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14)
2023(2577)
2022(2323)
2021(2098)
2020(1866)
2019(4324)
2018(4260)
2017(8265)
2016(4803)
2015(5437)
2014(5488)
2013(5637)
2012(5471)
2011(4974)
2010(5243)
2009(4525)
2008(4421)
2007(4069)
2006(3629)
2005(3458)
作者
(16021)
(13667)
(13372)
(13026)
(8787)
(6669)
(6069)
(5325)
(5202)
(4906)
(4815)
(4750)
(4660)
(4578)
(4481)
(4436)
(4113)
(4009)
(3911)
(3887)
(3572)
(3540)
(3350)
(3168)
(3113)
(3089)
(3084)
(2969)
(2932)
(2918)
学科
(20378)
经济(20366)
(10730)
管理(9134)
方法(8851)
数学(8130)
数学方法(8073)
(6565)
企业(6565)
(6251)
中国(5923)
地方(5875)
(5629)
(4776)
农业(4596)
(4235)
贸易(4232)
(4094)
地方经济(3924)
(3757)
税收(3657)
(3635)
(3420)
(3351)
金融(3350)
(3314)
银行(3287)
业经(3168)
(3156)
收入(2902)
机构
大学(69474)
学院(68652)
研究(30465)
(28916)
经济(28330)
管理(21776)
中国(21663)
科学(20102)
(19154)
理学(18129)
(18007)
理学院(17845)
管理学(17471)
管理学院(17349)
研究所(16543)
(15464)
农业(15420)
业大(13374)
(12921)
中心(12889)
(11738)
(11247)
(10809)
北京(9927)
财经(9924)
科学院(9656)
农业大学(9353)
经济学(9245)
(9143)
(9116)
基金
项目(45537)
科学(33852)
基金(31621)
研究(30228)
(29998)
国家(29751)
科学基金(22962)
社会(18158)
(18142)
社会科(17148)
社会科学(17143)
(16003)
基金项目(15881)
自然(15449)
自然科(15097)
自然科学(15088)
自然科学基金(14837)
资助(14263)
教育(13742)
编号(11263)
重点(11069)
(10759)
计划(10177)
(10167)
成果(10012)
科技(9636)
(9038)
课题(9014)
科研(9012)
(8896)
期刊
(32925)
经济(32925)
研究(21325)
学报(17245)
(17231)
中国(15813)
科学(13108)
农业(11872)
大学(11751)
学学(11196)
(10070)
管理(8455)
教育(7252)
(6834)
(6601)
金融(6601)
经济研究(5496)
技术(5223)
财经(5081)
业大(4999)
问题(4534)
(4462)
业经(4385)
世界(4260)
(4231)
农业大学(4122)
(4069)
国际(3970)
林业(3364)
统计(3364)
共检索到111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玉芬  宁惠娟  张韶伊  褚怡  范义荣  
为了筛选适合根状茎增殖分化的条件,以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与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杂交后代的根状茎为材料进行培养,比较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添加物等对根状茎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Murashige and Skoog)培养基对杂交根状茎增殖与分化效果最适宜;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激动素(KT)对杂交组合春兰与大花蕙兰‘梦境’‘Wanderland’的根状茎分化作用不显著,1/2MS培养基添加1.0mg·L-16-苄基腺嘌呤(6-BA)+1.0 mg·L-1萘乙酸(NAA)对春兰与大花蕙兰‘梦境’的杂交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日明  王利民  王四清  
采用二元分类法,对从日本引进的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28个品种建立形态学分类系统。结果表明,引进的大花蕙兰可分为两系(直立花葶系、下垂花葶系),五组(红色组、橙色组、黄色组、绿色组、白色组),三类(大花类、中花类、小花类),两型(圆唇型、尖唇型)。对17个大花蕙兰品种的41个性状指标进行数量聚类分析,表明花径和花色可分别作为一级、二级分类选择。二元分类和数量分类为大花蕙兰品种的引进和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和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秋菊   崔学强   邓杰玲   黄昌艳   殷文忆   张自斌  
为获取性状优良的子代单株用于后续新品种培育和优质亲本的选配,采用iPBS与形态学双标记鉴定方法,对‘粉条纹’石斛(母本)与‘丹绒之星’石斛(父本)杂交组合进行遗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iPBS标记鉴定36个子代植株均为真杂种,在遗传距离0.71处,亲本及36个子代可分为3大类群,子代先与父本聚为一类再与母本聚合,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0.686 1)>母本(0.510 5);形态学鉴定显示两亲本在各个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子代假鳞茎高度均值为25.48 cm,假鳞茎直径1.14 cm,叶片长度14.17 cm,叶片宽度3.45 cm,子代株型与叶型大小主要介于双亲间;子代花横径均值为4.96 cm,花纵径均值为5.75 cm,两者优于双亲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78%,多数子代植株花型较父母本偏小;在花部性状中,上萼宽、侧萼长宽和侧瓣长4个性状表现出一定超亲优势,唇瓣长和花梗数2个性状展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其余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子代在花色遗传上以父本的白紫色系为主,并在双亲花色色谱基础上展现梯度变化。综上,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提高鉴定石斛兰杂种的效率,形态学标记鉴定有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良的子代个体,2种标记方法均可有效缩短石斛兰杂交育种进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开云  黄敏仁  王明庥  
以大花蕙兰试管苗基部切块为外植体,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诱导类原球茎(PLB),研究不同激素配比以及外植体来源基因型对PLB诱导的影响。低水平的2,4-D和较高水平的6-BA对于试管苗基部切块诱导PLB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2,4-D浓度高于0.60 mg.L-1时,PLB诱导受到显著抑制。不同基因型有不同的最佳激素组合。NAA对特定基因型诱导PLB有效。以试管苗基部切块组织培养方式诱导大花蕙兰PLB是可行的,为转基因研究提供了植株再生技术基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运斋  王四清  
该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N、P、K不同用量配比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和开花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K肥对大花蕙兰花芽分化影响最大,不同水平之间对花芽数的影响达到显著差异;N肥次之;P肥最小.3要素对开花品质有不同影响,N肥对假鳞茎大小、花芽的发育及开花品质影响最大,其中对每枝小花数、花序长度的影响差异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不同开花性状之间,P肥对小花数影响较大;而K肥对花径的影响作用较大.最佳的N、P、K组合为N3P2 K3,即N∶P2 O5∶K2 O =2 4∶1∶2 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玉珍  孙天洲  孙廷  雷呈  
该文以大花蕙兰杂交新品种‘西维亚’、‘玛利莲梦露’、‘蒙米拉丝’、‘女皇’为材料 ,应用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对适合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培养基、培养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提高了诱导成苗率和繁殖速率 ,降低了成本 ,建立了一套经济、高效的快繁技术体系 .对培养基、激素用量、切割方式、培养方式进行筛选 ,结果表明 :利于原球茎增殖的培养基为改良KC +KT 0 .0 5mg L +NAA 0 .5mg L ,以半固体培养 ,加香蕉泥为佳 ,增殖率为 4 .1.利于生根壮苗的培养基为改良KC +NAA 0 .2mg L ,以固体培养为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长春  夏念和  
以莲瓣兰为母本,大花蕙兰"黄金薄荷"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杂种胚进行无菌萌发。成功建立了该杂交组合的组培快繁体系,为进一步开展其种质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进勇  程金水  
对蕙兰和墨兰的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可以看到种皮由一层透明的细胞组成,种胚为发育不完全的球形胚,胚内不含淀粉,仅含脂类作为储存营养物质.试管培养条件下,球形胚顶端细胞分裂,胚体积增大,胀破种皮,形成类原球茎.其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继续分裂,形成根状茎.在激素诱导下,根状茎的表皮和皮层细胞可分裂形成侧生分生组织.然后顶生和侧生分生组织分化出叶原基,表皮和皮层细胞分化出不定根.在种子萌发成苗的过程中,脂类逐渐消失,蛋白质在分生组织细胞中含量较多,淀粉粒多分布在薄壁细胞中,与形态发生有密切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舒  陈春黎  刘敏  廖庆刚  赵小兰  
为探讨益生真菌对大花蕙兰组培苗生长的促进效应,从野生兰科植物根系分离的内生真菌中筛选出2株真菌菌株C2y1和S1g1,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和ITS序列鉴定,分析2株真菌共生对大花蕙兰幼苗营养生长、矿质元素吸收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检测了真菌在兰花根系中的定殖特点。结果表明:2株真菌能促进大花蕙兰植株根系生长、总生物量增长和叶绿素含量增加;C2y1相比于对照能显著促进大花蕙兰幼苗对N、P、K、Fe等矿质元素的吸收,尤其是菌根化苗Fe元素含量高出对照163.24%;菌株S1g1则显著促进植株对Ca、MN、ZN的吸收,处理植株的Ca和ZN含量高出对照62.00%和68.09%;形态结构和ITS序列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桂英  王四清  陈卿然  许建新  王成聪  
以组培出瓶10个月的8个品种大花蕙兰植株为试材,观测在10℃/0℃(日温/夜温)低温胁迫、25℃/15℃(日温/夜温)适温恢复条件下寒害指数、初始荧光值(F_0)、PSⅡ系统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并对其抗寒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不同品种大花蕙兰的F_0、F_v/F_m、MDA含量、相对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且随着抗寒性品种的不同其变化幅度和速度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栾添  杨秀珍  李惠  孙燕  刘燕  
为探讨钾营养水平对大花蕙兰生长的影响,以红花品种‘R-01’小苗(组培苗出瓶3个月)为试验材料,红松树皮为基质栽培,进行不同钾浓度营养液施肥处理。结果表明,100mg/L钾浓度对叶片长度有促进作用,且随着钾浓度增加,根系生长量显著增加而地上部分生长量反而下降。当钾浓度高于100mg/L时,叶片叶绿素水平降低。钾浓度的增加没有引起植物体内钾吸收量的显著增加;钾浓度100mg/L时,氮吸收明显增大,根部钙吸收也明显增加;钾浓度50mg/L时,叶片磷吸收量达到最大。本试验钾浓度对镁吸收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冬梅  叶庆生  朱根发  
【目的】从分子水平研究大花蕙兰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为大花蕙兰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及其杂交亲本的选配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PD标记方法对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和美国的48个大花蕙兰品种和2个国产兰属原生种的种质资源亲缘关系进行了检测。【结果】从100个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高的引物,共扩增出258条DNA带,其中253条为多态带(占98.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多态性带12.6条。50份种质之间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64~0.817,平均相似系数为0.581。基于RAPD的扩增结果建立的UPGMA亲缘关系聚类图,50份种质在相似系数0.592处被划分为5大类群。【结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诸平  高亦珂  刁晓华  王映阁  郭彦超  张启翔  
为研究多季花有髯鸢尾杂交后代性状的遗传规律,以多季花有髯鸢尾品种Iris‘Halston’(赫氏蓝)和I.‘White and Yellow’(白与黄)为杂交亲本,构建杂交F1代群体和回交BC1代群体。表型性状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F1和BC1的二次花率分别提高到24.14%和35.18%;2)与观赏性紧密相关的垂瓣长度和旗瓣长度,垂瓣宽度和旗瓣宽度分别趋于连锁遗传;3)BC1的花色变异丰富,可产生白色系、紫晕系、黄色系、深色系、垂瓣基部有斑型、垂瓣边缘有斑型、垂瓣紫色旗瓣黄色型7种不同类型的花色;4)F1和BC1的花型产生较大变异,经过多代选育,旗瓣、垂瓣长宽比逐渐增加,花瓣更加狭长,观赏性增强。综上,多季花有髯鸢尾的花部性状可连锁遗传,以赫氏蓝和白与黄为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可提高后代的二次花稳定性,并产生大量花色和花型变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褚怡  范义荣  张韶伊  孙玉芬  宁惠娟  
花粉和柱头具有较高的活力是保证杂交育种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碘-碘化钾(I2-KI)和醋酸洋红等3种染色法测定了大花蕙兰Cymbidium hybridum和国兰不同种和品种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大花蕙兰和国兰部分品种的柱头可授性并观察柱头分泌黏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碘-碘化钾染色法和醋酸洋红染色法都不适合大花蕙兰和国兰花粉活性的测定,TTC染色法是观察花粉活力最直观的方法。大花蕙兰与国兰的花粉活力是随着开放时间的延长,经历从弱变强再变弱的过程,大花蕙兰和国兰的花粉分别在开后25~35 d和15~25 d活力最佳。大花蕙兰和国兰的柱头在整个花期中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丽媛  贾慧  曹志艳  谷守芹  孙淑琴  董金皋  
【目的】了解玉米大斑病菌有性杂交后代交配型和致病性分化情况,明确有性杂交与菌株变异间的关系。【方法】以01-12和01-15为出发菌株,人工诱导玉米大斑病菌的有性后代,获得F1代菌株,再以F1代菌株40和42为亲本,获得有性杂交F2代菌株;对有性后代进行交配型和寄生适合度测定;采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分析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毒素含量。【结果】在室内条件下连续诱导产生玉米大斑病菌的2个有性世代,获得了79个F1代菌株和32个F2代菌株;后代菌株的交配型发生了明显分化,出现了A、a、Aa和中性菌株,其中F1代A、a分离比例明显偏离1﹕1;寄生适合度测定结果表明,F1代和F2代菌株较亲本均发生了寄生适合度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