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84)
- 2023(5158)
- 2022(4264)
- 2021(4082)
- 2020(3303)
- 2019(7228)
- 2018(7157)
- 2017(13082)
- 2016(7400)
- 2015(8267)
- 2014(8219)
- 2013(7955)
- 2012(7373)
- 2011(6532)
- 2010(6655)
- 2009(6043)
- 2008(6371)
- 2007(5815)
- 2006(4976)
- 2005(4582)
- 学科
- 济(28647)
- 经济(28615)
- 管理(21283)
- 业(17612)
- 企(14563)
- 企业(14563)
- 方法(13780)
- 数学(12166)
- 数学方法(11840)
- 财(8072)
- 中国(7885)
- 学(6996)
- 农(6890)
- 业经(5790)
- 制(5638)
- 贸(5518)
- 贸易(5513)
- 易(5370)
- 理论(5203)
- 地方(4891)
- 银(4578)
- 银行(4560)
- 融(4449)
- 金融(4448)
- 务(4406)
- 农业(4384)
- 财务(4377)
- 财务管理(4361)
- 环境(4334)
- 行(4312)
- 机构
- 大学(106693)
- 学院(105670)
- 济(39039)
- 经济(38084)
- 管理(35530)
- 研究(35077)
- 理学(30513)
- 理学院(30131)
- 管理学(29191)
- 管理学院(29020)
- 中国(26621)
- 科学(23951)
- 京(22509)
- 农(20755)
- 财(19281)
- 所(18390)
- 业大(18028)
- 中心(16677)
- 研究所(16662)
- 农业(16549)
- 江(16193)
- 财经(15164)
- 北京(13943)
- 经(13811)
- 范(13652)
- 师范(13402)
- 州(12832)
- 技术(12746)
- 院(12628)
- 经济学(12549)
- 基金
- 项目(71144)
- 科学(54594)
- 基金(51559)
- 研究(47482)
- 家(46430)
- 国家(46070)
- 科学基金(38928)
- 社会(29630)
- 社会科(28200)
- 社会科学(28191)
- 省(27920)
- 基金项目(26609)
- 自然(26360)
- 自然科(25843)
- 自然科学(25834)
- 自然科学基金(25366)
- 划(23357)
- 教育(22625)
- 资助(22030)
- 编号(17913)
- 重点(15913)
- 部(15083)
- 成果(14718)
- 发(14509)
- 创(14202)
- 科研(14105)
- 计划(14031)
- 大学(13488)
- 创新(13396)
- 国家社会(12915)
共检索到160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星星 谢红旗 李清明 曾建国 熊兴耀
用乙醇回流法从葡萄枝蔓中提取白藜芦醇,以乙醇体积分数(x1)、回流时间(x2)和溶媒比(x3)为自变量,以白藜芦醇得率(y)为因变量,得二次回归方程y=–6.186 39+0.181 78x1–0.012 371x2+0.122 93x3+0.000 273x1x2–0.000 545x1x3–0.000 164x2x3–0.001 178x12–0.000 042x22–0.002 998x32(r=0.936 1,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开拓 马莉 卢霞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工艺,在二水平五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组合)对葡萄皮渣中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50%、液料比12∶1(mL/g)、提取温度35.6℃、提取时间34.8 min和超声波功率231 W时,白藜芦醇的最高提取量为48.72μg/gFW,且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相对误差为0.73%)。这些结果为超声波辅助提取技术在葡萄皮渣白藜芦醇提取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洁红 谭兴和 郭时印 王锋 潘小红 周向荣
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温度、时间及料液比对湘西刺葡萄皮色素(VSP)提取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从刺葡萄皮粉中提取色素宜采用70%乙醇(含0.03%盐酸)作为提取剂;刺葡萄皮色素提取的响应面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6.7,提取温度46.7℃,提取时间68 min,该条件下提取量指标为8.125 9,模型预测精度达99.9%,比单因素组合条件下的提高了4.94%;回归方程优化明显提高了第一级、第二级提取率,使二级提取率由单因素最优条件下的90.18%提升到了97.35%.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瑞民 张娟 李凯 谢一民
以宁夏三大品牌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中的反式白藜芦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其中,对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015mg/L,定量限为0.03mg/L;在0.03mg/L~3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方程为y=1.1161x+0.0137,R~2=0.9996;重复性较好,标品的RSD为0.23%,样品的RSD为0.18%;准确度较高,加标回收率范围在92.3%~97.1%之间;研究表明反式白藜芦醇的含量与酒的品牌、葡萄品种有较大的关系,供试样品中反式白藜芦醇含量在1.97mg/L~3.70mg/L之间.
关键词:
反式白藜芦醇 高效液相色谱 干红葡萄酒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建平 姜丰 杨国顺
以巨峰和红地球葡萄的不同组织为试材,利用不同培养基对其愈伤组织进行诱导,测定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结果表明:在B5基本培养基附加6mg/LNAA和0.6mg/L6-BA的培养条件下,巨峰葡萄果皮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达87%.愈伤组织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均高于其对应外植体中的含量,其中巨峰葡萄果皮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达11.184μg/g.经6次继代培养可诱导出生长势强、白藜芦醇含量为14.296μg/g的巨峰葡萄优良愈伤组织.
关键词:
葡萄 细胞培养 白藜芦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聃璐 林拥军
将来源于2个葡萄品种的白藜芦醇合酶基因以组成型表达的强启动子Ubiquitin驱动,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引入粳稻品种中花11中。通过对单拷贝转基因家系基因表达量及白藜芦醇目标物的检测,发现大多数转基因家系的外源基因可稳定表达,但检测到的最终产物不是白藜芦醇,而是白藜芦醇苷(亦称云杉新苷),最高检出量达到了10.26μg/g,是野生型对照的1 000倍,推测这是在生成白藜芦醇的基础上,水稻内源的糖基转移酶作用的结果。虽然经抗病检测发现转基因植株并没有对稻瘟病菌表现出明显抗性,但是高含量的云杉新苷转基因家系可以作为提升水稻潜在营养价值的材料进行使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蕴青 韩雅珊 惠柏棣 陈雷 钟粟 赵文恩
用反相HPLC同时测定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及糖苷4种异构体。以 OASISTM固相萃取柱进行前处理,以 Hypersil C18(4.6 mm×250mm,5μm)为色谱柱,乙睛-水(含 0.1%三乙胺)梯度洗脱,同时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88nm和 308nm检测。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及其糖苷4种异构体在 20 min内可得到较好的分离,其回收率均在(95.7±1.4)%以上,最小检测限为0.001 mg·L-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付洪冰 崔莹 崔崇士
从贝达葡萄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方法,克隆到了白藜芦醇合酶(resveratrol synthase,RS)基因的全长cDNA。将其与圆叶葡萄(Vitis rotundifolia)、华东葡萄(Vitis pseudoreticulata)、河南毛葡萄(Vitis ficifolia)、河岸葡萄(Vitis vulpine)、酿酒葡萄(Vitis virufera)、羊蹄甲(Bauhinia)、花生(Arachis hvpogaea)、虎杖(Polygonum cuspiaatum)、大黄(Rheum officinale)进行氨基酸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分离的RS基因与其他葡萄的R...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艳梅 陈秀荔 胡庭俊 刘青云 李强勇 冯鹏霏 杨春玲 彭敏 朱威霖 潘传燕 曾地刚 赵永贞
为了探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最优工艺及抗氧化活性,对目前已有的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的方法,对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和提取次数这5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添加木瓜蛋白酶提取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方法最高效便捷,且当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3 h,提取次数2次,以及木瓜蛋白酶添加量为2.0% 时,长茎葡萄蕨藻多糖提取率相对较高,可达到41.24%±0.09%。进一步的实验结果显示,长茎葡萄蕨藻多糖对DPPH和ABTS自由基均具有良好的清除活性,其IC_(50)值分别为2.32mg/ml和0.67 mg/mL。本研究表明使用优化后的木瓜蛋白酶酶解法能有效提高长茎葡萄蕨藻多糖的提取率,且长茎葡萄蕨藻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金鑫 师俊玲 罗光武
【目的】评价毛葡萄的营养与功能活性,为其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4年采自广西罗城的13个株系的毛葡萄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从毛葡萄中提取多酚、黄酮和白藜芦醇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用比色法测定总多酚与总黄酮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藜芦醇含量,用DPPH、ABTS和还原力等方法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所选样品的多酚、黄酮、白藜芦醇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在不同株系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多酚含量为1.973.14mg/g,黄酮含量为0.411.35mg/g,白藜芦醇含量为0.758.81μg/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兴华 李兴林 周鑫 王丹丹
【目的】获得葡萄(Vitisvini fera L.)松散型愈伤组织,并了解其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葡萄的叶、叶柄和茎分别作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组合(6-卞氨基嘌呤(6-BA)、激动素(KT)、吲哚丁酸(I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培养基(以B5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含30g/L蔗糖和6g/L琼脂)上,进行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继代培养,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不同来源愈伤组织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葡萄叶为外植体时,诱导的愈伤组织出愈率很低;以叶柄和茎为外植体时,愈伤组织的出愈率均较高。利用叶柄和茎获得松散愈伤组织时,其诱导培养基组成分别是:B5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红军 秦晨亮 丁玲
为研究水杨酸(SA)对‘赤霞珠’葡萄果皮中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在花后10d,使用25、50、100mg/L的水杨酸(SA)对‘赤霞珠’葡萄果穗进行喷施处理,以喷施清水为对照,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白藜芦醇和总类黄酮的含量,分析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处理对果皮中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在赤霞珠葡萄发育过程中,果皮中总类黄酮的含量在花后35d最低,之后开始上升,直至成熟。白藜芦醇含量呈双峰型变化趋势,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35和80d。且经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后,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含量均得到提高,其中分别以25和50mg/L水杨酸处理效果最好。与总类黄酮和白藜芦醇合成...
关键词:
葡萄 水杨酸 总类黄酮 白藜芦醇 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辉
以提高金线吊葫芦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案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等对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影响,应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提取液中黄酮类化合物浓度的主要因素水平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因素水平组合为乙醇体积分数55%,提取温度74℃,提取时间50 min,黄酮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0.106 g·L-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艳 房玉林 张昂 代玲敏 刘树文 来疆文
【目的】探讨酸法与酶法提取葡萄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组合,并比较8种酿酒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的差异。【方法】(1)用HCl提取葡萄皮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以HCl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因素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法提取葡萄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2)以纤维素酶液提取葡萄皮渣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设计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4因素包括纤维素酶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确定酶法提取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最佳工艺条件;(3)采用酸法和酶法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比较8种酿酒葡萄皮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结果】(1)酸法提取葡萄皮渣可溶性膳食纤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 菅蓁 郭耀东
【目的】获得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提取剂、盐酸用量、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用含体积分数0.1%盐酸的甲醇作为提取剂,40℃水浴中超声波辅助提取,提取时间50 min,料液比1∶7,提取2次。各因素对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得到了葡萄果皮中花色素苷的最佳提取工艺,该工艺下花色素苷的提取率为73.10%。
关键词:
葡萄果皮 花色素苷 提取工艺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