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
- 2023(429)
- 2022(398)
- 2021(349)
- 2020(349)
- 2019(709)
- 2018(744)
- 2017(1350)
- 2016(818)
- 2015(876)
- 2014(898)
- 2013(878)
- 2012(828)
- 2011(784)
- 2010(763)
- 2009(729)
- 2008(724)
- 2007(711)
- 2006(592)
- 2005(568)
- 学科
- 法(3055)
- 玉(1895)
- 米(1886)
- 玉米(1878)
- 济(1864)
- 经济(1864)
- 管理(1745)
- 黍(1721)
- 玉蜀黍(1719)
- 蜀(1719)
- 蜀黍(1719)
- 法令(1148)
- 理法(1100)
- 管理法(1100)
- 业(918)
- 融(897)
- 金融(895)
- 农(861)
- 学(732)
- 金融法(717)
- 企(590)
- 企业(590)
- 制(534)
- 业经(530)
- 经济法(485)
- 国际(465)
- 中国(463)
- 农业(463)
- 经济管理(446)
- 财(433)
- 机构
- 学院(11699)
- 大学(11436)
- 农(5350)
- 研究(4804)
- 农业(4460)
- 科学(4136)
- 中国(3735)
- 业大(3478)
- 所(3373)
- 研究所(2968)
- 农业大学(2812)
- 业(2600)
- 省(2554)
- 京(2474)
- 法学(2409)
- 济(2335)
- 经济(2256)
- 科学院(2251)
- 法学院(2205)
- 中心(2101)
- 管理(1993)
- 室(1910)
- 实验(1812)
- 实验室(1725)
- 学法(1708)
- 北京(1677)
- 技术(1664)
- 江(1633)
- 重点(1611)
- 理学(1563)
共检索到18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朝阳 杨晓光 杨婕 解文娟 叶清 赵锦 李克南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梁 陶洪斌 周祥利 朱平 刘慧涛 王璞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及乾安县高产春玉米氮、磷、钾吸收、分配及转运规律的异同。结果表明:公主岭地区吐丝后的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26.1%、乾安为28.0%;磷素方面分别为20.5%,25.8%,而钾在吐丝期前吸收量占最大吸钾量为84.2%,92.3%。养分在各器官内的分配转运特点体现在:氮、磷均随生长中心转移而发生变化,而钾的变化不明显。地区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公主岭地区的氮、磷累积量显著高于乾安地区,而钾的累积量差异不明显。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公主岭地区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积温较高、降水偏多以及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不同品种间比较发现,先玉335的氮、磷、钾累积量总体上均高于郑单958。
关键词:
春玉米 氮 磷 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红光 袁静超 刘剑钊 闫孝贡 张洪喜 梁尧 任军
【目的】研究高密度(75 000株/hm2)种植条件下,东北中部春玉米群体氮素需求规律与分配特征,及其对氮肥运筹的响应,以制定高密度群体玉米的氮素管理措施。【方法】试验于2011—2012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5个氮肥施用水平(不施氮(N1),70%推荐施氮量(N2),推荐施氮(N3),130%推荐施氮量(N4),高量施氮(N5)),结合高产栽培管理模式,通过两年田间定点试验,系统监测了不同生育时期植株干物质和养分在各器官中的累
关键词:
春玉米 籽粒产量 高密度 施氮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耿银昂 高强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同时还可被用作饲料和工业原料,其生产与供给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基于山东省1978—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HP滤波法,把原序列分解成趋势序列和波动序列,探究了山东省玉米供给波动规律,进一步采用Nerlove模型,对玉米供给反应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山东省玉米产量及种植面积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玉米产量波动周期为3.17年,较为稳定,种植面积波动周期可能处于由短到长的过程,波动幅度有所下降;山东省玉米价格弹性较小,预期价格短期弹性为0.094,预期价格长期弹性为0.153;受灾率、有效灌溉率、替代作物纯收益比值对其种植面积有着负向影响。
关键词:
玉米 HP滤波法 供给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云者 宇振荣 赵同科
分析了试验地区夏玉米在降雨年型为一干旱年的需水与耗水规律。结果表明 ,试验条件下 ,夏玉米全生育期需水量为 35 9.8mm。夏玉米日需水强度呈抛物线型 ,苗期较小 ,拔节到抽雄达到最大 ,抽雄到灌浆后需水强度逐渐减小。土体供水在耗水来源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 ,甚至出现负供水。但是在某个生长发育阶段 ,特别是出现水分胁迫的条件下 ,土体供水可在玉米耗水组成中占主导地位
关键词:
夏玉米 水量 耗水量 耗水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海艳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糯玉米色素,以西星黄糯6号、西星赤糯1号、紫糯208、西星黑糯1号为材料,测定籽粒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及成熟期营养物质的含量,分析籽粒色素含量与营养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籽粒发育,糯玉米类胡萝卜素与花色苷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品种间比较,成熟期时花色苷和色素含量表现为西星黑糯1号>紫糯208>西星赤糯1号>西星黄糯6号,类胡萝卜素含量则表现为西星黄糯6号>西星赤糯1号>紫糯208>西星黑糯1号。相关分析表明,花色苷和色素含量与粗淀粉、粗脂肪、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呈正相关,与粗蛋白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与各营养物质之间的关系恰好相反。可见,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闫丽珍 成升魁 刘爱民 范存会
通过研究中国玉米主产地区———玉米带的生产效益 ,发现我国玉米生产的单位面积成本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即玉米带南段成本高于北段 ,中段最低。在单产、价格及成本的双重影响下 ,玉米带中段效益最高 ,南段最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人口状况以及地方政策 (反映税收的政策 )有着重要关系。继而 ,针对目前玉米区域调整的一些观点进行讨论 ,认为削减西南地区玉米生产并不符合我国的产销现状 ,华北地区还有增长潜力 ,可以加强生产。
关键词:
玉米带 生产成本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树庆 安刚 王琪 袭著香 刘玉英
应用线性回归、非整数波谱和小波分析等方法 ,分析了东北玉米主产区热量资源的长期演变趋势和变化周期 ,并对未来 1 0a的情况进行初步预测。要素包括 :日平均气温稳定≥ 7℃、≥ 1 0℃的初、终日期 ,≥ 1 0℃积温和 5月~ 9月平均气温之和。结果表明 ,近半个世纪内 ,≥ 7℃、≥ 1 0℃初日有逐渐提前的趋势 ,农业生产季内热量资源有增加趋势 ,但近些年这些要素较不稳定。界线温度初、终日存在 2 3a、1 5a和 9a左右的变化周期 ,≥ 1 0℃积温和 5月~ 9月气温之和存在 60a、3 5a~ 4 1a、1 5a~ 1 6a、9a和 3a~ 4a变化周期。目前所处的长周期内的暖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奕 范俊山 尚丽霞 于志晶 蔡勤安 马瑞 任贤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玉米再生体系,以玉米幼胚为受体材料,研究了基因型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以及适宜玉米幼胚生长的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基、分化培养基及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基因型可显著影响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H99×A188的诱导率最高(45.28%);N6培养基适合用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同时也适合继代培养;激素组合为MS+6-BA 1.0 mg/L+KT 2.0 mg/L的分化培养基出苗率和转化率最高,易成活;1/2MS培养基附加IBA1.0 mg/L和1.0 g/L活性炭适合于生根培养。
关键词:
玉米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凤山 郭新宇 刘克礼 高聚林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的群体库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春玉米果穗花丝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栽培措施影响较小。群体花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受精结实率和双穗率,有利于扩大库容。群体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且与花粒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体积与子粒灌浆速率、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密度、施氮量而发生变化。花粒期群体源的光合性状对库的充实及其潜力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地因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源、库协调发展,是获得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春玉米,群体,源,库,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范黎明 董学会 蒋钟怀
对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籽粒发育过程中几种脂肪酸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籽粒发育期间,高油一号的棕榈酸(Plalmitic acid)含量呈下降趋势,而普通玉米9292B 则有明显峰谷变化,9292B 的棕榈酸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油酸(Oleic acid)变化二者均呈上升趋势且含量差异不显著;亚油酸(Linoleic acid)的变化趋势均为发育初期下降,成熟期回升,高油一号的含量显著高于9292B;硬脂酸(Stearic acid)为少量脂肪酸,变化波动较大,二者均为上升趋势,9292B 的含量显著高于高油一号;棕榈油酸(Palmitoleic acid)的含量也较低,二者均...
关键词:
高油玉米 籽粒 脂肪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翟超 周和平 赵健
【目的】探索新疆天山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区膜下滴灌玉米年际需水量、气象因素、水分生产率、作物系数以及生长、生理动态等变化特征,为调整区域作物种植结构,高效节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新疆灌溉中心试验站,通过2013—2015年3年的旱棚灌溉试验,分析4种不同灌水定额300、375、450、525 m3·hm(-2)(分别用T1、T2、T3、T4表示)玉米年际内和年际间耗水规律、作物系数及生长、生理指标变化,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明各气象因素与玉米需水量的相关关系,确定影响玉米需水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结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军 陶学宗 高连兴
为了更好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针对目前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研究现状,对干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种干玉米秸秆上、中、下三部分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原糖、钙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果穗以上部分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好于下部秸秆,进而提出玉米秸秆用做饲料应优先选择果穗以上部分茎秆,果穗以下部分可以适当还田。为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适口性 营养成分 分布规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洪文 宋凤斌 童淑媛
以东北黑土区主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农大364为研究材料,对大田条件下玉米雄穗形态变化、保护酶体系及细胞膜透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雄穗形态指标均呈"S"型曲线变化,且其生长发育和播后天数之间符合二次多项式关系。随着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雄穗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现不断递增的趋势,在成熟期达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散粉期达到最高峰,随后不断下降,其中POD活性降幅不大,说明在散粉期后雄穗主要负责清除活性氧任务的是POD。
关键词:
玉米 雄穗 形态 保护酶 膜透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