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6)
- 2023(7653)
- 2022(6553)
- 2021(6142)
- 2020(5122)
- 2019(11029)
- 2018(11236)
- 2017(20848)
- 2016(11835)
- 2015(13097)
- 2014(12392)
- 2013(12102)
- 2012(11026)
- 2011(10094)
- 2010(10098)
- 2009(9602)
- 2008(9112)
- 2007(8350)
- 2006(7395)
- 2005(6458)
- 学科
- 农(45154)
- 济(40787)
- 经济(40744)
- 业(35271)
- 农业(29963)
- 管理(21773)
- 企(14458)
- 企业(14458)
- 业经(14279)
- 方法(12656)
- 中国(11451)
- 数学(10976)
- 学(10835)
- 数学方法(10794)
- 农业经济(10070)
- 制(9645)
- 地方(9503)
- 村(8973)
- 农村(8964)
- 贸(8838)
- 贸易(8833)
- 发(8691)
- 易(8648)
- 财(8300)
- 策(7438)
- 发展(7277)
- 土地(7269)
- 展(7267)
- 及其(7177)
- 体(7176)
- 机构
- 学院(160852)
- 大学(151828)
- 农(60125)
- 济(59787)
- 研究(58885)
- 经济(58463)
- 管理(54971)
- 理学(47603)
- 理学院(47054)
- 农业(46661)
- 管理学(45949)
- 管理学院(45700)
- 中国(44826)
- 科学(41313)
- 业大(37328)
- 所(32929)
- 京(31825)
- 研究所(30213)
- 农业大学(28574)
- 中心(27958)
- 江(26150)
- 财(24047)
- 业(24037)
- 省(23337)
- 范(21205)
- 师范(20915)
- 州(20377)
- 科学院(20285)
- 院(20087)
- 技术(20080)
- 基金
- 项目(111168)
- 科学(84794)
- 研究(79559)
- 基金(77154)
- 家(70296)
- 国家(69576)
- 科学基金(56812)
- 省(47776)
- 社会(47619)
- 社会科(44468)
- 社会科学(44460)
- 基金项目(40935)
- 划(38777)
- 自然(37546)
- 自然科(36624)
- 自然科学(36614)
- 自然科学基金(35898)
- 教育(34992)
- 编号(34875)
- 农(33321)
- 资助(30645)
- 成果(27391)
- 发(26366)
- 重点(25467)
- 课题(23716)
- 业(23397)
- 部(23222)
- 创(23142)
- 计划(22852)
- 科研(21973)
- 期刊
- 济(74146)
- 经济(74146)
- 农(65480)
- 农业(44368)
- 研究(40018)
- 中国(36405)
- 学报(35893)
- 科学(30015)
- 大学(26064)
- 学学(25278)
- 业(21143)
- 业经(20265)
- 财(16743)
- 教育(16534)
- 融(16105)
- 金融(16105)
- 管理(14803)
- 农业经济(13660)
- 农村(13297)
- 村(13297)
- 版(12513)
- 业大(12381)
- 技术(12242)
- 农业大学(10884)
- 问题(10610)
- 世界(9541)
- 经济研究(9399)
- 农村经济(8878)
- 科技(8773)
- 经济问题(8390)
共检索到242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小虎 曹雄
以14个早熟大豆品种(系)为材料在山西省中部汾阳市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研究各主要农艺性状在春夏不同播种季节环境下的差异反应。结果表明,春季播种条件下除产量、病毒粒率低于夏播外,其余性状均高于夏播;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于夏播;单株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分枝数,主茎节数5个性状与产量达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夏播只有单株粒数、单株荚数、分枝数3个性状与产量达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初步探讨了产生遗传变异差异的原因及春夏分期播种条件下性状的选择,为早熟大豆育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选择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豆,农艺性状,差异变异,播种季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桂香 王呈祥 高儒萍 王丰林 宋旭东
以 13个外引高粱品种为试材 ,分别播种于中等肥力地块 (对照区 )和瘠薄地块 (鉴定区 )。遗传分析表明 ,所有 9个性状在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土壤的养分状况不影响品种间差异性的表达。两区各性状的遗传变异幅度基本趋于一致 ,但各性状在两区的遗传变异系数之差值却有明显不同 ,该值愈大 ,说明该性状对土壤养分愈敏感。试验中该值较大的性状有穗粒重、三级枝梗数和二级枝梗数 ,对旱瘠地来说属不良性状 ,但却有大的改良潜力。其余 6个性状的该值较小 ,其中以穗长为最小 ,这可为高粱抗性材料的早期选育工作提供依据 ,也使高粱资源的遗传评价更为深刻、全面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幸 吴存祥 齐玉军 徐泽俊 王宗标 韩天富
【目的】在黄淮海麦豆两熟制条件下,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探讨麦茬夏大豆免耕播种的技术关键,评估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的利用价值,以期改进黄淮海地区夏大豆生产技术。【方法】定位试验于2012—2014年在江苏徐州进行,采用裂区设计,以播种方式为主因素,秸秆还田量为副因素。播种方式有免耕覆秸精量播种、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和浅旋人工撒播3种,秸秆还田量设全量和半量2个水平,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麦秸处理和播种方式对大豆播种和出苗质量、生育进程、产量、土壤物理性状及麦秸腐解率的影响。【结果】免耕覆秸精量播种较常规免耕机械条播出苗早1 d,较浅旋人工撒播早1—3 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海泽 曲运琴 乔玲 张红芳 姚勇
为了解绿豆亲本性状的遗传特点并提高杂交后代的选择效率,选择某些性状代表产量性状,从而提高单株选择的有效性,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普通绿豆晋绿豆1号做母本和裂叶绿豆FLD08-4做父本构建F2,对F2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相关分析、偏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F2中质量性状叶形为多基因控制,数量性状的变异非常丰富,具有广泛的分离和超亲现象,其中单株产量和单株荚数的变异系数达到50%以上,荚长的变异系数最低,并且各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其中单株荚数表现最高为99. 51,百粒质量表现最低为62. 61;相关性分析发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和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株高和百粒质量无显著相关关系;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到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和百粒质量的正偏相关均为极显著,而这3个变量对于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中单株荚数>百粒质量>单荚粒数。因此,在高产育种过程中对F2进行单株选择时首先关注单株荚数,在此基础上应选择百粒质量高、单荚粒数多的单株,可提高绿豆育种的选择效率,以期为高产优质绿豆新品种的选择提供指导。
关键词:
绿豆 农艺性状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萍 董文汉 王明君 尹元萍 董蓉娇 张慧 梁泉
【目的】采用2个在根系形态构型和磷效率方面差异显著的大豆品种为亲本材料,以表型性状结合紧密连锁的SSR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磷高效相关根形态构型近等基因系(NILs),在2种磷水平条件下比较NILs不同株系及受体亲本(BD2,CK)在主要农艺性状方面的差异。【方法】以BC5F3NILs的5个株系和受体亲本(CK)在缺磷红壤上设置不施磷肥(LP)和高磷(施用磷肥160kg/hm~2,HP)试验,分别测定株高、生育期、叶面积、叶柄荚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关键指标。【结果】在2种磷水平条件下,NILs的5个株系间略有差异,但未达显著水平;NILs在株高、生育期、叶面积、分枝数、百粒重等性状上较受体亲本略有增加,但差异不显著,NILs株系间差异不显著:NILs叶柄夹角较BD2降低17.65%,达显著水平;低磷条件下,NILs群体根冠比显著增加,单株产量平均值为9.35 g,变异系数为8.0%,较BD2增17.76%,单株荚数平均值为39.82个,变异系数为8.72%,较BD2增13.38%,单株粒数平均值为61.84粒,变异系数为10.76%,NILs较BD2增17.88%,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NILs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上基本回归到轮回亲本水平,株系间差异不显著,一致性程度较高,是较理想的近等基因系。研究结果为未来生理生化和基因克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元萍 董文汉 王明君 张雅琼 张慧 魏丽萍 梁泉
【目的】研究了大豆蛋白质、脂肪性状的遗传变异以及部分环境因子的影响,为提高中国南方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不同来源地的335份大豆种质资源材料,于2015-2016年在云南省峨山县缺磷红壤上设置不施磷肥(LP)和表层土壤施普钙(160 kg/hm2,HP)试验,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等关键指标。【结果】2年中大豆种质资源的蛋白质含量变异最大,其次是油分含量,而蛋白质+脂肪含量变异最小,三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35%、5.21%和2.86%;高磷、低磷条件下蛋白质变异幅度分别为
关键词:
大豆 种质 磷水平 蛋白质 脂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智欣 陈学珍 谢皓 白宝良 于同泉 路苹 王文平
对北京地区生育期在100d左右的8个大豆M4家系的146个品系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和遗传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产量、品质性状明显高于对照的品系主要集中在中作92-121,中作976,中品5802等3个M4品种中.(2)遗传力>60%的农艺性状分别为结荚高度,单株粒数,单株荚数,R8,全生育期.(3)相对遗传进度的大小依次为单株荚数,全生育期,主茎分枝数,R1,结荚高度.(4)遗传变异系数>25%的为单株荚数,R7,R8,主茎分枝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新华 王伯伦 贾宝艳
采用G riffing方法Ⅱ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利用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简称ADAA模型)对辽宁省粳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茎角、穗长、二次枝梗成粒数、二次枝梗数和成粒数以显性效应为主,着粒密度性状的表达受多种遗传体系的控制,千粒重的加性和显性效应都不显著,株高、穗茎角、穗长和一次枝梗数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都达极显著水平。
关键词:
粳稻 遗传方差 遗传率 遗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有忠 叶春秀 董永梅 王志军 谢宗铭
【目的】本文对北疆复播大豆新品种进行了选育,为大豆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21个超早熟大豆新品种(系)为材料,对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简单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复播大豆单株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8.9%,生育天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02%;单株生物产量与单株粒数、主茎节数、茎粗、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数、结荚高度、株高呈负相关;从主成分分析看,前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95.2294%。【结论】产量构成的主要性状有生育天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有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达龙珠 周阳 吴慧星 郭素青
利用回交方法,探讨了Tal小麦细胞质对F2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Tal小麦细胞质对其F2主要农艺性状无不良的遗传效应,对粒色的遗传亦无影响,与普通小麦细胞质相比在遗传上基本上是同质的。
关键词:
Tal小麦,细胞质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坤 陈璇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_(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_(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杨勇 李杰坤 王峰 周林 黄志平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
大豆 症青 产量 危害因子 农艺性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逯晓萍 米福贵 郭世华 那日松 张瑞霞 吕学理
选用9份高丹草试材进行了12个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遗传力及遗传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茎粗、分蘖数、叶/茎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较高,遗传变异范围广泛。单株鲜重、叶宽、茎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与干物质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叶/茎虽不显著,但相关程度很高。经通径分析,明确了这些性状对单株鲜重的直接作用,进而利用主成分分析,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综合指标的贡献。因此,通过对这些性状的选择,可以达到对饲用产量性状选择的目的。
关键词:
高丹草 遗传参数 选择响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虎翼
为探明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对收集的25份广西红薯主要育成品种的14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6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2.5%,第一主成分反映叶脉色,第二主成分反映叶色,第三主成分反映株型,第四、五、六主成分分别反映顶叶色、薯皮色。聚类分析可将25份红薯育成品种分为4大类群,第I类群包括7份材料,主要特点是最长蔓长170.8 cm,分枝数8.9个,薯形为短纺缍形,薯皮红色或紫色,薯肉为黄色或紫色,干物率和食味评分最高,平均产量28.30 t/hm2;第II类群包括13份材料,主要特点是叶形为心形或缺刻,顶叶色、叶色均为绿色或褐绿色,叶脉紫色,茎绿色,薯形为中纺缍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