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9)
2022(2)
2021(2)
2020(2)
2019(6)
2018(15)
2017(13)
2016(8)
2015(6)
2014(8)
2013(6)
2012(6)
2011(2)
2010(6)
2009(7)
2008(4)
2007(6)
2006(4)
2005(8)
2004(2)
作者
(26)
(21)
(20)
(14)
(13)
(13)
(11)
(10)
(10)
(9)
(8)
(8)
(8)
(7)
(7)
(6)
(6)
(6)
(6)
(6)
(6)
(6)
(6)
(6)
(5)
(5)
(5)
(5)
(5)
(5)
学科
(17)
经济(17)
管理(15)
(12)
(10)
教育(10)
(9)
企业(9)
地方(9)
(8)
地方经济(6)
(6)
梅花(6)
理论(6)
(6)
中国(5)
制度(5)
(5)
(5)
技术(5)
方法(5)
业经(4)
(4)
动物(4)
(4)
组织(4)
(4)
(3)
体制(3)
农业(3)
机构
大学(89)
学院(71)
研究(36)
(27)
管理(25)
(24)
中国(23)
(22)
(22)
(21)
师范(20)
(20)
(20)
师范大学(19)
(19)
科学(19)
北京(18)
理学(18)
理学院(18)
经济(17)
(17)
管理学(16)
管理学院(16)
上海(15)
业大(15)
中心(15)
研究所(15)
(13)
(13)
(13)
基金
项目(51)
研究(35)
国家(30)
基金(30)
(30)
科学(30)
科学基金(18)
基金项目(17)
自然(16)
自然科(16)
自然科学(16)
(15)
自然科学基金(15)
(13)
大学(13)
成果(12)
社会(12)
重点(12)
(10)
(10)
社会科(10)
社会科学(10)
资助(10)
教育(9)
科研(9)
编号(9)
中国(8)
创新(8)
(8)
科技(8)
期刊
(44)
经济(44)
学报(35)
中国(23)
大学(23)
学学(21)
林业(20)
研究(20)
教育(17)
(16)
管理(13)
业大(12)
业经(11)
科学(11)
(10)
(10)
北京(10)
林业大学(9)
现代(9)
农业(8)
科技(8)
资源(8)
(7)
(7)
经济问题(7)
财经(7)
问题(7)
经济管理(6)
高等(6)
书馆(5)
共检索到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珊  
黑龙潭公园"龙泉探梅"梅园是中国十大梅园之一,古梅、梅品种种质资源丰富。本文论述了该园的特色以及云南梅种质资源、赏梅特色及黑龙潭梅园专类梅花展活动,并对"龙泉古梅"景观改造进行了分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兰  
该文着重论述了昆明黑龙潭营建的梅园"龙泉探梅"的规划与建设,认为该园以梅花为主要植物题材,充分调动了用地范围内的景观要素,并结合云南的地方特色,是个融山、水、植物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山水梅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康敏  华珊  
昆明黑龙潭公园梅花课题组几年来对当地梅花品种进行了连续不断地观察、记载和搜集。通过查询资料,并请有关专家实地帮助鉴定,已对昆明黑龙潭公园搜集栽培的梅花品种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结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聂雅萍  刘敬  杨增星  
昆明黑龙潭公园历史悠久,是昆明市存有古树名木最多的风景名胜区,著名的"三异木"唐梅、宋柏、明茶就在其中。本文对黑龙潭公园现存的18株古梅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对古梅的应用及保护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俊愉  
由昆明市人民政府与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蜡梅分会联合主办、昆明市园林绿化局承办的中国第八届梅花蜡梅展览,定于2003年1月1日在昆明市黑龙潭开幕。这是一次空前的盛会,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此系历届全国"二梅"(梅与蜡梅)展览中之举办季节最早、展出日期最长者(至2003年2月20日止),可见云南和昆明之自然优势。②云南是梅原产地世界中心之中心,又是中华大陆上全部4株元梅(树龄650~700年以上)之原产地,此次可考察1~2株元梅。③参展者达10多城市和20余单位以上,含公司、企业等。④展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一平  范淼淼  李萌  石昊昱  林帆  张文燕  胡加明  
利用有关资料,对昆明城市太阳辐射资源和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得知,昆明地区太阳辐射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为太阳能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太阳能热水器在干季晴好天气时增温效果显著。通过对不同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和不同增温率的太阳能热水器等的计算,可以看出昆明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节能效应是十分显著的,但仍有较大空间。加大昆明城市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工作对于城市太阳能利用将是十分重要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晏晓婧  曲道凯  胡斯亮  曹晓凡  叶轶  李希昆  
本文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昆明市急需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现实原因和有利条件。笔者同时对循环经济的地方立法提出了浅显的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跃戈  张启翔  赵素敏  孔海燕  
通过对昆明地区花卉生产温室调查和分析 ,提出昆明地区是我国发展花卉生产温室的首选地区之一 .该文在总结昆明地区花卉生产温室现状的基础上 ,对今后昆明地区的花卉生产温室的发展提出建议 :为了昆明地区花卉产业今后的发展 ,根据昆明地区的具体情况 ,应大力发展塑膜连栋大棚 ,以逐步取代现有的竹木结构中小棚 ;现阶段昆明地区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栽培技术的同时 ,结合昆明地区实际 ,有计划地发展现代化塑料温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杰  
昆明黑龙潭所传"唐梅"历史悠久,清康熙间始见有人言及此地古梅,乾隆中叶始以"唐梅"闻名。乾隆后期以来两株古梅,一立一卧,姿态苍老,风景奇异,名声大噪。大约道光间古梅死去,后来孙枝长成,或沿名补植,风景赓续不绝。黑龙潭"唐梅"是云贵高原最具影响的梅花名胜,独特的地理位置、亦真亦幻的悠久历史赋予"唐梅"以深厚的文化意义。其称作"唐梅",未必有生物学和历史学的依据,主要出于一种文化情结,寄托着人们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历史记忆和美好愿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天祥  孙扬  
昆明素有"春城"之称,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世博会以来,城市绿化得到极大的发展.但是由于规划及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给城市绿化的发展带来制约.该文根据昆明地区树种资源,分析昆明地区气候和环境的优劣,考虑当前状况和长远规划,提出了对昆明地区绿化树种的规划原则及树种选择,并结合工作实际列出保障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俊权  杜国祯  陈家宽  
生态可持续发展模式能够从根本上克服目前城市发展中的一系列局限性,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以城市带动农村,农村促进城市,有利于大大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完成昆明城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达到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的统一。其中,生态持续是基础条件,经济与社会持续是目的。时代要求昆明必须把握住机遇,有力地推动整个昆明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琳  
我国非公企业发展迅速,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给包括女性劳动者在内的劳动力提供了各种形式的就业机会。本文以昆明市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获得的第一手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等方法,对非公企业发展与女性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邦平  陈俊愉  张启翔  郭良栋  
通过采集昆明黑龙潭公园不同梅花品种的根围土壤样品,研究其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多样性。结果表明:梅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平均孢子密度为(183.4±116.5)个100 g,其中‘美人’梅的根围土壤孢子密度最大;AMF种丰度平均为6.7±2.1,其中‘蒿明小’梅的根围土壤AMF有11种,最多;从20个梅花品种的土样中分离得到AMF 3属24种,其中Glomus属为优势属,Glomus trimurales、G.geosporum为优势种。结果证明,梅根围土壤AMF种类或孢子密度与梅花生长状况密切相关:根围AMF种类多、孢子密度大的植株生长较好;而根围AMF种类少、孢子密度小的植株...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永树理  赵光洲  李凯  
在国内各类会展赛事的蓬勃发展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大型会展赛事场馆的后续利用价值,结论表明,大型国际会展场馆本身具有重要的文化、旅游价值,在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可以更好的发挥其后续利用价值,给会展举办地带来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文还分析了会展场馆开发后续利用价值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今后其他大型展会赛事场馆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承华  周立  
基于城市转型和内城复兴的需要,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文章以昆明市草海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立足滨水地区的历史背景、资源特色和价值判断,从规划层面探索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滨水地区再开发的模式、策略,将保护环境、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目标的融合,以此促进滨水地区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