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33)
2023(8404)
2022(6938)
2021(6727)
2020(5110)
2019(11554)
2018(10934)
2017(20309)
2016(10438)
2015(10862)
2014(10673)
2013(10152)
2012(9336)
2011(8345)
2010(8651)
2009(8116)
2008(7771)
2007(7228)
2006(6550)
2005(5727)
作者
(26855)
(22774)
(22178)
(21208)
(14407)
(10599)
(9928)
(8437)
(8426)
(8129)
(7541)
(7302)
(7161)
(7112)
(6878)
(6838)
(6694)
(6498)
(6477)
(6469)
(5442)
(5383)
(5300)
(5187)
(5160)
(5139)
(5036)
(4853)
(4494)
(4363)
学科
(40003)
管理(37084)
(36154)
经济(36110)
(31842)
企业(31842)
(16747)
技术(15515)
中国(13205)
农业(12045)
技术管理(11819)
业经(11237)
方法(11037)
(10923)
(10016)
(9068)
数学(8905)
地方(8849)
数学方法(8737)
(7839)
银行(7839)
(7600)
(7444)
贸易(7437)
(7264)
(6917)
金融(6916)
理论(6883)
(6717)
收入(6311)
机构
学院(143413)
大学(138100)
(61518)
经济(60191)
管理(58957)
理学(50504)
理学院(50048)
管理学(49466)
管理学院(49159)
研究(46245)
中国(36243)
(29900)
(27278)
科学(24913)
(23006)
财经(22527)
中心(22031)
(21030)
(20402)
(18904)
师范(18796)
研究所(18717)
(18305)
(18148)
经济学(18126)
(17297)
北京(17206)
业大(16848)
财经大学(16458)
经济学院(16198)
基金
项目(94117)
科学(76983)
研究(76673)
基金(67349)
(56551)
国家(55946)
社会(49922)
科学基金(49753)
社会科(47337)
社会科学(47331)
(38859)
教育(35312)
基金项目(34851)
编号(31888)
(31569)
自然(29130)
自然科(28480)
自然科学(28476)
自然科学基金(28006)
成果(26594)
(26309)
资助(25234)
创新(23413)
课题(23097)
(22025)
重点(20960)
(20512)
(20331)
国家社会(20274)
(19742)
期刊
(72943)
经济(72943)
研究(46006)
中国(32314)
管理(24959)
教育(21709)
(21646)
(18617)
科学(16866)
(16834)
金融(16834)
技术(14327)
学报(14064)
业经(13786)
农业(12537)
大学(12232)
经济研究(11390)
学学(11311)
财经(10667)
科技(9455)
(9327)
问题(8713)
技术经济(8036)
(7775)
论坛(7775)
(7347)
职业(7321)
现代(7248)
(6613)
商业(6558)
共检索到2216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绍果  张星  周清旭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对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政策网络理论梳理其演进过程后发现,府际、生产者、专家网络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搬迁形式呈现出从移民自主开展到多方协同合作的总体特点。目前,该政策在资金支持、组织领导、政策体系与保障力度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存在瞄准失焦、执行偏差、衔接缺乏、力度不足的问题,需要各网络主体通过形成共同价值选择、推进多元协同行动、实现体系优化来推动政策创新。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黄征学  潘彪  
进入"后扶贫时代",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系统梳理回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演进历程可以发现,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先后经历了初步探索、试点实施、全面推进、脱贫攻坚4个阶段,在搬迁对象选择、搬迁和安置方式、资金和配套政策、搬迁后的融入和迁出地发展等方面日渐成熟,探索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搬迁之路。针对"后扶贫时代"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突出问题,应通过设置过渡期保持帮扶政策的稳定性,建立贴合搬迁群体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推动后续帮扶与乡村振兴相衔接,推动搬迁群体融入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衔接,全面提升迁出和迁入地区发展水平,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晓毅  
中国的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高度重合,由于生态环境退化和自然资源严重不足,造成一方水土不能养育一方人口,将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出去,无疑是一种帮助他们脱贫的有效方式。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易地扶贫搬迁,解决了许多贫困户的生存问题,被证明是在保护环境基础上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在易地搬迁扶贫中也存在一些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十五"初期,为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施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试点工作,较好地解决了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扶贫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下一步,应在对现
[期刊] 求索  [作者] 龙彦亦  刘小珉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关联甚广的扶贫政策实践,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搬迁、安置问题,还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搬迁户赖以生活的"生计空间"的问题。在这一点上,F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上的政策实践体现出对自身特有贫困特点的考虑。虽然该县Z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案例表现出一些与政策设计初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差异,但Z村的实际情况为该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践提供了另一个解读视角,即通过该政策为后续更具针对性的扶贫政策构建施政基础。因此,有必要立足于Z村的易地搬迁实地调研情况,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该项政策进行反思,并尝试探究进一步的施政思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云南省会泽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快融入"目标,制定并实施"短期靠就业、中期靠产业、长期靠教育"的思路举措,全力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一、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实施易地搬迁,确保10万群众"搬得出"会泽县地处滇东北乌蒙山主峰地段,位于云贵川3省8县交界,国土面积5886平方千米,山区面积占95.7%,最高海拔4017.3米、最低海拔695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二申  乔家君  周亚娟  王伟  
文章基于大别山片区湖北省域内38个行政村农户调查数据,从微型角度将所访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家庭收入科学分类。借助地理探测器(Geographic detector)和Tobit模型(Tobit model),探究搬迁户家庭收入结构转变和收入高低的影响因子,确定影响因子解释力优先序列和显著性,结合分析结果提出适宜建议。结果表明:(1)收入结构单因子解释力有很大差异,且双因子交互作用驱动力均高于单一因子。其中家庭类型和家庭综合受教育程度驱动力最为显著。(2)各影响因子分别作用于家庭工资性、生产经营性、转移性收入的贡献度有所不同,收入提升阶段应重点关注贡献程度较高的影响因子。(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巩固提升工作,应因户施策地引导搬迁户选取适宜家庭未来生计生活提升的收入结构优化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建兴  曾小溪  汪三贵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大民生工程,如何让已搬迁户在迁入地"稳得住"是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本文基于5省10县530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数据,在控制样本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搬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利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扶持政策和社会融入对搬迁户返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提供就业机会的扶持政策和搬迁户自我身份认同、邻里互助的社会融入能够显著降低搬迁户的返迁意愿;而政府提供产业发展支持、金融贷款支持、社会保障支持的扶持政策和参加当地村(居)委会选举投票的社会融入对降低搬迁户返迁意愿的作用不明显。利用返迁意愿的不同测量方式、考虑样本选择偏误,证实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这些结论意味着,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应强化政策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注意政策发挥效果的时滞性,落实短期和中长期政策的搭配使用;此外,政府除了提供经济扶持政策,还要重视和解决搬迁户的社会融入问题,确保搬迁户在迁入地能够"稳得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经伟  相倚天  
贫困落后及非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相伴相生的现象,"反贫困"是经济理论界经常关注的议题。"十三五"时期,我国易地脱贫搬迁工程在解决了"贫中之贫""难中之难"扶贫对象的同时,解决了困扰我国多年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难题。实践是理论之源,易地扶贫搬迁实践工作,除了解决我国贫困、环保、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贫困人口社会融合等问题且检验了经济理论外,有力推动了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经济学、生态环境承载力、生态贫困以及可持续发展等经济理论创新,对人口迁移、区位理论、社会适应以及社会资本等理论也进行了扩展。随着我国反贫困工作不断深入,在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获得更多的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它所指导的中国实践将走向新的成功,对世界反贫困事业持续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升银  王学义  
文章运用四川省古蔺县459位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整体较好,搬迁农户整体评价较高。(2)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三个维度的因素均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显著正相关,其中经济状况维度对实施效果的正向作用最大。(3)经济状况、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每提高1个单位,则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就分别增加0.728、0.594、0.547个单位。最后从三个维度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智  刘伟  
新型城镇化与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是我国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社区教育能从"志力""智力"与"技术"等方面为新型城镇化和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赋能。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程看,"十四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的重心已从外延建设转向内涵发展,搬迁移民市民化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指标。历经"十三五"时期精准扶贫系列政策的推动,搬迁移民市民化的政策保障、物质基础已基本完善,因此需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进程中的"志力""智力"与"技术"助力功能。一是明确社区教育服务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的边界与目标,二是多方联动筹集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市民化的社区教育资源,三是社区教育与社区治理融合推动现代学习型社区建设,四是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母文化与新文化融合创生新的共同体文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俊华  赵培  
易地移民搬迁作为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五个一批"工程之一,近年来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西北地区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庞大的贫困人口使易地移民搬迁的精准扶贫之路漫长而曲折,数量大而任务艰巨。通过总结西北地区近年来易地移民搬迁取得的成效,再从精准识别、区位环境、扶志扶智、资金整合使用、扶贫机制创新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难点,提出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准度、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优化项目供给等相应路径选择及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文杰  于永达  贾泽诚  
由行政化主导的易地扶贫搬迁对实现脱贫攻坚历史性目标起到重要作用,但短时间内大规模搬迁也可能使安置区面临产业发展水平低、就业机会缺乏保障、移民群体社会融入困难、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与挑战,需要做好后续扶持工作以实现转型发展。通过构建由易地扶贫搬迁主要相关方组成的分析框架发现:移民群体稳定脱贫与改善生计的意愿是安置区发展与转型的内生动力;中央政府推进安置区后续扶持政策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形成转型发展的宏观引领;基层政府在安置区这一特殊治理场域中有效落实政策与开展创新探索成为转型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多元化市场主体有助于安置区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基础,并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使安置区就业与社会环境得到改善。未来,安置区在规避和化解搬迁群众返贫风险的同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进而实现产业稳步发展、就业有效保障、社会融入有序推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柳立清  
政策特征和主体互动是影响政策执行过程和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甸德镇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为个案,解读政策执行困境的生成逻辑。从基层视角来看,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多变的。基层政府和建房贫困户在应对政策变动的过程中,不能承受和解决政策变动带来的执行困难,双方互动的逻辑由"互惠"变成"缺位"和"依赖"。由此,政策执行在基层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政策多变引发的政策执行困境,侵蚀着基层政府对农村社会的控制,加剧了建房贫困户的生活困难和负债风险。要走出困境,应当在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吸纳基层行动者参与,减少政策变动带来的困难,维护基层行动者之间的均衡互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党国英  
摆脱贫困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学术界聚焦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反贫困行动一直在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1986-1993年,我国以开发式扶贫为方针推动贫困减少,此后陆续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取得了明显的减贫成效。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