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75)
- 2023(4675)
- 2022(4144)
- 2021(4118)
- 2020(3620)
- 2019(8512)
- 2018(8923)
- 2017(16861)
- 2016(10139)
- 2015(11850)
- 2014(12122)
- 2013(11459)
- 2012(10833)
- 2011(10037)
- 2010(10677)
- 2009(9634)
- 2008(9737)
- 2007(8536)
- 2006(8181)
- 2005(7551)
- 学科
- 济(31186)
- 经济(31142)
- 管理(23134)
- 业(21831)
- 企(17210)
- 企业(17210)
- 中国(16588)
- 制(14121)
- 方法(12577)
- 教育(11191)
- 数学(11106)
- 数学方法(11000)
- 财(10946)
- 农(10626)
- 银(8779)
- 体(8766)
- 银行(8760)
- 理论(8746)
- 行(8446)
- 教学(7937)
- 体制(7537)
- 度(7319)
- 制度(7316)
- 融(7227)
- 金融(7227)
- 业经(6899)
- 税(6744)
- 贸(6633)
- 贸易(6628)
- 易(6515)
- 机构
- 学院(138059)
- 大学(137324)
- 济(54279)
- 经济(52745)
- 研究(50756)
- 管理(45199)
- 理学(37239)
- 中国(37092)
- 理学院(36790)
- 管理学(36158)
- 管理学院(35878)
- 财(31229)
- 京(30466)
- 科学(26785)
- 所(26311)
- 江(23257)
- 财经(23227)
- 研究所(23049)
- 范(21818)
- 师范(21652)
- 中心(21129)
- 经(20955)
- 北京(20679)
- 农(20431)
- 教育(20426)
- 技术(19280)
- 职业(18779)
- 院(18188)
- 州(17954)
- 财经大学(17043)
- 基金
- 项目(76023)
- 研究(64285)
- 科学(58212)
- 基金(49726)
- 家(41755)
- 国家(41274)
- 社会(36376)
- 教育(36147)
- 社会科(34102)
- 社会科学(34092)
- 科学基金(33507)
- 省(31218)
- 编号(30138)
- 划(27028)
- 成果(26465)
- 基金项目(25299)
- 课题(23754)
- 资助(21420)
- 年(19942)
- 自然(19094)
- 部(18932)
- 自然科(18543)
- 自然科学(18534)
- 重点(18284)
- 自然科学基金(18198)
- 性(17881)
- 项目编号(17231)
- 发(17018)
- 规划(16945)
- 教育部(16776)
共检索到232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是博士毕业生就业多元化的深层原因。传统博士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博士毕业生多元化的需求。高校作为劳动力市场中博士毕业生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用人单位之间对博士毕业生质量的要求存在张力。博士培养变革应平衡供给与需求,连接博士培养与博士生职业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及实现跨学科培养博士生。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丹东 沈文钦 翟月 陈洪捷
博士毕业生的实际就读体验对于改进博士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全国261所博士生培养单位、15512名博士毕业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我国博士生的培养状况,结果表明:博士毕业生对于导师、课题研究过程、科研硬件条件的评价较高,但对课题申请环节、课程教学、生活条件、教学能力提升的评价相对较低。另外,约50%的博士生是延期毕业的,并且其归属感和整体满意度得分都明显不如未延期毕业的博士生。博士生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重视博士生的学术训练过程,重点在课题研究支持、课程教学、生活条件保障、教学能力培养方面做出改进,并通过提升培养过程各环节的质量降低博士生的延期率。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博士生培养质量 博士生调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甲刚
从价值取向上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必须适应国家发展战略调整的新要求,有利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我国从博士生教育大国向博士生教育强国的转变。从路径选择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立足于中国特殊国情,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从未来走向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将趋于目标多样化、选拔灵活性、课程规范性和过程开放性等。
关键词:
博士生教育 培养模式 改革 构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博士生培养受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影响。学术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以学术为本,市场逻辑要求博士生培养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大学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学术内涵本身及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使得博士生培养的学术逻辑也发生了变化。变化后的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有交叉也有分离,且二者在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实现了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平衡。由于学术逻辑是博士生培养的内生逻辑,其对博士生培养的影响和控制力度要大于外生的市场逻辑。因此,为了实现并保持博士生培养学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平衡,需要对博士生培养进行劳动力市场校准,以实现博士生培养在博士数量和质量上的劳动力市场校准目标。
关键词: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变革 学术逻辑 市场逻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国栋 吴松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在内涵、必要性、作用、建构、对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今后的研究中,要把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分离出来,加强实践研究,从整体与内涵上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关键词:
贯通式 博士生培养模式 反思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澄锋 陈洪捷 沈文钦
博士研究生是学术职业的后备军,学术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有足量的、优秀的、具有科研潜质的博士毕业生加入。本文关注的研究议题是"我国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数量是否充足以及哪些群体的博士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学术职业"。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中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的6344份脱产学术型博士生的就业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有七成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三成博士生流向非学术职业;在院校层面,"双一流A类高校"博士生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学科层面,医学、经济学和工学选择学术职业的比例最低;在个体层面,女博士、普通招考和具有留学经历的博士生更倾向于选择学术职业。
关键词:
博士生 学术职业选择 群体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洪捷 李立国 周川 杨颉
导师为博士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行不行?博士生写博士论文首先要有一个题目,题目的好坏,与博士论文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好的选题一般就写不出好的论文,而好的论文肯定有一个好的选题。所以选题很重要,但选题又很难,因此需要导师的指导。导师如何指导博士生选题是需要讨论的问题。1.博士论文"命题作文"的利弊。有不少博士生导师出于种种原因,喜欢为其博士生指定学位论文题目。常见的原因是导师自己手中有课题,因此要求自己的博士生承担课题工作,有时一名博士生承担整个课题,有时几个博士生共同完成课题。这些导师觉得让博士生参与课题研究,一是给学生参加科研的机会,二是从事课题研究本身也是一种很好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郭日修
基于作者培养博士生的实践,提出了对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看法,包括如何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选拔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培养对象,慎重选择研究方向和学位论文课题,建立正确的导师与博士生的关系,严格要求、严把博士生培养质量关等。
关键词:
博士生 培养 培养质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静 高虹
论述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强调在严格目标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过程管理,并阐述了博士生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其作用,以及如何实施各培养环节的过程管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岚
导师人格蕴含了指导行为倾向,体现在具体的师生关系之中。导师通过身教影响博士生的人格和社会化,身教是导师发挥育人功效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案例高校50位博士研究生的质性访谈,提取出与导师人格、身教相关的关键性表征并将其聚类。研究发现:导师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指导质量,进而影响学生满意度,受学生欢迎和不受学生欢迎的导师在人格和指导上分别体现出一些共性特点;导师身教发挥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给予学生公正客观的评价、不滥用权力,为人正直、处世有原则。文章从导师修身、知行合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三个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师德 人格 身教 师生关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未
关于博士生的自我培养●李未摘要本文就博士生的自我培养问题,以作者的亲身感受为依托,分目标和定位、德行修养、如何治学及素质积累四方面来谈。首先是博士生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定位,要努力成为学术带头人、司局级公务员及管理人员等高级人才。这是时代对博士生提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查瑞传
培养博士生的基本目标是使之成为各方面、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故所遴选的博士生必须有探索的兴趣、创新的欲望和甘坐冷板凳的志趣。作者在文章中对博士生的招生、培养目标、中期筛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博士生外语的学习进行了重新审视。同时作者对博士生导师的作用也作了明确的说明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婕
现代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强化了德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其中职业精神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高校毕业生市场竞争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予以充分重视和践行。文章以就业需求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我国高校毕业生职业精神现状以及职业精神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强化我国高校毕业生职业精神培养的具体实现途径。
关键词:
就业导向 高校毕业生 职业精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方勇纯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重点指导博士生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规划以更好地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全链条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澄锋 陈洪捷 沈文钦
跨境联合培养博士生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博士生获取更高质量学术训练的重要途径。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离校调查"的8207份博士生数据,从学术训练和知识生产两个方面考察中外联合培养对博士生科研能力增值及论文产出的影响可以发现:在科研能力增值方面,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与非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国际期刊论文产出方面,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显著高于非中外联合培养的博士生,但在国内期刊论文产出方面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