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90)
2023(11787)
2022(10467)
2021(9970)
2020(8281)
2019(19269)
2018(19419)
2017(36913)
2016(20495)
2015(23182)
2014(23604)
2013(22965)
2012(21016)
2011(19075)
2010(18871)
2009(17305)
2008(16634)
2007(14511)
2006(12683)
2005(11129)
作者
(60236)
(49884)
(49600)
(47130)
(31540)
(23878)
(22511)
(19822)
(19042)
(17893)
(17023)
(16680)
(15830)
(15766)
(15382)
(15182)
(15019)
(14881)
(14155)
(14132)
(12533)
(12309)
(12150)
(11393)
(11200)
(11041)
(11023)
(10822)
(10123)
(10005)
学科
(77073)
经济(76951)
管理(57163)
(52258)
(43149)
企业(43149)
方法(34490)
数学(29621)
数学方法(29251)
(21860)
中国(20434)
(19384)
(19318)
地方(18268)
业经(16872)
(16854)
农业(14238)
理论(14226)
(12856)
贸易(12850)
(12788)
(12548)
(12426)
(12016)
环境(11995)
银行(11973)
技术(11899)
(11744)
金融(11735)
教育(11638)
机构
大学(287429)
学院(285679)
管理(112106)
(106170)
经济(103628)
研究(97475)
理学(97205)
理学院(96003)
管理学(94271)
管理学院(93754)
中国(70590)
科学(63401)
(63032)
(50911)
(49990)
(49469)
业大(46178)
研究所(45831)
中心(43728)
(42341)
农业(40228)
财经(39274)
(39209)
北京(39193)
师范(38797)
(35617)
(35432)
(34098)
技术(31655)
师范大学(31350)
基金
项目(200623)
科学(155751)
研究(146113)
基金(143241)
(126130)
国家(125080)
科学基金(105703)
社会(88921)
社会科(83882)
社会科学(83859)
(79152)
基金项目(76937)
自然(69961)
自然科(68243)
自然科学(68227)
(67159)
自然科学基金(66953)
教育(66900)
编号(60684)
资助(58498)
成果(50045)
重点(45063)
(43624)
(42587)
课题(42124)
(41549)
创新(38723)
科研(38442)
项目编号(37118)
计划(37043)
期刊
(118068)
经济(118068)
研究(82920)
中国(56662)
学报(50134)
(46775)
科学(44698)
管理(40362)
大学(36796)
(36537)
教育(35487)
学学(34548)
农业(32335)
技术(24242)
(22171)
金融(22171)
业经(19558)
财经(18568)
经济研究(17686)
(16423)
图书(16388)
(15671)
问题(15374)
科技(14534)
理论(14155)
(13997)
业大(13212)
实践(13155)
(13155)
资源(12799)
共检索到415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虎华  陈国清  胡加如  薛林  石明亮  黄小兰  程玉静  孙权星  彭长俊  陈小晖  
本研究采用苏玉10号品种进行种植密度试验,其结果表明:苏玉10号品种子粒产量可达到12 400.7 kg.hm-2。高产群体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控制吐丝期LAI 5.04、群体干物质积累量9000.0 kg.hm-2基础上,重点增加总粒数,提高粒叶比,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子粒产量(Y)与密度(X)的关系为Y=-301.48x2+4158.5x-2778.7(r2=0.9119**),最佳密度为8.40万株.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天增  侯乐新  张玉强  王方明  彭雷  
为了探讨不同密度水平对青贮玉米高产群体生理特性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高产、广适青贮玉米杂交种大京九26为材料,设置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 6个密度水平,研究其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高产群体生理特征、农艺性状对密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突破21 000 kg/hm~2处理为6.75万,7.50万株/hm~2,分别为21 751.1, 22 551.1 kg/hm~2,5.25万株/hm~2处理产量最低,7.50万株/hm~2处理较5.25万株/hm~2处理增幅为30.4%,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的群体叶面积系数吐丝期达最大值。其中6.75万,7.50万株/hm~2 2个处理最高,分别达5.19,5.32,青贮收获期分别为3.68,3.85。光合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为正向效应,总光合势为326.51×10~4~384.37×10~4(m~2·d)/hm~2;玉米光合生产率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平均光合生产率为6.50~7.64 g/(m~2·d);密度对农艺性状影响大小依次为单株鲜质量(17.6%)>单株干质量(15.5%)>穗位高(4.7%)>持绿性(3.0%)>植株含水量(2.1%)>茎粗(1.9%)>株高(1.8%)。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突破21 000 kg/hm~2的最佳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宁  严玛丽  邵兰军  周立非  陈泽鹏  黄浩  曾繁东  林建委  郭俊杰  王维  
为探究不同群体特征对烤烟生育期光合生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来构建不同烤烟群体,分别在烟株移栽后各生育时期完成光合生产相关指标测定及对烤后烟叶进行经济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烤烟大田期缩短,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降低,叶面积系数(LAI)、光合势(LAD)降低,净同化率(NAR)、作物生长率(CGR)在现蕾-成熟期显著提高,16 500株/hm2种植密度下成熟期烟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降低种植密度可显著提高烟株中部干物质积累量、NAR、群体平均叶倾角(MLIA)、烟叶均价、中上等烟比例和中部烟比例,但会降低LAI、LAD、CGR、消光系数(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常莹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强度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揭示玉米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能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能好)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和11万株/hm2 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和5节间木质素含量及关键合成酶活性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各项生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到第5节各项指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第3和第4节各项指标随群体密度的变化较第5节敏感;益丰29各节位茎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江  郭新宇  郭程瑾  张凤路  赵春江  肖凯  
不同供试品种的茎叶夹角与株型特征密切相关,随着株型紧凑型增强,该参数值增大;在生育后期,不同株型玉米品种LAI各密度下大体表现为GY115较高,ND108次之,ZD958较低。随着密度增加,各品种LAI增大,紧凑型ZD958植株下位叶片的衰老速率相对减慢。供试品种群体中、下部1 d内各测定时期光截获的数量随密度增加明显减少,不同株型品种相比减小的幅度依数值大小依次为GY115,ND108和ZD958。随密度增大单株干物重降低,但以ZD958降低幅度较小,ND108次之,GY115较大。不同株型品种产量对密度的反应不同,获得高产的适宜密度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江东岭  杜雄  张宁  边大红  崔彦宏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彩云  李伟  党红凯  郑春莲  马俊永  李科江  王广才  张胜古  
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关正翾  娜尔克孜  朱亚琼  郑伟  刘岳含  艾丽菲热  
本研究综合分析了群体密度和混播群落结构对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的种子产量、质量和种子产量构成等性状的影响。将播量作为群体密度控制因素,将混播方式(同行混播、异行混播)和混播比例作为群落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随着播量的增加,种子产量呈增加趋势,各混播处理种子产量均小于单播处理,但发芽势有所提升;随着箭筈豌豆混播比例的增加,种子产量和种子发芽势均呈增加趋势,混播方式(同行、异行混播)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小。2)群体密度和群落结构主要通过影响箭筈豌豆分枝数和结荚数来影响其种子产量;而荚长、每荚籽粒数、发芽率等生物学性状变化较小。3)燕麦(Avena sativa)在混播系统中处于强竞争者的地位,提高箭筈豌豆混播比例和采用异行混播有利于增加其竞争率,也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因此,在冷凉地区进行箭筈豌豆种子生产,其播量应高于120 kg·hm–2为宜;为了提高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防止倒伏,可采用箭筈豌豆混播比例高于75%+异行混播方式进行种子田建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安贵  陈泽辉  祝云芳  郭向阳  李娟  赵丽  胡兴  兰琴英  
为了给温带血缘玉米自交系和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作为耐密植育种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以5个美国温带血缘玉米自交系为母本和5个生产上应用较好的热带种质玉米自交系为父本,按NCⅡ设计组配25个杂交组合,研究不同密度对其配合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10个玉米自交系中S273和QB193的一般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加而增加,J106和449随密度增加而下降,QB1148在3种密度条件下均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在中密度条件下,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自交系有3个,较低的自交系也有3个。②25个组合中,有3个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有5个组合随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在中密度条件下,特殊配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玉强  曹承富  杜世州  赵竹  蔡海涛  李玮  陈欢  
为给安徽淮北地区晚播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以近年来淮北地区主导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淮北地区晚播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和播种密度对小麦群体总茎数、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晚播小麦群体的总茎数变化一致,呈明显的单峰变化趋势,除返青期外,总茎数均以基本苗525万/hm2(以D525表示,下同)处理最大;晚播小麦的籽粒产量以D450最高,为8 823.3 kg/hm2,但不同密度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穗数升高,穗粒数降低,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晚播小麦群体总茎数的变化与不同密度处理表现趋同,即亦呈单峰变化趋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世民  喻晓坪  柯永培  石海春  袁继超  谢力  周虹  
采用两因素五水平裂区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紧凑型玉米正红6号的产量及其群体结构的影响,探讨了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并建立了优化栽培技术模型。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成熟期LAI和干物重、吐丝至成熟期的NAR、CGR及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正相关,与吐丝期LAI和干物重呈二次凸函数关系;正红6号产量≥7500 kg/hm2的高产栽培技术方案为:61 845~73 155株/hm2,施氮量180.1~419.9 kg/hm2,高产群体结构指标为吐丝期LAI 4.67~5.27,成熟期LAI 1.46~1.87,吐丝后LAD 138×104~149×104m2.d,吐丝后NAR 6.8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岳高红  许立奎  潘彬荣  楼珏  梅喜雪  刘永安  周志辉  张宗宸  
为了获得金玉甜1号高产制种的父母本最佳播期差以及母本最佳载培密度,研究了甜玉米金玉甜1号制种父母本的花期相遇以及栽培密度对其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玉甜1号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迟播18~20 d,父母本花期达到最佳相遇。在父母本花期正常相遇的前提下,金玉甜1号制种母本的最适栽培密度为4.76万株/hm2。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琳琳  韩晓日  杨劲峰  刘小虎  高晓宁  马宾  
揭示不同密度型高产品种玉米叶片光合特性及施肥对光合特性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以具有高产潜力的玉米品种郑单958和东单9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高产玉米品种生育后期穗位叶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降低,胞间CO2(Ci)浓度升高,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可溶性蛋白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NPK处理下各测定时期两品种玉米的产量、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最高;其中东单90品种各光合生理参数均比郑单958高。施氮肥能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光合速率,施钾肥明显提高CO2传输能力。NPK施肥能促进Pn...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利华  张丽华  杨世丽  马瑞昆  张全国  
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处理选先玉335、郑单958和高优1号3个不同株高品种,副处理设45000,53250,61500,69750和78000株/hm25个密度,从产量及其结构、叶面积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库源关系和群体整齐度等方面研究阐述了不同株高紧凑型玉米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在密度影响下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穗粒数、株高整齐度、单株干重、结实率、籽粒库充实度、粒叶比和产叶比等指标因密度处理的变异系数均呈现高秆品种大于中秆、中秆大于矮秆的规律性变化;生育后期叶面积衰减速率,源与库的相对地位、其平衡关系因密度处理的变化趋势也以品种株高不同而不同。高秆品种适宜密度和经济系数低,群体质量易受增...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顾米嫦   舒泽兵   蒲甜   杨文钰   王小春  
以西北灌区高产青贮玉米品种登海618,耐荫、抗倒大豆品种吉育441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综合分析玉米密度(2021年:6.75、8.25、9.75万株/hm2,2022年:9、10.5、12万株/hm2)与大豆密度(2021年:12、15、18万株/hm2,2022年:15、18、21万株/hm2)对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的群体产量和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密度为10.5万株/hm2产量最高,较9、12万株/hm2密度分别提高23.44%和10.56%,大豆密度为1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14.15t/hm2。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21万株/hm2的组合下群体产量达到最高64.98 t/hm2,较最低处理(玉米密度9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增产11.97 t/hm2,较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增产3.49 t/hm2。由回归方程拟合得出玉米密度为10.96万株/hm2,大豆密度为21.00万株/hm2时,群体产量取得极大值为63.57 t/hm2。玉米、大豆密度分别为10.5、15万株/hm2时,粗蛋白含量最高达12.23%、饲草分级指数(GI)达最大值36.52,与同密度下的净作玉米相比,粗蛋白含量提高了2.39个百分点,GI提高了22.55%,带状间作模式下的ADF含量、NDF含量及相对饲用价值(RFV)与同密度的净作玉米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各处理的生物产量和青贮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排名1、2的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8900,0.8723,故筛选出北疆灌区青贮玉米大豆带状间作高产优质密度组合为:玉米密度10.5万株/hm2+大豆密度15万株/hm2,其次是玉米密度8.25万株/hm2+大豆密度18万株/hm2可在适宜区域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