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6)
2023(7166)
2022(6089)
2021(5853)
2020(4769)
2019(10851)
2018(10246)
2017(19513)
2016(10723)
2015(11308)
2014(11325)
2013(11080)
2012(10385)
2011(9273)
2010(9583)
2009(8765)
2008(8921)
2007(8214)
2006(7311)
2005(6584)
作者
(30335)
(25486)
(25005)
(24127)
(16218)
(12094)
(11370)
(9661)
(9556)
(9350)
(8691)
(8310)
(8274)
(8087)
(8076)
(7813)
(7605)
(7428)
(7409)
(7259)
(6387)
(6268)
(6142)
(5894)
(5768)
(5764)
(5719)
(5685)
(5173)
(5121)
学科
(36216)
经济(36160)
(33155)
管理(31284)
(24158)
企业(24158)
(15926)
方法(13840)
(13424)
数学(12098)
数学方法(11855)
中国(11757)
农业(11221)
(9436)
(9131)
业经(8619)
(8080)
贸易(8078)
(8012)
(7999)
财务(7977)
财务管理(7961)
(7920)
(7873)
银行(7857)
地方(7726)
企业财务(7645)
(7516)
(7041)
金融(7041)
机构
学院(147332)
大学(145327)
(60542)
经济(59091)
管理(54867)
研究(53197)
理学(46516)
理学院(45989)
管理学(45205)
管理学院(44911)
中国(40491)
(32023)
科学(31358)
(29937)
(27067)
(26987)
中心(24680)
研究所(24324)
财经(24007)
(23540)
(21794)
业大(21405)
农业(21066)
(19757)
师范(19572)
(19385)
北京(18901)
(18779)
经济学(18504)
财经大学(17674)
基金
项目(96236)
科学(75905)
研究(71702)
基金(69681)
(61520)
国家(60939)
科学基金(51353)
社会(45183)
社会科(42827)
社会科学(42817)
(37118)
基金项目(35394)
教育(33185)
自然(32786)
自然科(32018)
自然科学(32005)
(31954)
自然科学基金(31454)
编号(29041)
资助(28913)
成果(25095)
重点(22060)
(21738)
(21144)
课题(21020)
(20950)
(19791)
国家社会(18817)
创新(18564)
教育部(18438)
期刊
(69659)
经济(69659)
研究(46028)
中国(31880)
(26036)
(25049)
学报(23233)
科学(21292)
管理(20445)
教育(18620)
(17969)
金融(17969)
大学(17653)
农业(17454)
学学(16750)
技术(11888)
财经(11817)
业经(11483)
经济研究(11163)
(10137)
问题(8877)
(8780)
(8004)
(7676)
国际(6923)
现代(6733)
技术经济(6448)
科技(6410)
理论(6307)
(6163)
共检索到2290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立龙  郑怡君  胡闻涛  於泽泉  
加大对深度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重要之策。粗放搬迁、安置包办、只搬不扶等政策偏差,降低了搬迁脱贫的精准性及施策成效。采集秦巴山区易地搬迁村户的样本数据,对不同贫困深度村户的搬迁意愿与脱贫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贫困深度与家庭特征不同,村户易地搬迁意愿不同;包揽式、唯补贴的搬迁安置方式,忽略搬迁对象的贫困深度及其脱贫需求差异,容易降低脱贫成效,形成"救济陷阱";相比补贴安置与政策救济,搬迁后生产与就业的接续是脱贫的根本之路。因此,应实行差异性的搬迁规划引导政策,瞄准村户的搬迁安置需求进行精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立龙  郑怡君  胡闻涛  於泽泉  
加大对深度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力度是破解深度贫困的重要之策。粗放搬迁、安置包办、只搬不扶等政策偏差,降低了搬迁脱贫的精准性及施策成效。采集秦巴山区易地搬迁村户的样本数据,对不同贫困深度村户的搬迁意愿与脱贫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贫困深度与家庭特征不同,村户易地搬迁意愿不同;包揽式、唯补贴的搬迁安置方式,忽略搬迁对象的贫困深度及其脱贫需求差异,容易降低脱贫成效,形成"救济陷阱";相比补贴安置与政策救济,搬迁后生产与就业的接续是脱贫的根本之路。因此,应实行差异性的搬迁规划引导政策,瞄准村户的搬迁安置需求进行精准的安置帮扶;设定安置补贴的有效区间,优化搬迁考核评估;着眼于"脱贫",开展搬迁安置帮扶,以"减贫"定搬迁、谋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月  冯晓龙  汪三贵  
测度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脆弱性,对贫困进行事前干预,不仅能增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和长效性,还能降低减贫政策成本。本文利用8省16县1050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下,2015年、2016年农户的平均贫困脆弱率分别为54.29%、47.62%,且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与未搬迁农户脆弱率变动相比,已搬迁农户的脆弱率下降幅度更大;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未上过学、家庭抚养比在75%及以上、劳动力数量在6个及以上的家庭未来最容易陷入贫困。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曙光  
易地扶贫搬迁是在扶贫攻坚阶段为解决生态脆弱区深度贫困问题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理论层面从阻断效应、重构效应、增长效应和社会一体化效应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意义,同时也从融入障碍、共同体割裂效应、生活成本约束、就业困境和公共服务瓶颈等角度论述了易地扶贫搬迁的约束条件,并着重以广西模式为核心研究了易地扶贫搬迁的"顶层设计-动员激励-统筹协调-监督考核"四位一体核心机制。广西易地扶贫搬迁的核心模式包含基础设施、就业培训、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产业带动、社区重建、文化融入、心理介入、生态恢复等九个方面,从而从"经济-社会-文化"三个维度建立了系统性的制度框架。这些经验具有一定典型性,值得总结和推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陈嫣琳  何彪  谢雪莲  
易地搬迁是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湖北省十堰市龙韵村115户搬迁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搬迁前后的生计资本、生计策略以及生计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政策实施对搬迁农户生计的改善情况,并通过移民农户对扶贫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评价扶贫效果。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促进了移民生计资本的增加,改变了农户生计策略,优化了贫困户整体生计结果,精准扶贫效果显著;(2)农户对易地搬迁扶贫政策效果的整体满意度较高,均值为3.71,提升了贫困户的获得感及幸福感;(3)易地搬迁可持续减贫仍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需要防范返贫风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立龙  郑怡君  胡闻涛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战略工程之一,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由于基层政策执行偏差,部分地区有扶贫搬迁农户陷入"安置依赖"、"救济陷阱",或出现"搬而难富"问题。基于对易地搬迁地区村户的随机调查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发现相对贫困程度、贫困异质性及家庭特征影响到村户搬迁意愿、搬迁脱贫内生动力及其成效,制约搬迁的扶贫精准性与有效性。搬迁对外出务工村户的生计影响有限,对本地生产的贫困村户有帮扶效应。获得补贴不等于持久脱贫,单一的安置补贴降低了扶贫精准度并容易滋生救济依赖。因此,要改变"包揽"、"一刀切"、"唯补贴"的帮扶方式,扭转"安置结果至上"的政绩导向,设定补贴"弹性区间",规避"救济陷阱"。搬迁政策重心要由"搬迁"转向"脱贫",注重生产经营条件与就业机会创造,推动搬迁农户转型为有发展能力的职业农民或新市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立龙  郑怡君  胡闻涛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战略工程之一,取得了重要成效。但由于基层政策执行偏差,部分地区有扶贫搬迁农户陷入"安置依赖"、"救济陷阱",或出现"搬而难富"问题。基于对易地搬迁地区村户的随机调查数据进行实证考察,发现相对贫困程度、贫困异质性及家庭特征影响到村户搬迁意愿、搬迁脱贫内生动力及其成效,制约搬迁的扶贫精准性与有效性。搬迁对外出务工村户的生计影响有限,对本地生产的贫困村户有帮扶效应。获得补贴不等于持久脱贫,单一的安置补贴降低了扶贫精准度并容易滋生救济依赖。因此,要改变"包揽"、"一刀切"、"唯补贴"的帮扶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聪  
通过构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指数,测度了西部山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并实证检验易地移民搬迁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搬迁户与非搬迁户之间以及不同搬迁特征农户之间的贫困脆弱性差异显著;参与易地移民搬迁有助于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不同的搬迁特征对搬迁户贫困脆弱性有着不同的影响,相较于扶贫、生态和避灾原因的搬迁农户,工程类搬迁农户更易陷入贫困,采取集中安置模式更有利于降低搬迁户陷入贫困的概率,新阶段的易地移民搬迁工程有助于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琦  张诗怡  
后续扶持是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也是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初衷所在。过去我国移民搬迁存在后续发展困境,原因在于政府单一化搬迁扶持供给以及由此导致的扶持措施供给与搬迁户脱贫发展需求的错位。随着政府工作理念的转变,各地对于搬迁后续扶持越来越重视,形成了更多层次、更为精准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措施供给体系。通过对11个省份易地搬迁后扶措施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整合迁入迁出两地资源、丰富后续帮扶供给的可持续减贫机制,协调推动搬迁后续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从而解决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不返贫的难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玲玲  区小兰  
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相协调,具体来说是产业能力的提升与产业城镇化相协调、搬迁人口市民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公共服务均等化与社会城镇化相协调、组织管理的健全与治理城镇化相协调、生态的优先发展与生态城镇化相协调。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薄弱;城乡公共服务享受不均;制度缺陷导致权益保障失衡;生态问题突出等是制约广西深度贫困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结构性因素。而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突出,身份角色困境,对搬迁型社区不适应等则是制约其协调发展的非结构性因素。应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的体制机制;在制度上保障搬迁群众权益;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多层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完善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增强其"主人翁"意识,提高其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方式促进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云南"十三五"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6117万人,居全国第3,占全国总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新增搬迁任务34.6万人,全国最重。云南各族干部群众不负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斩断致贫穷根的重大民生工程,成为"十三五"时期促进云南贫困人口减贫、地方投资增长、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人口市民化等有效措施和途径,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升银  王学义  
文章运用四川省古蔺县459位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整体较好,搬迁农户整体评价较高。(2)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维度的因素均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显著正相关,其中经济状况维度对实施效果的正向作用最大。(3)经济状况、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每提高1个单位,则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就分别增加0.728、0.594、0.547个单位。最后从三个维度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婷  何得桂  
在脱贫攻坚进程中,西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状况事关全国脱贫攻坚的整体质量。不仅要关注易地扶贫搬迁的规模和进度,还要重视易地扶贫搬迁的质量。"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衡量易地扶贫搬迁质量的主要标准。基于对秦巴山区某地易地扶贫搬迁状况的调研发现: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不够精准,移民搬迁安置社区居民获得感不强,搬迁户可持续生计面临挑战等问题。提升易地扶贫搬迁质量要以"精准搬迁,精确施策,精细管理"为主线,以"搬得出"为手段,以安居乐业为目的,促进社会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聪  王颖文  刘杰  荀阳  
基于多维贫困理论,以陕西南部安康地区为例,使用"A-F"双临界值法对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数进行测度,实证分析移民搬迁视角下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家庭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型农户家庭,"搬迁户—打工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数最低,"非搬迁户—非打工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数最高;外出务工和外出务工强度能有效减轻农户家庭多维贫困状态,家庭收到汇款额和打工时间对减轻多维贫困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受非搬迁户样本影响,外出务工强度对多维贫困的影响并不显著;外出务工作为家庭主要生计活动,对减轻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有积极作用,相较于非搬迁户,外出务工的减贫效应在搬迁户群体中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伟军  赵雪雁  李花  
生计空间作为农户生计实践的重要载体,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生计空间的优化与重构,不仅是实现其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文章从生活、生产、社交、制度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陇南山区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数据,评价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改善效果,识别影响生计空间质量的关键障碍因子,揭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安置初期,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改善效果一般,仅有约35%的农户认为生计空间改善效果较好;(2)从不同维度来看,易地扶贫搬迁对生活空间的改善效果最佳,社交空间次之,对制度空间和生产空间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差;(3)耕作半径扩大、住房面积压缩、社区参与度降低、非农就业不足是制约搬迁农户生计空间质量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4)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空间具有双刃剑作用,既可促进生计空间向城镇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也可能致使生计空间向无序化、边缘化和原子化方向发展。最后,针对性提出构建可持续生计空间的优化路径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