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0)
- 2023(9538)
- 2022(7895)
- 2021(7275)
- 2020(5976)
- 2019(13205)
- 2018(12812)
- 2017(24236)
- 2016(13081)
- 2015(14591)
- 2014(14439)
- 2013(13930)
- 2012(12955)
- 2011(11604)
- 2010(11902)
- 2009(11365)
- 2008(11511)
- 2007(10624)
- 2006(9608)
- 2005(8972)
- 学科
- 济(50533)
- 经济(50426)
- 管理(44564)
- 业(41771)
- 企(35821)
- 企业(35821)
- 方法(19242)
- 财(18369)
- 数学(16018)
- 制(15835)
- 数学方法(15804)
- 农(15104)
- 中国(14443)
- 业经(13001)
- 务(11612)
- 财务(11593)
- 财务管理(11562)
- 企业财务(11103)
- 体(10764)
- 银(10315)
- 融(10304)
- 金融(10300)
- 银行(10295)
- 学(10145)
- 农业(9944)
- 行(9816)
- 贸(9205)
- 贸易(9199)
- 易(8987)
- 体制(8963)
- 机构
- 大学(193903)
- 学院(191471)
- 济(79588)
- 经济(77936)
- 管理(71642)
- 研究(66918)
- 理学(61111)
- 理学院(60413)
- 管理学(59423)
- 管理学院(59066)
- 中国(50774)
- 财(42208)
- 京(40560)
- 科学(38073)
- 所(33674)
- 财经(32498)
- 江(30260)
- 研究所(30122)
- 中心(29835)
- 农(29682)
- 经(29442)
- 业大(25776)
- 北京(25639)
- 范(25224)
- 师范(24977)
- 经济学(24895)
- 院(24297)
- 财经大学(24194)
- 州(23362)
- 农业(22931)
- 基金
- 项目(125287)
- 科学(99941)
- 研究(93626)
- 基金(92798)
- 家(81341)
- 国家(80274)
- 科学基金(68400)
- 社会(61306)
- 社会科(57994)
- 社会科学(57974)
- 基金项目(48340)
- 省(47500)
- 教育(43487)
- 自然(42777)
- 自然科(41780)
- 自然科学(41763)
- 自然科学基金(41027)
- 划(40522)
- 资助(37133)
- 编号(37021)
- 成果(31989)
- 制(29482)
- 部(28946)
- 重点(28548)
- 创(26546)
- 课题(26378)
- 发(26239)
- 国家社会(25871)
- 教育部(25340)
- 性(24819)
共检索到299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正怡
随着多边投资改革的深入推进,投资争端预防机制被作为可选择的建议方案用于改善传统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成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制度规范设计。面对投资者-国家争端预防机制,我国应分别从国内法与国际法层面完善制度构建与实践平台,结合我国实际并合理借鉴域外经验,推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投诉机制向沟通机制转变,在国际投资条约中增强对话机制,为投资争端预防机制的落地与实施创造良好的适用空间,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中积极倡导和运用该机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莫建建 高建勋
国际投资仲裁机制是解决投资者与国家争端的主要机制,国际投资协定的仲裁条款是裁决ISDS仲裁的关键条款。我国早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主要着眼于东道国利益的保护,不利于我国境外投资者获得法律救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国际投资协定改革问题的归纳与梳理为各国加快老一代国际投资协定现代化的条款改革提供了参考。2022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和实施为“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投资者与国家争端解决机制的革新路径可从完善国际投资协定的实体条款规范着手,在双边协定、区域协定基础上实现。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宋锡祥 周聖
投资者—国家仲裁机制作为国际投资争端解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TPP协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势必在未来各国愈加频繁的经贸交往中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其条文本身在2012年美国BIT范本的基础上作了改进,采取多种形式限制仲裁庭管辖权,兼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试图平衡国家与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为投资仲裁裁决执行扫清障碍,从而增强了投资者与国家仲裁的信心。面对TPP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条款的最新规制,除了审视其与中国条约立法实践中的差距与不足之外,中国应继续完善投资争议国内救济手段,尽早颁布中国国家豁免法,采取一系列必要的应对法律措施,以减轻TPP新规则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赵文超
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标准机制和替代机制两大类。其中,标准机制有三种,即市场机制、法律机制与政府监管机制。但是,在转轨经济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这三种标准机制都因受多方因素(比如市场成熟度)的制约而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因此,需要其他机制代替行使投资者保护职能。会计准则是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的替代机制之一。本文从会计准则伦理、会计准则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披露、会计准则制定导向五个方面来探讨了会计准则对投资者实施保护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会计准则 投资者保护机制 运行机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华 牟春颖
当中小企业与东道国产生投资争端时,实践表明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是保护中小企业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但该机制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中小企业适用的缺点,为此,近年来进行的投资者-国家争端解决机制(以下简称ISDS机制)改革吸纳了诸如减少费用、简化程序、提供财务支持和法律援助等很多有利于中小企业适用的措施。后疫情时代,我国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比重上升,在全球直接投资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面临的压力尚未完全缓解的背景下,中小企业也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应鼓励中小企业把该机制作为救济手段之一。为此,我国应积极行使有关ISDS机制改革的国际话语权,提出有利于中小企业适用的建议;建立国际投资咨询中心,向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资金支持和法律援助等;在双边投资协定规定的ISDS机制中,增加便利中小企业适用的规定。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叶波 梁咏
设计投资仲裁机制的初衷是以非政治化方式解决争端,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为跨国公司挑战东道国政策措施的手段,所以澳大利亚等国目前不再纳入上述条款。可以通过设立上诉机构、常设国际投资法院以及引入调解等替代争端解决方式改革投资仲裁制度。我国也可以借鉴上述做法应用于上海自贸区的争端解决实践。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龚柏华
本文在回顾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的由来和演进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TPP拟定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的条款。本文在结合中国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践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应该尽早参与TPP的谈判,反映中国的利益诉求,以便协调中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的立场。
关键词:
TPP 投资者-东道国 争端解决 仲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泽忠
美国对外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和ICSID"中心"秘书处提出的有关创立上诉机制的建议对传统的"一审终审制"提出挑战。建立上诉机制有益于保持裁决的一致性、纠正适用法律错误和可能的严重事实错误以及弥补目前裁决审查机制的不足,但也存在与仲裁终局性原则相矛盾、增加待解决案件的数量以及导致争端解决制度政治化的缺限。少数发达国家和ICISD率先尝试建立国际投资争端上诉机制的行为反映了发达国家力图提升东道国对外资保护的强度;鉴于此,发展中国家应当提高警惕并采取因应之策。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盛斌 段然
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ISDS)机制成为当代投资协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制度性与技术性缺陷,在处理投资争端问题中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分析与研究ISDS机制有助于中国在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中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并增强中国在制订国际投资新规则领域的话语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俊荣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的特色体现为四个方面:限缩适用范围;条款更加精细化;强化执行保障;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继承与改造。该机制可能在三个方面引发争议:适用范围的颠覆性改变;投资委员会就协定条款所作解释对仲裁专家组的约束力;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与投资者-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中国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应对:首先,坚持限缩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其次,争取就投资委员会所作解释的约束力与欧盟达成协定,进一步明确投资委员会作出的关于协定所含条款或术语的解释对审理当前或后续争端的仲裁专家组具有约束力;仲裁专家组只能对投资委员会所作解释进行形式审查,不能进行实质审查;针对仲裁专家组报告设立上诉机制,以确保背离投资委员会所作解释的裁决得到纠正。最后,在未来与欧盟就投资者-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的谈判中妥善处理其与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的关系,允许针对东道国的同一措施分别启动两种争端解决机制,以实现两种不同性质的救济;就东道国同一措施与协定的相符性而言,国家间争端解决机制中已有裁决的,应适用间接禁反言原则,禁止投资者-国家间仲裁庭对该争议点再行审理;要求投资者先行书面征求母国是否启动国家间仲裁的意见,在得到母国否定答复或超过一定期限未收到母国答复后,方可提请针对东道国的投资者-国家间仲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文超 侯汝增
投资者保护机制包括"标准机制"和"替代机制"。在转轨经济国家,投资者保护的标准机制(如市场、法律、政府监管)往往不尽完善,于是非常需要替代机制来发挥保护投资者的作用。会计准则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替代机制,原因在于会计准则所规范的会计信息所具备的定价功能和治理功能能够缓解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而保护投资者。我国会计准则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进程中所体现的相对独立性也保障了其作为替代机制地位的逻辑合理性。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会计准则 标准机制 替代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生
与《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相比,《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方面变化比较大。它允许成员方通过"冻结条款"和换文等方式进一步限制可以提交投资仲裁的争端范围。这样的变化反映出全球范围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正处于大变革中。没有美国参与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成功签署也说明了国际投资立法已经由21世纪初的美国主导向多元化路径发展。尽管我国不是该协定的成员方,但协定体现出日本主导亚太区域乃至全球投资法制话语权的野心,也会对我国的亚太自贸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产生影响。对此,我国应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贸协定》谈判,在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改革方面积极发出自己的声音,并推动国际投资法制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慧
投资者与国家之间争端解决方式的演进不是一种平面运动,而是经历了从国家本位阶段到投资者本位阶段转变的过程,在投资者本位阶段上,又经历了从以契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到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的发展。贯穿整个过程的线索就是投资者主体地位的变化:其权利主体空间范围从国内延伸到国际,从国际法关系的利益主体上升到权利主体。伴随这个演进过程,相关的国际法也在发生变化,用尽当地救济原则就是其中最显著的例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晓晨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国家主权的限制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作用逐渐减弱,不得不在一些适当的领域限制或让渡国家主权。各成员方加入WTO,即意味着主动限制自己的主权或将自己的部分主权交给WTO行使。WTO体系采取“一揽子”签署方式,只要成员方签署“一揽子”协议,就表明同意接受其争端解决机构(DSB)的管辖,履行其应尽的义务。 在WTO建立之前,因GATT采取“肯定一致”的原则,即当事双方之间的争端是否交予专家组审理及专家组审理的报告是否能被通过要经过全体缔约方协商一致决定,故有可能出现任何进入专家组审理的程度被被
[期刊] 求索
[作者]
朱俊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立的“区域”资源开发争端解决机制至今已逾40载,但由于人类尚未实现对“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无有关“区域”资源开发的争端产生,因此该机制尚未实际用于解决争端。“区域”资源开发争端机制主要规定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1部分第5节,这一机制存在适用范围受限、多元化争端解决水平有限等不足之处。“区域”资源开发阶段争端的复杂化趋势等因素,使完善这一争端解决机制显得极为必要。《开发规章(草案)》的制定为完善“区域”资源开发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契机。国际海底管理局为完善这一争端解决机制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引入替代性争端解决办法和构建争端预防机制,同时国际海底管理局仍有必要为完善这一争端解决机制采取进一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