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34)
- 2023(12680)
- 2022(10873)
- 2021(10271)
- 2020(8902)
- 2019(20962)
- 2018(21009)
- 2017(40772)
- 2016(21913)
- 2015(25067)
- 2014(25151)
- 2013(24587)
- 2012(22525)
- 2011(20242)
- 2010(20142)
- 2009(18736)
- 2008(18509)
- 2007(16434)
- 2006(13937)
- 2005(12200)
- 学科
- 济(91150)
- 经济(91070)
- 管理(63709)
- 业(60955)
- 企(51573)
- 企业(51573)
- 方法(49642)
- 数学(43938)
- 数学方法(43243)
- 贸(26011)
- 贸易(26000)
- 易(25287)
- 财(23781)
- 农(22539)
- 中国(20497)
- 业经(18967)
- 学(16908)
- 理论(16725)
- 务(16362)
- 财务(16292)
- 财务管理(16258)
- 地方(16198)
- 企业财务(15317)
- 制(14952)
- 农业(14420)
- 和(13654)
- 技术(13296)
- 银(12778)
- 银行(12752)
- 融(12444)
- 机构
- 学院(313629)
- 大学(313199)
- 济(130043)
- 经济(127463)
- 管理(125558)
- 理学(108978)
- 理学院(107906)
- 管理学(105750)
- 管理学院(105187)
- 研究(96862)
- 中国(74486)
- 京(63844)
- 科学(58781)
- 财(57727)
- 农(48472)
- 所(47886)
- 中心(47251)
- 财经(47170)
- 业大(46277)
- 江(45315)
- 研究所(43571)
- 经(42780)
- 经济学(40104)
- 北京(39323)
- 范(38534)
- 农业(38463)
- 师范(38128)
- 州(36772)
- 经济学院(36580)
- 财经大学(35144)
- 基金
- 项目(212894)
- 科学(167547)
- 基金(155373)
- 研究(153912)
- 家(134928)
- 国家(133890)
- 科学基金(115874)
- 社会(96565)
- 社会科(91750)
- 社会科学(91722)
- 省(83277)
- 基金项目(81866)
- 自然(76599)
- 自然科(74920)
- 自然科学(74902)
- 自然科学基金(73550)
- 教育(72911)
- 划(69998)
- 资助(65701)
- 编号(63873)
- 成果(50969)
- 重点(47685)
- 部(47403)
- 创(44472)
- 发(44382)
- 课题(42468)
- 科研(41654)
- 创新(41529)
- 教育部(41153)
- 大学(40606)
- 期刊
- 济(130268)
- 经济(130268)
- 研究(83246)
- 中国(53111)
- 学报(46988)
- 财(46139)
- 管理(43841)
- 科学(42274)
- 农(42097)
- 大学(35670)
- 学学(33568)
- 教育(30067)
- 技术(29996)
- 农业(28724)
- 融(28527)
- 金融(28527)
- 财经(22701)
- 经济研究(22414)
- 业经(21768)
- 贸(19696)
- 经(19473)
- 问题(18391)
- 统计(17911)
- 图书(17061)
- 国际(16852)
- 业(16181)
- 策(16126)
- 技术经济(16088)
- 理论(15443)
- 商业(15300)
共检索到445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碧琴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局部地区局势紧张使易货贸易呈现复苏迹象,并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易货贸易这种古老而原始的商品交换方式在当今发达的货币经济中依然发挥着作用,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任问题使易货贸易的资源配置效率无法与现汇贸易相提并论,易货贸易只能作为特定情况下现汇贸易的有益补充,在经济恢复常态后将被现汇贸易取代。现汇贸易在巩固开拓原有市场关系网络的同时可以适时推进贸易本币结算进程,这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有益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敏 周工
本文在人民币汇率预期变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国内有关经济变量对其的影响,并对实证分析部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呈动态变化,当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使人民币汇率预期升值,滞后一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上升则使人民币汇率预期贬值;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预期的影响同样表现出动态特征;金融发展状况、通货膨胀水平、经济增长水平以及国内利差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无显著影响;人民币汇率预期形成机制符合外推型;通过内生性检验,证明本文实证模型并无内生性问题。最后,针对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夯实人民...
关键词:
跨境贸易 人民币结算 汇率预期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莹
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良好契机,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启动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正式起航。本文在分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实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收益与成本,并提出了构建通畅的人民币回流机制、尽快建设离岸金融市场和增强人民币跨境流动监测管理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贸易 结算 收益 成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晏玲菊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的前例,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仍然不高,甚至未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之一,这与中国经济地位不相适应。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试点不仅有利于促进对外经济,同时也有利于中国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结算试点是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
关键词:
人民币 国际结算 经济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措 谭小芬
基于2012—2019年省际层面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数据样本,本文研究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对人民币发挥贸易结算货币职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DID方法的实证分析表明,双边货币互换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促进作用呈现非对称性,即对出口贸易本币结算影响显著,而对进口贸易本币结算的影响并不显著。构建人民币互换网络有助于缓解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的“跛足化”现象。机制分析表明,“外币融资可获得性”是双边货币互换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贸易开放度更高的省份、与中国贸易联系密切以及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高于中国的贸易伙伴,人民币互换网络对贸易领域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的研究为人民银行开展货币金融合作、强化人民币的贸易媒介职能以有序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琼 张悠
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和结算职能的影响和决定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探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的发展及政策的颁布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而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和产业内贸易水平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据此笔者提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尝试对大宗商品进行人民币定价、促进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职能深化及加强离岸市场发展等措施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波 伍戈 裴诚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推出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结算方式,虽然学界和业界对其存在较多的争论,但是对其研究尤其是基于数量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结算货币选择的框架下结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身的特点,分析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若干因素,并计算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经验研究的结论表明,跨境人民币业务扩张程度、相关政策的推进、外部宏观经济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以及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与贸易项下人民币收支均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离岸市场人民币升(贬)值预期虽然与该项业务存在相关关系,但其并不是影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唯一主导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庞岩 卢爱珍
本文在回顾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汇率及离岸市场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通货膨胀有显著阻碍作用。为更好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两方面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及拓宽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 VAR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庞岩 卢爱珍
本文在回顾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分析其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运用VAR模型对2010年一季度到2016年一季度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相关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影响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主要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汇率及离岸市场发展对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通货膨胀有显著阻碍作用。为更好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资源配置两方面提出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法规体系的建设、完善人民币支付清算体系、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与改革及拓宽境外人民
关键词:
跨境贸易人民币 结算 VAR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建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作为一种货币的基本职能向境外延伸的过程,主要指计价和结算两种职能。而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的所有职能在境外的延伸,除了包括计价和结算职能外,还包括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两种职能。从货币职能角度看,跨境结算只是部分实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所以通常说跨境结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姚爱萍 万里平
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以来,规模迅速扩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与此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也存在着明显的失衡,进口支付远超过出口,呈现出"进口大、出口小"的特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关系到人民币贸易结算是否可持续发展,对外汇储备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以及原因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丽娟 赵恒 王丽佳
近些年,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贸易结算货币选择的研究框架下,利用2012~2018年影响跨境人民币结算数据,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得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是一个具有时间趋势的指标;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在短期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若要持续促进,还需实施贸易结构调整等措施;人民币贬值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提升;一定的通货膨胀会刺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增长;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期会拉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在长期会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应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使用货币政策等逆周期调节政策、维持汇率稳定以及继续完善跨境贸易人民币政策等方面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推进贸易便利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力臻 王凤智
中国占有稀土贸易资源和出口规模的绝对优势,若人民币跨境结算能同稀土贸易相互绑定,对于发挥我国的资源优势、降低稀土出口企业的汇率风险、缓解贸易收支顺差过大的压力,稳步长效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意义重大。进出口国的贸易自由度、货币自由度、进口国及地区的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完善度、货币互换协议的签订、用于人民币交易和结算的各种软硬件设施及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度,都会影响到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规模和效率。因此,为推进稀土贸易的人民币结算,我国应尽快提升稀土贸易自由度和人民币国际竞争力,通过稀土贸易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并应加快建设和完善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法律体系和基础设施。
关键词:
稀土贸易 人民币跨境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现收付差额是由于我国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人民币结算的接受程度不同、我国对外贸易企业市场地位不够强,以及跨境套利操作自从2008年1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