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94)
- 2023(11711)
- 2022(9332)
- 2021(8132)
- 2020(6444)
- 2019(14687)
- 2018(14416)
- 2017(27197)
- 2016(14468)
- 2015(15985)
- 2014(16075)
- 2013(15702)
- 2012(14598)
- 2011(13456)
- 2010(13947)
- 2009(12708)
- 2008(12621)
- 2007(11635)
- 2006(10959)
- 2005(10369)
- 学科
- 济(69576)
- 经济(69504)
- 业(38710)
- 管理(38696)
- 企(29398)
- 企业(29398)
- 中国(27014)
- 地方(23460)
- 农(21465)
- 业经(18176)
- 方法(17146)
- 农业(14582)
- 发(14092)
- 数学(13563)
- 数学方法(13372)
- 制(13089)
- 学(12239)
- 银(12173)
- 银行(12154)
- 财(12124)
- 融(11909)
- 金融(11908)
- 行(11866)
- 地方经济(11859)
- 贸(11200)
- 贸易(11184)
- 环境(10721)
- 易(10686)
- 发展(10646)
- 展(10611)
- 机构
- 学院(208246)
- 大学(206642)
- 济(87257)
- 经济(85094)
- 研究(80757)
- 管理(75462)
- 理学(62642)
- 理学院(61805)
- 中国(61107)
- 管理学(60726)
- 管理学院(60294)
- 科学(47311)
- 京(47001)
- 所(40619)
- 财(40269)
- 研究所(36266)
- 中心(35682)
- 农(35039)
- 江(34988)
- 范(31472)
- 师范(31201)
- 财经(30532)
- 北京(30419)
- 院(29772)
- 州(28131)
- 业大(27829)
- 经(27526)
- 农业(26583)
- 经济学(26337)
- 省(25212)
- 基金
- 项目(131632)
- 科学(104399)
- 研究(99469)
- 基金(93518)
- 家(81269)
- 国家(80512)
- 科学基金(68886)
- 社会(64480)
- 社会科(61078)
- 社会科学(61063)
- 省(52119)
- 基金项目(48441)
- 教育(44451)
- 划(43685)
- 自然(41565)
- 编号(40680)
- 自然科(40630)
- 自然科学(40621)
- 自然科学基金(39851)
- 资助(36707)
- 发(35042)
- 成果(33908)
- 重点(30134)
- 课题(30017)
- 发展(28804)
- 展(28310)
- 部(27962)
- 创(27170)
- 国家社会(26865)
- 创新(25349)
共检索到3465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宪忠
对中国农村人口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导向 :一是城市化 ,二是城镇化。由于“城镇化”模型的基本结构是 :“城镇化” =“城市化” +“乡镇化” ,其框架所明含的“乡镇化”倾向必然存在下述显著弊端 :选择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农村化乡镇框架 ;将会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人口压力产生短期缓解而长期困扰的不良后果 ;将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浪费 ;将会导致后果严重的长期环境污染 ;违背了农村人口的最优化理性选择 ;乡镇企业存在和发展主要理由已经基本上不复存在。中国农村人口问题理性发展的战略框架是 :必须和只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尽快理智而清晰地确立城市化的惟一发展战略 ;尽快建构“教育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石忆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弥
城市化道路与小城镇发展是涉及到城市发展中带有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它的正确与否,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一、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工业化的战略误区“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学术界创造的一种提法。它的本意是想缩小工农和城乡差距,将农村建设得和城市一样,让农村居民过上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而城市中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要与农村拉得太大,有必要时,城市的人要迁移到农村去劳动和生活。1978年以后的“城乡一体化”含义是城市要提高生活水平,要将乡村变成城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雨峰
一、问题的提出曾经在上几个世纪里产生过巨大社会经济影响的由旧大陆向新大陆移民的浪潮,由于新大陆开发的日趋完成而渐告平息,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在本世纪是由于被称为“二十世纪伟大的人口迁移”的高度城市化过程的影响。这一过程给人类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满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蔡继明 周炳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时勤 张晋锐
本文认为,积极发展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耕地占用过多,资源浪费严重;(2)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较差;(3)政府职能不清,城市规划不落实。作者指出,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有中国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必须遵循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要转变城镇经济和行政管理职能,加强其规划、协调与服务功能;二是要建立严格的耕地占用审批制度,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力度;三是建立合理高效的小城镇投资运行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鹤 尹来盛 冯邦彦
新型城市化是一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战略,是以"集约、和谐、公平、可持续"为特征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其本质是农民的市民化,重点是提高城市化的质量。传统城市化是一种"化地不化人"的粗放型城市化,其弊端,一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较突出;二是城市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三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改变。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此,我国城市化发展必须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要在充分尊重历史和资源环境的基础上,从国家的层面和历史的视角来制定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顶层设计,从城市布局、城市形态、城乡统筹和城市治理等4个方面来谋划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并辅以空间政策、土地政策、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云廷
本文反省了我国目前推行的小城镇化发展战略,认为以分散为特征的城市化并非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而是一种资源错置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走向 ,认为中国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
小城镇化 聚集效益 城市化战略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甬军 景普秋
本文提出了通过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来实现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阐述了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中国城市化至2050年的目标预期,讨论了实现预期目标的主要途径和相应政策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明斗 王雅莉
中国的城市化到了由排斥性演进向包容性发展转变的时代,促进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包容性发展成为中国城市化道路的战略选择。通过对新型城市化道路包容性发展的作用机理和包容性内核的诠释,从发展主体的全民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发展过程的公平性及发展成效的共享性四个方面入手,提出营造宽松氛围、创造发展机会与平台、城市内部系统协调和城市外部系统拓展互动、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及完善公共政策、规范公共管理等实现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包容性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静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改革开放使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的速度是同期世界城市化速度的两倍。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的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全局的长远大计。为此,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对世界和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做了回顾与反思,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应汲取世界城市化的历史教训,冷静地走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泉
实践表明,城市化的顺利推进仍然是构成中国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通过分类研究城市化进程中中心城市(区)带动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具体表现形式和状态,不难发现中国保持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必须基于符合城乡发展实践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策略,不断引导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城乡形态进一步合理化,最终通过新型城市形态发展打破旧有城市结构布局,进而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慧慧 胡秋阳 张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同区域间城市化和镇化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市化与镇化并重,中西部地区镇化快于城市化,东北地区镇化水平偏低。从省级层面来看,人口城市化与镇化之间的关系由正相关逐渐转为负相关,反映出城市化与镇化间并没有实现良好的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性表现出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其改善的时间节点在2005年前后。同时,由于镇化与工业化的正向互动不断增强且与城市化的竞争关系逐步显现,导致镇化与"两化"协调性间的关系渐趋负向。未来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布局,应明确城市化与镇化分工定位,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城市化发展培育新动能。同时,打破行政化分割,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大循环。
关键词:
城市化 工业化 镇化 协调性 耦合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