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5)
- 2023(2039)
- 2022(1796)
- 2021(1629)
- 2020(1575)
- 2019(3437)
- 2018(3500)
- 2017(5935)
- 2016(3832)
- 2015(4110)
- 2014(4220)
- 2013(4157)
- 2012(3899)
- 2011(3427)
- 2010(3469)
- 2009(3226)
- 2008(3330)
- 2007(2974)
- 2006(2487)
- 2005(2204)
- 学科
- 管理(11836)
- 业(10085)
- 济(9845)
- 经济(9839)
- 企(9467)
- 企业(9467)
- 财(6439)
- 务(5222)
- 财务(5205)
- 财务管理(5193)
- 学(5061)
- 企业财务(4935)
- 方法(4440)
- 数学(3873)
- 数学方法(3780)
- 制(3330)
- 银(2364)
- 体(2343)
- 银行(2315)
- 物(2269)
- 农(2150)
- 行(2090)
- 中国(2040)
- 业经(2010)
- 麦(1864)
- 体制(1832)
- 植(1820)
- 植物(1801)
- 及其(1796)
- 贸(1777)
- 机构
- 大学(51053)
- 学院(50730)
- 研究(21461)
- 农(18740)
- 科学(18011)
- 中国(16120)
- 农业(15289)
- 管理(14381)
- 业大(14303)
- 所(13461)
- 济(13354)
- 经济(12852)
- 研究所(12495)
- 京(12416)
- 理学(11908)
- 理学院(11704)
- 管理学(11225)
- 管理学院(11165)
- 农业大学(10048)
- 省(9973)
- 中心(9965)
- 室(9642)
- 实验(9210)
- 实验室(8847)
- 江(8536)
- 业(8508)
- 重点(8371)
- 科学院(8023)
- 财(7936)
- 技术(7765)
共检索到78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凤义 张玉文 张萍
利用14CO2示踪研究春小麦灌浆期旗叶同化物在源库间运转与分配。结果表明,上午同化产物在同化后4h的输出占24h输出的70%;下午同化的只有31%,基本上是在同化后10h输出。不过两者同化后24h总输出基本一致,均在67%左右。同化的产物输出有“排队现象”,即先同化先输出。叶片中14C可溶性糖(14C蔗糖)占14C同化物的比例始终较高,同化后10h平均分别为64.3%(14C蔗糖为45.7%)和66.9%(14C蔗糖为52.6%)。籽粒中14C同化物的积累有先同化先进入现象。还发现14C可溶性糖(含14C蔗糖)在籽粒中相对含量始终很高,这表明其转化成淀粉需要一定时间。
关键词:
春小麦,~(14)C同化物,源-库调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汤利 米国华 张福锁
在盆栽条件下 ,利用氮肥和改变源库比的方法 ,研究了籽粒形成期 2个冬小麦品种的 14 CO2 同化及同化物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 ,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显著高于鲁麦 14 ,但后者 14 C光合产物向籽粒中的分配比例较高 ,茎叶中残留比例较小。去穗 1/ 3以减少籽粒库容后 ,莱州 953的 14 C同化受影响较小 ,而鲁麦 14的 14 CO2 同化量则显著上升。开花期增施氮素能继续提高莱州 953的 CO2 同化能力 ,但不能有效地增加鲁麦14 CO2 同化能力。14 C同化及其调节特征的品种间差异 ,应在栽培措施上有所考虑
关键词:
冬小麦 ~(14)C 氮 源/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飞 臧秀旺 黄保荣 何钟佩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叶源、库活性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子粒蔗糖酶的活性 ,降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 ,胁迫发生初期子粒ATP酶的活性迅速降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的旗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上升。适当的调节剂处理能显著改变高温胁迫条件下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 ,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 ,延缓叶片衰老的进程 ,对保持叶源、库器官的生理活性有显著的作用 ,协调源库关系 ,降低高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叶源器官 库器官 调节剂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彩虹 段留生 翟志席 何钟佩 李召虎
应用 1 4 C示踪活体动力学和离体测量方法 ,探讨小麦旗叶碳同化产物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运输分配情况和化学调控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期旗叶同化物活跃输出时间为饲喂后 1 .5 d内 ,1 4 C同化物输出百分率随饲喂后时间的变化动态 ,在灌浆前期可拟合为对数方程 ,而灌浆后期可拟合为直线方程。土壤欠水处理加快了灌浆后期同化物输出 ,影响同化物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比例 ,其中向根系的分配明显增加。系统化控缓和了欠水的影响 ,显著缩短了1 4 C同化物输出半时 ,促进了同化物输出
关键词:
小麦 土壤水分 化学调控 同化物运输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龚月桦 杨俊峰 王俊儒 李生秀 刘普灵
【目的】阐明覆膜对西北旱地小麦花前同化的14C-储备物在灌浆期转运分配的影响。【方法】在小麦花前大约1周进行14CO2饲喂,在扬花和灌浆期对植株各部位的14C进行放射性测定。【结果】花前同化的14C在开花时约90%已储存在茎鞘和穗轴中,10%存留在叶片中;开花后两者都向籽粒转运。成熟时叶片的14C几乎都外运了,茎鞘和穗轴中还有大约65%的14C,籽粒中的14C分配率占30%~35%。覆膜小麦的14C向籽粒的转运比对照慢。另外,覆膜小麦的叶面积大,叶片衰老慢,同化能力强,干物质多,籽粒产量高。【结论】覆膜使小麦增产的原因在于使小麦中前期生长加快,后期衰老延缓,因而绿叶面积大,同化能力增强,最终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高松洁 梁月丽 王国杰
豫麦 4 9号和豫麦 6 6号旗叶光合速率、SPS活性和WSC含量在灌浆期均呈单峰曲线 ,但豫麦 6 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 ,而且灌浆中后期叶片代谢活性下降缓慢 ,显示出源端较强的同化物持续供应能力。两品种旗叶NR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开花后 5~ 2 0d ,豫麦 4 9号旗叶NR活性高于豫麦 6 6号 ,开花后 2 0~ 35d内情况则相反。子粒中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 ,在整个灌浆期子粒淀粉积累速率豫麦 4 9号呈双峰曲线 ,豫麦 6 6号则表现为单峰曲线 ,而且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 ,显示出豫麦 6 6号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碳氮代谢 源库关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天财 冯伟 夏百根 方保停 王书丽
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与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相比,在灌浆中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具有明显优势,在花后0-30 d子粒WSC含量较高,显示出子粒灌浆较强的同化物供应能力。豫麦66号旗叶WSC在灌浆中后期含量较低,淀粉含量在整个灌浆期均较低,表明大穗型品种同化物外运能力可能较强,流系统生理活性比较活跃。两品种淀粉积累速率的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较晚但持续时间较长,最大积累速率高,子粒灌浆速率亦呈现同样的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豫麦66号在子粒灌浆后期仍可保持较强的库活性和具有较大库容特性。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子粒灌浆 同化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风华 居辉 欧阳竹
采用人工模拟干热风方法,对灌浆期冬小麦进行重度干热风(重)、轻度干热风(轻)和无干热风(CK)平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重度干热风对旗叶光合速率(A n)、蒸腾速率(T r)和气孔导度(G s)的胁迫指数(SI)为0.88,0.68,0.83,轻度干热风对A n、T r和G s的SI为0.32,0.19,0.39;在重-轻-CK 3个梯度上,G s-A n和G s-T r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轻干热风对胞间CO2浓度(C i)无显著影响,重干热风下C i显著升高。综合分析认为:轻、重干热风对灌浆期旗叶光合蒸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重干热风抑制作用要显著强于轻干热风;干热风引起气孔部分闭合G s减小是...
关键词:
干旱 干热风 高温 光合 蒸腾 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念童 林琪 李玲燕 刘义国 张玉梅
在大田条件下,以青麦6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5个灌水处理下旱地冬小麦灌浆期旗叶的光合参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变化。采用开放式气路测定了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蒸腾速率等相关指标,并通过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进行模拟,得出了旗叶光响应曲线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在补灌小于两水的情况下,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都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均以拔节水60mm+灌浆水60mm(W3)的处理最高,而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在补灌三水的情况下,在拔节水60mm+孕穗水60mm+灌浆水60mm(W4)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
关键词:
限量补灌 旱地小麦 光响应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文静 刘福建
在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浆期2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大穗型品种豫麦66号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号籽粒库活性的差异。试验采用KI-I2法测定淀粉含量,参照Douglas等和Tsai等的方法测定SS和AGPP活性,采用Chhaya等的方法测定IAAO活性。结果表明,2个品种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呈单峰曲线,但豫麦66号的峰值出现偏晚,且高值持续期长;籽粒中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5d和30d;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活性呈单峰曲线,均在花后20d达到峰值;豫麦66号淀粉积累高峰出现较晚,但在灌浆中后期淀粉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均明显高于豫麦...
关键词:
冬小麦 基因型 源库关系 酶活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燕 祁虹 张谦 冯国艺 雷晓鹏 梁青龙 林永增 王树林
为了解深翻与小麦灌浆的关系,以冀麦585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深翻深度对冬小麦灌浆期旗叶衰老和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翻70 cm处理可以提高冬小麦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提高叶绿素含量,延缓旗叶衰老;深翻50 cm和深翻70 cm提高灌浆期冬小麦的土壤含水量,旗叶的光合特性,延长叶片功能期;深翻处理提高灌浆后期小麦的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灌浆速率最大时的生长量和理论最大粒重,延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深翻30 cm和深翻50 cm处理通过提高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
关键词:
小麦 衰老 深翻 灌浆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王钰亮 王小洁 姜丽娜 刘会娟 李春喜
为了深入探讨壤土、黏土、沙土3种主要农田土壤质地条件下As胁迫对小麦的影响差异,研究了小麦灌浆期的根长、分蘖、分生根数目、干物质量等形态指标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当As≤15 mg/kg时,小麦受到的胁迫作用不明显;当As≥30 mg/kg时,小麦则开始呈现出根长降低,分生根数目减少等明显的胁迫效应。当As≥30 mg/kg时,在壤土和黏土条件下生长的小麦根长较长,分生根数目较多,并且小麦旗叶的Pn、Gs、Ci、WUE、叶绿素相对含量较沙土条件下高。As胁迫对3种质地土壤...
关键词:
小麦 土壤质地 As胁迫 光合特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海 刘海俊 柳伟哲 舒国平 焦学磊 刘晓英 徐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人工可控环境中满足灌浆期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光密度。[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6’为试验材料,自然光照+自然春化为对照(CK),设置人工光照(650μmol·m-2·s-1)+自然春化(T1)、人工光照(500μmol·m-2·s-1)+自然春化(T2)、人工光照(650μmol·m-2·s-1)+种芽春化(T3)、人工光照(500μmol·m-2·s-1)+种芽春化(T4)4个组合处理,研究了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对光密度与春化方式的光合响应。[结果]T1、T2、T3和T4处理的千粒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宋晓 岳艳军 查菲娜
在大田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氮肥施用水平,研究籽粒灌浆过程对小麦磨粉品质的影响以及氮肥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在各施氮处理中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籽粒干质量积累均可用三次曲线进行拟合,但模型参数因氮肥用量而不同。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8均以N3(270kg/hm2)处理的灌浆特征参数值较高,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以N2(180kg/hm2)处理的灌浆持续期最长,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最晚,最大灌浆速率最高以及有效灌浆持续期最长,理论最大粒重以N0(0kg/hm2)和N5(450kg/hm2)处理的较高。灌浆特征参数与磨粉...
关键词:
小麦 籽粒灌浆 特征参数 磨粉品质 氮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桂霞 赵广才 许轲 常旭虹 杨玉双 马少康
为了研究灌水和化控处理对不同粒色小麦籽粒灌浆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3个不同粒色小麦为材料,采用不同灌水及化控处理,研究花后小麦颖壳、籽粒、旗叶叶绿素含量、千粒重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后5~30d,灌2水比灌3水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快,花后15d和25d时,灌2水与灌3水处理的千粒重差异显著。灌水对灌浆速率的影响与千粒重相似。籽粒、颖壳、旗叶叶绿素含量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灌浆速率在不同粒色小麦中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本试验中化控处理对籽粒灌浆和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灌水 化控 叶绿素 灌浆 不同粒色小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