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2)
- 2023(2133)
- 2022(1809)
- 2021(1648)
- 2020(1398)
- 2019(3035)
- 2018(2938)
- 2017(4902)
- 2016(2636)
- 2015(2887)
- 2014(2792)
- 2013(2500)
- 2012(2367)
- 2011(2102)
- 2010(2193)
- 2009(1978)
- 2008(1890)
- 2007(1727)
- 2006(1484)
- 2005(1374)
- 学科
- 济(7842)
- 经济(7822)
- 业(6657)
- 管理(5331)
- 企(5203)
- 企业(5203)
- 农(3220)
- 中国(3077)
- 学(2596)
- 方法(2316)
- 家(2079)
- 农业(2057)
- 贸(1855)
- 贸易(1854)
- 数学(1845)
- 易(1834)
- 数学方法(1812)
- 业经(1808)
- 财(1796)
- 融(1761)
- 金融(1760)
- 关系(1613)
- 世界(1512)
- 地方(1478)
- 银(1466)
- 国家(1456)
- 银行(1447)
- 行(1406)
- 划(1405)
- 制(1400)
- 机构
- 大学(35852)
- 学院(35477)
- 研究(15873)
- 济(12995)
- 经济(12745)
- 管理(11610)
- 科学(10867)
- 农(10052)
- 中国(9943)
- 理学(9770)
- 理学院(9599)
- 管理学(9382)
- 管理学院(9322)
- 所(9099)
- 研究所(8513)
- 农业(8050)
- 京(7824)
- 业大(7219)
- 中心(6675)
- 财(6082)
- 省(5671)
- 院(5615)
- 江(5324)
- 科学院(5079)
- 北京(5068)
- 范(5010)
- 技术(4978)
- 师范(4911)
- 农业大学(4877)
- 业(4870)
共检索到5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敏 吴克军 田梅惠 黄平 沈正伦 董占鹏 罗顺高 陈松
为降低蚕种生产成本、提高蚕种质量和产量、拓宽茧丝产品的应用范围,需要选育出适宜云南蚕桑产业发展,蚕农、种场和丝厂三方均满意的家蚕新品种,本研究利用保存和引进的家蚕限性种质资源,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同时注重品种的茧丝品质、强健性、繁育性能等多项经济性状的综合选择,历经多年选育出多丝量皮斑双限性家蚕品种"云蚕10号"。经过多批次饲育成绩显示,该品种产茧量、茧层量高,是一个优良的春用家蚕品种。
关键词:
家蚕 限性品种 云蚕10号 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平 白兴荣 董占鹏 朱水芬 冉瑞法 达爱斯 廖鹏飞
2008年至2009年春,对山东、浙江等7省(市)现行主推的2对春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在云南实验室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观察其发育情况,分析其健康性、产茧量和茧丝质量。结果表明,同品种因生产地不同,在云南低纬度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的性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结果可供有关工作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田梅慧 陈松 黄平 刘敏
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云蚕7×云蚕8推广10多年来,某些性状发生了退化,原种云蚕7B×云蚕7A交配能力下降,散对率高达20%以上,抗性降低。本实验采用循环杂交法,回交法等育种方法将保存的云蚕7母种进行循环杂交,经5个世代后形成了新系统,复壮后的新系统在品种抗性、茧层率及散对率等方面都优于复壮前系统,云蚕7B×云蚕7A的散对率降到10%以下,有效地对云蚕7母种及原种进行了复壮。
关键词:
家蚕品种 云蚕7 复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正伦 田梅惠 丁善明 罗坤 黄平 朱水芬
以杂交育种方法,结合系统育种以及测交、筛选,育成抗逆性强的红云A系、红云B系,与本所"九五"期间选育储备的优良中系品种蒙草A、蒙草B组配成"蒙草×红云"四元杂交种。经实验室鉴定和农村基点鉴定、西南片区鉴定等,该对品种眠起整齐、蚕体粗壮、茧形匀正,茧丝长1379~1364 m,解舒丝长1102~1174 m,解舒率79.9%~85.8%,净度94.3~95.4分,符合自动缫丝缫制高品位生丝的工艺要求。
关键词:
家蚕 新品种 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金树 张友洪 杨惠君
通过对基础品种的选育提高和采取顶交、不完全双列杂交等方法,育成四元交春用蚕品种25·春×26·32。通过1993~1996年4年春季室内以锦5·6×绫3·4作对照和1997~1998年2年以781A·B×782·734作对照进行试验鉴定,新品种四龄结茧率、虫蛹生命率、茧层率均优于对照种,万蚕收茧量19.33~21.09kg,万蚕茧层量4.930~5.388kg,茧丝长1378~1466米,解舒率77.06%~81.5%,鲜茧出丝率19.81%~20.93%,是一对强健好养,茧丝质优良的春用多丝量蚕品种。新品种1996-1997年春季参加四川省室内通比鉴定和农村基点鉴定,1999年3月通过四川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继芬 雷树明 廖鹏飞 吴克军 朱红涛 白红英 陈海佺 冉瑞法 李刚 杨文
为增强云南省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的健康性、提高其繁育能力等性状,以云南、四川、山东3个省保存的菁松、皓月生产系为材料,采用循环杂交,自交等育种方法进行异地复壮研究。结果表明,复壮系在品种健康性、茧层率、单蛾良卵粒数及克蚁制种量等方面都优于云南省保存的生产系,并达到5%水平的显著性差异。循环杂交的异地复壮法能起到较好的系统复壮效果,能较大幅度提高原种生产单位的经济效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家蚕品种 菁松 皓月 异地复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丽萍 刘仁华 牛艳山 席建 司马杨虎 徐世清
为了调查家蚕丝物质生产过程中雌雄之间差异表达基因,本研究构建了家蚕黄茧色限性品种Ysh不同性别的丝腺与中肠LongSAGE文库,按照P
关键词:
家蚕 黄茧限性品种 LongSAGE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艾均文 司马杨虎 朱勇 何行健 薛宏 黄平 叶学林 钟天生
采用8×8不完全双列杂交法(NCⅡ),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的8个中系与8个日系夏秋用家蚕品种及其相应的64个杂交组合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等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7个数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达到了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它们的遗传由加性效应与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但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万蚕收茧量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茧层量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茧层率、茧层量与全茧量属于遗传力高的性状,它们可在早期世代进行定向选择,死笼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则因其遗传...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淑文 杨立军 王天茂 朴基正
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对柞蚕全茧重和生命力两项主要指标进行平衡选择。经10年12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育成了柞蚕新品种“龙蚕1号”。其千粒茧重达11.4kg,产量比对照青6号提高12.8%。结果表明,新品种“龙蚕1号”的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对照品种青6号,具有茧型大、生命力强、产量高、增产效果明显等优点。
关键词:
柞蚕 新品种 大茧型品种 龙蚕1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邵榆岚 张一川 唐芬芬 张永红 朱峰 白兴荣
[目的]对云南蚕区家蚕品种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病进行抗性分类,为抗病育种、抗病关键基因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58个家蚕品种对其进行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率的调查,3龄起蚕添食相同浓度的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液,接种后第7天,镜检确定感染数,采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聚类分析等方法相结合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采用聚类分析K-Mean法获得4个抗性分类,10品种和14品种为高抗品种,高感品种有23个。采用系统聚类法谱系图获得2大类,4个小分类,高抗品种5个,高感品种10个。[结论]云南蚕区部分家蚕品种资源对BmCPV的抗性能力分为4个水平,根据系统聚类法,高抗品种占9%,高感品种占17%,中感品种占34%,中抗品种占40%。
关键词:
家蚕 质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金树
四川省蚕业研究所自193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优良蚕品种的培育和四川省蚕品种的改良。60余年来,经过几代育种科技人员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自己家蚕育种的独特风格,育成推广优良新品种14对,为四川蚕业发展三次品种更新换代提供了优良品种,为品种再次换代贮备了新品种,并提出了21世纪的育种任务。三次品种换代,促使四川蚕业生产的产茧量和茧丝质量迅速提高,平均张种产茧由建国初期的10kg提高到春季30多kg,秋季25kg,茧丝长由600~700m提高到春季1100m,秋季1000m,生丝品位由C级以下提高到3A级。至今本所育成的两对春秋用蚕品种仍是四川的当家用种,占全省年用种量的65%以上。
关键词:
家蚕品种,蚕业发展,四川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杨继芬 李刚 李涛 杨卫 廖鹏飞 杨俊 洪正杰 罗顺高 丁善明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文章对新品种"野三元"在云南省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养蚕区域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野三元"幼虫期生长快,龄期经过短,食桑旺盛、对桑叶选择不严,体形粗壮结实,眠起及老熟齐一,老熟快、上蔟齐、茧形大,产茧量高,可缫出4A级以上生丝,适宜引进云南省各蚕区全年饲养。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特别是夏秋季,具有耐粗放饲养、抗逆性较强、容易饲养的特点。
关键词:
家蚕 新品种 野三元 强健性 茧丝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文 朱水芬 杨继芬 陈松 吴克军 李刚 李金见 杨卫 黄平 李涛 丁善明
家蚕新品种"野三元",是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吴阳春等人将抗逆性强的野桑蚕与多丝量家蚕品种远缘复合杂交,选育出的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试验设计了新品种"野三元"的繁育对比试验、试验室鉴定对比试验、丝质对比调查等。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种"菁松×皓月"相比,"野三元"具有食性优、繁育系数高、抗逆性强、产茧量高、茧丝质优良等特点,适宜引进云南蚕区全年饲养。
关键词:
家蚕 新品种 野三元 强健性 茧丝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克军 刘敏 陈松 朱水芬 鲁成
鉴于引进家蚕品种山河×锦绣多年推广使用后,出现退化,特别是品种抗性下降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其在生产上的应用,需要对其进行复壮。本研究以家蚕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为理论依据,采用杂交导入的方法,利用抗性强的印度家蚕品种2041和2042改良现行家蚕品种山河×锦绣的性状,以期达到在保持山河×锦绣的优良性状的同时提高其抗性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改良后获得的改良系(山河B改×山河A)×锦绣,在品种改良的各个阶段品种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进,综合成绩表现符合试验设计目标。
关键词:
家蚕 品种 改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义仁 秦玉艳 石生林 杨瑞生 刘延群 秦利
柞蚕新品种选育及应用是提高柞蚕茧质量和产量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针对近年来东北及华北地区春季常发生高温干旱等气象灾害,拟在东北地区选育黄蚕血统的大型茧品种,以适应柞蚕生产的需要。以青6号为母本、方山黄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选择F2代分离出的黄色及全茧量高的个体继代,经过高温、低温冲击及抗病性筛选试验,经6年12代杂交选育,于2003年选育出适合东北蚕区的柞蚕黄蚕血统新品种—"沈黄1号"。该品种秋季全茧量9.76g、茧层量1.29g、茧层率13.22%,单蛾产卵数春秋分别为310粒及295粒,实用孵化率98%,虫蛹统一生命率98.5%;全龄经过春、秋分别为52d及42d;小区及农村生产试验表明,...
关键词:
柞蚕 品种 杂交选育 沈黄1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