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0)
- 2023(1775)
- 2022(1402)
- 2021(1390)
- 2020(1125)
- 2019(2414)
- 2018(2321)
- 2017(3803)
- 2016(2319)
- 2015(2543)
- 2014(2513)
- 2013(2534)
- 2012(2396)
- 2011(2305)
- 2010(2321)
- 2009(2295)
- 2008(2278)
- 2007(2001)
- 2006(1793)
- 2005(1679)
- 学科
- 学(7923)
- 济(7438)
- 经济(7434)
- 管理(3372)
- 业(2871)
- 理论(2866)
- 经济学(2405)
- 方法(2344)
- 企(2324)
- 企业(2324)
- 中国(2129)
- 教育(2040)
- 麦(1871)
- 农(1650)
- 数学(1630)
- 小麦(1622)
- 数学方法(1590)
- 和(1362)
- 业经(1324)
- 生物(1295)
- 教学(1262)
- 图书(1145)
- 书馆(1121)
- 图书馆(1121)
- 财(1115)
- 及其(1103)
- 农业(1084)
- 壤(1026)
- 土壤(1024)
- 水产(1012)
- 机构
- 大学(38391)
- 学院(36537)
- 研究(17248)
- 科学(14120)
- 农(14062)
- 农业(11552)
- 中国(10696)
- 所(10517)
- 济(10125)
- 研究所(9940)
- 经济(9851)
- 业大(9642)
- 京(8891)
- 管理(8830)
- 农业大学(7432)
- 理学(7157)
- 中心(7045)
- 理学院(6961)
- 省(6860)
- 室(6677)
- 管理学(6649)
- 业(6609)
- 管理学院(6573)
- 科学院(6362)
- 实验(6315)
- 实验室(6023)
- 江(5806)
- 范(5806)
- 技术(5746)
- 重点(5705)
共检索到55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陈利平
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精量稀播亩产千斤生物学、生理学基础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和高水肥管理的条件下,适当降低播量和基本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矛盾,是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发展方向;采用精量稀播并集约精细管理,走主蘖并重的道路,亩产量稳定可达到千斤左右。
关键词:
春小麦,稀播,生物学,生理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倪建福 欧巧明 令利军 王亚馥 邢更妹 李杉 崔凯荣 武光禄
本研究将高梁总DNA通过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感病品种甘麦8号,D2代出现了2株对条锈病免疫的变异株;D5代有9个株系抗条锈性已经稳定,用混合菌和分生理小种鉴定,对条中29、30、洛13 、水14、水14中梁17—s、HY3、条中31号表现免疫,通过侵染型基因测定,表明所获得的新品系89144组织中SOD活性升高,在原受体甘麦8号接种条锈菌后SA含量也有升高,但并不伴随有CAT活性下降和SOD活性升高以及H2O2含量的升高,推测SA为CAT过氧化活性提供一个电子的过程中SA的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并且与CAT的时序调节相配合,据SA结合态和游离态含量的变化动态,推测SA信号传导途径的上游应该还有一...
关键词:
春小麦 抗条锈新品系 生理生化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玉芳 李世清 邵明安
【目的】研究水肥空间组合对冬小麦形态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对指导旱地施肥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肥熟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在全生育期遮雨和人工控制土壤水分条件下,采用分层隔水土柱试验法研究与田间土层分布相同土柱不同土层水分、氮、磷组合对冬小麦叶面积、株高、分蘖数、生物量、根冠比和收获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整体湿润水分处理相比,上干下湿水分处理(0~30cm土层干旱胁迫,30~90cm土层湿润)下,抽穗期小麦旗叶面积、株高分别降低7.03%和3.77%;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收获指数也不同程度降低,但根冠比增加。从肥料处理看,单施磷和氮磷配施处理,小麦叶面积、株高、有效分蘖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岗栓 邹超煜 杜社妮 张俊生 任志宏
为促进河套灌区地膜春小麦生产并实现精量播种,设置不同的穴播量,监测露地直播春小麦(对照)和地膜覆盖穴播春小麦的生长性状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春小麦较露地直播的早出苗7 d,早分蘖5 d,早抽穗5 d,早成熟4 d。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分蘖力高于露地直播,但分蘖成穗力则与露地直播的基本一致。与露地直播春小麦相比,地膜覆盖春小麦的株高较高,茎秆较粗,单茎生物量较高,根系分布较浅。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茎根系生物量在扬花期前高于露地直播,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直播。地膜覆盖春小麦的单穴茎数、单穴生物量及单穴根系生物量高于露地直播,但根冠比却低于露地直播。露地直播春小麦以穴播14粒的产量最高,地膜覆盖的以穴播12粒的产量最高。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春小麦的产量高于露地直播,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直播。河套灌区地膜覆盖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为10~12粒,即为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84%。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运兴
人类活动和工业的发展导致土壤Cd污染日益严重。Cd是植物生长非必需元素,其化合物溶解度高,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具有很强的迁移能力。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将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清除,或使之无害,具有费用低廉、安全有效、原位修复、可持续发展等特征。木本植物具有生物量大、生长迅速、根系拓展的深度和范围广、能有效地将重金属转运至地上部等优势,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优良候选材料。本研究以旱柳的栽培变型馒头柳为研究对象,旱柳为对照,探索二者在Cd胁迫后的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方面的差异,随后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从分子层面挖掘
关键词:
馒头柳 镉 吸收转运 生理调节 分子响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秀华 宋瑞清 曹翠 崔磊 梁晓东 潘建中 朱元金 胡振宇
从落叶松八齿小蠹各虫态体内外、坑道及木材蓝变部位获得3株与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的真菌,该3株菌可导致木材变色,与蠹害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通过菌体的培养特性和形态观察、放线菌酮耐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3菌株确认为Ceratocystis fujiensis,为国内新记录种。3个菌株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温度为25℃,光照为全黑暗条件,pH值为5.0;最佳营养条件:培养基为PDA+落叶松韧皮培养基,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3个菌株均具有较强的高温和低温耐受性,能够适应北方较大的温差,树体内的黑暗和酸性条件也比较适合菌株的生长。3个菌株对寄主落叶松具有明显的营养选择性,可利用的碳源种类较多,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国庆
生命科学产业已成为产业创新的主战场。以生物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创新模式与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模式 ,生物科学技术将通过三条途径促进传统产业创新 ,生物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在产业创新中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产业创新 生命科学技术 产业创新模式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廖鹏飞 蔡奇英 余潮 薛喜文 葛刚
对大一新生开设"生物学实验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验室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研素养。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和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该文介绍了在生物学实验基础课程主要教学内容设置、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建设、实验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及实验讲义(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
实验操作 实验室安全 实验习惯 教学实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广才 吴东兵 杨万深 李荣旗 张仲琦 张志刚
为了研究冬小麦在小播量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2001~2003年在北京安排了两个年度的秋播试验。参试品种有DS1号、临抗1号、冀麦30、鲁麦21和京411,京411是对照品种,播种量是22.5kg/hm2。2001-2002年度,参试品种中临抗1号的最高产量达到6652 5kg/hm2;2002-2003年度中,京411、鲁麦21、临抗1号、DS1号、冀麦30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537 6,7403 7,7353 75,6836 25,6169 8kg/hm2,品种的品质也较好。试验中,这些品种有正常的生育表现,较强的分蘖能力,旺盛的生理活动。在产量结构中,这些品种的单株穗数较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小量播种 产量 品质 株穗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林作楫 杨会民 陈钦高
研究了黄淮麦区具有不同产量潜力水平的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关生理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小麦品种由低产型向高产型转变,每穗粒重,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收获指数和每穗粒重所起的作用最大;在生理特征上,干物重呈现出拔节期递增、开花期递减、成熟期又表现递增的“N”型变化曲线,相对生长率的变化也呈同一趋势。旗叶净光合强度及叶绿素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则呈低产类型品种最低,中产品种最高,高产品种有所下降的抛物线型,但高产品种后期(灌浆中期)则又呈递增。高产类型品种的植株伤流量也有所增加。根据以上结果,对高产品种具有的生理基础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产量结构,生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桂平 程辉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殷文
【目的】针对干旱绿洲灌区水资源匮乏、春小麦生产化肥投入量大等问题,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水氮减投对春小麦地上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为试区春小麦节水节肥高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2016—2018年,在宽幅匀播(W)和传统条播(C)2种种植方式下,设2个灌水梯度为传统灌水(I2,2 400 m~3·hm~(-2))、减量灌水20%(I1,1 920 m~3·hm~(-2))和3个施氮梯度为传统施氮(N3,225 kg·hm~(-2))、减施氮肥20%(N2,180 kg·hm~(-2))、减施氮肥40%(N1,135 kg·hm~(-2)),研究宽幅匀播和传统条播下春小麦产量对水氮减量的适应性。【结果】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增大了春小麦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V_(max))、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V_(mean))和抽穗期之后地上干物质积累速率,延迟了地上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时间(T_m)。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春小麦V_(max)和V_(mean)分别提高13.0%—23.4%和11.0%—16.9%,T_m延迟3.3—3.7 d,宽幅匀播可有效调控春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宽幅匀播较传统条播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增加11.0%—17.3%与4.3%—9.6%,收获指数提高6.3%—6.9%。与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相比,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增加春小麦籽粒与生物产量分别为16.0%—22.5%与5.6%—13.2%,提高收获指数8.2%—10.9%,宽幅匀播种植方式下减水减氮20%与减水20%传统施氮春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差异不显著。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春小麦增产主要归因于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协同提升,较传统条播传统灌水与施氮处理依次提高3.9%—7.1%与18.4%—22.7%,以千粒重的提高幅度较大。通径分析表明,宽幅匀播减水减氮20%主要通过提高收获指数、增大千粒重进而提高籽粒产量。【结论】宽幅匀播可实现春小麦生产的水氮同步减量20%,是绿洲灌区春小麦水氮节约稳产高产的可行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姜东 于振文 曹卫星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氮素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 ,适当提高氮素水平既能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又能提高蛋白质含量 ,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达到同步增加 ,氮素水平过高虽能够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但籽粒产量下降。适当提高氮素水平可以提高源器官碳素同化能力和氮素同化能力 ,又能够促进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运转 ,增加籽粒中淀粉合成有关酶和氮素同化酶的活性 ,从而导致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步增加。氮素水平过高 ,虽能促进源器官和籽粒中的氮素同化能力 ,但由于碳素同化酶和籽粒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和开花前暂贮于营养器官中的同化物质向籽粒中的运转效率降低 ...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正跃 龚景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雪萍
人的干劲激发不仅仅靠岗位价值评估,但合适的岗位价值评估是激励的基础,也是对员工来讲最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我在过去10多年的管理咨询生涯中,曾有幸为中国很多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也见证了这些优秀企业的茁壮成长。在工作中,很多企业都提出"如何激励人"的咨询需求,希望在组织内部更好地调动积极性。大家都知道调动人的积极性没有一招鲜,但有一件事确实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那就是解决内部公平性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