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1)
- 2023(7312)
- 2022(6085)
- 2021(5496)
- 2020(4625)
- 2019(9986)
- 2018(9615)
- 2017(17653)
- 2016(9854)
- 2015(10664)
- 2014(10203)
- 2013(9981)
- 2012(9417)
- 2011(8387)
- 2010(8188)
- 2009(7526)
- 2008(7376)
- 2007(6363)
- 2006(5605)
- 2005(4915)
- 学科
- 济(35389)
- 经济(35339)
- 管理(26903)
- 业(25639)
- 企(19545)
- 企业(19545)
- 方法(16729)
- 数学(14979)
- 数学方法(14841)
- 农(11724)
- 学(10653)
- 财(10085)
- 贸(9381)
- 贸易(9376)
- 中国(9326)
- 易(9177)
- 业经(8040)
- 农业(7788)
- 制(7010)
- 环境(6171)
- 务(6042)
- 财务(6034)
- 银(6031)
- 财务管理(6013)
- 技术(5981)
- 银行(5969)
- 地方(5755)
- 企业财务(5734)
- 行(5609)
- 融(5567)
- 机构
- 大学(142277)
- 学院(140775)
- 研究(56097)
- 济(55385)
- 经济(54374)
- 管理(49913)
- 理学(44125)
- 理学院(43552)
- 农(43210)
- 管理学(42481)
- 管理学院(42277)
- 中国(40711)
- 科学(40146)
- 农业(35093)
- 业大(32572)
- 所(31774)
- 京(31005)
- 研究所(29638)
- 中心(24479)
- 财(22856)
- 农业大学(22760)
- 江(21125)
- 省(20357)
- 院(20293)
- 业(19033)
- 北京(18921)
- 科学院(18784)
- 财经(18608)
- 室(18586)
- 经(17202)
- 基金
- 项目(105827)
- 科学(81050)
- 基金(77937)
- 家(74560)
- 国家(73985)
- 研究(64293)
- 科学基金(60288)
- 自然(43727)
- 自然科(42697)
- 自然科学(42677)
- 自然科学基金(41963)
- 基金项目(41559)
- 省(41422)
- 社会(41193)
- 社会科(39015)
- 社会科学(39004)
- 划(36339)
- 资助(31537)
- 教育(28341)
- 重点(24661)
- 计划(24375)
- 科技(22548)
- 部(22314)
- 编号(22271)
- 发(22218)
- 创(21999)
- 科研(21898)
- 业(21017)
- 创新(20735)
- 农(19630)
共检索到202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永年 马骏 袁哲明 陈灿 蒋杰贤 肖新平
为得出几种主要菜虫的防治指标 ,测定了春甘蓝京丰 1号不同生育期的绿叶数及全株叶面积和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的食叶面积并进行了田间剪叶试验 .结果表明 :甘蓝莲座期对外叶损失有相当强的补偿力 ,每株有菜青虫 3.5头 (即每 35 7cm2 叶面积有 1头 )时产量比对照约增 10 % ,据此认为每株春甘蓝上的菜青虫或甜菜夜蛾多于或等于 5头时应防治 ,甜菜夜蛾与菜青虫、斜纹夜蛾多于或等于 1.5头时应进行防治 ;菜球充实初期次之 ,每 30 0 cm2 叶面积有菜青虫 1头 (合每株 2 6 .7头 )时比对照约增产 3.6 % ;结球始期对虫害敏感 ,每 315 cm2 叶面积有菜青虫...
关键词:
甘蓝 虫害损失 经济阈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雷蕾 刘映红 赵志模 林清 张宗美
选用4因子5水平(全实施)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采用人工打孔去叶模拟秋甘蓝不同生育期复合受害对产量损失的综合反应。组建模型的主效应分析表明,秋甘蓝在生长前期(苗期—莲座期—团棵期)随着叶片受害损失的增加,产量损失率随之上升。在生长后期(结球初期—叶球膨大期)叶片受害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秋甘蓝表现出一定的产量损失补偿能力。各生育期交互效应分析表明,移栽后30天(苗期—莲座期)叶片受害是一个主要因子。模型的边际效应分析表明,在各生育期单独受害时,以移栽后60天和90天(相当于四棵期和结球初期)产量增减对叶片受害水平十分敏感,而在移栽后30天和120天(相当于苗期至莲座期和对球膨大期),存在着...
关键词:
秋甘蓝,叶片受害,产量损失,模拟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章义 李景辉
本文研究了不同失叶量、不同季节失叶、不同叶龄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叶的光合、蒸腾、叶绿素、淀粉、可溶性糖及油松生长与抗性的影响,还研究了油松的贮藏营养物质。结果表明:30%失叶量能提高树势与对赤松毛虫的抗性;油松的贮藏营养是脂肪,主要贮存于叶内,新叶的营养制造与贮存大于老叶;油松失新叶后所抽的梢比失老叶后的短,光合、蒸腾及树势与抗性更弱;为增强树势与抗性,新叶是应重点保护的对象;赤松毛虫(Dendrolimus spectabilis)幼龄幼虫主要危害新叶,取食新叶死亡率低,体重增长率大,为保护新叶与树势,应抓紧对幼龄幼虫的防治。
关键词:
油松 失叶 抗虫性 赤松毛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成合 刘传斌 任艳蕊 轩淑欣 申书兴
【目的】明确结球甘蓝叶色(紫/绿)的遗传方式及其基因所位于的染色体。【方法】以普通结球甘蓝‘9601’及其系列初级三体为母本分别与紫甘蓝‘紫阳’杂交;结合形态学观察和染色体数目鉴定从各F1群体中选出三体(2n+1)植株进行测交;采用双体和三体遗传分析及χ2测验法对叶色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双体遗传分析表明,结球甘蓝‘9601’和‘紫阳’的叶色(紫/绿)受2对独立遗传基因控制,紫红色对绿色为显性并表现加性效应;三体遗传分析显示,控制其叶色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3号和8号染色体上。【结论】结球甘蓝‘9601’和‘紫阳’的叶色(紫/绿)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并表现加性效应,两基因分别位于3和8号...
关键词:
结球甘蓝 初级三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谢一青 熊瑜 曾丽琼 黄金水 丁珌 邹示炎
2011年5月对12年生、树高1.5~2.1m、造林密度为1500株·hm-2的普通油茶进行不同面积剪叶处理,以此模拟病虫等的危害,研究油茶叶片损失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剪叶处理对油茶落果率、果实质量、果实鲜出籽率、出仁率、干仁含油率均有一定影响。当叶损失量(剪叶量)为25%,50%和75%时,落果率分别为61.2%,83.8%和84.1%,是对照的1.54,2.11和2.12倍,显著高于对照;而叶损失量为12.5%时,油茶落果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当叶损失量高于25%时,鲜出籽率(低于41%)、出仁率(低于14%)和干仁含油率(低于37%)均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对照(44.6%...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明义
损失该由叶某自负看了《中国土地》1997年第6期《损失该由谁来负》一文后,笔者对叶满堂骗取批地建房一案的处理有不同看法。其一,县土地局不应赔偿叶某损失费400元。叶某骗取批地建房,群众两次告发,镇政府令其停止施工,县土地局下处罚决定限期拆除违章建房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卢永农
摘叶模拟食叶害虫危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高瑞桐,秦锡祥,陈德钧,卢永农关键词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我国杨树害虫种类繁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有关专家曾作过杨树摘叶对生长影响的报道[1~3],对指导害虫的防治有一定作用,特别是超越补偿作用在农作物上被发现并...
关键词:
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龙飞 张胜 张润生 张志栋
旨在阐明硼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机理,明确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与施硼量的关系。试验以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青油14"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五水平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硼量对甘蓝型双低春油菜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单株角果数与施硼量之间呈显著线性关系,而每角果粒数则与施硼量呈二次曲线关系,适量施硼可以协调每株角果数与每角果粒数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产量。籽粒产量与每角果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0.982 8**),与单株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也呈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与单株角果数则呈一定的负相关性。适量施用硼肥,可明显提高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籽粒产量和产...
关键词:
施硼量 甘蓝型双低春油菜 产量 品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聪 赵敏 黄学芳 黄明镜 王娟玲
【目的】探讨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pitata化感作用与茬口障碍的关系,为建立合理轮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结球甘蓝风干叶片为供试材料,以适宜山西寒旱区栽培且经济收益相对较高的2种作物:糯玉米Zea mays和西葫芦Cucurbita pepo作为受体植物,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比较了不同质量浓度结球甘蓝叶水提液对上述2种受体作物幼苗营养生长的影响,并计算相应的化感效应指数和综合效应指数。【结果】当结球甘蓝叶水提液质量浓度≥0.06 kg·L-1时均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忠厅 王帅 李增 李建设 王继涛 曹云娥
【目的】实现对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的无损检测,为结球甘蓝田间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结球甘蓝的整个生长季设置23.33 L/株(CK)、11.33 L/株(W1)、15.33 L/株(W2)、19.33 L/株(W3)、27.33 L/株(W4)、28.33 L/株(W5)共6个灌水量处理,收集结球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各99个结球甘蓝叶片样本光谱数据,采用卷积平滑法(Savitzky-Golay)、移动平均法(Moving Average)、归一化法(Normalization)和多元散射矫正(Multiple Scattering Correction)进行预处理,连续投影算法(Successive project - ion algorithm)进行特征提取,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进行建模。【结果】在波段400~1000 nm,不同灌水量的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模型的预测精度差异明显。经过预处理的原始光谱建立的预测模型精度均有一定程度提高,其中Savitzky-Golay预处理效果最好。特征提取方法提高了光谱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在结球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优选出连续投影算法进行特征波段提取最佳,分别筛选出5和6个特征波长,2个时期筛选出的特征波长基本都在一定的水分敏感波段范围。在结球甘蓝莲座期和结球期,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建模方法建立的结球甘蓝叶片含水量预测模型都取得了比主成分回归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更高的预测精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校正集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在莲座期为0.8927和0.8757,在结球期为0.9167和0.9014。【结论】高光谱技术可成功监测结球甘蓝叶片在不同生育期的含水量,为农田水分管理提供依据,为精准灌溉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刘玉梅 方智远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孙继峰 孙培田
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影响甘蓝裂球的原因,为甘蓝耐裂性材料的选育和新品种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甘蓝耐裂性鉴定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份耐裂性不同的甘蓝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甘蓝球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型,气孔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材料间下表皮微形态存在较显著的差别:耐裂材料的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平周壁上有加厚的条纹状角质层纹饰,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褶皱较多、起伏较大,表皮细胞上覆盖有大量的粉状或颗粒状蜡质。易裂材料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角质层光滑,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较平坦。耐裂材料的叶肉细胞层数多,排列紧密,间隙小。易裂材料叶肉细胞层数少,排列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碧华 罗庆熙 张百俊
试验对耐热性不同的2个甘蓝品种的种子进行了热激处理,在苗期测定了热激处理对甘蓝叶片中保护酶活性和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激处理后,耐热品种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增幅大于不耐热品种,而不耐热品种叶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膜透性的增幅大于耐热品种。
关键词:
甘蓝 热激处理 保护酶 丙二醛 膜透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堂 傅俊范 严雪瑞 李海春 周如军
通过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了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流行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在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发病流行中,病情指数随时间的变化动态用Weibull模型拟合较好,病情曲线下面积(AUDPC)随接种后天数的变化情况则可用直线模型来描述。同时,该病害产量损失研究表明,该病对玉米的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有影响,百粒重损失率明显高于穗粒数损失率,为穗粒数损失率2~3倍。
关键词: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 流行动态 产量损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