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74)
- 2023(6781)
- 2022(5632)
- 2021(5041)
- 2020(4173)
- 2019(9323)
- 2018(8900)
- 2017(16415)
- 2016(9176)
- 2015(9785)
- 2014(9338)
- 2013(9160)
- 2012(8457)
- 2011(7577)
- 2010(7345)
- 2009(6624)
- 2008(6583)
- 2007(5702)
- 2006(4868)
- 2005(4220)
- 学科
- 济(32893)
- 经济(32846)
- 管理(25282)
- 业(25008)
- 企(19514)
- 企业(19514)
- 方法(15948)
- 数学(14277)
- 数学方法(14146)
- 学(10314)
- 财(10164)
- 农(9904)
- 中国(8474)
- 贸(8147)
- 贸易(8146)
- 易(7953)
- 业经(7389)
- 农业(6894)
- 务(6549)
- 财务(6547)
- 财务管理(6534)
- 企业财务(6233)
- 制(6038)
- 技术(5849)
- 环境(5688)
- 地方(5047)
- 银(5020)
- 银行(4964)
- 融(4860)
- 金融(4860)
- 机构
- 大学(131900)
- 学院(130682)
- 研究(51506)
- 济(50557)
- 经济(49649)
- 管理(46174)
- 理学(40980)
- 理学院(40433)
- 管理学(39504)
- 农(39496)
- 管理学院(39312)
- 科学(37599)
- 中国(36516)
- 农业(32187)
- 业大(30045)
- 所(29399)
- 京(28517)
- 研究所(27465)
- 中心(22276)
- 农业大学(21143)
- 财(20947)
- 江(19119)
- 院(18608)
- 省(18497)
- 室(17905)
- 业(17629)
- 北京(17529)
- 科学院(17441)
- 财经(17175)
- 实验(16709)
- 基金
- 项目(98879)
- 科学(75746)
- 基金(72929)
- 家(70424)
- 国家(69884)
- 研究(59189)
- 科学基金(56702)
- 自然(41551)
- 自然科(40607)
- 自然科学(40589)
- 自然科学基金(39915)
- 基金项目(38906)
- 省(38625)
- 社会(37854)
- 社会科(35891)
- 社会科学(35879)
- 划(34501)
- 资助(29473)
- 教育(26072)
- 计划(23624)
- 重点(23393)
- 科技(21637)
- 发(21021)
- 创(20871)
- 部(20829)
- 科研(20615)
- 编号(20209)
- 业(19949)
- 创新(19643)
- 农(18319)
共检索到18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伟欣 韩立杰 张月辰
为明确春季不同水肥处理对小麦形态、旗叶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影响,以抗旱品种石农086为供试材料,按施氮水平(150,225,300,375 kg/hm~2)和灌溉次数(1水和2水)组合设置N1(1)、N2(1)、N3(1)、N4(1)、N1(2)、N2(2)、N3(2)和N4(2) 8个处理,以N0(不施氮不浇水)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水肥处理对小麦形态、旗叶生理参数和产量的差异。研究表明,株高、叶片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和叶绿素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但1水和2水的规律性不明显,麦穗数在N2(2)处理下最多;绿叶质量和茎秆质量的各个处理均高于N0处理且2水大于1水,而麦穗质量在1水和2水条件下相差不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花后7,21 d变化相差不大,在花后35 d迅速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却呈现出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升高的趋势,且2个指标总体呈现出N4>N3>N2>N1>N0的变化趋势;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降低,且总体表现出N4>N3>N2>N1>N0的趋势,但1水和2水条件下的变化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不一致;SOD和POD酶活性表现出相似的变化,但在2水条件下的酶活性更强;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在N2处理下较高且2水大于1水,施氮量>N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多,产量不再增加,反而呈现降低趋势。综上,本试验在春季灌2水条件下,225 kg/hm~2是兼顾高产和高效的最佳施氮量,可为生产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建力 张学军 李红霞 陈晓群 裘敏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处理、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在传统灌溉条件下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与有机肥处理相比,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不仅能提高籽粒产量,而且能提高小麦的品质;(2)在传统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能使籽粒产量提高2.9%,使沉降值提高3.6 mL,且降低了0~180 cm土层的NO3--N含量;(3)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的沉降值提高3.3 mL,且降低了0~30 cm土层的NO3--N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海祯 梁哲军 齐宏立 王玉香 邵新胜 聂安全
以旱地小麦晋麦 4 7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水肥藕合方式对旱地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水肥藕合对旱地小麦灌浆期光合性能和产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拔节期水肥藕合方式 (补水 2 0m3+N2 0 P2 0 K16 )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 浓度分别比对照 (不补水 +N2 0 P2 0 K16 )高出 4 1 4 6 % ,31 79% ,10 5 2 8%和 97 8%。产量比对照高出 30 5 %。小麦增产影响因素通径分析为 :单位面积成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关键词:
不同时期 旱地小麦 水肥藕合 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自阳 王智煜 王斌 王志伟 朱启迪 霍云风 茹振钢 刘明久
研究低温胁迫对不同抗倒春寒能力小麦品种幼穗结实性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抗倒春寒能力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小麦抗倒春寒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参考。以2个小麦品种矮抗58(抗倒春寒)和郑麦366(不抗倒春寒)为材料,采用盆栽和人工模拟倒春寒处理的方法,分析研究了小麦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和四分体形成期0℃低温处理下小麦的结实特性和幼穗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四分体形成期进行低温处理,随处理时间的延长,2个参试品种的穗粒数均降低,但不同处理时间和品种间穗粒数降低幅度不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胁迫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6. 52%,14. 07%,22. 37%,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37. 14%,44. 43%,64. 71%;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3. 74%,9. 05%,13. 71%,郑麦366穗粒数下降了27. 54%,37. 80%,48. 55%;四分体形成期低温处理24,48,72 h后,矮抗58穗粒数分别下降了2. 70%,4. 70%,4. 73%;郑麦366分别下降了12. 39%,29. 67%,32. 30%。随着低温处理时期的延迟,矮抗58、郑麦366的穗粒数降幅均表现下降的趋势。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低温处理穗粒数下降最明显,说明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对低温较敏感。矮抗58、郑麦366幼穗雌雄蕊原基分化期、药隔分化期低温处理72 h内,2个参试品种幼穗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总体上均呈先升高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矮抗58的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及上升幅度均大于郑麦366。低温处理后,2个小麦品种幼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升高且均高于对照,但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稍有下降,其中矮抗58幼穗中SOD、POD、CAT活性和上升幅度均高于郑麦366,并且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小于郑麦366。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后,小麦穗粒数与SOD活性、POD活性分别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OD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小麦幼穗抗倒春寒特性的评价指标,小麦抗倒春寒的生理机制表现为多方面的综合防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志勇 王璞 翟志席 Marion Boening-Zilkens
在优化水肥条件下,冬小麦生育进程与传统水肥一致,株高、单位面积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动态变化与传统水肥差异不明显,物质生产结构优于传统水肥处理,主茎上四叶总叶面积略有减少,其基部节间长度明显缩短,穗下节间增长,穗数略微增加,穗粒数减少,收获时千粒重优势显著,最终产量略高于传统水肥。
关键词:
冬小麦 优化水肥 传统水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彬彬 刘洋 韦仕君 杨梨英 姚红艳
为了探究菊苣(Cichorium intybus)在贵州地区合理的水肥管理措施,本研究用正交设计对菊苣进行土壤含水量(20%、30%、40%)、氮肥(300、500、700kg·hm~(-2))、磷肥(300、450、600kg·hm~(-2))、钾肥(100、150、200kg·hm~(-2))4个因素3个水平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肥条件对菊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产量方面,不同水肥处理均显著(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中帅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付国占 赵凯男 张振旺 侯园泉
为解决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和施肥偏多但方式不合理等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旱地小麦增产增收的栽培模式。设置常规平作(平作+均匀施肥)、垄沟种植(起垄沟播+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减肥(起垄沟播+减肥25%+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定位施肥(起垄沟播+减肥25%+播种行侧下定位条施)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播前和收获期0~200 cm土壤水分以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与常规平作相比,垄沟种植促进了休闲季土壤蓄水,从而使播前土壤蓄水量提高5.4%~5.5%,主要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进而使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1%~11.2%,7.2%~8.6%,10.3%~11.4%。垄沟种植减肥较垄沟种植,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增幅为22.9%~34.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第1年无显著差异,后2 a显著降低,但上述指标均优于常规平作。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垄沟种植定位施肥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均最优,虽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垄沟种植的增幅不显著,但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5.2%~37.8%。可见,在豫西旱地,垄沟种植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垄沟种植+减肥25%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产量,但有利于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垄沟种植定位施肥协同提高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是适宜于旱区推广的冬小麦栽培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慧芝 张绪成 尹嘉德 方彦杰 王红丽 于显枫 马一凡 张国平 雷康宁
【目的】为优化西北旱作区春小麦施肥量及施肥方式,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方法】于2018—2020年开展大田试验,以陇春35号为供试品种,设4个处理,分别为氮肥常量浅施(PM)、氮肥减量浅施(PM-N)、氮肥减量深施(PMD)和氮肥减量分层施肥(PMA),测定春小麦不同生育期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生物量、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冠层温度、叶面积指数、产量等指标,计算土壤贮水量、阶段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植株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偏生产力等,从土壤水分-冠层发育-产量角度揭示化肥分层和深施对土壤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PMA和PMD处理显著调节春小麦生育期耗水进程。苗期到拔节期,PMA和PMD处理在0—300 cm的耗水量较PM处理分别提高11.8—20.4 mm和15.1—25.4 mm,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0.7—14.6 mm和9.3—20.0 mm;抽穗到灌浆期,较PM处理分别提高15.1—39.8 mm和16.5—26.5 mm,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8.1—48.7 mm和19.5—35.4 mm。PMA和PMD处理在春小麦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分别较PM处理平均提高7.2%和4.2%、23.0%和19.4%、34.6%和17.8%,较PM-N处理平均提高7.6%和5.4%、17.7%和10.8%、38.5%和23.4%;PMA处理拔节后和PMD处理抽穗后的冠层温度分别较PM处理降低8.5%和4.5%,较PM-N处理降低8.6%和4.8%。PMA和PMD处理穗粒数较PM处理平均提高4.3%和4.0%,较PM-N处理平均提高4.8%和4.2%;公顷穗数较PM处理平均提高10.1%和6.2%,较PM-N处理平均提高11.0%和7.8%。PMA和PMD处理的产量、WUE、植株氮素累积量、氮肥偏生产力较PM处理分别提高10.5%和5.1%、11.8%和6.2%、48.0%和35.7%、38.2%和31.3%,较PM-N处理分别提高15.7%和10.0%、14.1%和8.0%、51.8%和40.4%、15.7%和10.0%。PMA处理较PMD处理增产5.2%,WUE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4.8%和5.2%。PM-N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较PM处理提高21.0%(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亮 翟丙年 冯梦龙 王明英 强晓敏 赵粉萍 党松茂
【目的】在渭北旱塬有限灌溉条件下,优化小麦水氮管理,为渭北旱塬冬小麦高产及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优化施氮补灌、秸秆覆盖和有机无机肥结合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干物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各处理小麦从出苗开始群体数量不断增加,到返青期达最大后开始下降;返青期以前,各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都以农户模式2(农户传统施肥灌溉处理)最高;返青期后经拔节期追氮补灌,小麦群体数量和干物质量存在显著差异,以优化模式3-1(优化水氮管理并结合秸秆覆盖和配施有机肥)最高,施氮和灌水均提高了小麦的群体总茎(穗)数和干物质量。各处理产量以优化模式3-1最高,为5 542...
关键词:
冬小麦 水肥优化模式 小麦产量 群体动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鹏 宋文越 姚春生 周晓楠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明不同微喷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济麦22’为材料,在底施纯氮105kg/hm~2条件下,2016年春季设置追施纯氮45(N1)、90(N2)和135kg/hm~2(N3),每个追氮量采用微喷灌拔节期一次性追施(JS)和分别在拔节、孕穗、开花和灌浆期4次等量追施(4T)2种方式,测定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微喷灌条件下,随施氮量的增加,冬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N2处理产量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产量的增加主要由于显著提高千粒重;2)拔节期一次性施氮提高冬小麦开花期群体叶面积指数,而分次施氮处理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延缓灌浆中后期旗叶的衰老,从而有利于花后干物质积累和粒重的提高,但过多施氮导致粒重下降,总干物质积累量减少;3)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水分利用效率以N2处理最高,相同施氮量下分次施氮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处理。综上所述,与拔节期一次性施氮相比,微喷灌采用分次施氮显著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微喷水肥一体化N2处理下分次施氮为最佳的高产高效氮肥运筹模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晓维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对不同水处理下的冬小麦形态、生理特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 ,抗旱性较强的品种产量较高 ;在水分充足条件下 ,抗旱性较弱的品种产量较高。耐旱性较强的品种渗透调节能力相对较强。冬小麦对水胁迫的适应性主要通过渗透调节机制来实现。水胁迫导致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 ,耐旱性较强的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小。随着水分的减少 ,冬小麦叶片蔗糖含量呈上升趋势。在水分胁迫下 ,耐旱性较强的冬小麦品种叶片SOD酶具有较高活性 ,且随水分胁迫加强提高较快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 形态 生理特性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生 任婕 张震 周晓楠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究冬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于2018—2019年在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120(N_1)、210(N_2)和300 kg/hm~2(N_3)3个施氮量处理,每个施氮量下设置拔节期一次性追氮(JS)和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量分次追氮(4T)2种追氮方式,测定冬小麦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面团品质、氮素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微喷灌条件下,氮肥分施(4T)显著促进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_3-4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951.2 kg/hm~2。在相同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JS处理显著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4T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处理下(N_3)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均显著下降。在相同施氮量下,相较于JS处理,4T处理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但是4T处理显著降低了谷醇比,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低于JS处理。4T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降低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和迁移的风险。综上,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次追氮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效提高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的风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胜爱 李正来 秦青春 何建兴 李瑞奇
在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区,在传统的施肥种类和施肥量基础上,采用3个灌水次数处理,A1(起身拨节水)、A2(起身拨节水、孕穗水)、A3(起身拨节水、孕穗水、灌浆水),研究了春季不同灌溉制度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构成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春一水处理明显降低了小麦穗粒数和粒重,春二水处理与春三水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春二水处理的水分生产效率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制度 产量构成 水分生产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秋明 周军 黄德明 徐建铭 李亚星 刘素华
在北京郊区平原轻壤质潮土类土壤上研究了氮、磷、水三因素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氮、磷、水对小麦增产的作用顺序为水>氮>磷。肥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但肥料对水的影响较小,而水对肥料的影响则较大。在氮磷两种肥料之间,水和磷的交互作用大于水和氮。
关键词:
小麦,肥水联合效应,交互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又升 袁家富 郝福新 阮际洲 赵书军 王朝辉
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了主区为小麦品种、副区为氮用量水平,设置不施肥对照、5个氮素用量水平的6处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水平条件下,小麦籽粒的产量、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以及加工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3个小麦品种的土壤基础肥力产量、最高产量及其施氮量的差异显著,但氮肥能提高的最高绝对产量都相当。同时,依据施氮水平与产量试验数据,用二次多项式模拟得到小麦氮肥产量效应方程和复相关系数,鄂麦18:y=-0.059x2+30.209x+3 165.7,R2=0.965 8**;鄂麦23:y=-0.069x2+32.856x+2 321.7,R2=0.996 3**和郑麦9023:y=-0.0...
关键词:
小麦 氮肥用量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