(16342)
(14120)
(14056)
科学(11727)
财经(11379)
(10506)
(10374)
业大(10122)
(9997)
(9784)
中心(9500)
经济学(8813)
北京(8808)
研究所(8592)
财经大学(8501)
农业(8128)
经济学院(7872)
(7810)
(7756)
商学(7741)
基金
项目(45406)
科学(36356)
基金(34851)
研究(31886)
(29971)
国家(29729)
科学基金(26295)
社会(21739)
社会科(20593)
社会科学(20589)
基金项目(18381)
自然(17421)
自然科(17078)
自然科学(17072)
(16986)
自然科学基金(16779)
教育(15077)
资助(14612)
(14071)
编号(12534)
(10387)
成果(10164)
重点(9704)
教育部(9259)
(9216)
国家社会(9201)
人文(9126)
(8855)
科研(8760)
大学(8703)
期刊
(30485)
经济(30485)
研究(18060)
中国(15241)
(13159)
学报(10933)
管理(10570)
科学(9921)
(9755)
大学(8959)
学学(8599)
农业(6448)
财经(6179)
(6015)
金融(6015)
技术(5489)
教育(5286)
(5272)
业经(5141)
经济研究(4607)
财会(4310)
问题(3925)
(3915)
会计(3621)
理论(3435)
统计(3435)
技术经济(3392)
(3242)
(3195)
实践(3101)
共检索到102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永建  范从来  陈冬华  刘俊  
《劳动合同法》是否提高了企业劳动力成本,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以2001—2013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劳动力成本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企业劳动力成本已经处于快速上涨期,本文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表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改变了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总量的上涨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五险一金比例的增加对劳动力成本总量上升具有增量影响,但这可能并不是《劳动合同法》造成的,而更可能是由《社会保险法》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所致,《劳动合同法》强化的是对上述两项法规的执行。但是,由《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的职工维权环境的改善以及地方政府对企业执行《劳动合同法》不同程度的干预,导致企业五险一金比重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分样本看,《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总量和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正处于争议中的《劳动合同法》是否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提供了实证证据,对以"三去一降一补"为基本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沈永建  范从来  陈冬华  刘俊  
《劳动合同法》是否提高了企业劳动力成本,一直存有争议。本文以2001—2013年中国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劳动力成本总量和结构两个层面研究了《劳动合同法》对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影响。《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企业劳动力成本已经处于快速上涨期,本文没有发现足够的证据表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改变了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总量的上涨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五险一金比例的增加对劳动力成本总量上升具有增量影响,但这可能并不是《劳动合同法》造成的,而更可能是由《社会保险法》及《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所致,《劳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高松茂  
文章通过静态模型、比较静态和动态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工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罗小芳  
我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经历30年,劳动合同制从最初在个别重点城市的试点企业试验到在全国范围铺开,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制度,30年中,劳动合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合约的形式日益多样化,劳动契约关系越来越复杂,本文概括了转型时期我国劳动契约演变的特点,并从市场化、产权变迁、法治化及国际化多角度分析我国劳动契约演变的原因与动力,以及我国《劳动合同法》出台的必然性及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彭移风  宋学锋  
劳动合同是员工与企业双方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心理契约则是双方精神上的依恋与融合。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张东辉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究竟产生何种影响,目前国内尚无此问题微观角度的实证分析。本文采用个体跨期最优模型,通过计算劳动力供给跨期弹性,分析新法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力的跨期弹性变小。新法的实施达到了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和稳定劳动力供给的目的。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叶剑波  崔艳蕾  
从《劳动合同法(草案)》对劳动力派遣问题的规定来看,劳动力派遣主要存在着责任风险、协议风险、终止风险等几类风险,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以及发生风险事件后如何补救,需要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关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熊波  
观察《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影响不应忽视《劳动合同法》本身是在沿袭既有立法思路的基础上回应现实问题的产物。在司法实践中,《劳动合同法》的"刚性"在不断地博弈中已被不断稀释,具有了相当的"弹性"。孤立、静态地观察《劳动合同法》,不利于客观、理性看待《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尹靖华  倪何永乐  韩峰  
劳动力的高效配置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外生冲击,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并利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劳动保护对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优化了企业劳动力配置效率。机制分析表明,尽管《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限制了企业用工灵活性,但有助于矫正企业工资负向扭曲、缩小工资水平与劳动边际产出价值之间的“剪刀差”,有利于减少企业超额雇员情况;同时提高了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的概率,促使更多的劳动力流向劳动力配置不足的高生产率企业。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保护对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提升在劳动配置过度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法律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企业更为明显。文章拓展了《劳动合同法》经济效应的评估范畴,从劳动保护视角为优化企业要素配置、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蓝艳  黄顺春  
本文在梳理近10年来学术界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状况及上升原因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细化劳动力成本的组成部分,结合问卷调查指出,近10年来,劳动力成本不同组成部分的上升幅度是有差异的,在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各类原因中,不同原因所占的重要性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研究和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问题上,应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先国  
本文对《劳动合同法》实施近三年的情况作了回顾总结,认为拥护者和反对者当初的预期均未得以实现,《劳动合同法》面临与《劳动法》一样被虚化的风险。而其根本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合同法》某些规定与现实脱节,更在于《劳动合同法》权利调整所受到的社会经济关系制约,只有从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入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和公民权利均等化,才有望解决深层次的体制性矛盾,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社会构建创造良好的宏观条件与体制基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世诚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劳动合同法》。应当说,这部法是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出发点,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培育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和谐发展为目标的一部法律。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6月29日表决通过了《劳动合同法》。这部备受关注的法律经历了向社会全文公布征求意见、四次审议之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赵武阳  
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知识员工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达成"双赢",但是可能导致体力员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双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备受争议,其对低端劳工市场的消极影响是主因,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就业压力是辅因,而且,主辅因的结合打乱了政府预期的经济转型之路。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皓杰  
本研究探讨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职工与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劳动合同法显著提升了不同所有制企业、不同产业类型企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2)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合同签订可能性方面,所有制分割现象部分弱化,国企与私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外企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可能性仍然显著高于私企职工;产业分割现象弱化,第二与第三产业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可能性的差异显著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