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0(2)
- 2019(5)
- 2018(2)
- 2017(3)
- 2016(4)
- 2015(1)
- 2014(2)
- 2013(3)
- 2012(3)
- 2011(2)
- 2010(6)
- 2009(6)
- 2008(2)
- 2007(3)
- 2006(2)
- 2005(3)
- 学科
- 学(26)
- 水产(24)
- 动物(22)
- 动物学(22)
- 生态(4)
- 水鱼(3)
- 泥(3)
- 泥石(3)
- 泥石流(3)
- 流(3)
- 海水(3)
- 海水鱼(3)
- 石(3)
- 其他(2)
- 土壤(2)
- 壤(2)
- 济(2)
- 渔业(2)
- 生态学(2)
- 生物(2)
- 经济(2)
- 业经(1)
- 中(1)
- 交(1)
- 产业(1)
- 产生(1)
- 传(1)
- 信息(1)
- 信息系统(1)
- 农(1)
- 机构
- 研究(43)
- 大学(42)
- 科学(38)
- 水产(37)
- 学院(35)
- 中国(34)
- 所(34)
- 研究所(34)
- 研究院(33)
- 院(33)
- 产科(31)
- 科学研究(31)
- 洋(30)
- 海洋(30)
- 室(28)
- 海水(28)
- 黄海(27)
- 实验(26)
- 实验室(26)
- 重点(26)
- 海洋大学(25)
- 生命(21)
- 部(21)
- 农(19)
- 农业(19)
- 业(16)
- 渔业(16)
- 上海(15)
- 岛(14)
- 海海(14)
共检索到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栋正 张小忠 陈四清 秦搏 常青 刘长琳 柳茜 吕云云
以体重为338.32–445.98 g的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其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P0.05);正交种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1.44%,显著高于其他3种鱼(P<0.05);反交种粗脂肪含量最低,为0.43%,与星突江鲽差异显著(P0.05)。正交种的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反交种(...
关键词:
星突江鲽 石鲽 杂交种 肌肉 营养成分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曹栋正 陈四清 严俊丽 刘长琳 王志军 燕敬平
对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及其正反杂交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正交种(星突江鲽♀×石鲽♂)和反交种(石鲽♀×星突江鲽♂)左眼型比例分别为66.9%和57.3%,介于星突江鲽(84.7%)和石鲽(0%)之间;正反杂交种体表未见似石鲽的长骨板样结构,在此大致位置处仅分布有星突江鲽体表相似的鳞片;杂交种的背鳍、臀鳍及尾鳍上均有比星突江鲽偏小、颜色偏淡的条纹,但侧线均与母本相似,正交种在胸鳍末端处弯曲,而反交种近似直线形;两杂交种可数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0.73和20.76,可量性状的杂种指数平均值分...
关键词:
星突江鲽 石鲽 杂交种 形态变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迪 陈四清 刘志鸿 谭杰 庄志猛 张秀梅 刘长琳 常青
以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头肾细胞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活体注射体细胞体内培养法,经空气干燥制备了染色体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星突江鲽的染色体数目为48条,包括46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两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染色体对和随体。核型公式为:2n=48,2sm+46t,NF=50。
关键词:
星突江鲽 染色体 核型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青 郑风荣 关洪斌 倪世俊 王波
本研究以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I(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COI)为研究对象,探究比较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以及杂交F_1代(星斑川鲽♀×石鲽♂)的种质遗传特性。结果显示,杂交子代与亲本的碱基(A+T)含量均高于(C+G)含量,且杂交F_1代与母本星斑川鲽的(C+G)相同。基于mt DNA Cytb和COI序列结果显示,石鲽与星斑川鲽遗传
关键词:
星斑川鲽 石鲽 杂交 线粒体DNA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萌青 雷霁霖 吴新颖 常青 郑珂珂
采用常规测试方法对大菱鲆、牙鲆及半滑舌鳎的营养成分和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大菱鲆、半滑舌鳎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牙鲆(P0.05);3种鱼的脂肪和灰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氨基酸总量依次为37.73、33.32、32.91mg/100mg;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中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EAA/TAA)依次为43.50%、43.25%、43.00%;对于高不饱和脂肪酸C20∶4、C22∶5、C22∶6,大菱鲆显著高于牙鲆和半滑舌鳎(P<0.05),而C20∶5,牙鲆显著高于大菱鲆和半滑舌鳎(P<...
关键词:
大菱鲆 牙鲆 半滑舌鳎 营养成分 品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臧坤 柳学周 徐永江 张凯 史宝 史学营 李存玉
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星突江鲽生长激素基因(GH)的cDNA序列全长为957 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长615 bp,编码204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与牙鲆同源性最高达到73.0%,系统进化显示,星突江鲽GH与其他鲽形目和鲈形目鱼类聚为一个分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H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H基因mRNA主要在雌雄成鱼垂体中表达,同时在脑、性腺、肝脏、胃和肌肉中均检测到表达,雌鱼胃和肌肉中GH基因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雄鱼(P<0.05),表明星突江鲽GH可能主要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参与性别二态性生长调节。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体外重组表达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爱军 李晨 王新安 侯仕营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取自韩国沿海和俄罗斯沿海的星突江鲽养殖子一代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40个10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个效果稳定的引物,对每个群体40个个体进行扩增,各获得57个位点。韩国群体多态位点数为33个,其多态位点比例P为57.89%;俄罗斯群体多态位点数为32个,其多态位点比例P为56.14%。韩国群体和俄罗斯群体的Shannon遗传多样度分别为0.3384和0.2963,Nei的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0.2305和0.1947。星突江鲽两群体遗传多态度总量Hsp为0.4252。其中,群体内遗传多态度Hpop为0.3174,源于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的比例为0.7465,而源于群体间的...
关键词:
星突江鲽 遗传多样性 养殖群体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臧坤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王妍妍
根据鲽形目和鲈形目鱼类的IGF-II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编码星突江鲽(Platichthys stellatus)IGF-II成熟肽的全长c DNA序列(210 bp),同源性分析显示IGF-II成熟肽在B、A和D区高度保守。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IGF-II/p 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经IPTG诱导,获得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重组蛋白。37℃条件下用1.0 mmol/L的IPTG诱导6 h,目的蛋白表达量最高,占菌体总蛋白的42.7%。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SDS-PAGE电泳检测,IGF-II...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世禄 王波 刘振华 谢琳萍 姜美洁
测定了养殖星斑川鲽肌肉中的蛋白质、脂类和灰分等生化组分,并计算了其比能值,分析了肌肉中构成蛋白质的16种常见氨基酸和主要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星斑川鲽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肌肉氨基酸含量同其他鲆鲽鱼类相比,属中上等水平;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肌肉蛋白中氨基酸的支/芳值为2.33。各类脂肪酸中,油酸(18∶1n)含量最高,其次为亚油酸(18∶2n6)和棕榈酸(16∶0)。星斑川鲽富含EPA和DHA,营养丰富且平衡良好,是值得推荐的优良养殖品种和优质食用鱼类。
关键词:
星斑川鲽 生化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曼红 高天翔 于常红 陈四清 庄志猛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山东半岛南岸海阳近海石鲽同工酶的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石鲽的眼、鳃、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和鳍条共8种组织的17种同工酶表达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肝脏和肌肉两种组织的 AAT、ADH、EST、GPI、G3PDH、IDHP、LAP、LDH、MDH、MPI、PGDH、PGM、SDH和SOD等14种同工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共记录了 21 个基因座位,其中,GPI 2*、IDHP 2*、MDH 1*、MPI 1*、PGM 3*、SDH* 共 6 个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 285 7 (P0 99),平均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 032...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季相山 陈松林 赵燕 邓寒
对石鲽(Kareius bicoloratus )和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精子冷冻保存技术进行了研究,筛选到一个优良的稀释液MPRS,用MPRS冷冻保存石鲽、牙鲆精子,冻后成活率在70%以上。在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受精率是 28 4%±4 55(n=3),孵化率是 42 7%±7 35(n=3),胚胎发育正常;5 000尾杂交鱼苗有102尾成功度过变态期。在牙鲆冻精和大菱鲆卵的杂交实验中,杂交组的受精率只有2 7%,部分受精卵虽能孵化出膜,但仔鱼全为畸形。这两个杂交实验,特别是石鲽冻精和牙鲆卵的杂交实验,证实了冷冻保存的精子完全可以应用在杂交育种工...
关键词:
精子 冷冻保存 石鲽 牙鲆 杂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珺竹 张全启 齐洁 王兴莲 王志刚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为母本,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为父本进行科间远缘杂交,观察和记录了杂交受精卵胚胎及胚后仔鱼的发育情况,描述了各时期的形态特征。杂交受精卵为浮性卵,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1.18±0.14)%和(61.65±0.19)%,胚胎发育的畸形率为(17.00±0.06)%,4日龄仔鱼出苗率为(58.63±0.19)%,35日龄仔鱼的成活率为(57.08±0.20)%。在水温为(15±0.5)℃、海水盐度为29~3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74 h孵化。孵化后4 d开口摄食,17 d开始变态,35 d完成变态。变态时,37%...
关键词:
牙鲆 圆斑星鲽 杂交 胚胎发育 仔鱼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妍妍 柳学周 徐永江 吴莹莹
采用体内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法制备条斑星鲽染色体。实验鱼头肾细胞经体内短期培养,取出体外经低渗处理、卡诺氏固定液固定后,常规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标本。Giemsa染液染色后获得中期分裂相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条斑星鲽有46条染色体,其核型为2n=46=2sm+44t,即有1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22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臂数为NF=48,尚未发现有多倍体的现象,也未发现异型性染色体和随体染色体。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立云 张利民 王际英 柳旭东 段培昌
通过采集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血浆和血清样品,检测并比较其7项生化指标的异同。结果显示: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甘油三脂(TG)及总蛋白(T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二者总胆固醇(T-CHO)和血糖(GLU)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7项生化指标检测血清与血浆间存在高度相关性(0.938
关键词:
星斑川鲽 血浆 血清 不同规格 比较实验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珍珍 边力 张岩 常青 陈四清 刘长琳 葛建龙 胡建成 张盛农
本研究采用RACE末端扩增方法,得到全长为3872bp的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piwil2基因序列,命名为Vvpiwil2,开放阅读框(ORF)长为3192bp,编码1063个氨基酸,5’-UTR和3’-UTR的长度分别140 bp和540 bp。基于ExPASy、SMART、Signal4.1和NCBI的保守结构域(CDD)数据库在线分析对蛋白序列结构进行预测,推断Vvpiwil2编码的氨基酸分子量为118.6 kDa,理论等电点为9.02,无跨膜结构及信号肽,有3个结构域:ArgoL1结构域、PAZ结构域及PIWI结构域。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圆斑星鲽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仔稚鱼以及雌雄成鱼的不同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Vvpiwil2基因从胚胎发育早期至高囊胚期均大量表达,之后呈下降趋势,直至孵化阶段。由于胚胎从卵裂至囊胚时期的发育过程主要受细胞质成分引导,直至原肠早期,mRNA开始大量转录合成,实现由母源型向合子型的过渡,推断Vvpiwil2是母源性基因。孵化后仔稚鱼68 d时,Vvpiwil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表明Vvpiwil2的功能可能与圆斑星鲽性腺分化过程相关;Vvpiwil2基因在雌雄成鱼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且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精巢,推测Vvpiwil2基因在卵巢功能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解析圆斑星鲽性别决定机制提供了新的靶标基因,为建立全雌化苗种繁育技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