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30)
2023(19236)
2022(16072)
2021(15000)
2020(12592)
2019(28728)
2018(28079)
2017(52766)
2016(28635)
2015(32171)
2014(31329)
2013(30969)
2012(28472)
2011(25734)
2010(25602)
2009(23960)
2008(23602)
2007(21164)
2006(18326)
2005(15964)
作者
(83577)
(70468)
(69948)
(66465)
(44153)
(33981)
(31768)
(27607)
(26506)
(24790)
(23982)
(23569)
(22061)
(21988)
(21690)
(21636)
(21382)
(20617)
(20296)
(20067)
(17436)
(17096)
(17087)
(16008)
(15909)
(15620)
(15521)
(15489)
(14246)
(14184)
学科
(120560)
经济(120441)
(84470)
管理(78837)
(61670)
企业(61670)
方法(55045)
(52167)
数学(49277)
数学方法(48729)
农业(34419)
中国(33152)
业经(30027)
(29959)
(24366)
贸易(24355)
(23757)
(23445)
(23315)
地方(22187)
技术(20717)
(19084)
银行(19016)
(18318)
财务(18275)
财务管理(18230)
(18140)
(18040)
金融(18037)
企业财务(17316)
机构
学院(408438)
大学(406717)
(171663)
经济(168524)
管理(156969)
研究(138943)
理学(136704)
理学院(135208)
管理学(132851)
管理学院(132104)
中国(107720)
(87620)
科学(86539)
(84494)
(75224)
(70330)
农业(68264)
业大(67922)
中心(66063)
研究所(64332)
财经(60811)
(59947)
(55681)
经济学(53008)
北京(52431)
(51057)
师范(50432)
(48907)
经济学院(48089)
(47442)
基金
项目(281217)
科学(221521)
基金(206384)
研究(199982)
(182686)
国家(181140)
科学基金(154566)
社会(129617)
社会科(122790)
社会科学(122755)
(109867)
基金项目(108906)
自然(100583)
自然科(98366)
自然科学(98333)
自然科学基金(96628)
(92594)
教育(90794)
资助(83664)
编号(79012)
重点(63589)
成果(62998)
(62200)
(60740)
(60106)
创新(56411)
国家社会(55077)
科研(54713)
课题(54019)
教育部(52850)
期刊
(183415)
经济(183415)
研究(112273)
(86183)
中国(78846)
学报(71005)
科学(63742)
农业(58459)
(57265)
大学(53588)
管理(53546)
学学(51038)
(39857)
金融(39857)
教育(36314)
业经(34797)
技术(33579)
(29855)
财经(29576)
经济研究(29205)
(25405)
问题(25171)
(22355)
统计(20844)
世界(20316)
技术经济(20222)
(20148)
科技(19735)
(19163)
业大(18831)
共检索到594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明  刘长庚  陈华帅  
利用2008年和2011/2012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两期的面板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Bootstrap法克服老人参保行为的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系统评估了新农保政策为参保老人带来的实际"净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新农保政策不仅显著提高了参保老人的经济独立性和居住独立性,而且使老人在自我生活照料方面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减少了子女的照料。同时,参保时间、年龄、地区等因素带来的新农保绩效存在一定的差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晏月平  李雅琳  
基于中国家庭户规模逐渐缩小,独居家庭、空巢家庭数量持续增加的基本现实,聚焦独居老人的多维健康脆弱性问题,基于CLHLS 2020年发布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A-F法对多维健康的脆弱性进行科学测量,采用OLS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倾向值匹配法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异质性分析手段考察独居对不同老年群体健康脆弱性影响的组内差异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与多维健康脆弱性显著相关,处于独居状态的老人在多维健康脆弱性方面显著低于非独居状态的老人;性别和城乡的组内差异不显著;独居老人在多维健康评价中遭遇最严重的问题是情绪抑郁;独居并非是影响老年人多维健康脆弱性的首要因素;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保障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子女时常看望父母、每年进行常规体检、保持锻炼习惯,对老年人多维健康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应重视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尽快出台家庭支持政策,打造适老化社会环境,全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早日实现健康中国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金明  
本文基于2011—2012年、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交互分析法、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失能老人照料需求现状及照料满足感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失能老人在洗澡方面照护需求最迫切;生活照料过于依赖家庭,社会照料比例低;照料满足感较低。失能老人的居住地、经济状况、失能程度、失能时间、照料者类别、照料态度对照料满足感有显著影响。政府、社会应大力弘扬尊老敬老传统,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完善长期照护制度,制定家庭照护者支持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金明  张国禄  
精准扶贫首先需要将贫困人口精准地识别出来。中国失能老人数量庞大,历来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应用多维贫困理论与测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中国失能老人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失能老人多维贫困存在城乡和失能程度差异,农村失能老人比城市失能老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更大;中、重度失能老人多维贫困程度比轻度失能老人更严峻。中国失能老人多维贫困的主要致贫原因依次为精神孤独、照料满意度低、医疗保障水平低等因素。因此,需要从多维视角更加全面、科学地对失能老人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储雪玲  卫龙宝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面板数据,利用非线性动态随机效应估计模型,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的医疗和收入、教育等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健康存在显著的状态依赖,总体上从30~35岁开始变差;初中以上的教育水平对保持良好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收入对健康的影响符合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即持久收入越高,农民健康良好的概率就越大,并具有显著性;当期收入的影响不大;持久的医疗价格对健康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而当期医疗价格的影响不大;各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存在着性别差异。因此,在制定健康政策时,除了医疗,还需高度重视其他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会增加个体遭受到的相对剥夺,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取决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以村内其他居民为参照组构建相对剥夺测量指标,考察相对剥夺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多层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较强程度相对剥夺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程度较高,且这种影响在以不同指标来测量相对剥夺的情况下均存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客观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且相对剥夺对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主要作用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性和来自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入不平等引致的相对剥夺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农村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为深化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对剥夺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关系视角的经验证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莉  李鹏辉  
本文从社会资本和社会性别的视角研究四川农村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因素,并检验资源强化和资源替代两个理论。研究发现:"留守"这一状态对农村老人精神健康有不利影响;亲属和朋友社会资本对改善留守老人精神健康有重要作用;女性留守老人的精神健康比男性老人更差;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留守老人精神健康的促进作用有性别差异。并提出建议在农村社区倡导邻里互助,引入社会工作,帮助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资本网络,进而促进留守老人精神健康。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月萍  
本文使用200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农村儿童健康的家庭环境及社区环境因素,并着重探讨了农村社区基础设施以及卫生医疗服务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儿童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儿童健康状况的改进主要依赖农户家庭经济和农村社区基础设施的改进,而农村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的投入并没有对儿童健康水平产生显著影响。目前,中国农村不同社会经济特征的家庭在获得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上存在不公平性,社区卫生医疗服务非但未能有效保护农村弱势家庭儿童的健康,反而有扩大农村内部儿童健康状况差距的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钱龙  钱文荣  
壮大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对农业的投资,一个普遍的疑虑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很可能会影响农业生产性投资。为了回应上述问题,本文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2全国大样本数据,从农户家庭层面实证分析了成员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外出务工对流动性生产投资有显著负面影响,随着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比例的提升,农户会减少这一类投入。(2)与既有文献不同,本文并未发现外出务工能够有效促进农户的农业机械投资。(3)外出务工对流动性生产投资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但外出务工对农业机械投资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考虑内生性问题,使用替代变量以及工具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证实外出务工不利于流动性生产投资,而不影响农业机械投资的结论是可信的。上述结果表明,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投资的负面影响已初步显现,但具体影响还要考虑投资种类和区域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蒙芝  
本文利用农村社区层面的面板数据以农村道路为例考察了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并对可能影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因素进行了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要存在3种供给模式:政府供给、村庄自我供给以及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不同供给模式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呈现出较明显的差异化特征,政府供给模式更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收入水平低、耕地资源较少的非粮食主产区;村庄自我供给模式较多地发生在村庄规模较小、非农经济活动活跃、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政府和村庄联合供给模式在税费改革以后则更多地发生在村庄收入水平较高、非农经济活动活跃的富裕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恩艳  裴劲松  马光荣  
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影响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的因素。分析发现,健康状况越差、日常生活能力(ADL)越差和配偶去世的农村老年人越可能与子女一起居住;他们主观意愿上更想与子女一起居住,显示这些老年人对家庭养老有更高的需求;经济收入高低和是否有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居住安排和居住意愿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主要是可以得到子女的贴身照料或情感慰藉,而不是获得经济上的支持。农村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扩大和对老年人经济上的赡养支持并不能替代他们在生活照料和情感上的养老需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温兴祥  程超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仇焕广  莫海霞  白军飞  蔡亚庆  王金霞  
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生产所导致的畜禽粪便排放日趋加重,严重影响了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全国5省601个畜禽饲养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中国畜禽粪便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还田仍是目前中国畜禽粪便处理的主要途径,但是,过去五年间畜禽粪便的还田比例明显下降,而废弃比例明显上升。环境污染治理政策、饲养规模、人均播种面积、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户畜禽粪便处理方式。此外,未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畜禽粪便的废弃比例可能进一步上升,并对环境造成更大压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