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45)
- 2023(11876)
- 2022(10408)
- 2021(9818)
- 2020(8055)
- 2019(18596)
- 2018(18683)
- 2017(35230)
- 2016(19343)
- 2015(21784)
- 2014(21642)
- 2013(21550)
- 2012(19649)
- 2011(17659)
- 2010(17528)
- 2009(15684)
- 2008(15063)
- 2007(12872)
- 2006(11244)
- 2005(9624)
- 学科
- 济(77475)
- 经济(77402)
- 管理(53603)
- 业(47855)
- 企(39562)
- 企业(39562)
- 方法(34479)
- 数学(29874)
- 数学方法(29530)
- 地方(20958)
- 学(19525)
- 农(19469)
- 中国(19336)
- 业经(16765)
- 财(16219)
- 和(13895)
- 环境(13456)
- 农业(13448)
- 理论(12698)
- 贸(12475)
- 贸易(12468)
- 易(11956)
- 地方经济(11597)
- 制(11431)
- 技术(11376)
- 划(10602)
- 资源(10461)
- 务(10263)
- 财务(10202)
- 财务管理(10186)
- 机构
- 大学(270480)
- 学院(268810)
- 管理(108201)
- 济(99247)
- 经济(96867)
- 理学(94463)
- 理学院(93291)
- 研究(92317)
- 管理学(91528)
- 管理学院(91033)
- 中国(66581)
- 科学(62197)
- 京(58169)
- 所(47090)
- 农(43752)
- 研究所(43699)
- 财(43429)
- 业大(42034)
- 中心(41793)
- 江(38716)
- 范(38400)
- 师范(38034)
- 北京(36684)
- 财经(35576)
- 州(34635)
- 院(34465)
- 农业(34418)
- 经(32346)
- 师范大学(31112)
- 技术(29079)
- 基金
- 项目(196121)
- 科学(153750)
- 基金(141457)
- 研究(140705)
- 家(124690)
- 国家(123719)
- 科学基金(105723)
- 社会(86240)
- 社会科(81616)
- 社会科学(81593)
- 省(77151)
- 基金项目(76577)
- 自然(71305)
- 自然科(69481)
- 自然科学(69467)
- 自然科学基金(68190)
- 划(65608)
- 教育(63458)
- 编号(57755)
- 资助(57393)
- 成果(45744)
- 重点(44473)
- 发(42508)
- 部(41991)
- 创(40147)
- 课题(39533)
- 科研(37966)
- 创新(37452)
- 计划(36341)
- 大学(35572)
- 期刊
- 济(106307)
- 经济(106307)
- 研究(75046)
- 中国(48877)
- 学报(45898)
- 科学(42537)
- 农(38030)
- 管理(37899)
- 大学(33013)
- 学学(30840)
- 教育(30189)
- 财(29728)
- 农业(27247)
- 技术(22902)
- 融(18286)
- 金融(18286)
- 业经(17749)
- 图书(17621)
- 资源(16776)
- 经济研究(16116)
- 财经(15599)
- 业(14351)
- 科技(14221)
- 问题(13663)
- 理论(13366)
- 经(13079)
- 实践(12566)
- 践(12566)
- 技术经济(12210)
- 情报(12163)
共检索到3810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齐海明 徐兆礼 陈佳杰
为研究浙江近岸河口海域鱼类资源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2010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鱼山渔场台州湾海域底拖网游泳动物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台州湾鱼类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优势种、温度、盐度、水深等因素对鱼类资源量和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鱼类尾数密度和质量密度变化趋势一致,秋季鱼类质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远远高于春季;春季调查海域鱼类密度北部高于南部,秋季截然相反。回归分析显示,两季优势种对鱼类资源量变化均有密切关系,其中,龙头鱼对鱼类资源量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物种,两季均为第一优势种。调查海域底层温度与鱼类质量密度和尾数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W=0.001,PN=0.009),水深与资...
关键词:
鱼类 密度 优势种 环境因子 台州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韩晓凤 王咏雪 求锦津 张苗苗 俞松立 梁海 章翊涵 来洪运 蒋宇轩 水柏年
根据2016年秋季(10月)和2017年春季(4月)台州南部近岸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将2次调查中分别出现的优势种及重要种定义为主要鱼类,并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生态位测定、方差比率、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等方法分析主要鱼类间的生态位和种间关系。结果显示,秋季主要鱼类8种,春季11种,2季共有主要鱼类5种。秋季主要鱼类的生态位宽度值与生态位重叠值总体上略高于春季,秋季广生态位种(Bi≥2.40)、中生态位种(1.60≤Bi<2.40)和窄生态位种(Bi<1.60)依次有4种、3种和1种,春季则依次有4种、5种和2种;秋季生态位重叠显著(Oik≥0.6)的种对数占总种对数的32.14%,春季则仅占12.73%。秋季,总体联结性分析结果显示主要鱼类间总体上呈显著负关联,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群落中正负关联比依次为1.50、1.33和2.11,其检验显著率依次约为0%、17.86%和10.71%。春季,总体联结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主要鱼类间总体上呈不显著负关联,卡方检验、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显示群落中正负关联比依次为0.93、0.96和1.00,其检验显著率依次约为9.09%、18.18%和21.82%。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阙江龙 康伟 徐兆礼 陈佳杰 周进
根据2010年5月和9月苏北浅滩如东海域虾类调查资料,研究了苏北浅滩中部海域口足目和十足目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分布,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总优势种密度的影响,并结合该海区地形地貌、水文环境等因素对虾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次调查中,共鉴定出十足目18种,口足目2种。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的计算,得出该海域春季主要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秋季为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尽管春季各站位平均种类数稍高于秋季,但秋季虾类种间分布较均匀,致使该海域虾类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H')均值秋季(1.59,1.85)皆高...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徐姗楠 郭建忠 陈作志 张魁 许友伟 蔡研聪 李纯厚
为了解胶州湾海域鱼类资源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2016—2017年利用底拖网对胶州湾海域开展了4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胶州湾海域鱼类资源密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鱼类资源尾数密度以夏季最高(233 427尾/km~2),春季最低(18 080尾/km~2),秋季和冬季分别为32 246、40 746尾/km~2;鱼类资源质量密度以冬季最高(1 593.16 kg/km~2),秋季最低(337.91 kg/km~2),春季和夏季分别为681.96和825.55 kg/km~2。其中,冬季鱼类平均个体质量最大(39.10 g),夏季最小(3.54 g),春季和秋季分别为37.72 g和10.48 g。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30多年来胶州湾鱼类资源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次调查鱼类资源密度(1 593.16 kg/km~2)低于1981—1982年(10 857.00 kg/km~2)和2008—2009年(2 196.00 kg/km~2);鱼类平均个体质量为10.60 g,低于1981—1982年(37.70 g),鱼类群落结构明显呈现小型化和低质化趋势。这些变化可能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对鱼类栖息地的破坏和海洋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尹洁 王晶 张崇良 徐宾铎 薛莹 任一平
为分析海洋环境变化对鱼类繁殖的影响,深入了解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补充机制,本研究基于2015年、2017年、2018年5月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产卵场调查数据,利用两阶段广义可加模型(two-stage 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研究了小黄鱼鱼卵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小黄鱼鱼卵丰度的年际变化较大,鱼卵高丰度区集中分布在33.5°N~34.5°N、水深10~20 m的近岸河口区。海水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小黄鱼鱼卵分布重要的因素。鱼卵集中分布区表层温度为17℃,表层盐度为29.5~30.5;底层温度为16~18℃,底层盐度为29。水温的年际变动也影响了小黄鱼鱼卵丰度,在水温较高的年份鱼卵丰度明显较高。本研究揭示了小黄鱼鱼卵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小黄鱼产卵场保护区、资源量化管理等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虎 贲成恺 吉红九 于雯雯 袁健美 胡海生 汤晓鸿 高继先
根据20122016年1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的捕获数量和渔获规格,研究了江苏海域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苗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122016年,江苏海域鳗苗主汛期为24月,各区域监测船在主汛期的24月捕捞数量占该年总捕捞数量的比例为61.96%100.00%,平均为88.18%。东台、如东、启东三地鳗苗逐旬捕捞量分布形态5年均呈单峰型,而海门除2015年和2016年呈双峰型外,其余3年均为单峰型。单网月捕获数量均值最高的年份为2014年,最高的区域为海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兆礼 沈盎绿 李新正
采用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海域2个航次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研究瓯江口海域甲壳动物口足目(Hoplocarida)和十足目(Decapoda)中虾类的资源密度、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等分布,探讨优势种、地形地貌、水团、温度和盐度等因素变化对这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次拖网调查中,共鉴定口足目2种和虾类17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和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是6月的关键种,口虾蛄是9月的关键种。6月和9月2类优势甲壳动物平均质量密度分别为41.14kg/km2和32.36kg/km2,尾数密度为18.41×103ind/k...
关键词:
瓯江口 口足目 虾类 渔场 优势种 密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聂振林 王咏雪 胡成业 求锦津 孙鹏 田阔 水柏年
根据2014年11月(秋季)和2015年5月(春季)在三门湾进行渔业资源调查以及同步调查的6个主要环境因子数据(水温、盐度、悬浮物、p H、溶解氧及化学需氧量等),对三门湾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6个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捕获鱼类33种,其中以季节性洄游种类和暖水性种类为主。春、秋季优势种各有5种,其中棘头梅童鱼、龙头鱼和孔虾虎鱼为共同优势种。应用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NMDS)和单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可得,春、秋鱼类群落均可划分为2组,其中1组主要分布在湾内,而另1组主要分布在湾口,在不同站位组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长度谱分析结果显示,鱼类群落长度谱的斜率和截距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RDA分析结果表明,鱼类群落主要受温度、溶解氧、悬浮物和p H等环境因子影响。
关键词:
鱼类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三门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吕振波 徐炳庆 李凡 宋明毅 张焕君 刘元进
为了解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结构及数量分布现状,2006年春季(5月)和秋季(10月)利用疏目变水层双拖网对黄海山东海域进行了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春季近岸浅水区资源量指数明显高于远岸深水区,以海州湾资源量指数最高;秋季,近岸浅水区资源量指数仍稍高于深水区,资源量指数以调查海域南部中间区域最低而海州湾最高。春、秋季调查各捕获鱼类50种。基于生物量的分析表明,按经济价值结构划分,春、秋季均以经济价值较低种类为主;按栖息水层划分,春季以底层鱼类为主,秋季以中上层鱼类为主;按适温类型结构划分,春季以冷温性种类为主,秋季以暖温性种类为主。春季生物量最高的3个种类为玉筋鱼(Ammodytes persona...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高倩 徐兆礼
依据2007年6月和9月瓯江口水域浮游动物调查资料,研究了瓯江口水域夏季与秋季浮游动物总丰度和总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优势种组成特点,同时探讨了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优势种对总丰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两个季节优势种具有明显更替现象,夏季(6月)主要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秋季(9月)主要优势种是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太平洋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夏季...
关键词:
瓯江口 浮游动物 优势种 温度 盐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连福 李建生 凌兰英 陈渊泉 徐兆礼
依据1998年春季东海南部海域调查的各站椎幼鱼资料,进行了鉴定分类,并结合海洋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在该海域获取的稚幼鱼有43种,隶属于8目、26科、27属,其中,底层鱼类有16科、24属、25种;中上层鱼类有8科、13属、18种。调查发现,稚幼鱼分布区与饵料浮游动物生物量高区基本相吻合。稚幼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有3个区域:Ⅰ区在浙江沿岸水和台湾暖流水的交汇处,表层水温在16~18℃;Ⅱ区在浙闽沿岸水与台湾暖流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Ⅲ区在东海暖水与黑潮表层水交汇处偏暖水一侧,表层水温在22~25℃。从调查分析资料来看,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可能是一个多种鱼类的产卵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吉昌 李显森 赵宪勇 应一平
利用2014年11月17日12月2日我国拖网渔船在中东大西洋部分区域(塞内加尔共和国专属经济区)作业时获取的FURUNO FCV-292型船载探鱼仪声学映像资料,结合渔业声学原理与水文环境数据,分析了该海域小型中上层鱼类的集群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调查期间该海域底拖网渔船捕获主要小型中上层渔业资源为北梭鱼(Albula vulpes)、斑鳍圆鰺(Decapterus rhonchus)与黑斑十指马鲅(Galeoides decadactylus)等鱼类,分别占总渔获量的11.23%、11.34%,5.78%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茜 夏斌 孙耀 陈聚法 张艳 曲克明 赵俊 崔正国
本研究分析了2013年5月(春季)、7月(夏季)、11月(秋季)、12月(冬季)渤海中部海域表、中、底层海水中汞(Hg)、砷(As)两种元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Hg的含量范围为0.0029–0.3926μg/L,平均含量为0.0676μg/L。从垂直分布来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底层>中层>表层的变化特点;从四季的变化特点看,水体中Hg的含量呈现春季>冬季>秋季>夏季的变化规律,其中,仅有夏季表层水体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其余水体中Hg的含量均有超标现象发生。As的含量范围为0.65–10.83μg/L,平均含量为1.50μg/L,除夏季表层水体中的As含量较高...
关键词:
渤海中部 汞 砷 影响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汪振华 沈慧 林军 章守宇 钟佳明 陈奕帆 刘章彬
鱼类在不同生活史阶段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生境偏好,对这种规律的全面认知是进行资源保护、海洋牧场增殖目标种选择以及增殖技术研发的前提。实验基于2016年夏季(8月)、秋季(12月)和2017年冬季(3月)、春季(5月)在马鞍列岛东部海域19个站点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资源密度、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对3 496种小黄鱼样品年龄、性别、性成熟度和饵料组成等生物学参数及其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回归分析探讨了小黄鱼生物学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海域小黄鱼种群存在较强的季节变动和空间差异:平均资源密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夏季资源密度岛礁内水域远高于岛礁外围。年龄结构上除了夏季以幼鱼为主(75.7%)外,其他季节皆以1龄鱼为主。岛礁内部水域夏季小黄鱼饵料生物丰富度显著高于岛礁外,春秋季相反。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岛礁外最显著的影响因子为浮游植物丰度,该值越高则小黄鱼资源密度越高,但岛礁内部分布上并未显示出与任一环境因子的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岛礁繁多且规模化人工生境的存在使马鞍列岛东部海域成为小黄鱼优良的索饵避敌与栖息繁殖场所。除了饵料因素外,岛礁内的小黄鱼并未对具体的环境因子产生明显趋向性,但对岛礁内各环境要素构成的生境却显示出一定的偏好。
关键词:
小黄鱼 分布特征 空间分析 马鞍列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仲霞铭 张虎 汤建华 钟非 钟俊生 熊瑛 高银生 葛珂珂 于雯雯
根据2006-2007年4个季度机轮底拖网禁渔区线内侧及毗邻海域拖网专项调查数据,研究目标区内小黄鱼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相关规律。(1)江苏近岸海域小黄鱼产卵、索饵群体以南黄海群为主,东海群为次,黄渤海群影响甚微;(2)小黄鱼生物量高发生期为春、夏两季,夏季大幅高于春季,秋季高于冬季;(3)分布区随季节推移总体呈现北延趋势,而秋季至冬季北移迹象明显;(4)全年总体发生量,中南部的辐射沙脊群及邻近区域远高于中北部区域,但冬季则相反;(5)近长江口南部局部区域为南黄海群和东海群种群组成的混栖群体,四个季节生物密度稳定;(6)趋于性成熟群体春季陆续洄游至目标区产卵、孵化,幼体夏季在目标区出现较密集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