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1)
- 2023(2988)
- 2022(2601)
- 2021(2423)
- 2020(2018)
- 2019(4523)
- 2018(4436)
- 2017(8374)
- 2016(4479)
- 2015(5110)
- 2014(4880)
- 2013(4918)
- 2012(4672)
- 2011(4317)
- 2010(4209)
- 2009(3980)
- 2008(3889)
- 2007(3746)
- 2006(3485)
- 2005(3020)
- 学科
- 济(18011)
- 经济(17870)
- 管理(11819)
- 业(10687)
- 企(10083)
- 企业(10083)
- 方法(8739)
- 学(6344)
- 中国(5661)
- 数学(5580)
- 业经(5570)
- 数学方法(5491)
- 农(5372)
- 理论(5330)
- 和(5275)
- 财(4499)
- 社会(4003)
- 制(3643)
- 企业经济(3302)
- 经济理论(3261)
- 农业(3198)
- 地方(2850)
- 教育(2826)
- 策(2628)
- 体(2434)
- 贸(2391)
- 贸易(2390)
- 及其(2346)
- 人事(2325)
- 人事管理(2325)
- 机构
- 大学(68795)
- 学院(66305)
- 研究(27695)
- 济(24987)
- 经济(24402)
- 管理(22897)
- 理学(19759)
- 中国(19689)
- 理学院(19443)
- 科学(19083)
- 管理学(18932)
- 管理学院(18826)
- 农(16639)
- 京(15474)
- 所(15433)
- 研究所(14126)
- 农业(13387)
- 业大(12516)
- 财(11854)
- 中心(11848)
- 江(10883)
- 院(9941)
- 北京(9832)
- 省(9475)
- 财经(9199)
- 范(9173)
- 师范(8971)
- 科学院(8547)
- 农业大学(8477)
- 经(8365)
- 基金
- 项目(46150)
- 科学(35932)
- 基金(33985)
- 家(31776)
- 国家(31491)
- 研究(29994)
- 科学基金(25755)
- 社会(20487)
- 自然(18098)
- 社会科(17959)
- 社会科学(17946)
- 自然科(17698)
- 自然科学(17689)
- 省(17658)
- 基金项目(17597)
- 自然科学基金(17403)
- 划(15988)
- 资助(14234)
- 教育(13860)
- 重点(10911)
- 编号(10896)
- 部(10310)
- 计划(9959)
- 发(9664)
- 科研(9504)
- 成果(9420)
- 创(9292)
- 科技(8698)
- 业(8669)
- 创新(8631)
共检索到1045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谢识予 娄伶俐 朱弘鑫
本文以"认知敏感度"为标准,将影响人们幸福感的因子分为显性因子和隐性因子两大类,并对这两类因子的不同性质进行了理论探讨,显性因子的效用中介和社会攀比特性使其对幸福的影响表现出与隐性因子截然不同的规律。实证部分以上海居民幸福感电话调查数据为基础,对本文的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的主要结论为:上海居民收入对幸福存在明显的"边际报酬递减"的趋势,人际关系、婚姻、性别、医疗社保、环境治理等隐性因子对人们幸福感的影响远远大于收入、物价、股票、经济发展等显性因子的影响。
关键词:
幸福感 显性因子 隐性因子 幸福悖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强
近些年来,经济学者研究发现长期的经济增长并不必然会持续地提高人们的平均幸福度,这种观点被称为幸福悖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整合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生物学研究中提出的攀比效应和棘轮效应,结合影响幸福度的非物质因素,构建了一个相对规范的幸福度分析框架,并沿用现代经济学中经典的理性人假设,对幸福悖论进行多角度的解释。研究表明,重视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收入获取和消费习惯,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持续提高居民幸福度起着关键性作用。
关键词:
幸福悖论 攀比效应 棘轮效应 非物质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贺京同 那艺 郝身永
幸福的概念无论从理论范畴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均需得到进一步明晰。为此,本文基于效用论的历史演变和最新进展,探讨了幸福的内涵、性质与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效用内涵可被区分为决策效用与体验效用两个方面,其中前者对应于新古典经济学强调的效用的欲求含义,而后者为古典经济学偏重的效用的快乐含义。据此本文进一步提出,幸福应是体验效用的一个子集,它指个体从实际结果与可接受结果的差异中获取的满足感。这一定义意味着幸福更受结果的相对变化的影响,而对结果的绝对水平不敏感,这可作为构造幸福函数的基本原则,从而避免在选取幸福的解释变量时出现泛化倾向。其政策启示是,当政府将提升居民幸福纳入施政目标时,政策设计的依据不应局限...
关键词:
决策效用 体验效用 满足感 幸福函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伟
幸福悖论是指收入增长但却不能提升居民幸福的经济现象。这种现象因其所蕴含的丰富福利内涵及政策含义而受到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关注,在学术研究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争议。主要包括:幸福能否度量效用的争议;幸福悖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在解释和检验幸福悖论的过程中,对计量方法和实证结果的争议。本文对这些争议进行系统梳理和评析,既为中国居民幸福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启示,同时也揭示了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展的方向。
关键词:
幸福悖论 收入 幸福 收入比较理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湘舸 张修红
从幸福与收入的关系来看,幸福悖论的成因是:达到临界收入后,收入的功能目的(必然性)向手段(可能性)的转换、收入边际效用递减与收入的负外部性凸显以致人们对收入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等需要递增、个人自我实现与带来收入的工作的偏离等导致幸福悖论。揭开幸福悖论的面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现阶段只有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克服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重建公共家园,即关注民生、创造社会财富,把社会进步与个人自我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幸福的帕累托最优,才能真正踏上幸福经济之路。
关键词:
幸福悖论 需要 自我实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玉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听障高中生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听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感戴问卷及主观幸福感量表对318名在校听障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相关分析发现,感戴与社会支持、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显著负相关;路径分析表明,社会支持在感戴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多组结构方程分析发现,男生中感戴对社会支持的预测作用显著大于女生。结论:社会支持是听障感戴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中介变量。这些结果对于听障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听障高中生 感戴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常恩予 张敏 席广亮 胡语宸
促进居民福祉提升是交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探索出行行为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大量研究表明,出行行为的不同特征对幸福感有显著影响,但社会网络在出行和幸福感关系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晰。为弥补这一不足,论文特别关注社会网络在出行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基于2019年南京市主城区社区问卷调研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对出行、社会网络和主观幸福感三者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的出行频率和出行范围不仅对享乐幸福感有促进作用,对居民的自我实现幸福感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小汽车出行频率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大于公共交通出行频率;(3)社会网络的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模式的出行特征与幸福感的关系中,社会网络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不同,社会网络在小汽车出行和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在公共交通出行和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研究对促进居民福祉提升的城市交通政策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出行 幸福感 社会网络 出行模式 流动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熊猛 叶一舵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中文版)"对1739名城市农民工子女进行调查,考察城市农民工子女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发现:(1)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自尊、主观幸福感两两之间相关都非常显著;(2)城市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水平不仅对其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也可通过自尊对其产生显著的间接影响,即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3)自尊对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欣 杜岸政 蒋艳菊 赵国祥
目的:探讨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分析乐观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聋人乐观量表对来自特殊教育学院的252名聋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及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性别差异,乐观在致聋类别上存在显著差异;②聋人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呈显著正相关;③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聋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加入乐观变量后,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正向预测作用基本被乐观所解释,乐观在社会支持和主观幸福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效应。结论:关爱聋人大学生,让聋人大学生感受更多社会支持,能够激发其乐观心态,进而提高聋人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聋人大学生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乐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中会
为了探讨提升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本研究采用心理韧性量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北京市842名3-6年级的流动儿童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及结构方程模型等统计方法探析流动儿童心理韧性、社会认同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流动儿童主观幸福感在不同性别、不同学校类型、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公立学校、女生、低年级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2)流动儿童老家总认同和城市总认同在心理韧性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上起中介作用,依据拒绝认同理论,流动儿童通过拒绝城市总认同、提高老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心理韧性 主观幸福感 社会认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田瑾 毛亚庆 田振华 杜媛
我国教师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提升教师幸福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990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情感能力和师生关系在变革型领导和教师幸福感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变革型领导对教师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变革型领导通过社会情感能力、师生关系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教师幸福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陈艳 薛雨康 连帅磊 谷传华 戴红波
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主观幸福感和手机依赖之间的关系,采用手机依赖问卷、主观幸福感问卷以及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对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主观幸福感和手机依赖显著正相关,主观幸福感与手机依赖显著负相关;(2)主观幸福感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和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主观幸福感 手机依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东虹
基于迁移距离和迁移方式的双重维度,分析了迁移的幸福效用。结果显示:迁移距离越近,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越高;举家迁移在幸福效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举家跨县迁移是最有利的迁移模式;迁移的幸福效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户籍差异。从效用增长的角度来看,促进就地就近城镇化是一个较为恰当的政策目标。
关键词:
迁移 幸福效用 迁移距离 迁移方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炯
按照科斯定理的逻辑,可以证明社会资本规制与产权安排具有相互替代的效用;而两者之间的替代规则,可以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平台上,从交易的频率、专用性、异质性三个维度进行刻画;对于现实中的社会资本规制和产权安排的互补现象,也可以通过交易成本递增和外部性分析,在满足两者效用替代的基础上得到解释。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志强 张大均 王鑫强
为探讨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在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采用负性生活事件量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和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对51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的一般公正世界信念要显著高于个人公正世界信念,公正世界信念在性别和年龄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负性生活事件与高中生的公正世界信念、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负相关,公正世界信念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的正相关;(3)公正世界信念在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的效应值为18%,即负性生活事件在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同时,还通过公正世界信念影响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公正世界信念 主观幸福感 负性生活事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