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75)
- 2023(13034)
- 2022(11416)
- 2021(10684)
- 2020(8910)
- 2019(20566)
- 2018(20395)
- 2017(38936)
- 2016(21748)
- 2015(24364)
- 2014(24406)
- 2013(24361)
- 2012(22269)
- 2011(20277)
- 2010(19987)
- 2009(18293)
- 2008(17718)
- 2007(15424)
- 2006(13536)
- 2005(11810)
- 学科
- 济(90105)
- 经济(90020)
- 管理(60867)
- 业(55676)
- 企(45689)
- 企业(45689)
- 方法(40686)
- 数学(35280)
- 数学方法(34848)
- 农(23259)
- 学(23246)
- 地方(21663)
- 中国(21588)
- 业经(19039)
- 财(18904)
- 农业(15960)
- 和(15551)
- 环境(15263)
- 理论(14324)
- 贸(13856)
- 贸易(13845)
- 制(13446)
- 易(13379)
- 技术(12987)
- 划(12460)
- 地方经济(11866)
- 务(11448)
- 财务(11384)
- 财务管理(11360)
- 资源(11306)
- 机构
- 大学(309422)
- 学院(306989)
- 管理(122344)
- 济(116272)
- 经济(113618)
- 研究(107960)
- 理学(106189)
- 理学院(104923)
- 管理学(102942)
- 管理学院(102430)
- 中国(78163)
- 科学(72961)
- 京(67805)
- 农(57291)
- 所(56197)
- 研究所(52000)
- 业大(51638)
- 财(49772)
- 中心(48187)
- 农业(45442)
- 江(44688)
- 北京(42629)
- 范(42014)
- 师范(41532)
- 财经(40436)
- 院(40083)
- 经(36798)
- 州(36563)
- 师范大学(33734)
- 经济学(33554)
- 基金
- 项目(220784)
- 科学(172096)
- 基金(158532)
- 研究(155902)
- 家(141294)
- 国家(140193)
- 科学基金(118550)
- 社会(95760)
- 社会科(90630)
- 社会科学(90600)
- 省(87575)
- 基金项目(84759)
- 自然(80201)
- 自然科(78138)
- 自然科学(78114)
- 自然科学基金(76667)
- 划(74404)
- 教育(70220)
- 资助(65632)
- 编号(63247)
- 重点(50213)
- 成果(49959)
- 发(48053)
- 部(47455)
- 创(45171)
- 课题(43899)
- 科研(42598)
- 计划(42409)
- 创新(42221)
- 大学(39419)
- 期刊
- 济(125247)
- 经济(125247)
- 研究(85131)
- 中国(60963)
- 学报(55938)
- 科学(51040)
- 农(50847)
- 管理(43071)
- 大学(40463)
- 学学(37975)
- 农业(35983)
- 财(35220)
- 教育(33378)
- 技术(26443)
- 业经(20695)
- 融(20362)
- 金融(20362)
- 业(19220)
- 经济研究(19114)
- 资源(18673)
- 财经(18418)
- 图书(18264)
- 科技(16464)
- 问题(16268)
- 经(15707)
- 技术经济(15353)
- 版(14944)
- 业大(14744)
- 理论(14641)
- 实践(13611)
共检索到441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久丽 任勇 包晓斌 陆守一
在对FAO(1976),Beek(1978)等有关土地评价、土地质量以及近年来提出的土地生态位、土地生态评价、土地生态设计等一系列有关土地分类和评价概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并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的水平,提出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指标体系的定量方法;建立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综合指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对昕水河流域和隰县示范区的土地综合生产潜力和利用价值水平进行了尝试性的定量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情 刘雪华 岳天祥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筠 许莹 马晓群
针对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问题,本文基于淮河流域171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121站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采用气候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模型计算了冬小麦、夏玉米和一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淮河流域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一季稻最高,其次是夏玉米,冬小麦最低;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冬小麦超过20%,但三种作物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占光温生产潜力的比例(简称气候比)以冬小麦最低,多年平均值仅为49.7%,且变异系数达到25.4%;夏玉米和一季稻的多年平均值分别为67.3%和66.4%,变异系数仅为12.9%和16.3%。降水变化对三种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限制以冬小麦最大,其次是夏玉米,一季稻最小。冬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严重不足,且降水变异系数大,构成了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双重限制作用;夏玉米生长季内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变异系数均是限制夏玉米的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一季稻的气候比则仅与生长季降水量相关显著,气候生产潜力主要受降水量多少的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姚筠 许莹 马晓群
针对淮河流域粮食主产区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粮食作物生产能力的问题,本文基于淮河流域171站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及121站作物历年生育期资料,采用气候生产潜力逐级订正模型计算了冬小麦、夏玉米和一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着重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降水变化对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0年淮河流域三种主要农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以一季稻最高,其次是夏玉米,冬小麦最低;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年际间变异系数均超过10%,其中冬小麦超过20%,但三种作物均无显著的时间变化趋势。各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占光温生产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世坤 蔡焕杰 王健
【目的】分析石羊河流域种植玉米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探索影响石羊河流域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为当地的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石羊河流域1980-2005年的气象数据,采用机制法分析该流域玉米的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结合ArcviewGIS软件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利用FAO的CROPWAT模型,分析玉米生育期蒸发蒸腾量的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灌溉建议,发掘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流域玉米的产量。【结果】石羊河流域玉米光合、光温生产潜力分别为22 704.79~25 732.44和10 665.73~17 189.27kg/hm2,二者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由北向南逐渐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本文测算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区粮食增产潜力:半干旱偏旱区201.7万吨,半干旱区941.38万吨,半湿润偏旱区1061.8万吨,半湿润区897.08万吨,黄河流域旱地合计可增产粮食3000万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喜明 吴普特 陈晓兵 冯浩
根据三川河流域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多年平均降雨量,结合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的蓄水指标,确定了该流域的雨水资源化指标,计算了其雨水资源潜力,并对研究流域的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三川河流域雨水资源的理论潜力为20.680 2亿m3;可实现潜力为20.065 1亿m3,占理论潜力的97.03%,其中就地利用、叠加利用和异地利用方式分别占可实现潜力的10.98%,83.83%和5.19%;现实潜力为112 819.66万m3,占可实现潜力的56.23%,其中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各占0.69%,16.61%和82.70%。从流域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来看,三川河流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冬梅 孙保平 刘敬军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林业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王冬梅孙保平刘敬军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现实生产潜力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貌、岩石、植被和水文等因素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生物生存的源泉。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由于人口数量的迅...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赵永江 方相林
从河南省土地资源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以及土地利用结构潜力三个方面综合研究河南省土地资源潜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为充分发挥全省土地资源的生产能力,使土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提高河南省的环境人口容量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环境人口容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国申 朱金兆 吴斌 李建军 毕华兴
以工作站为硬件平台,应用ARC/INFO及ERDAS系统,开发了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信息管理及生态效益评价系统.该系统包括6个子系统:①属性数据库管理子系统;②数字地形模型子系统;③图形数据库管理子系统;④遥感数据处理子系统;⑤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模型子系统;⑥生态效益评价子系统.结果表明:昕水河流域防护林体系生态效益显著,1994年与1989年相比,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流域总生物量增加3.7%,年径流总量减少6.97%,年产沙总量减少8.17%.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小兵
在现有李子口小流域气候、温度、降水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李子口小流域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潜力,提出:李子口小流域土地可承载人口数量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生产潜力 人口承载潜力 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安涛 史正涛 苏旺德 杨帆
针对流域生态系统恢复潜力问题,以南汀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选取斑块丰富度密度、NDVI、地形起伏度、坡度、坡向、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评价指标模型对多源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对南汀河流域的恢复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南汀河流域的恢复潜力值在0.1896~0.9636之间;平均值为0.5215,恢复力达到中等或较高水平以上的流域面积为5114.43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65%,表明南汀河流域总体恢复潜力较好;在空间分布上,南汀河流域生态恢复潜力总体趋势呈西高东低,西部和南部处于高或较高恢复水平,中部和东部沿河流地区处于中等、较低或低恢复力水平;其中,...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希华
本文以长清县为例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综合肥力的观点出发 ,科学地考虑影响土地生产力水平的多种因素 ,确定合理的数学模型 ,对土地生产力水平进行定量化评价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等定级和粮食生产潜力的估算。
关键词:
农用土地生产力 综合评价指数 生产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海鹰 陆军辉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土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基础,其使用的数学评价模型计算复杂、过程繁琐、评价结果抽象,因此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利用GIS所具有的强大空间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的能力,可以弥补现有土地潜力评价模型的不足,更好地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支撑和保障。文章基于Arc GIS EnGInE(AE)二次开发组件、地理数据库技术、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模型,利用VS2010开发了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系统集成了数据加载、数据管理、数据查询、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和潜力评价以及专题图制作等功能,具备性能运行稳定、评价效率高,数据可视化等特点。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土地生产潜力分析评价,得到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涛 常庆瑞 刘京 刘梦云 齐雁冰
【目的】对黄土台塬区县域耕地生产潜力现状进行评价。【方法】针对陕西合阳县耕地资源现状,选取立地条件(地貌类型、坡度、海拔)、耕层土壤速效养分(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理化性质(土壤pH、有机质)、剖面性状(土壤剖面构型、土壤结构)、农田管理(农田基础设施、灌溉能力、障碍类型)5个方面的13个因子,建立耕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对合阳县耕地生产潜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陕西合阳县87 316.93hm2耕地中,1~6级耕地面积分别为872.23,13 124.13,25 365.18,30 323.57,16 440.34,1 191.48hm2。其中1~3级耕地主要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