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74)
2023(8258)
2022(6998)
2021(6195)
2020(5095)
2019(11694)
2018(11596)
2017(21357)
2016(11877)
2015(13356)
2014(13473)
2013(13150)
2012(12560)
2011(11652)
2010(12124)
2009(11223)
2008(11125)
2007(9922)
2006(9136)
2005(8826)
作者
(35104)
(29151)
(28979)
(27465)
(18607)
(13978)
(13153)
(11351)
(11217)
(10665)
(9919)
(9880)
(9586)
(9528)
(9078)
(9061)
(8666)
(8440)
(8436)
(8346)
(7611)
(7279)
(7238)
(6812)
(6674)
(6640)
(6555)
(6529)
(6003)
(5783)
学科
(59305)
经济(59249)
管理(31934)
(30115)
(23055)
企业(23055)
方法(21097)
地方(19391)
中国(19181)
数学(18752)
数学方法(18363)
(15809)
业经(13226)
地方经济(10847)
农业(10796)
(10758)
银行(10750)
(10533)
金融(10533)
(10527)
(10303)
(10243)
(10177)
(9646)
(9609)
贸易(9595)
环境(9343)
(9197)
技术(8659)
理论(8295)
机构
学院(168867)
大学(166718)
(69577)
经济(68017)
管理(62437)
研究(62138)
理学(52148)
理学院(51503)
管理学(50295)
管理学院(49974)
中国(48748)
科学(37312)
(36810)
(32241)
(31859)
中心(28926)
(28629)
研究所(28346)
(28278)
(24833)
师范(24590)
财经(24128)
北京(24103)
(23463)
业大(23320)
(22378)
(21637)
农业(21613)
(21555)
经济学(20531)
基金
项目(106027)
科学(83840)
研究(79364)
基金(74598)
(64447)
国家(63853)
科学基金(54758)
社会(50024)
社会科(47490)
社会科学(47482)
(43908)
基金项目(37911)
教育(37033)
(36342)
自然(34081)
自然科(33337)
自然科学(33334)
自然科学基金(32677)
编号(32611)
资助(31648)
(28792)
成果(27319)
课题(24476)
重点(24326)
发展(23277)
(22855)
(22468)
(22235)
创新(20804)
国家社会(20078)
期刊
(86866)
经济(86866)
研究(55936)
中国(43169)
(27804)
管理(25894)
教育(25208)
学报(24200)
科学(23202)
(23202)
(20641)
金融(20641)
农业(18865)
大学(18688)
技术(17170)
学学(17090)
业经(15465)
经济研究(13738)
财经(11681)
问题(11230)
统计(10250)
(10072)
图书(9979)
(9888)
(9454)
技术经济(9185)
(8529)
决策(8485)
(8343)
论坛(8343)
共检索到281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梦成  
民主法治是一种文化,它可以分为显型民主法治与隐型民主法治两大部分。显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物质层面的文化,它包括政治法律规范、政治法律制度和政治法律设施等三个层面;隐型民主法治,是属于精神层面的文化,它也包括三个层面:政治法律心理、政治法律意识和政治法律思想。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显型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隐型民主法治建设略显滞后,主要表现为:隐型的权力本位思想与显型的权力运行规范的冲突;隐型的权利意识与显型的民主制度的反差;隐型的法律心理与显型的法治原则的背离。当前,为了实现显型与隐型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孝廉  
协调发展与依法治校在内涵、目的、原则上具有一致性。贯彻落实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的依法治理是大学理性治理的具体表现。按规律办教育,以国家教育法规和大学章程为总纲建制度。协调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全局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统筹兼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科学方法论。它的哲学内涵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婉玲  陈亦雨  
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推进,意味着地方利益从单一化、割据化向着整体化、公共化扩展,不同利益诉求的协调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区域协调发展"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受宏观经济政策性调控思维的影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利益调整仍停留于政策驱动和权力干预阶段,法治思维尚未形成,法律工具的运用尚未进入各级政府的治理视野。区域利益协调既需要政策工具的指引,也需要立法的制度规范,两种治理工具缺一不可。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结构性失衡现象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不相吻合。法律治理模式是协调利益、解决冲突、建立秩序的关键力量,必须强化区域利益调整的法律思维,将成熟的区域政策通过必要程序转化为法律,形成可复制的权威性规则体系,实现区域利益协调由权力干预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同时,适时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法》,以法律的顶层设计统一战略愿景,明确权利义务,协调区域利益关系,推动区域整体效能最优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龙芳  
建构一个有效的政治市场,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固有之义,关系到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成败,中国最高决策层有意识地选择上下互动的民主政治发展路径,这同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体制改革有别,但这条路径选择并没有消除民主政治发展战略中基层民主优先和宪政民主滞后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在民主政治实践中高度注重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焕银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当下中国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伴随区域发展由不均衡发展到经济、社会和生态统筹协调发展、制度因素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的新特点,我国法治建设发展在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呈现出需要扎实推进空白领域立法工作、法律越来越成为社会治理规范体系主导型规范的新特点。正是区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上述新特点与中央政府对于法律和法治在区域发展制度上的新期待,使得区域发展制度模式由政策主导型向法律主导的法治化模式转型具有了必然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范毅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应该是对世界制度文明和国际社会潮流关于发展的一系列思想、理论的批判继承。基本人权不仅是科学发展观最深层的基本内涵,也是财税法治和财税民主最深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不仅确认了财税法治和财税民主的基本内涵,而且向财税法治和财税民主注入了新内涵,作为基本人权的发展权就是这一新内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敏  韦鹤平  张勤俭  
从经济与环境矛盾运动的规律性、变化性及发展趋势出发 ,探讨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论 ,并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我国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力君  
文章从分析天津城市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出发,提出天津与京冀地区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京津塘、唐津、京沪、京沈和津蓟等高速公路为轴线,重点发展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沿海城市带,形成服务首都,共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空间布局,实现天津与京冀地区的一体化。
[期刊] 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泊溪  
本文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地区协调发展战略的确立依据和战略的内涵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东西部的绝对差距呈加速扩大趋势,近几年相对差距也呈扩大趋势。并提出这是中国面临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本文指出,为顺利实现第二步、第三步战略目标,地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最后对如何实施地区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了若干战略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宝玲  
发展区域经济,有利于提高区域专业化水平;协调区域经济,有利于逐步消除由于非平衡战略所带来的区域不平衡发展,加强区域联合。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区域发展中的差异表现越来越突出,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分析,探讨了在现有的经济形式下,从政策与体制等方面的分析,通过环境改善、政府职能转换及相应配套措施的实施,来缩小区域差异,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永翥  
财政精神要反映财政的本质,体现社会的进步,成为财政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理念和道德操守。提炼财政精神就应该探寻财政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核心的财政精神应该是基于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财政自身的特质而提出的。在我看来,时代最迫切需要的财政精神应该是"法治、民主、公共、效益"四精神。在核心的财政精神基础上,可以发散出公开、公平、正义、服务、廉洁、奉献等具体精神。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胡景岩  
2009年8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国务院在2011年7月14日下发的《关于横琴开发有关政策的批复》明确了横琴将实施比经济特区还特殊的政策。温家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