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0)
2023(10535)
2022(9353)
2021(8852)
2020(7409)
2019(17220)
2018(17427)
2017(33199)
2016(18518)
2015(20856)
2014(21159)
2013(20557)
2012(18747)
2011(16793)
2010(16636)
2009(15031)
2008(14321)
2007(12383)
2006(10680)
2005(9103)
作者
(54374)
(45029)
(44697)
(42430)
(28478)
(21555)
(20305)
(18056)
(17174)
(16001)
(15396)
(15069)
(14213)
(14168)
(13837)
(13793)
(13673)
(13393)
(12768)
(12735)
(11398)
(10978)
(10919)
(10208)
(10172)
(10068)
(10046)
(9778)
(9104)
(9000)
学科
(66214)
经济(66130)
管理(51484)
(46414)
(39079)
企业(39079)
方法(31487)
数学(27015)
数学方法(26692)
(18082)
(17738)
中国(17371)
(16899)
业经(14763)
地方(14071)
(13505)
理论(12981)
农业(11715)
(11697)
(11034)
贸易(11030)
技术(10811)
环境(10779)
教育(10772)
(10676)
(10476)
财务(10399)
财务管理(10378)
(10357)
(10327)
机构
大学(254901)
学院(253434)
管理(100822)
(91406)
经济(89104)
理学(87714)
理学院(86675)
研究(85310)
管理学(85049)
管理学院(84608)
中国(61381)
科学(57113)
(55095)
(46406)
(43748)
业大(42717)
(41510)
研究所(40365)
中心(38562)
农业(36844)
(36458)
北京(34655)
(34066)
师范(33674)
财经(33438)
(31180)
(30403)
(29916)
技术(29627)
师范大学(27107)
基金
项目(181169)
科学(140102)
研究(130559)
基金(128814)
(113840)
国家(112890)
科学基金(95422)
社会(78078)
社会科(73718)
社会科学(73694)
(72098)
基金项目(69181)
自然(64302)
自然科(62754)
自然科学(62738)
自然科学基金(61544)
(61163)
教育(59879)
编号(54315)
资助(52957)
成果(44258)
重点(40547)
(38757)
(38149)
课题(37631)
(37584)
科研(35026)
创新(34983)
计划(34325)
项目编号(33582)
期刊
(98650)
经济(98650)
研究(71282)
中国(48192)
学报(46686)
(42238)
科学(40366)
管理(36036)
大学(33833)
学学(31779)
教育(31608)
(30398)
农业(29570)
技术(22157)
(18288)
金融(18288)
业经(16927)
图书(16094)
财经(15218)
经济研究(15074)
(14988)
科技(13574)
理论(13063)
(12788)
(12742)
问题(12666)
业大(12633)
实践(12283)
(12283)
情报(11646)
共检索到361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凤山  郭新宇  刘克礼  高聚林  
在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研究了春玉米两种株型品种的群体库特性及其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春玉米果穗花丝数品种间差异显著,栽培措施影响较小。群体花丝数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在适宜的密度范围内,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适量施用氮肥可提高受精结实率和双穗率,有利于扩大库容。群体总粒数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且与花粒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子粒体积与子粒灌浆速率、干物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且随密度、施氮量而发生变化。花粒期群体源的光合性状对库的充实及其潜力的发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地因品种采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实现源、库协调发展,是获得春玉米高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小勇  李迪秦  唐启源  
以紧凑型玉米品种超试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其源库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群体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片的叶绿素SPAD值和比叶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下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每穗粒数和百粒重降低,其库容量下降,但高密度处理(9.67万株/hm2)的产量显著提高,比6.75、8.25万株/hm2处理分别高7.3%、7.1%;粒叶比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茎鞘和叶的物质输出率均为负值;在吐丝期和乳熟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SPAD值与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吐丝期比叶重与单株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粒...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宏  王克如  赵如浪  王楷  赵健  王喜梅  李健  梁明晰  李少昆  
【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佳慧  高震  曲令华  吕新月  梁效贵  张莉  周顺利  
为研究氮肥后移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改善、籽粒库容的调节以及增产效应,选择库容差异较大的玉米品种登海605和郑单958,利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方式设置氮肥全部(100%)底施、底施40%+十二叶展(V12)60%、底施40%+吐丝期60%和底施40%+十二叶展20%+吐丝期40%处理。结果表明,与一次性底施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登海605和郑单958穗位叶光合速率分别增加了14.4%33.3%和6.1%16.9%;籽粒建成期玉米素核苷含量、籽粒绝对含水量、体积分别提高了9.4%53.0%、5.2%13.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东先旺  刘树堂  
对夏玉米中熟品种超高产群体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超高产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花前快,花后稳,蜡熟期衰减缓;光合势总量适度,经济产量形成期的阶段光合势高;群体光合速率高而稳;群体呼吸占群体光合的比率较低;净同化率与群体叶面积乘积高;总干物质积累量大,干物质生产率高,尤其生育后期干物质生产量大、生产率高是夏玉米超高产群体光合的重要特性之一。实现夏玉米产量水平13500kg/hm2;适宜密度为75000株/hm2左右;最大叶面积系数55左右;总光合势330万m2/hm2·d;群体光合速率(以CO2重量计)全生育期平均65g/m2·h;群体呼吸速率(以CO2重量计)平均18g/m2·h左右;净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别婧雅  杜伟  孙本华  吕家珑  
[目的]探明春玉米主产区主要土壤类型的磷库特征,合理评估该区域土壤磷素淋失风险,为减少磷投入、实现土壤磷养分的高效利用及减小养分流失所导致的环境风险提供参考。[方法]于2018年在吉林省春玉米种植区,采集4种主要土壤类型(黑土、黑钙土、白浆土、暗棕壤)表层土(0~20 cm),测定全磷、速效磷(Olsen-P)和水溶性磷(CaCl_2-P)含量,分析土壤CaCl_2-P与Olsen-P含量的关系,确定4种土壤类型磷素淋失的临界值。[结果]黑土、黑钙土、白浆土和暗棕壤全磷含量平均值依次为0.48,0.51,0.55和0.79 g/kg,Olsen-P含量平均值依次为73.34,35.85,39.52和37.02 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4种土壤类型的全磷含量均有所增加。根据《中国土壤》中土壤Olsen-P含量分级标准,可知大部分土壤的Olsen-P含量都处于极好水平(>40 mg/kg)。土壤CaCl_2-P和Olsen-P含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双直线模型。黑土、黑钙土、白浆土和暗棕壤磷素淋失“突变点”所对应的Olsen-P含量分别为78.82,47.37,48.61和54.00 mg/kg,CaCl_2-P含量为0.94,0.54,0.53和0.75 mg/kg。[结论]随着耕种时间的延长,春玉米种植区土壤全磷含量不断增加,其中Olsen-P含量增加更为明显。当土壤Olsen-P含量大于磷素淋失临界值时,41.4%的黑土、33.3%的黑钙土、30.4%的白浆土和22.7%的暗棕壤均存在磷素淋失风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旭光  冯勇  
以内单4 号春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五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1/2) 实施方案,通过建立群体光合性能指标模型,系统地研究了主要栽培因素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叶面积系数(LAI) 和总光合势(LAD) 与产量的关系呈单峰曲线变化,当最大LAI< 5-8 或总LA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阜  逄焕成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 ,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 ,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 ,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 ,解决好春玉米的早播早熟是该模式成功应用的关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玉秋  董树亭  王空军  郑洪建  胡昌浩  张吉旺  
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我国 80年代以来的 5 0个主栽玉米品种进行了划分 ,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穗型玉米品种的源库关系 ,并对有关高产潜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穗型不同 ,产量随密度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在 15 0 0 0~ 10 5 0 0 0株 /hm2 密度范围内 ,大穗型品种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 ,小穗型品种一直呈上升趋势。不同穗型品种获得最高产量的种植密度各不相同 ,此时 ,其产量组成各因素间的关系都协调的较好 ,表现在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高、空秆率较低、经济系数适宜 ,各穗型品种获高产的适宜经济系数均为 0 5左右。密度对不同穗型品种源库关系的调节作用各不相同 ,但各穗型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继  杨猛  赵东旭  魏湜  顾万荣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天增  侯乐新  张玉强  王方明  彭雷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丽  王璞  杨海龙  付俊  景希强  
以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不同施肥时期对穗位上平均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指数等植株冠层形态指标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SPAD值等光合性能的影响,是通过氮肥调控,构建高效冠层。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氮肥一次性基施的处理和施氮量为75 kg/hm2时氮肥8叶展一次性施入的处理穗位上叶夹角较小,茎粗相对适中,叶向值较大,吐丝期和灌浆中期单株叶面积较大,叶面积指数发展动态合理,符合高产玉米植株形态特征,同时叶片SPAD值较大,并且在灌浆中期中上层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较少。说明施肥过早或过晚均不利于冠层结构的优化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性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昭  鞠章纲  卢家栋  
以4个玉米单交种为材料,在适宜密度条件下,于抽丝期剪叶或剪穗改变粒叶比,探讨不同品种群体粒叶比与产量、分配指数、光合速率及茎秆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叶面积指数(LAI)条件下,同一品种群体粒叶比高,则分配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高,茎秆中可溶性糖积累少。因此,高粒叶比具有强源畅流的作用。在适宜的LAI范围内,扩大群体总库容、提高粒叶比有利于获得高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庆成  牛玉贞  王忠孝  张秀清  
在抽丝授粉期,通过不去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和去整株叶的处理,研究了改变源-库比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植株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去叶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粒数减少,粒重降低,成粒率下降,植株体内可溶性糖浓度下降。去叶效应的大小顺序是:去整株叶>去穗上所有叶>去穗下所有叶。单株籽粒产量减产最大的是去整株叶,平均减产87%;其次是去穗上所有叶,平均减产51%;去穗下所有叶减产最低,平均为34%。穗部性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粒重。说明光合物质源在籽粒形成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库”性能的发挥高度依赖于“源”强度,源-库比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同化物的有效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