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89)
2023(5488)
2022(4748)
2021(4353)
2020(3636)
2019(8282)
2018(8103)
2017(15980)
2016(8803)
2015(9501)
2014(9549)
2013(9375)
2012(8983)
2011(8272)
2010(8382)
2009(7759)
2008(7740)
2007(6947)
2006(6240)
2005(5573)
作者
(27388)
(23288)
(23068)
(21806)
(14584)
(11117)
(10412)
(8956)
(8812)
(8208)
(8074)
(7910)
(7569)
(7489)
(7323)
(7055)
(6889)
(6799)
(6774)
(6567)
(6014)
(5853)
(5696)
(5337)
(5196)
(5147)
(5011)
(4831)
(4657)
(4639)
学科
(43883)
经济(43851)
管理(26339)
(21801)
(18482)
企业(18482)
方法(18425)
数学(16078)
数学方法(15915)
地方(13213)
(11782)
环境(11655)
中国(9623)
(9136)
(9052)
地方经济(8882)
(7789)
业经(7750)
(6891)
(6776)
(6124)
贸易(6123)
农业(6022)
(5983)
金融(5981)
(5816)
产业(5766)
(5639)
财务(5636)
财务管理(5625)
机构
大学(134444)
学院(132897)
(53472)
经济(52414)
研究(49503)
管理(48350)
理学(42475)
理学院(41814)
管理学(40895)
管理学院(40663)
中国(35495)
科学(33445)
(28600)
(26527)
研究所(24771)
(23973)
(23231)
中心(20959)
业大(20836)
(20136)
(19701)
师范(19481)
财经(19207)
农业(19026)
(18246)
北京(17632)
(17430)
经济学(17034)
师范大学(16032)
(15900)
基金
项目(94227)
科学(75185)
基金(69932)
研究(64502)
(63034)
国家(62585)
科学基金(52861)
社会(42459)
社会科(40303)
社会科学(40289)
基金项目(37455)
(36701)
自然(35290)
自然科(34390)
自然科学(34375)
自然科学基金(33772)
(31828)
教育(29131)
资助(28206)
编号(23919)
重点(22474)
(21508)
(20812)
成果(19261)
(19132)
科研(18477)
计划(18357)
创新(18066)
国家社会(17991)
课题(17335)
期刊
(58086)
经济(58086)
研究(36243)
学报(25281)
科学(24014)
中国(23311)
(20573)
大学(18257)
学学(17487)
管理(16943)
(16704)
农业(14088)
教育(11343)
技术(9687)
财经(9573)
(9471)
金融(9471)
经济研究(9464)
资源(8881)
业经(8859)
(8284)
问题(7840)
(7385)
(7288)
统计(6680)
科技(6574)
业大(6469)
技术经济(6391)
商业(6381)
(6235)
共检索到189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侯俊利  赵峰  张婷婷  王思凯  庄平  
为探明工程建设后东海大桥风电场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利用底层拖网资料和环境调查数据,采用相对重要性指数、等级聚类、多元统计等方法对该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春、秋季共发现17种大型底栖动物种类,隶属5目10科14属,十足目占绝对优势,其比率为76.5%,其中以长臂虾科和梭子蟹科占优,比率分别为29.4%和17.6%。春季优势种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符芳菲  李纯厚  徐姗楠  
为了解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动态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通过2016年冬季在胶州湾12个站位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66种,其中环节动物32种,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分别为17种、9种和3种,脊索动物2种,纽形动物、头索动物、半索动物各1种。优势种为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青岛文昌鱼(Brachiostoma belcheri tsingtauense),优势度分别为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科  张萌  刘雄军  杨丽敏  薛涛涛  欧阳珊  吴小平  
于2016年6月~2017年5月对陡水湖流域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0属(种),隶属4门6纲28科,其中节肢动物最多(18种),占总种数的45.0%,其次为软体动物(15种),占总种数的37.5%,环节动物最少(7种),占总种数的17.5%。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苏氏尾鳃蚓、椭圆萝卜螺、梨形环棱螺、放逸短沟蜷和河蚬。各采样点区系相似性分析表明陡水湖流域明显分为库区与入库河流。入库河流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76.64±28.91 ind./m~2和46.706±15.293 g/m~2,明显高于库区的平均密度(452.34±78.45 ind./m~2)和平均生物量(1.569±0.209 g/m~2)。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入湖河流物种多样性高于库区。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显著影响陡水湖流域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其木乐  李宁  白露超  马国良  王涛  
[目的]本文旨在揭示湟水河上游底栖动物群落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为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提出指导意见。[方法]通过改良湟水河底栖动物采样点法,于2018年4—5月和7—8月分2次对湟水河上游干流19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化学指标及环境因子进行采集。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主成分分析、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对湟水河上游生态环境指标与底栖动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采集鉴定出底栖动物42个分类单元,共8 980头,隶属于2纲6目28科。主成分排序分析(PCA)表明:对样点贡献度较高的主要环境因子有海拔(alt)、溶解氧(DO)、离源头距离(das)、可溶性磷(SRP)、总氮(TN)、总磷(TP)、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等。通过样点组合聚类分析将19个样点区分为4组:第1组为样点1~5、第2组为样点6~11、第3组为样点12~16、第4组为样点17~19。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襀翅目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地、农地、城市用地;蜉蝣目为农地、城市用地、草地;毛翅目为农地、草地、城市用地;双翅目为城市用地、农地、草地。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多数物种集中于中、上游样点,对他们贡献度较高的变量有海拔、最大流速(MAX)、平均流速(AVG)等,而下游河流段呈现富营养化状态,仅有少数耐污种出现。[结论]湟水河自上游到下游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和干扰,水体理化指标升高,底栖动物丰富度下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底栖动物分布特征明显。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齐磊磊  王其翔  官曙光  高翔  刘洪军  
2007年4月和10月,在山东日照临近海域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春季和秋季两个航次的调查,对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1)全海域共鉴定底栖动物141种,其中多毛类、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分别占总种数的38.30%、34.75%和17.73%,三者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2)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丰度为1885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39.82g/m2。3)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春季高于秋季。4)优势种随季节变化不大,生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一鸣  秦玉涛  刘材材  季晓  邓邦平  刘守海  
本研究基于2011—2014年夏季对长江口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对其种类组成、丰度和生物量进行了年际变化分析。4年间分别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60、58、78和83种。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在2011—2013年间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长江冲淡水区的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明显高于长江口内。2014年平均丰度和平均生物量均显著回升。生物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基本稳定,2012年略低,而之后呈现整体回升的趋势。优势种包括丝异须虫、双形拟单指虫和钩虾,2013年未出现优势种,其余年份则以多毛类为主。年际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且群落组成呈逐年丰富的趋势。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江口环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楠  纪炜炜  付婧  周进  
为了解三沙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以及区域内水产养殖活动对其产生的影响,依据2016年夏季采集的样品数据,分析底栖群落结构、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以及典型群落参数在不同类型水域(鱼类网箱、海带吊绳、鲍鱼筏式养殖水域和自然水域)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三沙湾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6门75种,群落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71.34个·m~(-2)和21.82 g·m~(-2)。其中,丝异须虫(Heteromastus filiformis)、不倒翁虫(Sternaspis scutata)、欧努菲虫(Onuphis eremita)、索沙蚕属一种(Lumbrineris sp.)和角海蛹(Ophelina acuminata)等多毛纲动物为数量优势物种,常在鲍鱼筏式和鱼类网箱养殖水域形成较高种群数量。物种数(N)、丰度(S)、生物量(B)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等群落参数在不同水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群落空间异质性较高,空间差异未反映出水域类型的差别。水深、底层水体温度和盐度、沉积物含水率、粉砂-黏粒比例、总氮含量以及总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因子和群落相关性较强。综上,三沙湾底栖群落在群落参数方面与我国沿海温带水域相似,但群落的物种组成和较高的空间异质性较为独特;物种组成可表征网箱养殖活动的底栖生态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瑶  蔡艳  耿飞飞  刘曼红  陈菲  
为了解哈尔滨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5月对其进行了春季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采样调查。此次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0目12科34种。其中水生昆虫19种,占总物种数的55.88%;软体动物9种,占26.47%;环节动物4种,占11.76%;甲壳动物2种,占5.88%。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步行多足摇蚊(Polypedilum pedestre)、黄色多足摇蚊(Polypedilum flavum)和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研究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7.44±103.28ind/m2和229.61±517.29g/m2。3种生物指数的分析结果如下: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4.11±1.8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83±0.48,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为1.35±0.66。影响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分布的主要水体理化因子为磷酸盐和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典范对应分析和灰色系统关联度分析,表明与太阳岛外滩湿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物种组成和密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水体理化因子为酸碱度,而对生物量影响最大的为亚硝酸盐。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  张旭光  郭弘艺  方宁  宋佳坤  
随着对清洁能源利用的逐步重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水下噪声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我国对海上风电场水下噪声的相关科学研究却几乎一片空白,因此实验对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运行期噪声进行了实地调查采样,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单机容量风电机的噪声特性,并对风电场内单个风机分不同深度进行了噪声特性研究,还对不同噪音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风电机噪音具有低频及低能级水平的特点,主要频率在400 Hz以内,声压级在81~101 d B之间。海水流速一定时,不同深度风电机水下噪声频谱特性基本一致;当海水流速增大,会导致频谱部分主频峰值的丢失或偏移。噪声记录使用的抛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涂梁莉  刘卫霞  隋吉星  曲方圆  赵凡淇  钟海霞  张蒙生  于子山  
2006年8月在山东南部沿岸海域3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182种,其中,多毛类92种,甲壳类42种,软体动物29种,棘皮动物9种,其他类群10种。研究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丰度为2001 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15.92 g/m2。根据IRI指数,优势种前4种分别是寡鳃齿吻沙蚕(Nephtys oligobranchia)、中蚓虫(Mediomastus sp.)、独指虫(Aricidea fragilis)和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Shanno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纪炜炜  周进  
三都澳是中国沿海典型海水养殖海湾。本研究依据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共9个航次采样结果,分析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点及其对养殖活动的响应。结果显示,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40,变化范围为1.45~3.22;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值为1.68,变化范围为0.99~2.41;Pielou物种均匀度指数均值为0.88,变化范围为0.76~0.94。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空间分布规律明显,湾口区站位、海带养殖区和对照站位数值较高,网箱养殖站点数值较低。均匀度指数未有明显空间分布差异。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未见明显时间分布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丽平  高欣  牛翠娟  何培民  刘其根  孙月娟  胡忠军  
2010年春季对太湖流域14个湖泊、7座水库及8条河流的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到底栖动物57种,隶属4门、8纲,其中水生昆虫(17种)和寡毛类(15种)物种数最多。霍甫水丝蚓为整个流域的绝对优势种。聚类分析表明,可将29个水体的底栖动物划分为10种群落类型,其中霍甫水丝蚓在15个水体中占绝对优势,铜锈环棱螺为5个水体的第一优势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 741.2个/m2和47.2 g/m2,寡毛纲在密度中占绝对优势(90.9%),双壳纲和腹足纲在生物量中占93.4%。密度河流最高、水库最低;生物量湖泊最高、水库最低,底栖动物类群数量组成水体类型间差异明显。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轶平  刘修泽  王彬  李玉龙  柴雨  董婧  
根据2007年的4月(春季)和10月(秋季)辽东湾海域19个调查站位所采集的底栖生物样品的鉴定结果,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丰度、生物量、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6种,其中春季33种,秋季26种;多样性指数(H')分布无显著空间差异,丰富度指数(dMa)和均匀度指数(J)分布趋势较为一致,高值区集中分布于辽东湾中部,低值区位于辽东湾西北部沿岸水域;群落聚类分析将春秋两季均划分为5组,但5组内容不同,表明季间群落结构变化较大;群落结构与环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军旺  谢骏  李志斐  王广军  张晓可  张凯  刘阳  
为研究不同沉水植被盖度下夏秋季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变化规律,于2018年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在鲥鯸淀选取了4个盖度水平区域,分别为25%、50%、75%和90%(C-25、C-50、C-75、C-90),以及一个无沉水植物的对照组区域(C-0),分别测定分析各区域的水体理化参数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沉水植物可有效降低总氮(TN)和总磷(TP)浓度。共采集底栖动物19种,隶属于3门4纲19属,其中,水生昆虫、腹足类、寡毛类和瓣鳃类种类数占比分别为68.42%、15.79%、10.52%和5.26%;C-90、C-75、C-50、C-25和C-0组底栖动物种类数分别为10、8、11、9和3种。底栖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随沉水植被盖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C-50组底栖动物的两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盖度、季节以及二者的交互效应对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且夏季C-50组腹足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透明度、总溶解性固体颗粒(TDS)和电导率(SPC)是影响夏秋季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之,盖度为50%左右时,TDS、SPC、TN和TP浓度最低;底栖动物种类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最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勇  线薇微  李文龙  
根据2009―2011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渔业资源中无脊椎动物调查数据,探讨无脊椎动物群落动态特征。结合同步监测的该水域环境数据,分析无脊椎动物群落时空变异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秋季航次共捕获无脊椎动物8目15科25种,其中甲壳动物14种,软体动物11种。无脊椎动物群落优势种类包括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不同年份优势种类存在变异。无脊椎动物群落资源密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9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